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170
颗粒名称: 杂记
分类号: Z429.5
页数: 2
页码: 543-544
摘要: 本文主要对都昌水域、武宁挖出大型乌木、有人钓到66公斤“鱼霸”、永修发现乾隆年间立约保护的古树群等相关杂记的介绍。
关键词: 杂记 杂著

内容

【鄱阳湖都昌水域首次监测到红胸黑雁)据《浔阳晚报》2014年1月18日A3版载:1月15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昌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在鄱阳湖都昌县黄金咀区域监测到珍稀水鸟——红胸黑雁,并拍摄到清晰的图片,这是红胸黑雁首次在都昌县水域被发现。
  资料链接▶▶红胸黑雁为鸭科黑雁属的鸟类,体羽有金属光泽。头、后颈黑褐色;两侧眼和嘴之间有一椭圆形白斑。红胸黑雁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北极冻原地带,越冬于黑海西部、里海南部、咸海、波罗的海和波斯湾等地。在中国仅属于偶尔来越冬的迷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
  【武宁挖出大型乌木】据《九江日报》2014年4月23日2版载:4月16日,经过8个多小时的挖掘,位于武宁县船滩镇的船滩河里的4000年以上的乌木得以重返天日。该乌木的发现者为武宁县船滩镇船滩村村民陈金林,此前,陈金林已将标本送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司法鉴定中心和南京林业大学进行鉴定。当天挖出的乌木有4段,最长的一段有10米以上,胸径不到1米,该乌木运到武宁县城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供游人参观。
  【有人钓到66公斤“鱼霸”】据《浔阳晚报》2014年6月3日A5版载:5月30日,瑞昌市民李先生在柘林湖钓起一条重达66公斤的“巨鱼”。他花了3个多小时才将巨鱼拉到水边。经测量,这条巨鱼重达66公斤,长1.6米,是一条黄尾鱼。水产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淡水鱼能长到这么大,实在是罕见。有餐馆老板出价3000元购买这条鱼,被李先生拒绝。
  【村民水田捕获20多公斤大鲶鱼放生】据《九江日报》
  2014年6月9日2版载:武宁县石渡乡石渡村村民李汉柳在自家的水田里意外捕获一条罕见大鲶鱼。该鱼体长1.4米,体重24公斤多,闻讯赶来观看的村民都惊叹不已。因正值鱼类繁衍期,李老汉将这条雌性大鲶鱼放归庐山西海,让它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
  【修水温泉出水水温达83℃刷新全省最高纪录】据《九江日报》2014年7月12日2版载: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省地勘基金中心组织专家对修水县白岭温泉项目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一处温泉孔孔口水温高达83℃,刷新江西省温泉最高水温纪录。
  【永修发现乾隆年间立约保护的古树群】据《九江日报》2014年9月13日2版载:永修县林业技术人员在该县艾城镇青山村考察时,发现在其村旁的沙地上,生长着不计其数的古树,面积140亩。大多数为樟树,高约20多米,腰围1~3米。古树群内,林下植物生长繁密,品种较多,原生态状况尽收眼底,置人于梦幻般的境界。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树龄长的有300多年,短的也有100多年。据刘氏家谱记载,乾隆年间该村就立下禁伐民约,每次修谱时都将禁伐民约进行补充和完善,正是有了这样的民约,使得青山村民形成一个自觉栽树,爱护树林的良好传统。而今,该村也意识到这些古树群的珍贵科学价值以及旅游观赏价值,正准备对古树群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庐山出现佛光景象】据《九江日报》2014年9月15日1版载:受连日来降雨等因素影响,9月14日上午,庐山出现瀑布云和佛光奇观。当天早上6时许,在庐山小天池景区开始出现难得的瀑布云景象,此次瀑布云持续2个多小时,至上午8时30分才逐渐消失;当天上午,庐山锦绣谷也是乱云543飞渡,9时45分左右,谷中出现更加难得的佛光景象。据了解,庐山在同一天的时间连续出现瀑布云和佛光的景象实属难得。
  【永修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及时放生】据《九江日报》2014年9月2602版载:9月23日,永修县吴城镇渔业大队徐村渔民徐礼群在赣江四独州头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时,误捕到一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徐礼群及时上报渔业部门。接到报告后,永修县渔政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测量,被误捕的中华鲟全长40厘米,无科研放养标记,经现场观察,中华鲟生命体征一切正常。随后,渔政人员和渔民一起对误捕的中华鲟放归鄱阳湖,对及时报告误捕中华鲟的渔民奖励300元。
  资料链接▶▶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中国现存中华鲟自然资源量仅2000余条。
  【德安村民成功试种辣椒树】据《九江日报》2014年9月27日1版载:9月19日,德安县磨溪乡82岁的村民柳宪文用3年时间成功试种一辣椒新品种,自己命名为“无限生长型辣椒”。单株最高达2.1米,开枝25层以上,产量至少2.5公斤,且辣味十足,口感好。
  【岷山“大猫”咬死七旬老太)据《浔阳晚报》2014年10月27日A6版、10月28日A5版、11月4日A6版、11月13日A4版载:10月24日16时,家住九江县岷山乡团山村陈家大屋六组年近七旬的王老太和同组60多岁的张老太一起上山捡柴火,遇到大型猫科动物,王老太被当场咬断颈动脉死亡。
  【“红薯王”像个娃】据《浔阳晚报》2014年11月19日A6版载:九江县农民胡金铸在自家菜园种出1个11.5公斤的大红薯,比普通红薯要大很多,比个小娃娃还重。村中老人都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红薯。胡金铸家的菜园就在路边上,土壤比较松软,在种植红薯时,按照常规施肥管理,地里能挖出这么大的红薯他也很惊讶。
  【巨型野生中华鳖现身城西港江边】据《浔阳晚报》2014年11月220A5版载:11月21日,市民在城西港木材市场附近的长江边,发现一只身上有伤、疑似鳖的巨型水生生物。九江渔政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将其紧急送到九江水科所进行救治。送到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专家判断该水生生物为一只野生中华鳖,经过测量,该野生中华鳖的体长超过80厘米,宽度为37厘米,光其头部的长度就达到20厘米,重量为16.16公斤,体型十分巨大。根据其体型判断,该野生中华鳖的年龄在30至50年,相当于人类年龄的老年阶段。九江水科所的专家将其制作成标本进行收藏研究。
  【濒危候鸟青头潜鸭首次在东湖“现身”】据《浔阳晚报》2014年12月4日A3版载:11月28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九江监测站工作人员对来东湖越冬的候鸟群进行例行监测时,意外发现两只极危候鸟——青头潜鸭,这是首次在九江县东湖中发现这种鸟。
  资料链接▶▶青头潜鸭是国际濒危物种,全球仅余500只左右。青头潜鸭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由于数量极少,难得一见。青头潜鸭在九江县东湖被发现,说明东湖的环境适于他们的栖息。由于受到栖息地丧失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近10年来,青头潜鸭的数量急剧下降。
  【庐山保护区监测到新鸟种栗腹矶鸫】据《九江日报》2014年12月1702版载:12月15日,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威家保护站工作人员在北山公路12公里处进行秋冬季鸟类日常监测时,于该地灌木林间监测到一对以前从未监测到的雌雄鸟。经鉴定,该鸟为栗腹矶鸫,属于庐山新记录种,这一发现使庐山保护区鸟种记录增加至242种。
  资料链接▶▶栗腹矶鸫
  ,体大(24厘米)而雄雌异色的矶鸫。繁殖期雄鸟脸具黑色脸斑,上体蓝,尾、喉及下体余部鲜艳栗色,体色似某些仙鹟,但头形似鸫且颈及肩部少闪光蓝色。雌鸟褐色,上体具近黑色的扇贝形斑纹,下体满布深褐及皮黄色扇贝形斑纹。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深色耳羽后具偏白的皮黄色月牙形斑,皮黄色的眼圈较宽。直立而栖,尾缓慢地上下弹动,有时面对树枝,尾上举。甚常见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湖北西部、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地的中海拔地带。繁殖于海拔1000~3000米的森林,越冬在低海拔开阔而多岩的山坡林地。
  【瑞昌洪一乡有个“才子村”】据《信息日报》2014年4月9日8版载:在瑞昌市洪一乡有一个偏僻的山村大畈村,共有300多户人家,1300多人口,先后走出8个博士,其中5个是博士后,还有30多个硕士,被誉为“才子村“。1979年,该村谈华高考上清华大学水利系,先在中国水利科学院工作,后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大畈村第一个博士。谈华高的侄子谈太德和侄女谈贤芳,也都是博士,可谓“一门三博士”。(黄开福刘浔豫杨磊)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15

《九江年鉴2015》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专记、九江概况、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军事、法治、农业、工业、园区经济等类目,记述了2014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开福
责任者
徐礼群
相关人物
胡金铸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浔阳区
相关地名
艾城镇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四平市
相关地名
四子王旗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