第七节 解放湖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54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解放湖口
分类号: K269.6
页数: 5
页码: 549-553
摘要: 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某部解放了彭泽县城。驻湖口的国民党桂系46军356团闻讯,弃城逃往九江,留城的县保安大队亦随伪县政府逃往流芳市。4月26日,解放军由彭泽向湖口进军,当天抵达流泗桥,解除了十余名乡自卫队的武装,休整一天。4月28日向县城进军,到达城郊,商会组织一些商人打着红旗在大岭下欢迎。解放军进城后,出示安民布告,广泛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
关键词: 湖口县 解放湖口

内容

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某部解放了彭泽县城。驻湖口的国民党桂系46军356团闻讯,弃城逃往九江,留城的县保安大队亦随伪县政府逃往流芳市。4月26日,解放军由彭泽向湖口进军,当天抵达流泗桥,解除了十余名乡自卫队的武装,休整一天。4月28日向县城进军,到达城郊,商会组织一些商人打着红旗在大岭下欢迎。解放军进城后,出示安民布告,广泛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
  解放军从彭泽向湖口进军途中,逃往流芳的县保安大队第一、二、三中队中队长周扬模、酆镐、许少初联名写信表示愿意向我军投降。4月29日,解放军向湖口县伪县政府驻地流芳市进剿,行至江桥即遇县保安大队三个中队携械前来投降。
  5月9日,驻湖口解放军在县城广场,召开各界群众大会,宣布湖口解放及湖口县人民政府成立。同年下半年,在县城广场临湖处兴建五九解放纪念台(1979年广场改建被拆)。
  1949年6、7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波阳军分区驻湖口某团调离湖口,新组建的县大队两个中队正在整训,各区中队只有两、三个班,多系国民党乡公所武装改编。全县武装力量较弱,队伍也不够健全。一些地主恶霸、帮会头子乘机组织反动武装,向人民政府反攻,以黄赞琳(湖口人,曾任国民党军统局赣北站湖口组组长、彭湖区行动队长、湖口县常备大队第三中队长等职)、饶西楼(湖口人,地主成分,国民党军统分子、青帮头子,曾任乡长),欧阳砥安(单名柱,湖口人,国民党中统分子、红帮头子,曾任乡长),高国瑞(湖口人,地主成分,红帮头子)、郭建新(又名守真,湖口人,地主成分,曾任乡长)等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受“国际部青年救国团赣西北义勇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葛逢春,波阳人)的伪命,先后在湖口搞了两个反动的武装组织,一个番号是“国防部青年救国团赣西北义勇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后又改称十一大队),有步枪52支、手枪9支;另一个番号是“青年救国团独立游击第一大队”(后改称十九大队),有步枪42支、手枪3支。这两个反革命组织的前身为国民党的“中国青年救国团”。属军统特务组织,是陈天池(湖口人,曾任国民党鄱湖司令)、曹军直(曾任国民党湖口县长兼游击司令)、黄赞琳等在南昌搞起来的。此时黄赞琳把这个反革命组织编为上述两个大队,由黄赞琳、饶西楼、高国瑞、欧阳砥安、郭建新、曹玉成(湖口人,三青团及青帮的中坚分子)等先后担任大队长,以湖口、都昌、彭泽三县交界的武山为巢穴,坚持反革命活动,与人民为敌。
  县人民政府为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维护革命秩序,集中县区干部(主要是外来干部),并抽调县大队一部分人员,组成“长江支队”,由县长王升山兼大队长,钱成九任参谋,进行剿匪。
  7月8日,长江支队第一次与匪遭遇于三区葛家社附近山地。解放军机智地利用地形将匪击溃,生擒匪首陈仁耕,缴获驳壳枪1支。
  9-10月间,九江军分区派六三大队(又名黄海部队)一个营到湖口,继续进行清剿工作。
  11月间,六三大队两个连在武山大埠岭沈村将匪首曹玉成率领的十九大队连人带枪,全部俘获。剩下股匪第二大队(又名十一大队),东奔西窜,后投诚。匪首饶西楼、徐志侠(安徽人,军统分子)、高国瑞、陈其平(湖口人,红帮骨干分子)、徐光佑(绰号“四把戏”,大恶霸地主徐旺南之子)先后归案,收缴了全部枪支。
   至此,两股匪徒全被肃清。
  附:旧志所载主要战事汉 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被诏讨袁术,会术死,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于皖城。勋粮少,潜军袭取海昏粮。策闻之,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于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克之。贲辅又于彭泽破勋,勋走入楚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会曹操拥兵八十余万,破荆州,下江陵;瑜进兵赤壁,大破之。
   晋
  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琅玡王睿遣兵击江州刺史花轶。时四方瓦解,琅玡王教命行于郡县。轶以洛京尚存,不承。日:“吾欲见诏书”。王遣周访率兵屯彭泽备之,过姑熟,著作郎干宝问之,访曰:“彭泽江州西门,轶有忧天下之诚,不欲受人控御,今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隙矣,吾当屯浔阳坟县,无相逼也”。寻洛都不守,王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乃遣王敦、周访、甘卓等讨之,轶遣别将陈雄屯彭泽,访与甘卓等会于彭泽,与轶水军将朱矩等战,败之,前刺史卫展烧城内应,斩轶及其五子。
  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6年),桓元篡立,刘裕、何无忌、刘毅等起兵讨之,元败,挟帝走江州,又走江陵,留何澹之守湓口,以遏东师。无忌、刘道规进至桑落洲(在县前八里江),见澹之所尝乘舫,旌旗甚设。无忌日:“贼帅必不在此,独耀我耳,我以劲兵薄之,必得之,则彼沮而我奋,此攻瑕法也。遂攻得之,因传呼已得何澹之,贼大惊溃,官军亦咸以为信,势百倍,大破之,遂克浔阳,寻诛元,帝复位。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卢循反。五月,刘毅与卢循战于桑落洲,毅兵大败。循至淮口,中外戒严。十二月,刘毅率众齐力击循,循败将趋豫章,乃悉力栅断左里。裕等过湖口,破栅而进,杀溺万余人,循及徐道复南走,裕遣将军刘藩等追之。明年,为交州刺史杜慧度所斩。
   齐
  和帝中兴元年(公元501年),将军陈伯之镇江州。梁高祖萧衍举兵攻之,谓诸将日:“用兵未必须实力,所听威声耳。今加湖之败(衍先克加湖败陈虎牙),谁不惊服,陈虎牙(伯之力)狼狈奔归,彼间人情理应汹惧,‘江州可传檄定也。”搜囚俘得江州幢主苏隆之,厚赐之,使说伯之降,而命邓元起以兵随其后,将至浔阳,伯之退保湖口,留其子虎牙守湓城,及衍至,乃束甲请罪。
  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檄四方购获侯景及同逆者,封万户开国公。陈霸先以江州刺史率师发自豫章,次桑落洲。时王僧辩亦已发湓城,会帝于白茅湾,刑牲盟约,进次大雷,击景,败之,景走死。于庆自鄱阳奔豫章,侯瑱闭门拒之,庆走江州,王僧辩乘胜下湓城,陈霸先出南康,于庆弃城走。
   隋
  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7年),操师气僭号改元,据豫章,以其党鄱阳人林士宏为大将军,隋师讨之,师气中流矢死。而士宏收其众,复战彭蠡,师遂大振,自称南越王。侍御史郑大节以九江郡下之,临川、庐陵、南康(今南安)、宜春之豪杰,皆杀其守令以附,北尽九江,南暨番禺,皆为所有。
   宋
  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命曹彬等率师伐江南,四年进围金陵。南唐李后主遣使召洪州节度使朱令赟以上江兵入援,时令赞将兵十五万,屯浔阳湖口,与诸将议曰:“若前进,而北师反据我后,则上江阻隔,退乏粮道,亟为虏矣”。乃以书招南都留守刘克贞代镇湖口,克贞以病留,令赟亦未进,国主累促之,令赟以长筏大舰,帅水陆诸军至虎蹲洲,与王师遇,舟筏俱焚,令赟死,余众皆溃。
   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李成叛据江淮,遣其党马进陷江州,守臣姚舜明遁去。三月,吕颐浩遣兵击李成于湖口,大破之。
  恭宗德祜元年(1275年)正月,元军次江州。提举江州兴国军吕师夔,与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以诚降。伯颜以师夔为江州守,伯颜至湖口,系浮桥以渡,风迅水驶,桥不能就,祷于大孤山神而风息,桥成,人军毕济。
   元
   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一月,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星吉,击赵普胜,战于湖口,兵败,死之。——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初为南朝御史大夫,执政恶之,移湖广平章,至是移江西,比赴任,复有诏令守江州。时江州及湖口已陷,官兵止三百人,贼号百万,星吉募得三千,乃具舟楫直趋铜陵,连破之,遂进复湖口县,克江州,留兵守之。命王惟恭栅小孤山,而星吉自据鄱阳口,缀江西要冲,卒无继援,日久粮乏,贼乘大船,四集来攻,编草筏塞上下流火之,星吉力战,众死且尽,其从子伯不华与亲兵死之,星吉犹坚坐不动,中矢乃仆,贼素闻其名,不忍害,舁至密室,至旦乃苏,贼罗拜,争馈以食,皆斥之,不食凡七日,乃自力而起,北面再拜日:“臣力竭矣。”遂绝。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明太祖自将舟师征陈友谅,长驱至小孤,友谅守将傅友德,丁普郎迎降。师次湖口,友谅舟出江侦逻,常遇春击之,追败于江州,友谅奔武昌。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大举寇洪都,洪都都督朱文正,遣千户张子明告急于建康,还至湖口,为友谅所获,谓日:“若诱城降,得富贵”。子明伪许之,至城下大呼:“但固守,大军且至”。友谅杀之。七月,太祖援洪都,师次湖口,先遣指挥戴德以一军屯泾(与禁通)江口,复以一军屯南湖咀,遏友谅归路;友谅解围东出鄱阳湖,遇于康郎山,其骁将张定边奋前犯太祖舟,舟胶浅渚,诸将无计所出,韩成进日:“古人杀身成仁,臣不放爱死”。乃服太祖冠袍,对敌投水死(旧志或云为陈英杰所逼),攻少缓,俞通海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凡三战,速破之,友谅夺气,欲退保鞋山,不得出,刘基言于太祖,移军湖口,期以金木相犯日,必克,从之,令诸将统舟师横截江,又令一军立栅于岸,控湖口。旬有五日,友谅乃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嘴,为所遏,遂突出湖口,太祖麾渚将邀击,与友谅舟联比随流而下,自辰至酉,力战不已,至泾江口,泾江之兵复遮之,友谅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众大溃。
   明
  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闰五月,“流贼”刘六、刘七、齐彦名等(农民起义领袖)为官军所败,遁至黄州,掠船入沿,下南京,复为扬州官军所迫。六月自通州溯流上至湖口九江。七月又下南京,凡三往来。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江西宁王宸濠反,以李士实、刘养正为谋主,遣贼首闪念四、吴十三等,夺船顺流攻南康,知府陈霖弃城走;进攻九江,知府汪颖及卫县官’皆遁;兵巡首曹雷先,濠未至遁,余县皆陷,濠自举事,即据掳船九百余只,回省编甲,期顺流下南京。闪念四等既克南、九,住湖口旬余,候濠不出,众数万,蔽江而下,攻安庆不下,而都御史王守仁闻变,遂与吉安府知府伍文定,倡义檄郡县讨之,师至南昌,城门不闭,遂克之。濠解安庆围来援,守仁督兵迎击,贼众大溃,濠遂就擒。先是守仁至南昌,恐濠阻兵南(康)九(江),以梗湖广援兵,乃遣知府陈槐。林破合兵攻九江,知府曹玙、周朝佐合兵攻南康,濠以是进退失据而败。九江南康各于沿湖诸处,擒斩千余级驰疏以闻。
   清
  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宁南侯左良玉假清君侧传檄讨马士英,时副总兵李士元、白之裔驻守湖口,率所部二千人掠城出降,城中焚杀一空,绝居民者三月,所过皆成赤土,至采石良玉已死,其子梦庚为黄得功所败。
   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江西提督金声桓叛,遣其党王得仁攻陷九江。二月朔,据湖口。八月,征南将军谭太讨平之。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正月,逆藩耿精忠叛于福建,其党据湖口城,民皆逃匿。清师舟至小姑,湖民趋迎,贼宵遁。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扬模
相关人物
酆镐
相关人物
许少初
相关人物
周扬模
相关人物
酆镐
相关人物
黄赞琳
相关人物
饶西楼
相关人物
欧阳砥安
相关人物
高国瑞
相关人物
郭建新
相关人物
高国瑞
相关人物
欧阳砥安
相关人物
郭建新
相关人物
曹玉成
相关人物
徐志侠
相关人物
高国瑞
相关人物
陈其平
相关人物
陈伯之
相关人物
杜慧度
相关人物
赵普胜
相关人物
陈友谅
相关人物
金声桓
相关人物
左良玉
相关人物
葛逢春
相关人物
陈天池
相关人物
徐光佑
相关人物
星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南康区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安庆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