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117
颗粒名称: 县(市、区)概况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2
页码: 319-340
摘要: 九江,简称“浔”,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江西省辖地级市,是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昌九一体化双核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支点城市、赣鄂皖湘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9084.61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 全市辖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庐山市、共青城市、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和八里湖新区。
关键词: 九江市 城市概况

内容

浔阳区
  【概况】浔阳区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九江市中心城区,北濒长江,南倚庐山,东望鄱湖,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柴桑、江洲,近代以“四大米市”、“三大茶市”著称于世,自古便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的美誉。浔阳区现辖域面积为26平方公里,辖溢浦、甘棠、白水湖、金鸡坡、人民路5个街道办事处,68个社区,8个村委会,总人口27万人。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亿元,增长16.2%;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占调整后任务的100%,增长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4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亿元,增长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88元,增长14.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25元,增长17.6%。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突出三产主导地位,聚集商贸优势,培育现代服务业,多功能、外向型的三产格局基本形成。传统商贸进一步提升,信华城市广场、联盛大卖场、太平洋购物中心等做大做强,沃尔玛购物广场、苏宁电器、洪客隆百货等入驻得阳。九江豪庭、金泰・半岛一品、百岁坊华庭、联信公寓等房产项目成功开盘;京九大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额53.8亿元。新型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浦发银行九江支行、招商银行九江支行正式开业,汇川船舶区域总部
  落户浔阳。总部楼宇经济集群发展,龙翔国贸大厦、远洲国际商务港、华强财富大厦、中联时代广场等楼宇领头发展,南湖国际城、长盛•锦江等楼宇相继开工,商务楼宇总面积达11.38万平方米,入驻总部企业(结算中心)269家,实现税收4600万元。全年三产实现税收3.5亿元,占税收收入的84.2%,占财政总收入的78.2%。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强化经济主战场作用,真正把招商选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创新招商模式,全面实施“六个一”的工作机制,选调精干力量,组建5支招商小分队,常年招商。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有利时机,深入推进“四个对接”,多次组队赴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开展专项招商。全年共引进区外资金20.5亿元,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2538万美元,增长19.7%0广泛开展对外贸易,实现外贸出口2096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增长31.7%,名列全市第二。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416户,民营企业501户,全年个私经济实现税收2.98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1.5%,占财政总收入的66%。
  【项目建设结出硕果】坚持把发展落实到项目上,积极跟进全市“项目建设年”活动,拓宽后续发展空间,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主动融入全市沿江开发,坚持资源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区聚合,政策向园区倾斜,组建专门队伍,定责任、抓进度J保质量,全面推进城东工业基地建设,工业平台快速搭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6502万元,1号地“三通一平”基本完成;3号地完成了土地征收1298亩,拆迁4.2万平方米,土石方工程93.9万立方米,道路、水电管网和土石方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实行重大项目责任包干,加强重大项目调度督査,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1个,合同资金91.6亿元,其中,开工7个,签约12个,投产6个,在谈6个。
  【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传承深厚人文底蕴,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精心塑造旅游品牌,城区软实力不断提升。科学规整特色街区,庐山南路特色饮食休闲文化街影响力不断扩大,环城路茶饮休闲文化街初具规模。成功承办中国•九江第二届金秋饮食文化节暨首届茶文化节,形成全市文化旅游主打品牌。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华老字号一清真梁义隆”和“桂花茶饼”列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群众文化异彩纷呈,积极参与第三届国际龙狮精英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教师书画展和群众广场文艺演出反响热烈,文艺节目《我的山歌牛毛多》荣获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一九江选拔赛铜奖。树立“大旅游”理念,打造旅游精品,成功引进得阳江湖游项目,开通了上海一九江旅游专列。荣获“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区,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强化大城建意识,全力配合重点市政工程建设,琴湖大道和滨江东路延伸线顺利推进。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封缸酒厂、火柴厂等13处危旧房片区调查摸底和成本测算。推进城区背街小巷和农村道路建设,共修复修建路面1.4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道30条。全面启动“一大四小”绿化工作,各项措施稳步推进。继续推进节能减排,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査任务。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人300万元,新建改建公厕3座、垃圾中转台4座。进一步提高环卫临时工人待遇,继续为一线环卫临时工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以“百巷整治”工程为载体,对城区5条街、60条路(巷)进行了专项整治,城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民生工程情暖万家】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7大类51项指标全面完成,民生工作继续位居省、市先进行列。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有效解决就业难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371人,占目标任务的153%;城镇净增就业4098人,占目标任务的169%;城镇职业培训5640人,占目标任务的141%;城镇就业率98.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发放小额贷款2482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91%。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案件72件,追讨拖欠工资228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298人,基金征缴208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6771人,基金征缴119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544人,基金征缴775万元;工伤保险参保6527人,基金征缴47万元,综合保障能力继续名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低保“3+1”联动机制,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155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112元,全区低保对象3025户7311人,发放低保金1366万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大病救助对象近2万人次,救助额达305万元;“爱心超市”和“送小时服务”等特色工作扎实开展,免费发放物品45万元,为129位老人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得阳区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全省低保规范化管理先进县(市、区)”。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发放服务券20.5万张,面值542万元。全力配合开展经济适用房申购工作,申报家庭2029户,中签1006户。倾力开展抗冰救灾,设立长江大桥抗冰救灾服务点,免费发放各类救灾物资116万元,受到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得阳区荣获“全市抗冰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全力支持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工作,共捐款225万元、衣被2000余件。
  【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完善教育网点布局,积极开展名师评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加强疾病控制,无重大传染病和易发常见传染病暴发流行。扎实有效地发展残疾人事业,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被评为“全省艮生工程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全面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被推荐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深入推进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干待遇,顺利完成第七届社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力打造明星社区,庐峰花园社区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启动“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投入32.4万元为全区10788名0~6周岁独生子女购买了“爱心保险”,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荣获“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积极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査,顺利完成全国投入产出调査任务,金鸡坡街道荣获“全国第二次农业经济普査先进单位”称号。
  (扶松华)
  庐山区
  【概况】庐山区辖7镇1乡2街道,面积527.7平方公里,耕地0.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8%。全区总人口24.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1.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5.6‰。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94.76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0.0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41.92亿元,增长16.3%。工业总产值28.51亿元,增长17.9%„农业总产值4.48亿元,增长9.1%0财政收入3.42亿元,增长3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154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72元,增长12.3%„【加快实施沿江开发】编制完成沿江工业基地、化纤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西九江化纤纺织产业基地正式获得省发改委批准。对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累计调整项目建设用地近280.14公顷,完成报批125.40公顷。理顺金安板块开发建设管理机制,实现了规划、国土、建设管理在园区封闭运行。共筹集资金7203万元,加快了“一城三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土石方231.8万立方米,修建园区道路7.3公里,铺设管网16.6公里。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年新增落户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增在建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增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个。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效益年”活动,年初确定的98个重点调度项目,47个投产,43个开工,项目开工投产率达到91.8%。财兴五金、鑫星玻纤、美庐乳业、德福电子、消防器材、新联传动等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诺贝尔陶瓷、科茵格沥青等项目快速推进,中船航仪、精达检测、鑫星化工、山水光电、恒泰电子等项目顺利投产。园区工业项目累计达到110个。华凌国际旅游商贸港项目征地拆迁顺利实施,华东装饰材料市场三期竣工营业,慧龙商城财富大道建成招商,信华国际商务中心、九江银行大厦等楼宇经济项目投入运营。香域半山、美日阳光相继开盘。庐山冰川大峡谷漂流项目建成营业。庐山旅游商贸中心、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项目先后启动,映日荷花文化休闲中心、德湖体育度假中心项目相继落户。启动东林寺、铁佛寺景区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景区外接主干道的建设。
  【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策应九江城市建设,完成征地312公顷,拆迁房屋834栋18.3万平方米,配合推进德化东路、琴湖大道等5条市政道路和莲花经济适用房、庐山文明新城等13个城建项目的建设。加强违法建筑监管。全面完成23条示范街巷改造。加快中心城镇建设,编制新港中心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威家、虞家河集镇建设卓有成效,海会镇荣获“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称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涉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1939万元。积极推进环庐山“百里果业工程”,新增茶果种植面积近1.3万亩。推行产业化发展模式,美庐乳业、天洋渔业成功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到24个。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1890万元,高标准完成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三清六改五普及”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公路68公里,提前一年打胜农村公路建设翻身仗。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作为典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改革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庐山区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市政公司和一方天商场改制试点。建立“'核定基数、四年不变、超收全奖、短收全赔”的区乡两级财税管理体制,乡镇街道聚财理财积极性明显提高。推行财政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行。推进全民创业,工商在册民营企业发展到587家,个体工商业主达到5049户。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功举办江西九江化纤产业招商会,全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29.6亿元,增长64%;实际利用外资4664万美元,增长16.5%。荣获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市、区)和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综合奖。
  【民生工程惠及百姓】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事务保障体系,全年免费培训16629人次,新增城镇就业924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123人,“零就业家庭”安置就业率达到100%。发放个人小额贷款1980万元,帮助368人实现了创业愿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在五里街道进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统一城乡低保补差标准。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在职村(居)干部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落实困难职工专项帮扶资金。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连续4年提标。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5%。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金300余万元,惠及学生20698名。建立贫困济学基金,资助各类贫困学生793人。加快推进陶洼、黄土岭等12个居民规划点的建设,建成农民公寓48栋20.6万平方米,安置拆迁居民1138户近4000人。帮助1998户中低收入家庭申购经济适用住房,108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政策。【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12件。开展机关效能提高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强化领导分工负责制,推行首问责任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加大对涉农惠农资金的执法检查和国家投资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扎实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举行“倾听民声解民忧、广纳良谏求发展”现场征求意见活动。政府系统领悟力、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进一步提升,政务环境考核评价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荣获“2008年政务环境先进县区”称号。
  【庐山区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支持】“花卉苗木产业化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将直接获得国家科技部资金支持181万元,以及省级配套资金90万元,用于打造高科技花卉苗木示范区。该示范区已成功申报了省级农业科技园一庐山生态科技园,形成了“组培快繁中心”、“苗木繁育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建成后将发展为5万亩花卉苗木园,年生产总值达1.5亿元以上。
  【十里街道大楼社区获全省“十大和谐社区”称号】成为2008年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组委会的评价是“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大楼社区的做法是: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和百家亲”的“四百”活动,变百姓上访为主动上门服务;开创“五老”信息员模式,居民困难得到及时反映;开展“一帮一”活动,党员和困难户结成7对帮扶对子;开展“邻里守望”活动,成立社区“邻里守望”协会;成立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每天21时至第二天2时在社区各地进行安全巡査;组建文艺健身队,吸引70多位离退休老人参加,并在全区群众广场舞比赛中获优秀奖;开展文明楼院、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形成人人争当先进、共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杨小岛)
  瑞昌市
  【概况】瑞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辖2街道8镇8乡3场。总面积142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万公顷,林地面积7.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6%。全市总人口43.55万。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财政总收入4.83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收入2.64亿元,增长23.3%,税收收入4.3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90.7%,国税完成2.26亿元,地税完成1.84亿元,分别净增4554万元和4850万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1亿元,增长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同比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0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5元,增长10.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
  【强工兴城战略强力推进】依托临江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3亿元,同比增长20.8%;《码头工业城战略性研究规划》基本形成,工业布局分区和各类配套性规划顺利推进,投资5954万元的码头工业城“三路一渠”工程基本完成,核心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生态工业园创建成果显著,入园企业累计达129家,投产企业104家,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在九江市县级园区位居第一,被评为全省园区工业发展“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和九江市先进工业园区,列入江西省沿江3大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亚东水泥四期工程顺利开工,投产后亚东水泥年产水泥能力将由600万吨增加到800万吨,江瑞矿业、苏瑞矿业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武铜技改扩能工程、华瑞二期、悦尔医疗、荣昌电子等大批项目基本建成,投资10亿元的江铜硫铁矿循环项目成功落户。
  【创建工作卓有成效】2008年,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启动《瑞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瑞昌市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秦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修编和泰瑞新城小区等11项详细规划设计。投入资金1994万元,全面完成电力路、建设东路、圣门路改造工程及禳溪东路配套工程;硬化小区连接通道12条,硬化道路面积5.8万平方米。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正式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城区新补植各类苗木15.6万棵,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平方米。柳湖公园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更换新型节能路灯970盏,新增路灯167盏;投入资金203.6万元,新增交通信号灯4处,电子警察3处,新建公交站台38座。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坚持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三路并进,全市120个新农村建设点,涉及80个行政村和125个村民小组,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460万元,改路、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和村庄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垃圾池、卫生保淸队伍和绿化建设成效明显,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九江市先进行列。新建农村公路249公里,全市157个行政村基本通水泥路,投资1360万元的高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启动,投资2850万元的水利血防项目顺利实施,57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解决群众饮水困难1万人。
  【科教文卫硕果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瑞昌剪纸、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采茶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28.3万农民参加新农合,新农合统筹资金使用率90.78%,7所中心卫生院和46所村卫生所完成达标建设,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投入,率先在全省实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瑞昌选手高玉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1枚银牌的优异成绩,成为九江市夺取奥运奖牌第一人。与德国沃尔泽伦市签订友好城市结对意向书,迈开了瑞昌市外事交往的第一步。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指数96.9%,肇陈派出所洪一警务室民警周俊军创建的警务室信息平台建设全省推广,个人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警察。
  【民生工程保障有力】投入民生资金2.1亿元,全年8大类69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53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984人,净增5097人,城镇就业率达98.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免费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6482人,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居民中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参保率均达到100%;获“江西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全市4056户8185名城市居民和5685户13767名农民享受了低保,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1046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840人,集中供养率80.3%;全市城乡医疗救助2.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857.6万元。
  武宁县
  【概况】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赣鄂边界,介于北纬28°51′一~29°34′、东径114°28′~115°26′之间。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下辖8镇、11乡、1开发区、1街道办事处、191个行政村(居委会),国土面积3507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4,其中县城城区面积7.5平方千米,城区绿化率41.8%,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耕地面积1.8万公顷,林地面积24.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1%。总人口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3万人,人口密度105.5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有畲、回、壮、瑶、满、蒙古、苗、藏等16个少数民族3000多人。2008年,实现年生产总值36.62亿元,比2007年增长14.4%,一、二、三产比值为23.8:52:24.2。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76.89万吨、水泥10.4万吨、纱2.5万吨、服装1154万件、大理石板材226.95万平方米、精鋪3601吨、发电量6102万千瓦时;农业总产值14.07亿元,增长9%,主要农产品有粮食14.5万吨、水产品总量3.1万吨、棉花2338吨、肉类20.5万吨;财政总收入3.14亿元,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75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入25.05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亿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4439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8亿元,增长22.7%。
  【创优四大平台服务项目建设】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武宁县积极打造用地、用电、用工、融资四大平台,实现工业用地充足、工业用电全省最优、劳动用工培训政府买单、企业融资政府担保,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2008年,共向上争取项目62个,落实资金7885万元;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02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引进资金21亿元;庐山西海百花源景区、庐山西海水府企业会所、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杨洲猴子岩景区等亿元以上旅游项目顺利落户,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6.7%,接待游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新增入园企业15家、投产企业16家,园区企业总数达113家、投产企业总数达92家,园区上缴税收6900万元,同比增长51.2%,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8%。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1.03亿元,同比增长40.2%,增加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14.5%,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18.9%。
  【荣获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称号】节能电器是武宁的一大主导产业。为使该产业做强做大,武宁县成立照明电器协会,并岀台大力发展节能灯产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了节能灯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节能灯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达34户,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户,节能灯企业年生产节能灯灯管4亿多支、整灯近亿支,占国内同行业生产总量的12%,节能灯企业从业人员达4787人,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月,经省经贸委批准,武宁县被授予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
  【摘取国家园林县城桂冠】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功创建一批优美乡镇,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荣获全省第一。“城市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基本建设投入2.6亿元,新增改造道路8万平方米,顺利实施豫宁公园西门、月山路步行街铺装、朝阳路及向东路改造、朝阳湖综合治理、湖滨东路、幕阜路等城市建设工程,全国文明县城深入创建,城市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申报“国家园林县城”,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城。城乡绿化率和绿化水平较大提升,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县。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拒绝高能耗、高物耗企业,实施“十五小”整治、石材业整治、锅炉整治、油烟整治五大治理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建设进度处于全省领先。
  【抗击冰雪全力配合华中电网500千伏咸梦线抢修】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导致武宁县27.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华中电网500千伏咸梦线武宁境内部分线路损坏。在做好生产自救的同时,武宁县严密组织、科学调度,全力做好咸梦线抢修的协调服务保障工作,做到各项配合工作周到、细致、全面、优质,应完成的任务不退一步,应提供的服务不少一点,应配合的工作不差一分,确保了交通、运输、通信、生活、人力、医疗救治的全面到位、保障有力,为咸梦线提前8天完成抢险复电和江西电网全面恢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县】以和谐稳定为主线,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法律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工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治安好转率武宁县名列全省第九,群众满意率名列全省第三,2005一2008年度全国平安县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确保学有所教,出台《加快教育工作的决定》,新建新宁五小,顺利完成10所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保障劳有所得,新增就业350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残疾人就业率72%,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发放小额贷款942万元。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病有所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参合农民27.4万人,参合率89.3%,4.9万人次获得补偿,补偿金额达1812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1.6万人次,救助资金400多万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促进老有所养,推进和完善村(居)干部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全面提标,农村低保扩面4600人,为历年低保人数的总和;发放困难救助资金300余万元,发放城市低保户煤气补贴50余万元;实现了每个乡镇
  一所敬老院,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5%;城乡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工程,确保住有所居,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彭吕华)
  修水县
  【概况】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辖18镇18乡,总面积4502平方千米,居全省之首,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耕地面积4.34万公顷,山林面积3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3.5%。总人口82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94亿元,同比增长1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41:35。完成财政总收入5.2016亿元,增长3.9%,其中一般地方预算收入3.1289亿元,增长9.5%;财税结构逐步调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8%,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3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增长9.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增长15.9%。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8亿元,增长1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90元,同比增加199元。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6518.25公顷,总产量20.98万吨。特色产业不断推进。蚕桑全年养种8万张,产茧3250吨,蚕农售茧收入5200万元。新扩茶园力3.72公顷,全年产茶11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举办了第二届修水“双井之春”茶文化节,“宁红百年红”、“眉峰云毫”获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启动,全年新增造林8671公顷,育苗66.7公顷,义务植树200万株,荣获“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先进县”称号。畜牧水产养殖加快发展,建成8个畜禽健康养殖小区和3个良种猪二级扩繁场,实现生猪出栏30万头,家禽出笼150万羽。蔬菜产业不断发展,新建商品蔬菜基地3个,商品蔬菜产值3000余万元。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提升,累计培育了41家农业规模龙头企业,成立了167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了45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84亿元,比2007年增长8.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6亿元,增长15.7%。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太阳升项目区主干道初步建成,平整项目用地700亩,拆迁167户12500平方米,入园企业6家,投资1.78亿元的22万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全县累计入园企业57家,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8家,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7家。园区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5亿元,同比增长36.8%;完成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22.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2亿元;实现税收2.51亿元。银企对话机制更加健全,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为企业融资5.05亿元。物流货运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成立货运公司21家,其中规模以上货运公司7家,车辆运力达4000多吨,船舶运力达20000多吨,货运产业实现税收1400多万兀。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南城新建主干道17公里,九九路、秀水大道西延线、幕阜大道、义宁大道等竣工验收。建成垃圾中转站3个,城市污水处理、城镇垃圾处理、管道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珠江大酒店、联盛修水购物广场等已投入使用。老城完成老街下水道改造2500米,硬化路面4600平方米。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和物业维修基金归集率达100%。狠抓城市卫生创建,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再次荣获“省卫生县城”称号。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武吉高速公路修水段62公里正式通车,连接线6公里一级公路工程基本完工,实现了修水县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两个历史性突破。完成万黄线三级公路改造,使县内主干道消灭了砂石路面。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8亿元,硬化农村公路492.2公里,实现5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亿余元,启动了6座小(一)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完成了1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实施人饮工程216处,解决了3万余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民生工程全面推进】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1500人,比2007年净增2334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5097万元,同比增加1391万元。农村和城镇低保人数分别达34073人和11041人,共发放低保金3700余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7%,发放五保金74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全县参合农民达64.2万人,全年统筹基金支出4838.25万元,参合率和当年统筹基金使用率分别为94%和91%;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居民参保人数达5万人。6万余人次享受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000余万元。关心关爱老年人,为全县900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112万元。投放首期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解决了县城142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595户住房困难户发放廉租房补贴。扶贫开发力度加大,投入资金2450万元,建成了46个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1505户7411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事业实现新进步,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先进单位”。深入推进科技对接,修水县21家企业与国内12所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神茶、森源电子、湘赣有色被授予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称号;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全年免费提供1055万元的教科书,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597万元。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建设和改造校舍43000平方米,新建了9所希望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扎实开展“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电影、图书)”农村三项文化活动,累计举办文艺演出和播放电影6400多场,观众20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了“迎奥运,修水单骑万里北京行”、“盛世中茶”首届修河龙舟大赛、《大宋才子黄庭坚》电视连续剧开机仪式暨魅力修水大型文艺演出,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19所卫生院、212所村级卫生所通过达标验收。普法工作扎实推进,荣获全省“五五”普法中期验收先进县称号。加强畅通工程建设,被国家6部委授予“平安畅通县区”称号。
  (李四军)
  都昌县
  【概况】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纬28°50′28″〜29°38′,东经116°01'34″〜116°38'27″,东西长52.7千米,南北袤65千米,面积2227平方千米。2008年,辖24个乡镇,耕地面积43803公顷,其中水田30019公顷、旱地13784公顷。总人口782993人,其中非农人口112150人。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0.03亿元,同比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29.5:36.6:33.9;完成财政总收入2.5016亿元,增长1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205亿元,增长1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亿元,增长23.7%;农民人均纯收入3154元,增长3.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800元,增长8.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43.6亿元,增长28.5%,各项贷款年末余额13.9亿元,增长4,5%。
  【工业和园区经济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增幅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3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增长49.3%;实现税收8400万元,增长3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三年翻番,荣获“全省工业产值三年翻番先进县”。园区企业实现主管业务收入17.9亿元,增长57.2%;实现利税1.25亿元,增长46.9%;实现税收33力万元,增长59.8%。园区企业出口创汇840万美元,实现连续两年翻番。返乡创业蓬勃发展,
  返乡创业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75%。
  【农村经济实现新跨越】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8.5亿斤,自2004年以来第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被列为“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基地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4145.4公顷。“两水”产业快速发展,新扩九江水梨533.6公顷,着力打造中馆、苏山2个66.7公顷九江水梨基地;特种水产品产量2.56万吨,连续6年荣获“全省水产十强县”。新增农产品基地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新增绿色AA级产品13个、有机产品13个,荣获“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鄱湖水产的銅鱼、龙虾和惠民粮油的鄱湖大米在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和铜奖。生猪养殖“万千百”工程培育万头以上养殖户3户、千头以上养殖户17户、百头以上养殖户187户。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1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家。63个重点村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非国定贫困县中唯一争取到国定贫困县扶贫政策,新增扶贫开发重点村70个。汪墩和万户的果业、徐埠农副产品流通、苏山石材、周溪珍珠贝类、土塘三黄鸡、罗溪网箱养殖、多宝药材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乡镇财政收入完成803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2%;乡镇地税收入完成4980万元,增长61%,首次出现县乡两级地税收入各半的局面。其中,财政收入超300万元的乡镇有8个,超500万元的有3个,蔡岭镇财政收入首次超千万元并进入全市30强。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省首个风力发电项目一一矶山湖风电场20台机组实现当年建成、当年并网发电,并入选“九江市十大影响项目”,中央《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老爷庙风电场勘探等基础工作基本就绪;金品信息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庐山制药厂成功进行试生产;阳储山铸铝矿完成环评、安评,老生产线恢复生产,日处理6000吨钩矿能力的新生产线完成规划设计并获省发改委核准;中节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完成立项核准。是年,引进各类技术合作项目126个,其中重大项目10个。完成外贸出口879万美元,增长93%,增幅居全市第2位。
  【农业和交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13座小(一)型、1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扎实推进。渠道清淤防渗42公里。启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荣获“全省防汛工作先进县”。农机总动力达47万千瓦。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586.96公顷,建设高标准园田化农田133.4公顷,荣获“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农业标准化粮田和现代渔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46.69公顷“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1400公顷第二期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气象探测自动观测站建设顺利竣工。新建农村候车亭60个,大沙、西源2座渡改桥工程全面完工。矶山湖风电场公路水泥硬化、里盐公路重建、北多公路改造顺利完工。蔡岭、鸣山集镇水泥路面升级拓宽和杭狮路路面罩油全面完成。汪化公路土方工程全面完工。春桥、多宝、左里、和合4个乡镇客运站开工建设,南峰客运站投入使用。
  【民生工程积极实施】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338万元,省政府下达的8大类民生工程考核指标全面达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89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7.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158人,完成目标任务103.3%;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5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9.7%;失业保险参保215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9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征缴基本养老保险金4100万元,增长25.1%0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4792人,增长16%0为“太阳村”孤儿发放了每人每月15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每人每年300元的医疗门诊补助金。为703名村(居)委会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国有困难企业职业医疗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通过积极争取政策,将原新妙垦殖场289名老职工全部纳入了农垦企业养老保险范围,落实了县属城镇大集体手工业联社860多名未参保职工的养老生活补助。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2所,实现了乡乡都有敬老院。为354名新入学大学生发放贫困助学金177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事业单位引进各类人才338人,其中教育部门新引进农村中小学教师218人。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占全市的1/4,并保持连续七年都有考生荣录北大、清华。改造中小学校危房1.48万平方米。县食品检测检疫站通过省计量认证,“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考核验收。达标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113所。扎实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县电影公司被授予“全省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先进集体”。成功举办江万里文化节。创办《今日都昌》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工作扎实开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健儿陶宇佳成为都昌首位奥运选手。启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二期、“湿地恢复与资源合理开发”等项目。第七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积极开展汶川大地震赈灾募捐活动,募集善款591万元。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初具规模。建设乡镇司法所13所。科普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
  (黄伟男)
  湖口县
  【概况】湖口县位于江西北部,是江西省北方门户,素有“江湖锁钥,水陆通津”之称。湖口县辖5镇7乡2场。总面积669.3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8.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5万公顷,有林面积1.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1%(城市绿化覆盖率39.39%)。2008年总人口28.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99‰。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75亿元,同比增长23.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21.94亿元,同比增长36.1%;第三产业增加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年工业增加值20.44亿元,同比增长39.3%。主要工业产品有钢材、船舶、药用玻璃瓶、水泥、各类药剂及医药中间体等。农业总产值0.88亿元,同比增长4.6%。主要农产品有稻谷9.43万吨、油菜籽1.44万吨、棉花1.06万吨、豆类820吨、水产3.41万吨。财政总收入3.8亿元,比2007年增长6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62.1%;支出6.06亿元,同比增长54.8%。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736元,比2007年增加1872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666元,比2007年增加515元,同比增长12.4%。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17.96亿元,同比增长28.5%。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湖口县城双钟镇新城框架已经形成。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框架,三年见成效”的思路全力推进台山新区建设,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三横四纵”道路网络全线贯通。全年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实行“一街一景"°完成石钟山大道延伸段、台山大道、学苑路、渊明北路硬化,同步实施人行道铺设及各类管线地埋,通往火车站大道建成砂石路面,全年硬化道路及人行道14万平方米,高标准建成台山大道、石钟山大道景观带,高品位实施新区主干道两侧绿化,全年新增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安装、更新路灯501盏。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深入推进。落实分片包干和“门前五包”责任制,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行动。清理卫生死角,拆除有碍观瞻的临时建筑,整顿集贸市场、临街门店和流动摊贩,在城区重要路段划设交通标线,安装电子警察和信号灯,设置两个老城区停车场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民生工程强力推进】2008年实现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四个全覆盖”。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标准分别达到158元/月和58元/月,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提高医疗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全年发放救助资金450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1.2%,资金补偿率达90%,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资助各类贫困生助学资金459万元;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住房900平方米,建设项目选址在洋港路,对城区546户“双困”家庭发放租赁补贴41.5万元,资助因冰冻灾害倒房户、特困户建房资金143万元,资助25户残疾人家庭改造危房。
  【文化建设成果显著】2008年10月底,举行的湖口县“鄱湖神韵”戏曲艺术节,通过半年的紧张筹备,全县12个乡镇14个农民业余剧团在全县各地进行的近20场戏曲汇演,使流传在湖口的青阳腔、弹腔、采茶戏、文曲、黄梅戏、饶河戏和木偶戏等7个剧种重放异彩;全省首家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建成并开馆,该馆内设综合陈列室,湖口青阳腔陈列室、湖口草龙陈列室,面积达300平方米,陈列实物、文字、音像等各类资料近1000件(册、幅);湖口县新闻出版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新闻出版(版权)管理职责职能明确理顺,以“农家书屋”建设迈入实质性阶段为龙头,使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开展,“人文湖口和谐家园”捐书赠书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图书3万册,为全县12个“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保障。
  【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2008年湖口县新增九江水梨栽种面积6520亩,其中100亩以上连片的梨园17个,是近三年来水梨开发行动最迅速、体制落实最好、开发规模最大的一年;中药材种植新增200.1公顷,九普药业、钟山药业开辟的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全县的龙头基地,在省、市都有一定的声誉,九普药业荣获省级优秀龙头企业称号;2008年蔬菜新扩面积66.7公顷,新增大棚13.34公顷,尤其是双钟大岭、武山埠堰等村大棚蔬菜发展迅速;新增茶叶面积13.34公顷,总量达到2121.06公顷,品质有明显提高,大城联丰、付境凰山等村的茶叶已成为“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8年湖口县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使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取得成果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县;深入推进高中课改。10月份,省厅及市局高中课改专家组来湖口考察高中课改进展情况,对湖口县高中课改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加强教学研究,抓好常规教学。2008年全县高考参考人数3374名,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分别为110人和290人。二本上线人数较2007年净增38人,比全市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在全市高考质量评估中,综合评比全市第二,获“万人口专科人数”,“高分人数”“优胜单位”荣誉称号。湖口中学、湖口二中因高考成绩突出,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整体推进,全面达标;做亮’两线’,位置前移”的思路和目标,55个省级试点村“三改”全面完成任务,共改水2338户、改厕2331户、改路74.83公里、改房988间、改栏306间;砌护沟渠2.3万米、整修池塘51口、安装路灯205盏、植树1.2万棵;“五普及”方面,普及太阳能522户、沼气580户、有线电视1532户、电话2282户、宽带183户。33个市县共建试点村全面完成“三清一改”整治任务,共改水542户、改路38.5公里,其中有19个试点村超额完成规定动作,实现了“两改”(改水和改路)。试点集镇一一海山集镇整治累计总投资达到130万元,136户居民全部实施了改水改厕、普及了有线电视和电话,共完成改路2900米,铺设人行道900米,修建排污管道650米,建垃圾中转站1个,绿化2600平方米,安装路灯58盏。“两线”整治强力推进,两路沿线亮点纷呈。涉及“两线”的18个试点村除完成规定动作外,共完成高标准外墙粉刷14万平方米,建设“女儿墙”2080米,牛湖公路沿线5公里整治路段,共拆除破旧房棚58间,清理路障53处,平整土石2360方,整修边沟5300米,铺设人行道3900米,硬化过渡带3450平方米,绿化9200平方米。
  (许奇胜)
  彭泽县
  【概况】位于江西最北端,下辖10镇3乡1区。总面积1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4%,总人口36.54万人,非农业人口5.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8‰。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第一产业6.6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13.01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6.91亿元,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37.9%;固定资产投资27.34亿元,同比增长4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亿元,同比增长24.4%。主要工业产品有彩纱、水泥熟料、食用植物油、非金属矿和化工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有棉花2.38万吨、粮食9.04万吨、油菜籽2.63万吨、水产品3.78万吨和竹制品等。特色食品有彭泽鲫、东升豚、中华绒毛蟹、彭泽银鱼等。财政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22.9%;财政支出5.75亿元,增长34.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416元,增长11.09%。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9.8亿元,增长17.9%02008年被评为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全省水产十强县、江西省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梅花鹿之乡。
  【打造省内最大造船基地】为积极策应沿江开发战略,利用岸线发展临港产业,全力引进造船项目,打造全省最大的造船基地。全县累计开工亿元造船项目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制造船舶载重吨位可达150万吨,产值将达到150亿元。由翔升船业开工建造的一艘载重5.88万吨货船,是江西省目前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船舶产业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支柱产业。2008年船舶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1.6亿元,占全县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的46.03%,被评为“江西省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荣获“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彭泽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南方亚种梅花鹿保护基地,1980年首次被发现有野生梅花鹿分布。近30年来,保护区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为梅花鹿的生存与发展营造成良好的环境,使得梅花鹿由当初种群数量不足60头发展到现在的400余头,成为中国野生梅花鹿的最大分布区,梅花鹿数量占到了世界野生梅花鹿总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彭泽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梅花鹿之乡”称号,这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教育网点调整稳步推进】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稳步推进。继2006年全县高中网点调整后,2008年又对部分农村学校网点作了调整。撤棉船中学高中部, 学生分别转县一、二中就读,同时保留其初中,并将朝阳、光明、江心、复排等4所村级初中并入棉船中学;撤杨梓镇龙源村初中,并入杨梓中学。整个撤并工作进展顺利,包括教师分流、学生建档、财产移交、校舍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一步到位,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秩序稳定,家长、社会满意。调整后,棉船中学在校初中学生由460人增至1000人,教师由30人增至101人;杨梓中学在校学生、教师由530人和37人分别增至730人和46人。通过调整。两校教师结构更加优化,教学设备更加完善,学校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着力推进彭泽鲫产业化发展】以国家级彭泽鲫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通过实施彭泽鲫品牌战略和渔民合作组织拉动,全县彭泽鲫产业化发展快速推进。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把彭泽鲫养殖规模和打造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2008年彭泽鲫养殖面积首次突破6670公顷,主养面积达到1200.6公顷,产量突破1.3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进一步树立形象,先后开展“绿色食品”、“中国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申报工作,在2008年“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参展的彭泽鲫被评为“铜奖”。随着彭泽鲫产业化的发展,县渔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在发展中壮大,由当初的3家发展至10家,社员达到300人,渔业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在渔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提供便利。2008年共为养殖户联保生产货款200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社员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彭泽鲫产业化发展步伐,彭泽也因此再次被评为全省“渔业十强县”。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4500万元。一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展达成衣、矶成矿业、汇森木业相继投产,福鑫船业、顺远船业、翔升二期、鑫旺矿业,力得、永加二期纺织服装项目,禾益、之江二期化工产业项目如期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启动,铜九铁路开通;彭泽核电站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征地拆迁协议签订工作全面结束,482户安置房建设已经封顶和即将封顶的占90%,小区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部分全部完工;彭湖高速一期征地拆迁顺利完成,互通立交至塔桥路连接线征地工作已经启动,工程指挥部已落户彭泽。
  【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8年全县市政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440万元,站前广场、站前路、朝阳自来水增压站、新区一支路污水管网等工程全面完工,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新区三支路、渊明湖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建设。集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大,铺设人行道1.4万平方米、下水道9.3千米,乡镇垃圾填埋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清华嘉园、水岸明珠、龙城国际、渊明丽都、海正明湖等房地产开发扎实推进。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筑整治成效明显,查处违章建筑501宗,拆除面积达1.2万平方米。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市面貌大有改观。
  【乡域经济实现长足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粮、棉、油总产分别达9万吨、2.4万吨、2.6万吨;水产品总量3.78万吨,被评为全省水产十强县;完成造林面积4002公顷,其中九江水梨680.34公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浩山食用菌种植达900万棒,龙城辰字村葡萄种植达66.7公顷。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培育芳湖米业等省市级龙头企业9个,新增雷峰山茶等农产品品牌9个,陶令酒被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建立省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发展东升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1个。环鄱阳湖生态育种“千亩千斤示范片”项目在县棉科所实验成功,亩产增收达10%以上。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新的进展,改造中低产田546.94公顷,完成园田化建设200.1公顷。
  (周骥)
  星子县
  【概况】星子县位于赣北,辖7镇、3乡、1国有林场、1湿地保护管理处,总面积894平方公里,县城区面积1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8%。总人口25万人。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6.54亿元,增长12.4%。工业总产植33.5亿元,同比增长39.8%。 主要工业产品有万吨船舶、运动器材、汽车配件、花岗石制品、青石制品等。农业总产值3.76亿元,增长10.8%。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棉花、油料、肉类、家禽、水产品。财政总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4.1%,支出4.57亿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4088元,同比增加400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1亿元,增幅全市第四;贷款余额8.5亿元,增幅全市第一。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认真研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扎实推进“项目落实年”活动,全年新签约、动工项目74个,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20万美元,现汇进资2079万美元,列全市第三,获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东林大佛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大佛铸造接近尾声。银星公司上交税收3056万元,是2007年的近3倍。思麦博完成出口交货值313.9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1%。华业精工、顺鑫瓷土、泰顺汽配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争取上级资金3.5亿元。成功筹资1亿元,启动了湖滨大道、神灵湖大桥等项目建设。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省首批两个旅游强县之一,荣获“中国十大文化生态休闲基地”、“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景区”称号。阳光温泉度假村获四星级挂牌。征集了旅游形象口号。与上海“快乐游”联合协会和近百家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全年接待游客241.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3万人次,分别增长33.9%和47.5%;实现门票收入1.6亿元、综合收入17.9亿元,分别增长34.2%和41.8%。温泉度假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38万人次,增长41.6%,旅游经济考评全市第一。
  【工业总量扩张加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增长62%;工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47%,增幅列全市第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亿元、利税总额1亿元,分别增长72.4%、83.6%,利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列全市第一、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新增7家。自营出口企业21家,净增6家。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9380万元,增长115%,两项增幅均列全市第一,荣获了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县。
  【城镇化步伐加快】投入城建资金2.68亿元,新增城市道路16.4万平方米、绿地0.8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网10公里,新建公交站台35个,新建垃圾中转站及公厕2座。湖滨大道路基全线贯通。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建设进展顺利。温泉11万伏输变电站建成使用。检察大楼、公安“三基”建设顺利推进。房地产竣工面积12万平方米。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保证了重点项目用地。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推进粮食丰产工程,粮食总产7.7万吨,增长4.4%。实施“南梨北茶”战略,新增九江水梨333.5公顷,茶叶33.35公顷。发展专业合作社・31个,新增种养大户38户。白鹿波湖村、泽泉大屋赵和蓼花三角城村水梨、温泉通书院西甜瓜、南康镇城郊村蔬菜、白鹿镇玉京村茶叶等“一村一品”列为全省“双十双百双千”项目。沙湖山养牛专业合作社荣获“江西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奇味正系列产品获2008年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铜奖,馋妹果蔬糕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投入2300万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4座、改造机电泵站12处、中低产田1万亩。
  【民生工作全面推进】县财政配套资金1203万元,60项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120万元。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674人。城镇新增就业2816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08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增城乡低保对象3041人。242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获得经济适用住房,302户低收入家庭获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1万元。新农合参合率89.8%,补偿医疗费1105万元,受益面15.9%。48户灾民搬入新居。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完成优质高中、实验中学搬迁,成立县三中,恢复中等职业教育,化解“普九”债务1584万元。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制完成,《邵尧夫先生诗全集》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保护名录,启动了秀峰摩崖石刻保护规划方案编制。创建平安畅通县顺利通过验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年”活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县消防大队获全国基层建设先进集体。民政局婚姻登记工作、统计局农业普查、渔政局文明执法和气象局局务公开等工作获全国先进,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县,森林防火工作连续4年获全市第一。安全生产工作获全市先进。水文局水环境监测工作、就业局劳动就业工作、公安局抗冻救灾工作、地方志工作获全省先进。
  (殷小依陈峰)
  德安县
  【概况】德安县位于江西北部,辖4镇9乡2场,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2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9%。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3‰。2008年 GDP达23.8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完成233力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375万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24.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28亿元,同比增长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7亿元,同比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比2007年增加572元。
  【项目建设日益加强】“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果。全年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三环水泥、上好佳食品、方圆矿业等重大投产项目增产增效,实现税收分别为1249.7万元、529.1万元、460.1万元,同比增长26%、218.7%.374.3%。 海翔钙业、美宝利医用敷料等重大在建项目顺利投产。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引进内资4.42亿元,同比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2594万美元,同比增长8.7%;出口创汇1316万美元,同比增长24%。争取政策性资金取得新突破,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1.61亿元,同比增长73%。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50家,新增4家。民营企业实现税收9935万元,同比增长23.9%,其中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家、超500万元企业2家、超百万元企业21家。园区经济实力增强。全年基础设施投入达9700万元,开发建成3平方公里;93.38公顷工业项目用地开发扎实推进,桂田大道、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基本完工;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税收5517万元,同比增长52%。矿业开发稳步推进。天宝矿业、方圆尾砂库、富通化工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度加快,矿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农村发展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60个试点村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铺开。“一大四小”绿化工程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增蛋鸡100万羽、水梨650.99公顷、小山竹273.47公顷、花卉苗木146.74公顷,牛角湾翘嘴红鲂鱼苗孵化规模达1000万尾;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修农村公路120公里,村级公路通畅率100%;316国道德安段实现砂石路通车,聂桥至磨溪路段改造、林泉至九江县岷山路段建设全面完成;新建乡镇汽车站,4个、乡村道路候车亭48个;林泉水库、红桥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实施;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7万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26.98公顷,其中高标准园田化133.4公顷;完成土地整理186.76公顷。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兑现粮食直补等各类支农惠农资金654万元。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32个。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县城建成区8.16平方公里,新增城区道路硬化5.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23万平方米,新增人行道彩板铺设1.1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32杆,改建公厕9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改造城区小街小巷25条。投资3900万元的雁家湖植物园、义峰山公园全面竣工,极大提升了德安县城市品位。投资1700万元的自来水源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投资7000万元的附城土于堤改造进入扫尾阶段。投资4600万元的污水处理设施、投资3900万元的曾家洼路网建设扎实推进,新汽车站、田园都市、在河之洲、综合大市场等项目全面启动。南门渡改桥项目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省重点工程昌九城际铁路德安段建设进展顺利。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专家评审,全面完成了消防、绿化、环卫等5个专项规划。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新增城镇就业2300一4050人员就业220人,0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8%;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00人。安置残疾人就业91人,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35户。新增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参加社保252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5%。全年共发放城乡大病救助资金333万元。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完成库区深山移民搬迁189人。新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受益户数110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2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同比增长14.3%。公务员及有关人员津补贴规范发放在全市率先实施。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再创佳绩;公开招聘教师、医生、护士等各类专业人才22名;8个市级以上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德安书画院成为全省最好的县级书画院。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000万元的蒲塘小学如期投人使用,成为全省县级小学的样板;投资2500多万元改造县一中,投资2100多万元对县二中及20所城乡中小学进行了除险保安和配套完善;投资600多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10所;投资550多万元新建、改造基层司法所10个、基层派出所7个、基层法庭2个;投资300多万元新建、改造乡镇计生服务所11个;新建乡镇文化广播站1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4个、农家书屋18个;改造村委会办公场所22个。县职教中心、新博物馆、县医院新门诊大楼、“两院”(中医院、妇保院)整合搬迁、“两所一队”(拘留所、看守所、武警中队)建设等一批公益事业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总投资额8000多万元。人口计生工作迈岀新步,人口出生率为13.02%°。抗冰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对口支援汶川灾区捐款212.5万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査工作全面展开。第二轮县志修编有序推进。
  【德安成立西河弹腔剧团】7月7日,德安县西河弹腔剧团在高塘乡顾田村成立。剧团由清朝道光年间高塘乡民间艺人汤大乐的后人汤善兴牵头成立,吸收了西河弹腔传人和爱好者30余人,配备了服装、器乐等设施。经老师精心指导、培训,剧团已排练出4部新戏将于近日在全县巡演。西河弹腔原系赣剧的一支,集汉调、宜黄腔、昆腔、青阳腔之精华,融合地方土语小调形成的一种别具风韵的地方传统戏剧,当地称之为“大戏”,在文字形式,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诸方面均独具特色,载入《中国戏曲辞典》,具有极髙的历史研究、文化艺术价值。清朝道光年间,由高塘乡民间艺人汤大乐传入高塘汤家贩境内,并逐渐向星子、九江一带发展,遍布3县各地,很受百姓欢迎,已被列入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人文德安和谐家园”大型主题文化活动举行】10月10日上午,“人文德安和谐家园”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在德安县文体广场和影视中心隆重举行。首先是在文体广场进行的大型捐书仪式,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书后,来自全县110个单位的党员干部代表亮出捐书数目牌,累计捐书数目达3万多册。这些书将全部分送到各乡镇场的农家书屋。随后,“人文德安和谐家园”经典吟诵大赛在影视中心拉开帷幕,县委机关、政府机关、政法系统、农业系统等15支代表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好运中国,和谐德安》、《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充满深情的朗诵不时激起现场热烈的掌声。县委和政府机关代表获得特别表演奖,农口和蒲塘小学代表队分别获得创意和表演一等奖。
  【德安县污水管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2月27日,德安县污水管网建设正式破土动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工程,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实地勘察、测量、放线等工作。该县污水管网长约10里,目前开工的一段沿老河道的一截管网是根据德安县总体规划道路网设置的,总长3.4公里,总投资320万。
  【概况】永修县位于江西北部,辖11个镇、4个乡、2个垦殖场、2个企业集团,总面积2035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0.0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5万公顷,林地总面积7.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3.6%。总人口37.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7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2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36.6%;第三产业增加值9.39亿元,增加5.4%。工业总产值85.03亿元,增长46.1%。主要工业产品有:有机硅粗单体15万吨、规模以上企业机制纸61347吨。农业总产值13.4亿元,增长13.5%0主要农产品有稻谷20.31万吨,棉花12429吨,油菜籽、花生、芝麻11174吨,水产品4.2万吨。财政总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4.0%;支出8.28亿元,同比增长27.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同比增加634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46934亿元,增长24.1%。
  【“一大四小”添绿永修县】为确保实现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县城城区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分别达到35%和30%;乡镇绿化覆盖率与绿地率分别达到15%和10%的目标,永修县对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行高位推动,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营造生态绿色长廊为主线,从发展景观林业着眼,从生态富民入手,在交通主干线两侧全方位建设防护林带,确保到2010年高速公路、国道沿线绿化率达到80%以上,县乡公路绿化率达到70%,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并明确县4套班子成员及每名县领导抓好一条道路,一个乡镇抓好一个333.5公顷以上示范点绿化的目标责任。并结合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绿化工程、果树种植工程,以点带面,全面推开。2008年,全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已调运苗木99万株,其中杨树97万株,泡桐2万株。栽植苗木面积5389.36公顷,其中山上造林绿化600.3公顷,山下造林绿化4789.06公顷。
  【村委会自荐直选】2008年11月8日,永修县燕坊镇坪塘村的村民们进行村委会换届选取举,通过“自荐直选”的方式选出自己村里的“当家人”。副省长熊盛文、省政府副秘书长吴志明、省民政厅厅长徐毅、副厅长辜华荣、市委副书记朱荣辉、市人大副主任曹林淼、副市长卢天锡等省市领导及全省各设区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到现场观摩整个选举过程。换届选举采用“自荐直选”的方式进行,是九江市在永修开展的一个试点,凡有意参与村民委员会成员竞选的选民,均可自荐报名参加村民委员会成员竞选,经过合法程序当选为村民委员会成员。永修县共有两个村被选为试点村。自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该村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历经准备、宣传发不含江益管理区。3、虬津镇人口中含八角岭垦殖场人口,涂埠镇人口中含永丰垦殖场人口。
  动、选民登记、自荐报名、资格审查等阶段,正式确定2人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另外6人为村委会委员候选人,选举实行差额选举。两位候选人在竞选人在演讲中,就村民们最关心的发展问题各自阐述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选举共发出选票1536张,收回选票1495张。选举结束后,观摩活动的省市领导接见了新一届村委会班子。
  【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面加速】永修县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多方筹集资金等方式,全面加速农村公路建设。2008年,该县财政共安排4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47个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涉及53个行政村及2个分场,总里程146公里。截止年底,共完成项目15个,硬化路面93.8公里,新增通水泥路行政村16个。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积极争取市交通部门的支持,提前实施2009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45.6公里。便捷的城乡公路网络有效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永修县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700余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500多公里。
  【为“神七"升空助力】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七号飞船直冲云霄,标志着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已连续7次为神舟飞船成功发射提供助推剂。运载火箭一般需要加注好几级火箭燃料,就是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生产的推进剂(一级燃料)把神舟飞船送出大气层。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所加注的推进剂都来自于江西星火。目前,推进剂的生产核心技术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掌握,而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是中国生产该产品的两大企业之一。与“神六”相比,“神七”所加注的推进剂在技术要求上基本相同,但是为确保产品的绝对可靠,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精益求精,执行着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甚至超过了美国军用标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使该厂多次受到总装备部和航天集团的通报、通电嘉奖。
  【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工业园】在严把入园项目环保关。对新入园项目严把环评审核关,对已落户园区的项目进行环保升级改造。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科学编制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投入。至2008年底,已投入资金400万元,在星火工业园兴建环境监测中心。通过24小时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对星火工业园排水、排气和粉尘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星火工业园有机硅厂投入3000余万元安装二氧化硫脱硫装置,改造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每天4800吨,增加到日处理污水2万吨。加快园区美化、绿化、亮化建设。到年底,星火工业园绿化总面积已达到1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0%。
  【开创金融助农新路】永修县结合本地实际,努力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试点乡(村)银行业“帮扶农村、服务农民”准入政策,通过在全县114个试点乡(村)注册“农民生产合作社组织、定点单位帮扶支助”等形式,开创出一条金融助农的的新路。该县创新农村地区试点乡(村)农村信用社、农民生产合作社、邮政储蓄网点新模式,努力构筑政府统一规划下的金融助农新路。在试点乡(村)投资金融服务,资金主要用于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对农村贫困大学生、初中生、五保户进行资助。为解决试点乡(村)同一产业集群的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特色产业经营户信用共同体贷款担保难问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根据试点乡(村)农户资信情况、家庭财产、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和确定信用档案等级,已经给试点村农户直接发放贷款40余万元,向全县乡(镇)发放贷款7000余万元,为试点乡(村)提供农业贷款3000余万元,向传统农业生产养殖业贷款700余万元。自试点乡(村)开展工作两年来,该县已在全县试点乡(村)普及ATM机5台,为农户发放农行卡2.2万张。政府以后将从“信息咨询、农民生产合作社组织、定点单位帮扶支助试点乡(村)农户”入手,根据试点村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扩大、普及试点乡 (村)金融助农规模,真正让农民满意放心。
  【全市首家绿色植保专业合作社成立】2008年,九江市首家植保专业合作社“绿色植保专业合作社”在永修县马口镇挂牌成立。该合作社注册资金5万元,首批吸收会员15人。合作社成立后,通过与县植保站、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指导、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的合作,将为农户、社员提供植保技术指导,开展统防统治、代防代治服务,按照“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药物配备、统一病虫防治”的要求,集成运用生物、物理、生态、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截止年底,合作社开展代防代治服务面积已达2000余亩。
  【鄱阳湖区农民减负方案】2008年,永修县为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出台了《永修县鄱阳湖区减轻农民负担改革方案》,并于9月正式实施。综合治理、减轻负担。全面取消向农民收取“堤防费”、“水利工程费”、“共同生产费”、“排涝费”等收费,取消原乡镇设立的电排站、坏堤管理委员会、水库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由乡镇水管站统一负责本辖区内的防洪、排灌等所有水利水务管理事项。一切公益性水利水务支出均不再向农民收取,确保农民负担减轻。财政补助、专款专用。实施减轻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减少的收入,省财政每年下达1043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将全部用于湖区公益性排渍排涝、堤防维护、水管体制改革等。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永修县创新举措,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财政扶持上予以倾斜。对于新成立的合作组织,以及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并实现创汇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政府分别给予3000元、2万元和5000元的奖励。从税收优惠上予以倾斜。凡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民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缴增值税;对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所得税。从在信贷支持上予以倾斜,制定了《永修县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行由农业龙头企业为专业合作社担保、专业合作社为会员担保或联用合作体担保等方式发放贷款,有效解决合作组织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从用地用电上予以倾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养殖小区和从事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初加工时占用的临时性用地,依法优先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养业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类别。截止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5家,会员1.3万人,带动农户3万户,合作社成员年均增收1000余元。
  【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永修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该县按照市场规律,整合优势资源,开发品牌系列产品。加大对易家河和云居山柑桔、龙井早熟梨、秀域牌嫩鱼、三农牌蔬菜等产品的营销策划与形象宣传,提高产品的覆盖面和占有率,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全县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5个以上。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农产品品牌和著名、驰名商标,积极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的推荐等服务工作。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提供交易平台。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农户”的经营和流通新模式,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经营头脑、开拓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2008年,在农产品主产区建立5个农产品营销市场,大力发展产销直挂、配送销售、网上交易、自营出口等现代营销方式,不断提高营销水平。
  【开创“五新”文化旅游产业】谋划新布局。围绕旅游文化的总体思路,细化旅游发展布局,启动《永修县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详细规划“春夏秋冬”四季纯生态旅游蓝图;编制《柘林大坝以下柘林镇、江上乡、三溪桥镇区域旅游总体规划》,柘林镇风景观光商贸区,江上乡为农家乐休闲度假区,三溪桥镇为生态农业旅游区;完善《吴城镇旅游区总体规划》,谋划吴城松门、松丰及吉山沙漠探险项目;完成凤凰山桃花园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推进新景区。通过招商引资、土地融资等方式,继续抓好凤凰山桃花园景点建设,扩大园区面积200.1公顷,修建观花亭,推出“桃花源记、桃花运”等人文景点,建造垂钓基地和农家休闲山庄,建立千亩梅园、千亩紫薇园,形成四季景观,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花园景区。加快以水上漂流为主,综合农家乐旅游、森林体育健身、高尔夫练习场等项目为一体的燕山龙源峡农家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并结合云居山真如寺、瑶田寺等宗教文化旅游,精心设计、打造云山纯生态旅游区。同时依托云居山一柘林湖风景区和庐山西海温泉国际度假村的客源市场,大力开发柘林镇、江上乡、三溪桥镇等周边乡镇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做强新项目。按照4A景区的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集观光、度假、参与为一体的江西美国西部牛仔风情娱乐度假部落景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倾力帮助客商完善项目各项开发建设手续,解决一些矛盾纠纷,使该项目能依法依规健康经营,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游客人数达到8~10万人次。
  【新农村建设出特色】永修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使得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亮点纷呈,特色明显。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点,按照“一村一品”要求,发展柑桔、水密桃、早熟梨、蹶鱼、生姜等特色产业。以试点村建设为突破点。2008年,全县122个试点村完成村庄道路改造120公里,改水4580户,改厕4720个,建沼气池1159个,改房2200栋。以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为突破点。围绕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技人员带头创办农村合作组织。以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为突破点。完成三角联土于、云山水库、枸桐水库、马口坏,立新万亩土于等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安全度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以发展乡镇经济为突破点。对全县19个乡镇(场、企业集团)产业布局进行引导定位,划分氟硅化工等工业、纯生态休闲旅游、草莓和早熟梨等特色果业、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等经济带,鼓励乡镇引资项目进入园区,实行税收比例分成,不断壮大乡镇经济实力。
  【扶贫开发结硕果】永修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一五”期间,全县有8个乡镇17个行政村被列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县扶贫办按照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将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与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有机结合,着力实施村庄整治、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和旅游计划,成效显著。至2008年底,全县扶贫项目覆盖农户达8149户、受益人口达3.3万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在17个重点村共兴建改造通村、通组公路53公里,修建堤灌站3个,开挖抗旱机井3眼,新修水渠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53.46余公顷,种植特色产业——赣北早熟梨106.72余公顷。
  【积极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狠抓环鄱生态环境保护。注重鄱阳湖生态环保,严格按照《永修县保护鄱阳湖生态与资源三年环保规划》的要求实施。在鄱阳湖区设立水质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系列新技术及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从源头上保护鄱阳湖水质不受污染。积极发展环鄱生态经济。积极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利用鄱阳湖水面优势,实施湖区万亩水产商品鱼基地产业化开发、鄱阳湖区规模化网箱养殖和绷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基地项目;有效利用滨湖的吴城吉山、松门、松丰一带常年风力强,风时长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风能发电项目早日实施。有序开发环鄱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吴城古镇文化,对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对滨湖地区的吴城候鸟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和开发,对吴城松门山沙漠旅游、修河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旅游项目进行科学规划,促进鄱阳湖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动环鄱水上物流。积极利用吴城水运方便、水运线路长的优势,成立大型水上运输公司,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充分利用吴城地处鄱湖要道,赣江中段这一水道优势,在吴城建立一座大中型水运中转和货物屯积码头,以码头经济拉动当地的发展。
  【加大民生投入】永修县按照“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的原则,大幅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工程的投入。2008年全县共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达7952万元。该县通过“一卡通”的方式,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各种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共计发放资金6388万元。不断加大支教政策保障力度,全年县财政共安排707万元用于支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贫困生生活补助、“两免一补”等,极大的改善了教育环境,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断加大社保投入力度,共按排857万元用于农村城镇低保、廉租住房保障、国有困难职工医保等,有效保障弱群体的基本生活。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投入6万元扶持“阳光工程”,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民工达3200人次。
  (陈汉铭)
  九江县
  【概况】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介北纬29°21′至29°51′、东经115°37'至116°15′之间,东倚庐山,南邻星子、德安,西毗瑞昌,北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区,使县境分成东西两部。东西长62千米,南北宽57千米,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81.5%,耕地面积16735公顷,森林覆盖率26%。下辖7镇、5乡、3场、1个开发区,总人口3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7万人。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12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15.5、18.2%,三产比由上年的23:55.3:20.7调整为20.0:57.2:22.8。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增长22.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61亿元,增长73.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77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年农业总产值10.87亿元,同比增长14.4%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658元,同比增加572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33元,同比增加712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26亿元,同比增长28.3%。各项贷款13.71亿元,同比增长22.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同比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4亿元,同比增长51.4%。全年油料总产1.79万吨,棉花总产1.58万吨,水产品总量4.06万吨。“国家优质油菜基地县”项目获国家立项,在永安乡建成733.33公顷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九洲粮油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实施酒类流通管理,完成近800家经营户的酒类备案登记。在全市率先成立农业协会,组建农业企业信贷担保中心,推行“村企合一”基层组织模式。探索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新途径,在“十佳”村党支部书记中通过考核评比择优录用4人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顺利通过中德造林项目终期评估。庐山周边防火实现连续7年零火警,获全市森林防火二等奖。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核查工作顺利完成,代表江西省接受国务院污染源普查核查组的检查并顺利通过。新增城镇就业33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18人,城镇就业率9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5.37万人,参合率94%。在全市率先开展雪灾农村低保户“百村百户”危房重建改造工作。举办了首届“大众读书节”等文化活动。“九江山歌”、“九江采茶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九江秧号”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江西省渔业十强县。【农村稳定发展促增收】2008年,编制了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粮棉油、畜牧业、九江水梨、蔬菜、水产等发展规划。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购置等补贴1786.54万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推动实施博莱"畜牧产业一体化”、仙客来“品牌化”、美佳“本土化”等企业发展战略。发展“一村一晶”产业村50个,培育各类大户163户,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新增33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业协会,组建农业企业信贷担保中心,推行“村企合一”基层组织模式。完成一半以上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和90%以上行政村规划。7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编制完成并基本实现 “三清三改四普及”目标,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实施。56座小(二)型和3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成功申报新塘乡、城子镇和新洲场土地开发项目。新修农村水泥公路105千米,行政村通畅率97%,新修和改造农村砂石公路20.8千米,行政村通达率100%;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56个,新增18661人用上清洁卫生饮用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5.37万人,参合率94%,提高7个百分点。农村低保扩面50%,低保对象人数达1.4万余人.月人均补助标准由34.1元提高到60.7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658元,同比增加572元。
  【民生工程取得实效】2008年,安排民生工程专项经费3854万元,增长40%,确保了省委、省政府60项公共财政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市政府下达的8个方面66项民生工程指标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33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18人,城镇就业率98.5%„全年征缴养老金4004万元、失业保险金197.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金1411万元。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发放新农合补偿资金1851万元,资金使用率88.9%。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43719人,补助寄宿家庭困难学生1346人,资助普高、中职家庭困难学生1491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雪灾农村低保户“百村百户”危房重建改造工作。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全县6个乡镇和14个新农村试点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
  (徐常彬张树华周际平)
  庐山风景名胜区
  【概况】2008年,庐山管理局党委、庐山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复杂多变的旅游形势.团结带领全山人民奋力拚搏、开拓创新,全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全年接待游客389万人次,增长19.6%,其中:境外游客8万人次,增长17%;旅游总收入28.6亿元,增长19.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531万元,增长167.9%。
  【旅游经济势头良好】坚决克服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国家休假制度调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创新营销方式,不断加强与国旅集团的合作,及时调整了对各旅游团体的优惠政策,成功策划“三八”节、清明小长假、"五一”小长假、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千名老人下江南”,“火热奥运、清凉庐山”暑期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及“天绘秋景、月圆庐山”、“南国冬韵、冰雪庐山”秋冬季系列促销活动,同时举办系列节庆活动,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仅次于2007年,为历史第二好年份。
  【九大推进深度实施】2008年工作总任务178项,完成173项,完成率达到97%。旅游增长组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攻坚克难,旅游增长效果明显。服务提升组加强行业指导,强化技能培训,规范山下管理,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环境优化组着重根治“三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旅游环境得到了严格保护和进一步优化。财源开拓组广开融资渠道,灵活筹集资金,招商引资亮点纷呈,项目推进紧张有序。民生保障组关注弱势群体,完善公益事业,庐山和谐社会建设有了新突破。文化、接待组以挖掘和展示文化资源促旅游发展,以设施提升成就高档次接待,彰显了庐山文化特色。山下发展组因势利导,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行政效能组创新考核方式,建立了绩效考核新机制,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新城建设组领导协调有力,特事特办,不断突破结点,新城项目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下一上”战略推进】“下”即下迁,通过建设庐山新城,将管理局机关和部分居民下迁,增加庐山景区环境的承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世界遗产的环境破坏,使庐山的自然生态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新城建设总用地为112.98公顷,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9月26日,庐山新城正式开工建设,10月11日庐山新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举行破土动工仪式,11月8日庐山新城侯白垄道路工程正式施工。“上”即上市,国旅集团向庐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注资1.27亿元,按照“理产权、打基础、促发展”的原则,公司加大了股份制改造力度,管理架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进入上市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庐山管理局坚持一手抓融资,一手抓置换。庐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庐山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庐山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大投融资平台相继成立,在资本运作上取得了新进展,有效破解制约庐山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一批大项目相继竣工,庐山的旅游基础服务和配套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全国供销总社投资1.2亿元的庐山北斗星国际大酒店是第一个具有五星级国际性会议接待能力的高档酒店,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投入1000余万元对别墅村宾馆进行了维修改造,接待档次和水平达到了全省一流;投入1000余万元在青莲谷景区新建了集游客服务中心、大型餐厅、超市、茶楼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服务区;投入1000万元改造的美庐山庄成为一个兼具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功能的精品别墅区;投入1000余万元的周小线电缆下地工程的竣工,大大提高了冰雪恶劣天气下的供电可靠性;庐山露语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4条国内一流的茶叶生产线。仰天坪国际商务酒店、白云休闲山庄两个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均已完成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进入工程全面施工阶段;南山园门换乘中心工程的规划选址、设计立项及一期拆迁等工作基本完成,并开始了前期的“三通一平”建设;投资1000万元的牯岭街立面改造工程正式施工,新貌初显。全年项目总投资达2.31亿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08年是庐山在民生改善投入最多的一年,共投入1617万元,包括15个部分:再就业工程(包括政府购岗)319万元、城市低保115万元、农村低保6万元、城市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69万元、中小学生免费借读和一杯奶工程41万元、中小学生免地方辅导教材19万元、居民区的路灯修复4.5万元、老年人保健48万元、春节物价补贴160万元、下岗职工补贴360万元、居民房屋维修改造140万元、困难户补助43万元、女同志的健康检查15万元、劳动力市场的维护建设175万元、城镇居民的液化气补贴110万元。公开招聘事业单位10名工作人员,是最透明、最公开、最彻底的一次;招收了治安协警员30名;安置残疾人17名;提高低保标准,增加了20元;创新了一种扶贫模式一一网络式驻户扶贫,即把以往的“一帮一”扶贫改成网络式的驻户扶贫,第一年实行下来,帮扶单位发放帮扶资金5.5万元,帮助解决13个人的就业,提供3项技术扶持,帮助包销农副产品3千多斤,解决家庭实际困难44个,13户困难家庭基本脱贫。
  【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庐山相继荣联“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年度最受关注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顺利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在全国文明风景区复评中成功进位全国第二。与德国贝尔吉施一奥登瓦尔德世界地质公园友好互访交流、卓有成效,成为展示江西和九江优美风光、悠久文明、厚重文化和优良生态的重要窗口。
  (张国和陈锋)
  云居山一柘林湖风景名胜区
  【概况】2008年,云居山一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2.46万人,同比增长30.5%;实现旅游收入79476万元,同比增长2.9%,其中,门票收入1987.1万元,同比增长2.9%。
  【发展思路逐渐明晰】坚持在保护中规划、开发和建设,提岀了“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建设和谐平安景区”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打造“四个一流”的战略定位和构建“五大区域”的发展构想。“四个一流”:即努力把庐山西海风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天然养颜养生中心、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水上健身娱乐中心;“五大区域”:即努力建设云居山国际禅修中心、西海温泉养生中心、司马国际会议中心、浪琴岛水上娱乐中心、巾口文化艺术创意中心等五大区域。
  【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坚持以规划促保护,以规划引领发展,高起点编制风景区总体规划。2008年,风景区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评审,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全面启动风景区五大区域控规编制。至2008年底,云居山国际禅修院区域控制性规划通过了省建设厅专家评审,巾口当代国际艺术园项目区域控制性规划通过初评,浪琴岛水上健身娱乐区域控制性规划完成了编制工作,其他区域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景区发展的引擎,一以贯之抓好落实。通过各方努力,风景区项目建设初见成效:投资5亿元的西海温泉国际度假村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南方港航空局投资26亿元建设巾口国际艺术园项目,已签订正式合同,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已开始征地拆迁工作;云居山国际禅修院项目已在真如禅寺1200周年庆典仪式上奠基;争取项目资金3000万元,积极筹建易家河大桥,拟于2009年初正式动工;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全力推进庐山西海旅游高等级公路建设工作;桃花溪度假村、鹿角尖景区、桃花溪漂流、爱心山庄等老景点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风景区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旅游人气不断提升】坚持抓好风景区形象宣传,提升风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云居山真如禅寺建寺1200周年庆典暨国际禅修院奠基活动;举办“庐山西海网络摄影大赛暨景区标识、广告词征集”大赛;投资40万元,制作庐山西海风光片,聘请国内著名歌手,拍摄《西海》MTV风光宣传片,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导游、景区解说员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统一挂牌上岗。加强资源整合,实行风景区景点联合促销,形成发展合力。创新管理体制,组建西海旅游投资公司,盘活风景区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出“上云居一游西海一泡温泉”精品旅游线路,唱响西海旅游品牌,风景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了新突破。
  (程荣旺)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9

《九江年鉴2009》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九江年鉴》是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地方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年记录九江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由《九江年鉴》编辑委员会组织实施,《九江年鉴》编辑部负责编辑,稿件由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各县(市、区、山)、中央和省属驻浔单位负责提供。

阅读

相关人物

扶松华
责任者
杨小岛
责任者
程荣旺
责任者
张国和
责任者
陈锋
责任者
徐常彬
责任者
张树华
责任者
周际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
浔阳区
相关地名
庐山区
相关地名
瑞昌市
相关地名
武宁县
相关地名
修水县
相关地名
都昌县
相关地名
湖口县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
星子县
相关地名
德安县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
九江县
相关地名
庐山风景名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