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国前集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3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国前集市
分类号: F724.3
页数: 2
页码: 325-326
摘要: 清末至民国年问,湖口县的集市贸易主要集中在双钟镇、流泗桥、屏峰、马影桥、江桥、文桥、均桥、流芳市等地,尤以双钟镇、流泗桥和屏峰最著。
关键词: 湖口县 集市贸易

内容

清末至民国年问,湖口县的集市贸易主要集中在双钟镇、流泗桥、屏峰、马影桥、江桥、文桥、均桥、流芳市等地,尤以双钟镇、流泗桥和屏峰最著。
   双钟镇位于江湖交汇之处,本县和邻县的农副土特产品多在此集散,江西木竹都由此出口,而工业品也多在此入口。
  流泗桥位于长江中游,水陆交通便利,主要是大米、棉花、菜麻油、粮食、鲜鱼等的集散地,鲜鱼日销量旺季都在百担以上。农民和私商在销售土特产品之后大量采购盐、糖、煤油、布匹、洋货和南北杂货、时鲜等物资,每日成交额一般都在3-5万元(银元)。屏峰港位于鄱阳湖上游,有两华里的港湾,鄱阳湖上的渔船多在此港避风停泊。每年寒露季节,洪水退后,屏峰集市便开始活跃。此处是鲜鱼、柴炭、水果等的集散地。进出鄱阳湖的客商船只也在屏峰歇夜,他们将带来的甘蔗、荸荠、柑桔、红薯在集市出售,然后在集市上大量收购柴炭、黄豆、大米、菜油、猪肉、鲜鱼等物资,每天早晚商船最多,一般有400-500艘;从上游来的木排也经常停泊在这里改装。 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口三大集贸市场消失。日军投降后集市渐渐恢复,但盛况已大不如前了。黄茅堤、皂湖、南北港防洪大坝相继建成后,境内港汊与外江、外湖相隔绝,舟楫不通,因而流泗桥、流芳市、江桥、文桥、均桥、马影桥等港岸集市贸易自然消失。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