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文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2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文地质
分类号: P641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县地下水量按分布面积而言含量为中等,单井出水量100-1000吨/日,约25.9平方公里,约占陆用面积的4.5%;水量贫乏的单井出水量10-100吨/日,面积为99.7平方公里,占陆用面积的17.1%。地下水一般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水温18℃-22℃,个别的14℃。双钟、舜德、江桥、东庄、张青等地含水岩层的水具有承压性。含水岩组化学特征如下表:[=此处为表格=]. 水温一般20℃左右。湖口县滨湖临江,水位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幅度都较大,最高水位见附表。已有的41年的洪水资料表明:变幅大于30%的为大水年,10-30%的为中水年。极少数年份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称之为秋水。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质资源

内容

本县地下水量按分布面积而言含量为中等,单井出水量100-1000吨/日,约25.9平方公里,约占陆用面积的4.5%;水量贫乏的单井出水量10-100吨/日,面积为99.7平方公里,占陆用面积的17.1%。地下水一般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水温18℃-22℃,个别的14℃。双钟、舜德、江桥、东庄、张青等地含水岩层的水具有承压性。含水岩组化学特征如下表:[=此处为表格(含水岩组化学特征表)=]
   地表水均为淡水,矿化度25.166—498毫克/升。水质类型以HCO3-Ca(K+N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HCa3-CaMg.HC03-(K+Na)Ca等类型。水温一般20℃左右。
   农田供水Na吸附比为0.14-4.8,小于8,相当安全。总固体含量绝大部分属优良、良好、可用;可能有害或有害的水样占15.2%,实际含量62.5-82.9毫克/升(大于60-80),主要分布在江桥、五里、双钟镇、城山、张青等地。本县中小型水库多采用深孔取水灌溉,由于深水缺氧,水温低,二氧化碳多,含有过量的亚铁和硫化氢,对灌区的农作物、鱼类以及生活用水有一定的冷害。
   湖口县滨湖临江,水位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幅度都较大,最高水位见附表。已有的41年的洪水资料表明:变幅大于30%的为大水年,10-30%的为中水年。水位高于20.42米的有5年,高于19.3-20.42米有12年,平均大水八年一次,中水四年一次;最低水位出现在1963年2月6日,为5.9米,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6月底至7月下旬,称之为伏水。极少数年份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称之为秋水。
   [=此处为表格(历年最高水位表)=][=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