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观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108
颗粒名称: 自然观测
分类号: P339
页数: 4
页码: 269-272
摘要: 2008年,九江市各级气象部门大力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水平,稳步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为促进九江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年初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期间,九江气象工作者不畏严寒,科学应对,为全市各界抗击冰雪提供了有利的气象保障,分别荣获中国气象局“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和九江市“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表彰。
关键词: 气象事业 气象观测

内容

气象
  【概况】2008年,九江市各级气象部门大力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预测预报预警水平,稳步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为促进九江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年初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期间,九江气象工作者不畏严寒,科学应对,为全市各界抗击冰雪提供了有利的气象保障,分别荣获中国气象局“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和九江市“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先进集体”表彰。
  【主动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苏荣视察江西省气象局的指示精神,九江市气象部门迅速行动,组织科技人员先行对环鄱阳湖区气候资源进行调研,撰写《九江市环鄱阳湖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与开发策略》的调研报告,该文被九江市委组织编印的《九江调研文集一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收编。5月份,九江市气象局向市政府提交《关于气象部门参与九江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报告》,得到市政府的肯定,局长陈忠凤被市政府列为九江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6月份,九江市气象局积极与市发改委沟通,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开发项目,11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九大工程建设项目,气象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应对工程作为第八大工程被列为其中。同时,九江市气象局申报的《九江环鄱阳湖区生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对策研究》也被列为2008年江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
  【棉花病虫害等级预报经济效益显著】多年来,阻碍九江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为此,早在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九江市气象台便与九江市植保站合作立项,成功开展“棉花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方法”的研发工作。
  2008年,双方又以此为支撑开发出“气象一病虫害预报服务产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报服务工作。6月份,双方再次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九江市部分乡村,实地调研服务信息发布与接收情况。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九江市农村信息发布渠道确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受益的农民非常有限。
  2008年10月初,九江市气象台、九江市植保站与九江电视台共同签署关于在九江电视台无线频道发布“全市气象一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合作协议,使阻碍九江市农作物病虫害信息进村入户难的“瓶颈”终于被打破,也使九江市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棉花病虫害气象预报服务信息通过电视播出后,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08年9月,九江市气温持续异常偏高,导致一、二级晚稻稻飞虱发生的气象等级偏高。期间,气象与植保部门通过无线电视频道多次发布相关预报信息与防治对策。直接、及时的服务信息,使全市稻飞虱大面积防治措施到位,没有出现爆发性流行现象。据市粮油站调查分析认为,电视病虫害气象信息的发布,仅二晚一项全市挽回粮食损失在2万吨以上。
  【面对百年不遇冰雪灾害不负众望】2008年年初,九江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自1月12日开始,九江市普降小到中雪,局部大到暴雪,全市出现道路结冰,连续18天气温平均为-0.6℃,给全市的农业、林业、果业、养殖业、道路交通、供电供水、通讯设施、水利设施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面对无情的冰雪,全市气象部门上下一心,克服种种困难,与社会各界一起全力抗击暴风雪,以最准的预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12121、手机短信等媒介及时发布气象资讯。在应对整个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市气象局共发布寒潮、道路结冰和暴雨等各种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0次,通过手机短信接收预警信号的受众用户达500余万人次,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均在冰雪期间到气象部门听取天气汇报和检查指导工作。市委书记陈安众称赞“气象服务非常主动、非常详细、非常周到,气象部门通过材料、手机短信、电话、会议汇报以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把气象信息传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手中,对指导和组织全市抗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华称气象部门是“天神”,并代表市政府向市气象局赠送锦旗。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气象灾害历史资料普查】2008年,市气象局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厂矿企业、水库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了全市每个乡(镇)至少15名气象信息员的目标。
  市气象局积极组织开展1984一2007年气象灾害历史资料普查工作。于8月上旬,专门组成调查工作组;顶烈日,冒高温,分赴民政、农业、林业、交通、国土、电力局、通讯、民航等部门收集灾情资料。同时,组织人员对本局多年灾情、数据报表等进行灾情整理、数据收集。此次普查工作,全市各气象部门共收集关于暴雨、森林火灾、冰冻、龙卷、洪涝、大风、寒潮等上10种灾情数百条数据,为下一步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加强气象依法行政职责,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2008年,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省雷电灾害预防工作的通知》(机号〔2008〕95号)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气发〔2008〕98号)精神,共行政执法检查62次,查处气象违法案件12起,联合安监局到县局行政执法督查2次;全市检测防雷装置1099套,查处防雷装置不合格数22套,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有效地遏制了九江市雷电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为切实抓好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建设,确保质按量完成,市政府出资17万,相关县政府投资18万(六县各3万),共35万,在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气象局于2008年5月之前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九江县江洲镇中心完小、彭泽县芙蓉镇中心完小、德安县第二小学、永修县艾城镇中学、都昌县大树镇中心完小、武宁县鲁溪镇中心完小等6所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建设,并在雷电高发期来临之前投入使用。
  同时,市气象局还积极推进全市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全市所有气象台站均通过了市级文明单位验收;市气象局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和摄影作品比赛;汶川大地震后,全市干部职工积极捐款献爱心,市气象局干部职工捐献款项在市直单位中排在前列,离休老干部赵仕林仅“特殊党费” 一项就交纳了5000元,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党员的真挚情感。
  (刘相弟赵伟)
  水文
  【概况】2008年,九江行政区内的水文监测站点有:13个水文站(含长江委站点)、11个水位站(含鄱阳湖局站点)、92个自动雨量观测站和57个半自动观测雨量站、3个大中型水库报汛站。分布在长江沿线、修河两岸、赣江尾闾、鄱阳湖畔,形成全市范围的水文监测网络,承担着向国家、长江委、省、市等各级防总的雨水情报汛任务。2008年10月水文局正式参照公务员管理,年末拥有在编职员86人。
  【水文自动测报网络建设】2006年启动建设的九江水情分中心,经过2年的建设,至2008年底已基本建成,主体监测网络已在当年发挥作用,实现了水雨情自动监测,水情信息自动传输、入库,水雨情电报自动编发和适时信息监视的功能,使服务防汛抗旱的水雨情信息的时效性和情报质量大大提高。2008年初,根据预防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监测需要,全省启动二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彭泽、星子2县列入建设范围,共建设52个自动雨量监测站和9处自动水位监测站;13处人工观测雨量站和9处人工观测水位站。这些暴雨山洪监测站点当年完成建设,当年发挥效益。
  【水文服务】2008年由市水文局独立承担编制《江西省江河干旱告警水位制定试行办法》,为全省乃至全国编制江河湖泊干旱告警水位起到了示范作用。
  进入汛期,市水文局充分利用水情分中心监测网络,抓入网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畅通率,适时动态的监控辖区内雨水情变化情势,遇有异常及时分析处理,及时编辑暴雨洪水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暴雨消息和暴雨实况。2008年7月下旬,东南沿海台风频繁,一波接一波,市水文局迅速启动相应响应机制,布置一线测报措施,所有有关人员取消节假日,应急队伍24小时待命,分管领导和水情人员通宵达旦密切监视水雨情和台风移动态势。7月30日“凤凰”号台风沿九江市东北部掠过,造成彭泽、都昌县局部山区暴雨成灾,其中彭泽县杨梓站23个小时累计降雨量达227毫米,水文部门除在第一时间将实时暴雨监测信息传达至当地有关部门和领导外,还在暴雨尚未结束时就组织野外暴雨山洪调査小分队开赴灾害最严重的彭泽县杨梓、东升等乡镇进行实地勘测、调查,当天形成调查报告上报省、市防总,并转呈国家防总,为指挥抗灾救灾赢得了时间、提供扩展的服务信息,得到省防总领导的高度肯定。全年共收发水情电报1万余份,收发蒸发量报130份,编发水情信息12期,雨水情快报及暴雨明传电报32期,发布水情预报10余站次。
  地震测报
  【概况】2008年,九江地震台按照“突出重点项目,抓住关键环节,以创造性工作争取突破性进展”的总要求,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带领干部职工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努力形成单位的合力。干部职工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开展工作,切实做好震情跟踪、认真进行地震仪器维护、确保地震数据传送。2008年,九江防震减灾工作有新进展,多个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受到江西省地震局表彰。九江地震台(办)撰写的《2009年度九江及邻区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获江西省地震局评比第一名,观测资料有多个测项在全省专业台站名列前矛,有1测项参加全国评比获第三名的好成绩。较好的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地震监测】根据监测统计,2008年,九江市共发生地震40次。其中2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的为2.5(ML3.2)级。九江地震活动能量比2007年明显减弱。
  2008年,九江地震台各项地震监测数字仪器和修水、永修、都昌测震数字台观测均正式运行,监控能力有所提高,各观测测项做到实时上传绐江西省地震局监测中心,数据采集率达99%以 上;《九江及邻区2008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参加江西省地震局地市级年度趋势会商评比获第一名,提交的《九江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探》、《九江台局部地下水变化对台站前兆仪器数据记录的影响》专题报告获优秀奖。监测观测资料经江西省地震局评比,有4项名列全省专业台站第一,气汞观测资料在全国评比获第三名的好成绩。
  【地震工作部门与机构】九江市目前只有九江县、瑞昌市地震局具备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市地震办仍挂牌在地震台,地震办领导干部作了调整;全市其它各县(市、区)地震工作部门均挂牌在科技局。在参加2008年度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市地震办获设区市级单位地震监测单项奖;瑞昌市地震局、九江县地震局获县级单位二等奖,九江市浔阳区地震办获优秀奖,修水县地震办、德安县地震办、湖口县地震办获科普宣传单项奖;防震减灾法制工作评比中,九江县地震局、瑞昌市地震局获县级先进单位。
  【应对突发事件】2008年,九江地震办应对了一次抗雨雪冰冻灾害和二次有感地震。
  2008年1月28日至2月3日,九江地震台受南方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的严重影响,造成较大损失。1月18日开始,地震台日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是近50年未遇的天气灾害,1月28日大雪,针对可能出现停电,信号传输线路可能随时中断,意外事件可能随时发生的时候,为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职工生命、单位财产安全,确保地震监测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监测数据传送,以及减轻干部职工在雪天可能发生生活困难。在雨雪冰冻期间,台站无生活用水,无蔬菜供应,领导1人坚守在台站7天6夜,克服种种困难,确保监测仪器和信息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按时按量完成每天前兆日常数据预处理和测震监测资料的处理,数据上传率为100%。灾后,江西省地震局、九江市政府先后下拨救灾经费,对受灾的供电、房屋、自来水等进行了修复。
  2008年3月10日19时44分(北京时间),九江县城门乡(震中位于北纬29.7度、东经115.8度)发生2.5(ML3.2)级有感地震。经了解该次地震,九江县城门、县城的部分地区以及新塘、新合、涌泉和瑞昌市区、白杨、武蛟、码头镇、庐山区十里等地有震感,其中九江县城门乡震感较强,部分房屋门窗摇晃,未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台及时向九江市委政府报告了情况,并通过宣传谋体向社会公告了震情。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汶川县(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九江地震台及时向中共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九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九江各县(市、区)地方地震部门工作人员速报了震情短讯。同时接待多批新闻媒体记者、学校领导以及单位人员的来访。此次地震波及九江,九江部分高层建筑居民有感。市民咨询电话连续不断,3部电话持续20多小时,均是询问是否九江又发生了地震和汶川地震对九江有何影响等问题。针对市民的询问,地震台进行耐心解答,说明九江受四川汶川地震波及,九江未发生有感地震,请市民安心工作和生活。当天启动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有感地震应急响应,加强了震情值班和应急值班。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机构向市民告知汶川地震震情。
  【科普宣传】2008年,多数县(市、区)先后开展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其中浔阳区、湖口、瑞昌市、彭泽县各有1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获得了江西省地震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技厅3家的联合认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请专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电视片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九江地震台的科普中心、瑞昌市科普馆获得江西省地震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技厅3家联合认定为“科普教育基地”。
  【震灾防御】瑞昌市、九江县己将地震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进入城市基本建设行政审批程序,要求有关项目单位在设计、施工中必须按规定做好抗震设防工作,切实履行政府赋予他们的工作职能。
  【其他工作】九江地震台(办)向中国地震局申报的《九江一瑞昌地震序列震源位置及震源区速度结构的研究》三结合课题按时完成,己获得江西省地震局科技委验收,并将课题论文推荐投稿于 “华南地震”杂志。另又申请了1项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和2项江西省地震局的课题。
  5月26日凌晨2时左右,修水县大桥镇、渣津镇、东港乡部份人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向亲友传递修水将发生地震事件的虚假信息,造成修水部份乡镇和县城的群众纷纷走出户外避险。修水县委、政府得知情况后,委托县科技局及时与江西省地震局进行联系,得知修水县近期没有明显震感的地震发生,采取通过县电视台播出滚动字幕新闻、县电台播出语音新闻、并通过群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群众告知事件真相,让广大群众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按分管领导指示,当晚,市地震办派员驱车前往修水,较好处置了该次事件。
  (曾庆平)
  【地质勘查单位】2008年,驻九江市的地质勘查单位有4个部门,7个单位。其中有: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赣西北地质大队、九一六地质大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九江队、地质环境总站九江站;物化探大队七〇四队;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1个:二六七大队;江西省有色地勘局1个:冶金五队。在九江境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有5个部门21个单位。其中有: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査开发局11个:赣西北地质大队、九一六地质大队、九一五地质大队、九一二地质大队、九〇二探矿工程大队、江西省地质调查院、赣西地质调查大队、物化探大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3个:二六七大队、二六六大队、二六五大队;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4个: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金地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一队、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五队;江西煤田地质局2个:江西省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二二七地质队;武警黄金三总队。
  【勘查登记项目】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共有颁发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的项目215个。其中勘探项目2个、详查项目14个、普查项目162个、预查项目37个,勘查矿种:金、银、铜、铁、铅、锌、镒、铸、锡、铸、铝、锐、萤石、石灰石、大理石、地热16种,全市勘査总面积2360.62平方公里。全市矿产勘查登记项目按地域分:修水县72个、武宁县44个、瑞昌市11个、九江县11个、德安县25个、永修县17个、星子县4个、彭泽县21个、都昌县15个、湖口县5个。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9

《九江年鉴2009》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九江年鉴》是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地方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年记录九江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由《九江年鉴》编辑委员会组织实施,《九江年鉴》编辑部负责编辑,稿件由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各县(市、区、山)、中央和省属驻浔单位负责提供。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庆平
责任者
刘相弟
责任者
赵伟
责任者
陈忠凤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九江市气象局
相关机构
九江市水文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