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湖口起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5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湖口起义
分类号: K254.1
页数: 3
页码: 542-544
摘要: 民国二年(1913年)七月江西都督、国民党人李烈钧发起的湖口起义,亦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继辛亥革命后著名的“二次革命”。这次革命斗争地区波及南方七省,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
关键词: 湖口县 湖口起义

内容

民国二年(1913年)七月江西都督、国民党人李烈钧发起的湖口起义,亦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继辛亥革命后著名的“二次革命”。这次革命斗争地区波及南方七省,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消灭资产阶级的革命势力,实现其独裁统治。李烈钧对袁世凯的阴谋早有警惕,主张武力反抗。
  民国元年夏,李烈钧督赣后,改组都督府,开办民国银行,实行地方纸币,大抓盐运盐税,开办讲武堂,训练军事干部,积极扩充军队,为反袁斗争准备力量。
  袁世凯对李烈钧等的反抗进行政治分化和武力镇压。首先,任命亲信戈克安为九江镇守使,以牵制李烈钧的力量,却被李烈钧派第一师师长欧阳武和混成旅旅长方声涛率部赶走:其次,收买原江西都督马毓宝部下的军官余鹤松,勾结江西第二师师长刘世钧策动兵变,也被欧阳武部镇压。袁世凯掠取江西政权的阴谋破产后,便调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开入湖北,准备以武力压服江西。李烈钧乃令欧阳武、方声涛设司令部于九江,积极准备武力反抗。
  国民党人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号召国民党控制下的各省区组织讨袁军、李烈钧率先响应,并向广东、湖南、安徽、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都督发出通电。
  袁世凯对李烈钧既恨又惧,使出多种手段,软诱硬逼。派李的教师汪瑞来赣游说:“如愿赴北京与袁一晤,当以二百万元‘为寿’。并加勋晋级。”李严辞拒绝。袁见利诱不成,下令撤免李烈钧江西都督之职,命黎元洪副总统兼领江西都督事,另授欧阳武为陆军中将,江西护军使,陈廷训为陆军中将,九江要塞司令。
  陈廷训受职后,甘心为袁世凯效力,任命亲信成信荣为湖口炮台总台官,企图控制这一长江天险,当即遭到原任总台长李明扬的反对。拒不卸职,得到炮台全体官兵的支持。黎元洪便以副总统兼江西都督的名义命令李纯部队于七月五、六两日赴九江。当李纯军进入九江后,欧阳武曾以“北兵入赣,将使主客猜疑而起衅端”为由,电请袁世凯撤兵,并提出辞呈以示反对,然而袁政府却以“浔有事,赣不能独安,赣有事,鄂不能独靖”以及副总统兼辖两省,有权调兵等为借口,拒绝欧阳武的请求。
  李纯进兵九江的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即在上海召集旅沪之国民党人开会商议讨袁,会上,李烈钧坚决拥护孙中山讨袁主张,愿由江西首先发难,与会者公推李烈钧为讨袁军总司令。
  七月十日夜李烈钧回到湖口,立即召集在湖口的江西各军官及随行之高级官员会议,着手编配部队,拟定作战计划。当时江西的兵力经过袁世凯的一度裁减,只剩两个陆军师、一个混成旅和一个独立营,分布情况是第一师师长欧阳武驻省城辖四个团,第二师师长刘世钧驻九江辖四个团,混成旅旅长方声涛、第九团团长周璧阶、独立营营长金其昌驻姑塘,第十团团长李明扬驻湖口。李烈钧的军事部署是:派方声涛为右翼军司令,从姑塘方面进攻袁军;派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林虎为左翼军司令,从沙河、德安方面进攻袁军;命江西讲武堂堂长夏之麒为参谋长,省参议员杨赓笙为秘书长,自兼正面军司令,坐镇湖口,指挥整个战斗。当时湖口的兵力情况是:守备司令为水巡总监何子奇,副司令邓文辉,副官长龚少甫,卫队连连长张岂庸。这支水军共有炮舰二十余艘,每艘配有土炮一门,有东西炮台两座,东炮台在今红旗船厂,西炮台在对岸梅家洲嘴上,共有大炮十余门,这些大炮都是十九世纪德克鲁伯厂造的旧式后膛炮,射程不远。陆军分别部署在柘矶沿江。西门、三里街(今三里林场)等处。李明扬既是湖口炮台总台长,又是第十团团长,统领内河及长江水师,担任从湖口到下游马当炮台一带的防御任务。
  七月十日,讨袁军在湖口高竖白旗,宣布湖口独立,并推杨赓笙撰拟《讨袁檄文文》,同时还发出了《江西讨袁军对外通电》、《讨袁军对党团公启》,集中揭露了袁世凯窃国殃民之罪状。
   七月十一日拂晓战斗在沙河展开。李纯部向讨袁军林虎部打响了第一枪,林虎部当即给予还击,并取得胜利。
  七月十二日,湖口起义消息传到南昌,欧阳武和军务厅长俞应麟召集全省各机关领导,省议会全体议员,各党派团体负责人举行讨袁大会,宣布江西独立。会议推举欧阳武为江西都督,原江西民政长贺国昌为省长,并布告人民,誓师讨袁。
  沙河战斗开始虽然获胜,但由于右翼军指挥官方声涛对当时战斗形势估计错误,姑塘方面的部队行动迟缓,没有及时进入阵地,配合西面的林虎部队,以致贻误战机。十二日晨林虎率部在德安方面向敌猛攻,经过一场英勇战斗,终因独立无援,伤亡过重,弹药不济而失利。次日拂晓再战不利,向瑞昌方向败退,与李纯援军二十一团周炳文部、二十四团萧安国部遭遇,战斗四小时,又向莲花洞败退,整个战局遂急转直下。十七日,方声涛部向九江发起进攻,也遭到挫败,团长周璧阶阵亡,士气沮丧,军心动摇,部分士兵投降敌人。方声涛遂命该团开赴南昌整编。这场战斗以失败告终。
  袁世凯派海军次长汤芗铭率领楚字军舰四艘增援李纯。舰队经过马当炮台时,汤诡称是孙中山派来支援湖口起义的,马当炮台未加阻止。汤不费一兵一弹,闯过这一长江咽喉,直逼湖口防线。李烈钧与汤芗铭素有交谊,舰队到达湖口江面时,官兵们只站在岸边观望,毫无戒备,直到遭受舰队炮火突袭,才顿时醒悟,慌忙组织还击。要塞司令何子奇亲自指挥战斗,炮台总台官李明扬亲自上阵填装炮弹。西炮台由于方声涛进攻失败遭到敌人水陆夹击,又无援兵,首先失守。东炮台在何、李指挥下坚持战斗了几天,由于老式后膛炮射程不远,而敌舰却利用新式大炮向湖口炮台猛击。这时,敌人的步兵乘胜向柘矶方面进攻,讨袁军布防在柘矶的兵力只有一个机枪连,且武器陈旧,只战斗了一天,就被敌人强行登陆,湖口阵地陷于敌人水陆两面夹攻之中。李烈钧只得命讲武堂教官穆恩堂率军扼守鞋山,掩护各军向吴城方向撤退。二十五日湖口失守。
  李烈钧退至南昌后,部下只剩伍毓瑞四个营的兵力。这时,林虎已率部退入湖南,将武器装备全部卖给了湖南都督谭延间(得十万元),然后逃亡国外。方声涛已向广信方面退却,而李纯全师又紧紧尾追不放。伍毓瑞以四营之兵阻挡李纯一师之众,经过三天激战,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只得弃城而走。李烈钧退出南昌后,同何子奇、李明扬、卓仁机等转道湖南,逃往日本。伍毓瑞退至进贤后,将部队解散,也亡命日本。八月十八日李纯军占领南昌。至此,历时三十八天的“湖口起义”宣告失败。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烈钧
相关人物
欧阳武
相关人物
方声涛
相关人物
马毓宝
相关人物
余鹤松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方声涛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袁一晤
相关人物
黎元洪
相关人物
陈廷训
相关人物
陆军中
相关人物
李烈钧
相关人物
杨赓笙
相关人物
何子奇
相关人物
邓文辉
相关人物
龚少甫
相关人物
张岂庸
相关人物
李明扬
相关人物
杨赓笙
相关人物
李烈钧
相关人物
何子奇
相关人物
邓文辉
相关人物
龚少甫
相关人物
张岂庸
相关人物
李明扬
相关人物
杨赓笙
相关人物
周炳文
相关人物
萧安国
相关人物
周璧阶
相关人物
汤芗铭
相关人物
谭延间
相关人物
李纯
相关人物
何子奇
相关人物
李明扬
相关人物
卓仁机
相关人物
伍毓瑞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