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计划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432
颗粒名称: 第四十一章 计划统计
分类号: F127.52
页数: 7
页码: 395-401
摘要: 湖口解放后,国民经济开始纳入计划管理,1955年1月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同年6月该委员会被撤销;次年6月又恢复。1958年9月该委员会又撤销,同时成立经济计划委员会,至1966年12月正式改称为湖口县计划委员会。
关键词: 湖口县 经济管理 计划统计

内容

第一节计划管理
  1、机构设置
  湖口解放后,国民经济开始纳入计划管理,1955年1月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国民经济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同年6月该委员会被撤销;次年6月又恢复。1958年9月该委员会又撤销,同时成立经济计划委员会,至1966年12月正式改称为湖口县计划委员会。
  1968年6月县计划委员会被撤销,计划工作改由县革委抓促部计划组管理,直到1976年1月才恢复湖口县计划委员会。
  2、计划制订与实施
  1955年,湖口县人民委员会制订了第一份“湖口县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主要内容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其次是在为农业增产服务的方针下全面发展各项经济事业以及积极而稳妥地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实行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保证计划的实施,县人民委员会当时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如保证完成农业增产计划的措施是开垦宜于耕种的荒地和兴修水利等。
  1955年计划执行良好,粮食年总产达7670万斤,超过以往历年完成省核定计划的103.46%。
  棉花产量达17714担,完成计划104%。油料作物因油菜籽收获面积减少,产量低,只完成计划的87%。地方工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5%。交通运输货运量完成计划113.6%。商品收购比1954年增长15.3%,销售比1954年增长32.2%。这年的生猪饲养计划没有完成;工业计划完成不均衡,榨油厂只完成计划97.5%,电厂经常出事故,手工业产品质量不高;商业方面收购计划完成差,国营、供销社对市场全面安排不够,有时造成商品脱销。产生上述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是部分单位的干部对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努力不够,另一方面农业上受了一些自然灾害。
  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值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湖口县在经历了一次大折腾之后,认真贯彻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工业《七十条》,使本县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2年是“二五计划”最后的一年,这年粮、棉、油、猪四大指标都超额完成计划,粮食总产量8075万斤,比1961年增长3.4%,加上自留地产量,社会总产量达到8676万斤;棉花总产量达17288担,比上年增长119.4%;油料总产量达36178担,比上年增长30.5%;生猪达47889头,比上年增长19.7%。工业总产值334.3万元,完成计划的118.5%,其中手工业产值91万元;交通运输完成货运量49000吨,完成计划的106.3%。社会商品零售额947万元,完成计划的128.8%,比上年增长32.7%;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104.4%,而且有所结余。
  在实施1962年的经济计划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业生产增产不平衡,少数生产队因灾害等原因造成减产;工业生产的产品质次价高;商业上商品积压,产、供、销的不平衡。
  1963年至1965年是本县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制订计划的主导思想是以粮为纲、粮、棉、油、畜为主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上则坚持“好”字当头,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增加产量、扩大品种,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1965年是建国以来本县国民经济计划完成得好的一年。粮食总产量(包括自留地产量)12000万斤,完成计划的131.1%;棉花总产量45500担,完成计划的122.8%;油料作物由于冬季长期干旱,受到影响,收获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2000余亩,总产量40648担,只完成计划的89.4%;生猪年末存栏数38000头,比上年增长4.1%。工业总产值完成524万元,超过计划21%,是建国以来本县产值最多的一年。交通运输量达202700吨,超额计划74%,比上年增长50%。
  农副产品总值完成1046万元,超计划21.4%,比上年增长32.1%,是建国以来本县收购额最多的一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三年调整之后,湖口县国民经济朝着更好的方面发展,并且着手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但“三五”计划的头一年(1966年)即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工农商各业遭受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计划无法实施。
  打倒“四人帮”后,国民经济计划重新走上正轨,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顺利地进行了工作重点的转移,使本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是本县改革、开放的头一年,这一年,粮食总产量达1472000担,比上年增长21.5%,超额完成计划33.3%,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单产第一次突破千斤关。棉花总产量48500担,比上年增长38.5%,超额完成计划10.2%,单产67斤,亩产和总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量25600担,比上年增长72%,超额完成计划13.1%,达到了历史最高年产量。生猪年末存栏98200头,比上年增长3.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水产品总产量达22600担,比上年增长4.6%,超额完成计划4.8%。植树造林面积5300亩,因加强武山、傅垅大面积幼林垦复,没有完成原定计划。工业总产值19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营企业完成计划106.3%,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计划107.1%。
  交通运输货运量达53万吨,完成计划144%。农副产品收购总额达1657万元,比上年增长99.6%。外贸收购总产值达165万元,比上年增长75.6%。社会商品零售额达3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收入665万元,比上年增长4%,支出646.8万元,占年度预算94%,结余18.9万元。社员人平均收入由上年的72元增加到99元,每人净增27元,是建国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人平均口粮也由上年的503斤增加到584斤,每人增加口粮81斤。
  这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是良好的,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浩劫,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农业上存在着单一经营的现象,地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工业方面生产发展速度不快,总产值没有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六五计划”时期,本县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顺利地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改革。前三年,全县工农业产值以1980年为基础(下同)平均递增13.1%,大大高于“六五计划”平均递增11.5%的水平,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12.6%,比“六五计划”10.9%,增长15.6%;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14.1%,比“六五计划”的12.9%增长9.3%;财政收入平均递增4.4%,实现了产值、税利、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目标;粮、棉、油等主要产品产量提前一年实现“六五计划”,其中粮食总产三年增产6300万斤,平均递增8.3%;棉花总产三年增产66630担,平均递增24.5%;油脂总产三年增产51000担,平均递增63.5%。
  1983年湖口遭到特大洪涝的侵袭,农业受害面积达7.1万亩,无收面积达4万余亩。尽管如此,这年粮食总产仍然达到12516万斤,油脂总产246万斤,成为湖口县历史上第4个丰收年;皮棉总产63500担,是本县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生猪出栏43800头,仅次于特大丰产的1982年;水产品产量36346担,超额完成计划17.3%。工业总产值完成3192万元,超额计划2.3%,比上年增长8.7%。交通运输货运量完成年度计划,营运收入164万元,比上年增长55.1%。
  财政收入382万元,完成计划110.9%,比上年增长7.6%。社会商品零售额5049万元,超额完成计划3.4%,比上年增长8.6%。对外贸易收购总值完成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因灾收入虽然减少,但由于副业收入的增加,人平均收入仍达219元。
  “六五计划”前三年的执行情况虽然良好,但在农业方面,多种经营发展不快,林牧副渔业生产没有新的突破,本县山、水两大优势没有尽快的发挥出来。工业方面,企业素质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产品竞争能力差、乡镇企业发展不快。
  1985年是“六五计划”最后的一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103%,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计划130%,农业总产值只完成计划89.2%。但这年财政收入达492万元,超额完成计划33.7%。
  “七五计划”时期本县制订国民经济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稳定粮、棉增长,实行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强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扶持骨干企业,狠抓拳头产品,严格控制基建规模,搞活商品流通,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搞好市场调节,继续发挥五大优势(水产业、水上运输业、砂石业、建筑业、旅游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1986年是执行“七五计划”的头一年,这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236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6%,其中农业总产值6718万元,完成计划96.7%;工业总产值5643万元,完成计划96.5%;社会商品零售额达70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农副产品收购总值3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外贸收购总值751万元,比上年增长61.8%。财政收入543万元,超调整计划数10.5%,比上年增收51.3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32元,比上年增长6.9%。
  这年少数经济作物没有达到计划指标,棉花总产量只完成计划86.8%,比上年减产5.9%;油脂只完成计划77.7%,比上年减产12.4%。工业方面,少数国营企业效益仍然较差,工业产值的利税率下降了48.3%。
  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91.5%,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计划98.1%,农业总产值只完成计划79.7%,油脂、生猪、粮食的产量也都没有完成年度计划。社会商品零售额9089万元,完成计划104.5%;对外贸易供货额1600万元,完成计划133.3%。财政收入759万元,完成计划105.4%。农村人平纯收入339元,比上年下降了21元。
  3、计划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城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改革逐步展开,但计划体制还是沿用50年代的管理办法,管得过细、过死,影响了各方面自主权的发挥。
  1984年计划工作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着重于宏观决策加强社会预测和综合平衡,确保重点项目和主要产品的实现。
  在工业方面,凡是不属于指定性计划的,企业可以参照国家计划提出的发展方向,按照市场的需要和可能,自己确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属于指令性计划产品,除国家特殊规定不准自销的以外,企业和个人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生产收购指标之后,超产部分可以全部自销。
  在农业方面,鼓励和扶助农村专业户的发展,在确保粮食增产的同时,火力发展多种经营,为专业户提供信息,制订计划,开辟生产门路。下达农业生产计划,除国家规定的征、派购任务外,不再下达农作物品种计划。
  在物资供应方面,确保重点生产企业和重点建设单位的需要,实行择优供应,支持那些产品质量好、物资消耗低、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对那些用国家一类物资生产出质次价高而又滞销的产品的企业,则停止物资供应。
  1979-1988年湖口县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表 第二节统计管理
  1、机构设置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政府设有统计室。
  建国后统计工作受到重视,1953年4月县人民政府设立了统计科,1955年7月该科被撤销,归并到计划部门。1963年3月正式设立了县统计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计工作瘫痪,统计局也被撤销,统计工作改由县革委抓促部综合组管理,以后又由县计划组、计划委员会管理。1981年1月恢复统计局,至今未变。
  2、管理体制
  1984年前,本县还没有比较健全的统计体制;1984年后才逐步建立起包括政府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的统计体系,以及由当地组织和县统计局双重领导、统计业务以统计局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政府统计系统由县、乡(镇)、村三级统计机构组成。县统计局内设工业、交通、农业、贸易、旅游、基建、物资、劳动工资、综合平衡等专业,有专人负责日常的统计工作。乡(镇)设立联合型的统计工作站,1986年前各乡(镇)配备的统计人员都是兼职的,1987年后各乡(镇)已全部配备了专职统计员。至1988年底,全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统计工作站,在行政和业务上受乡政府和统计局的双重领导。乡(镇)以下的行政村的统计工作,由村委会指定专人负责,业务上受乡(镇)统计站的指导。
   为适应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统计工作的需要,1984年,湖口县成立了农村抽样调查队。
  部门统计系统是县直各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专门机构或统计人员,完成规定的统计工作任务,这些部门的统计人员和部门管辖系统内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组成部门统计系统。
  随着统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统计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1989年底全县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已达480人,其中统计师2人、助理统计师22人、统计员23人。
  3、统计形式
  本县统计形式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统计。这种形式是取得统计资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执行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向各部门和单位搜取系统的、全面的统计数据,对主要统计指标——人口、土地、工农业总产值、农作物产量、畜牧水产品产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实行全面统计。1982年前的全面统计是以生产型统计为主,仅局限于对生产进度和生产量的统计;1982年后开始由生产型统计转向生产经营型统计,逐渐增加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的统计。另一种是抽样调查统计。1985年开始在农村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一些较难统计的数据进行调查和验证,目前进行抽样调查的有农村住户调查、农产量调查和农村经济调查三大类。农村住户调查抽选了7个乡70户农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农副业生产、收入、支出、生活消费、人口、劳动力、住房、储蓄、借贷等情况进行调查,并以此推算全县。农产量调查全县各乡都已开展,每乡抽选两个点20户农户,全县共抽选30个点300户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一般调查春粮油、早稻、二晚和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每年的农产量抽样调查比全面统计均要提早一个月,准确率达到97%0农村经济调查内容包括农村劳动力结构和转移情况,农村固定资产情况,农村第一、二、三产业情况等,每年不定点地开展一次。
  4、统计服务
  开展统计服务的形式主要是利用统计资料发布统计公报,编印统计年鉴和提要本,编印季度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综合一览表等供各级党政领导参考。1984年创办内部刊物《湖口统计》,登载各种宏观、微观的统计分析材料。这年完成了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型统计资料的编印工作,同时还编印了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提要本。
  1988年创办了内部刊物《农村调查》,这年开始每季编印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综合-览表。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