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217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6
页数: 4
页码: 6-9
摘要: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西濒鄱阳湖。地理坐标为北纬29°25',东经116°13'。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总面积669.33平方公里。虽处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区,但山丘起伏,水域宽广,山地22万亩,水域24.10万亩,实有耕地仅25.5万亩,而且高低不平,多为梯田梯地,很少有连片大坂。本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积温在5358.7-5402.1℃,常年无霜期258.8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42.5毫米,集中于4-6月份,占全年的45%;日照充足,全年实际日照平均为1983.8小时,日照率为45%。因降水集中,又濒临江湖,常出现洪涝或干旱。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湖口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西濒鄱阳湖。地理坐标为北纬29°25',东经116°13'。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总面积669.33平方公里(折合约100万亩)。虽处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区,但山丘起伏,水域宽广,山地22万亩,水域24.10万亩,实有耕地仅25.5万亩,而且高低不平,多为梯田梯地,很少有连片大坂。本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积温在5358.7-5402.1℃,常年无霜期258.8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42.5毫米,集中于4-6月份,占全年的45%;日照充足,全年实际日照平均为1983.8小时,日照率为45%。因降水集中,又濒临江湖,常出现洪涝或干旱。
   人口239895人(1988年年底统计数)。
  南朝·宋,设湖口戍,因地处鄱阳湖之口而得名。南唐保大中(亦说升元二年)升湖口戍为湖口县,分彭泽县的彭泽乡和五柳乡之半为其属地,湖口建县始此。至今一千多年从未易名。此地开发很早,从文昌洑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窑址来看,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定居。从在石钟山泛舟岩西周遗址发掘出的大批石器、陶器、石制渔坠、骨制渔钩及甲壳上镌刻的甲骨文符号看,商、周时期已有人类在湖口从事渔猎活动,并出现了文字交往。上古时代人类在湖口的活动情况,不少古籍如《水经注》、《江西考古录》均有记载。1985年在古郫阳镇遗址(今双钟镇南门一带)出土的青铜镞、匕首及五铢钱等文物说明早在汉代这里就有过军事和商业活动。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治所在今湖口县小凰山下柳德昭村南。唐朝狄仁杰遭诬陷谪贬任彭泽县令时,上疏武则天因灾蠲免民租,又除夕纵囚,为爱民贤宦而光照史册。宋代苏轼三至石钟山,留下《石钟山记》这一千古绝唱,更为湖口山水增辉。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郭沫若于1965年游览石钟山并留下诗篇。地以人传,人以地显。湖口因与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历来引人瞩目。
  湖口东南傍山丘,西北濒江湖,可谓前有水通,后有山峙,进可攻,退可守,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一三年(公元208年),周瑜由此出入鄱阳湖,操练水师,进击赤壁,大破曹兵八十万。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后为南朝宋武帝)镇压卢循领导的起义,在湖口溺杀循军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湖(元至正二十一一一二十三年),朱元璋获胜后,登石钟山观音岩题诗,并书“济岩”二字,刻于石上。明正德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湖口与明廷军队交战月余。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与湘军水师在这里周旋达十年之久,翼王石达开曾大破湘军水师。民国二年,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李烈钧选定湖口为首义之地,打响了反袁(世凯)的第一枪,史称“湖口起义”。土地革命时期,湖口建立了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开展武装斗争,并于1930年农历四月初一日发动“湖口暴动”;同年九月周建屏领导的红军独立师痛击尾随的国民党警卫二团,取得“江桥大捷”。抗日战争中,日寇破马当,驻湖口,日本战犯冈村宁次将其指挥部设在石钟山下。当时湖口人民利用长江、鄱阳湖水卜之便,配合抗日部队布放水雷,炸毁“宾连丸”等日舰数艘,使日寇胆颤心惊。新四军曾深入湖口开展游击战,日寇夜不安枕。湖口人民屡受战争罹难,山山水水留下了战争创伤,记载着湖口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湖口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其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诸多优势与诸多劣势。
  湖口在农业上属粮食和经济作物兼作地区。主要作物有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还有芝麻、黄豆,均为传统产品。就粮食而言,光绪年间湖口每年要上交兵粮1166石,仓谷12100石。民国三十年前,江西省粮食输出渠道以九江、湖口为枢纽。每年凭照出口米谷200万石左右。棉花在清代就以皮棉、土纱、土布为主要外销产品。到了民国时期外销量更大。据民国二十二年统计,全年出产土布8.5万匹,内销2万余匹,外销6万余匹。菜油、麻油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声誉。建国前,由于水利设施极差,耕作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低;建国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建了一批抗旱工程,水利条件大有改善。同时逐年改进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改革经营管理制度,农业生产不断提高。例如民国二十六年是抗日战争前本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计7020万斤,而1980-1988年平均总产则为15172.8万斤。建国前皮棉亩产为二三十斤,1980-1988年平均亩产则为79斤。到目前为止,湖口的耕作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仍然较差,旱涝保收的面积很小,一遇较大自然灾害,农业就会歉收。
  湖口县水域广阔,水质肥美,水产得天独厚,有百多种经济水产晶。大宗鱼类有:鳙、鲢、青、草、鳊、鲶、鲤、鲫等;甲类有:龟、鳖、虾、河蚌、田螺;特种水产有鲥鱼、螃蟹等。明洪武初至崇祯六年在湖口征收渔课时,“加鲥鱼、螃蟹额外之征”,解至京城作为贾品。湖口的渔业史,至少有三千年之久,本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在长江、鄱阳湖进行天然捕捞。建国前,以1943年产量较高,年产22000担;建国后,以1954年为最高,年产40236担。后由于不断围湖造田、滥捕和水质污染等原因,自然水产急剧下降,有些珍贵品种如中华鲟、白鳍豚、鲥鱼等濒于绝迹,银鱼、螃蟹、龟鳖也为数不多。60年代以后发展人工放养,常年产鲜鱼3万担,其中南北港、黄茅潭、皂湖等三大湖和马影、凰村、流泗、双钟等精养鱼池,产量占总产50%左右;螃蟹生产已经历了天然捕捞——内湖放养——人工繁殖蟹苗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水产事业的发展,水产加工和销售也较兴盛,湖口糟鱼、鲜卤享有盛誉,成为内销和外贸的紧俏商品,田螺、螃蟹远销港、澳和国际市场。湖口林业基础较薄弱,缺柴少林,植被不足,覆盖率仅11.8%。近几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速绿化荒山,被江西省列入长江、鄱阳湖防护林带。
  湖口人均耕地面积少,但宜林荒山荒坡颇多,可养水面宽广,劳力资源充裕。198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向荒山荒坡和水面进军,打农业开发总体战,至1988年,新开果园26000亩,放养特种水产——中华绒螯蟹苗10000公斤。
  湖口工业发展比较缓慢。近几年,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丰富的地表资源和水陆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加强横向联系,改善经营管理,工业有了新的起步,轻、重工业渐具规模,乡镇工业急起直追,全县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有一定比例,1988年为55.2%口在工业中以造船工业最为突出,现有造船厂三家(包括省、’市办),还有三家船用辅机厂,能造驳船、汽艇、机帆船和帆船。另外,湖口县矽砂储量丰富,质地优良,远销四川、湖北、江苏、上海、山东、天津、河北等十多个省、市;把斧系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建筑业历史较长,从艺人多,全县现有建筑工人约七千余人,先后在九江、南昌、景德镇以及武汉、南京等城市承包建筑工程。
  湖口地处鄱阳湖咽喉,.扼长江天险,素有江湖锁钥之美称,内控赣、信、鄱、修、抚诸大水系,外与蜀、鄂、湘、皖、苏、浙、沪舟楫相通。天然良港湖口港,是江西货物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湖口水运事业历来都很发达。到1988年,共有机动船113艘,9800吨位;1988年全年水上客运量为466323人次,货运量12.60万吨。建国后公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湖口——牛矶(安徽省)公路横穿东西,景湖公路纵贯南北。东西南北车辆经轮渡横穿鄱阳湖口.四通八达。1988年汽车客运量为25.96万人次,货运量为3.99万吨。历代统治阶级对这里所处的经济地位极为关注。自明洪武初年起,就在鄱阳湖口设立湖关,征收来往商税。明廷直接派太监为榷使。咸丰三年,清廷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感军饷不足,漕运不济,始兴厘金税,以补亏空。咸丰九年在湖口设厘金卡。后又改为厘金分局、江西牙厘总局湖口卡、湖口经征署、统税_=.分局等等,对进出鄱阳湖口和路经长江的客商实行抽厘。这些卡、局的督办一般由知府、补用知府、道台级官吏充任。民国年间湖口关税机构依然存在,所收税额不少。如民国十四年湖口统税局征收税额为478625108元,比当时的景德镇统税局(418730824元)和九江保商税局(153161950元)收的税还多。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也在鄱阳湖设过水上税收检查站,不久撤销,1986年复置。
  湖口商业历来比较繁荣,尤以旅店、饮食等服务行业为盛。抗日战争前,双钟镇有十几家洒楼,还有小旅社、歇店及小吃店;现在有湖口饭店、紫云饭店等大、中、小型饭店、旅社共几十家,有的是五层、六层、七层的建筑,可容旅客数千人。饮食馆、店及小吃部几乎遍布街头巷尾,为来往游客及商贾提供方便。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01988年在校小学生36253人,适龄儿童普及率96.1%;在校中学生12457人。文化馆(站)、电影院、广播站、图书馆、剧团以及电视转播,从县城到乡村基本形成网络。体育中游泳尤为突出,1982年全省第五届运动会上湖口运动员夺得五枚金牌。1986年底,叶红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中日潜水对抗赛,一人独得两块金牌。医疗卫生已成体系,特别是血吸虫病、黄癣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湖口山水宜人,前人题咏的湖口名胜有:虹桥仙迹、渊明故址、花尖秀色、大岭云亭、双钟月色、彭蠡涛声、沙洲渔唱、劳渡舟横等八景。上、下石钟山和鞋山早已名闻遐迩,下石钟山楼台亭阁玲珑剔透,画廊雕栏曲径通幽,石刻字画古雅隽永;满山怪石嶙峋,叩之有声,观之出奇,如醒狮、如卧虎、如金龟出海、如山鹰腾空,千姿百态,目不暇接。有人说她“一步一个景,回头义一景”。古代陶潜、李白、苏轼、黄庭坚、陆游、蒋仕铨等文化名人都曾登临,或题诗,或撰文以记胜抒怀。今人郭沫若、荣毅仁、萧华、杨成武、魏文伯、钱伟长等也曾登山寻胜,评古颂今。199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乔石视察湖口,并游览石钟山。从1979年起,逐年加以修复,作为旅游胜地,接待国内外游客。经春历夏,由秋到冬,车水马龙,络绎不绝。1988年5、6月,先后接待了两批外国驻华使节一百余人。上石钟山和鞋山另有一番风韵。鞋山正在开发之中,不久将以崭新的面目接待八方游客。
   湖口人民创造了湖口的历史,湖口的土地也哺育了千百万才子能人。
  北宋建隆三年,马適状元及第,为江西省早期科举魁首之一。明朝嘉庆年间,御史张科奉命巡视两浙,对抗击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清代咸丰进士高心夔,是肃顺亲王所赏识的汉族三才子之一,他的诗歌自成一体。清末余庆鳌,是我国第一代兵器专家,1893年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任总办,生产出第一批“汉阳造”枪枝、子弹,时人誉称“匠王”。民国年问,杨赓笙、高蘧夫、蔡漱芳并称湖口“三老”,均有政声,尤以杨赓笙最著。土地革命时期的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大队长周赓年的英雄业绩更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中山大学教授杨克毅、江西工大教授杨克刚和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杨克穆(即作材)三兄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都有建树。1939-1941年,杨克穆在延安主持和设计建造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和几百个窑洞,现已作为革命遗址加以保护。曹希建教授在华南工学院创办我国第一个造纸专业。董涤新教授在军事桥梁建筑上卓有贡献。王龙骧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前线药品奇缺,在国内首先制作黄连素等急需药品;建国后,他主持编写了《江西中药》(上册),计80多万字;他撰写并发表的《赣北野生药物调查》一文,介绍了600多种药物,被誉为“江西药王”。杨赓笙最小的儿子杨叔子,是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应邀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讲学与工作;1986年他作为湖北省。5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之一,被载人《湖北科技精英》,并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被收入《中国名人辞典》。江西省劳动模范周月桂1952年在湖口首次推广双季稻,结束了几千年来湖口只种单季稻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贵民专攻商周历史,著述颇丰。刘荣喜科普创作成绩显著,先后荣获江西省农业百花奖一等奖和全国十家大型综合刊物科普创作一等奖。湖口县文艺创作比较繁荣,王一民1981年创作的电影剧本《乡土三部曲》之首的《乡情》,获得电影“百花奖”之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3年,《三部曲>中的另一部《乡音》获“金鸡奖”之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吴清汀在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与通俗文学创作方面具获丰收,曾两次获上海“故事会”一等奖。
  随着社会主义祖国的腾飞和湖口经济、文化的振兴,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将会造就更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湖口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湖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丰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真实反映湖口县的历史和现状。湖口县志由概述、大事记和各专志组成。计19卷88章347节。采用志、记、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湖口县志详今略古,取事主要从南唐建县起,下限大体至1988年,有些重大事件适当上溯和下延。湖口县志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同类归并,不受现行行政管理系统的限制。大事记以编年体与记事本末相结合,以编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专志。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