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103
颗粒名称: 财政税收
分类号: F812.756
页数: 5
页码: 220-224
摘要: 2008年,九江市财政工作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支持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财政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优化支出结构,高度关注民生,大力加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各项财政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年度收支平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61678万元,同比增收86492万元,增长15%o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4210万元,同比增收63461万元,增长19.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92454万元,同比增收4019万元,增长2.1%;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69337万元,同比增收13594万元,增长24.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5677万元,同比增收5419万元,增长52.8%。
关键词: 九江市 财政工作 财政收入 税收管理

内容

综述
  2008年,九江市财政工作统筹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支持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财政改革,坚持依法治税,优化支出结构,高度关注民生,大力加强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各项财政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年度收支平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61678万元,同比增收86492万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4210万元,同比增收63461万元,增长19.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92454万元,同比增收4019万元,增长2.1%;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69337万元,同比增收13594万元,增长24.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5677万元,同比增收5419万元,增长52.8%。
  财政管理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08年,与全省其他设区市不同的是,九江市的财政收入受市场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特别大,据测算,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原油价格波动、省人民政府禁止鄱阳湖采砂、增值税转型试点和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这四个方面因素影响到的收入同比减收达5亿元。在重重困难面前,九江市各级财政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培植财源。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共组织拨付省财政扶持资金3亿元用于城西港区建设;市本级共安排企业改制周转金、企业技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技术创新基金等资金达8420.24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完善机制。出台《九江市财政收入增长奖励办法》,按照“增收有奖,多收多奖,以奖促增,以奖促优”的原则鼓励县区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共安排资金500万元奖励县区,其中湖口、瑞昌各得120万元;强化征管。按照均衡入库要求,抓好收入调度;建立重点税源台帐,加强对重点行业、纳税大户和主体税种的监控,加大打击偷、逃、抗、骗税的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分征收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281123万元,同比增长4.9%;地税部门完成237407万元,同比增长25.3%;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143148万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完成2.39亿元、2.02亿元,分别增长10.4%、258.9%。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年初预算做到各项基本支出“五个确保”(即保工资、保机关运转、保社会保障、保维护稳定、保法定增长支出),在此基础上新增财力实行“四个倾斜”(即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事业倾斜),特别是认真落实好“民生工程”资金,通过积极争取、统筹安排各项资金,着力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共完成105.4亿元,同比增长35.5%,超出全市财政总收入39.23亿元,超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6.98亿元。主要项目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691万元,同比增支17.2%;公共安全支出64599万元,增支12%;教育支出189215万元,增支21.3%;科学技术支出5412万元,增支26.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393万元,增支2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8128万元,增支50.8%;医疗卫生支出87176万元,增支29.5%;环境保护支出37691万元,增支333.8%;城乡社区事务61573万元,增支33.5%;农林水事务支出157945万元,增支45.7%;交通运输支出24214万元,下降21.7%;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45435万元,增支67.8%。全年全市共下拨省、市、县安排的民生工程资金14.6亿元(省级10.59亿元、市级8280万元、县级3.18亿元),进一步加快了“民生工程”实施步伐。特别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市财政局积极应对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协同市有关部门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投入,2008年中央财政共下达九江市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资金22616万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096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087.97万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6062万元,生态环境建设5250万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120万元。
  【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推进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组织预算单位人员进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培训;对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网络进行升级,提高支付效率;建立每月工资发放温馨提示制度,确保预算单位按时发放工资;在彭泽县、永修县召开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两个制度”有效结合现场会,这项改革在九江市已经全面启动。全面推行非税收入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规范征管单位行为,提高征收效率。全市完成非税收入9.91亿元,增长9.7%,为政府集中财力,缓解收支矛盾。进一步深化了政府采购改革。
  将市政府采购中心划归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统管,实现管采分离;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査,继续开展市县区域联动采购工作。2008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13.12亿元(含部门集中采购),实际采购金额11.75亿元,节约1.37亿元,节约率10.4%。
  积极推进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全市各个县(市、区)均建立健全“一卡通”发放工作流程,构筑发放平台,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实行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使近80万农户、340万农民直接受益。
  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实现14个县区与196个乡镇财政的网络建设,为乡财县代管、农民补贴网运行搭建良好平台。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稳妥、有序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巩固税改成果。
  【财政监管成效明显】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2008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全市共组织158人,分成38个检查小组,对全市23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2007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共收缴入库违纪资金122.32万元,同时帮助被查单位整章建制,规范财务管理。
  加强强农惠农资金检查。开展以20项涉农资金为主要对象的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对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不法行为,通过停拨、追缴、追究责任等方式依法进行了惩处。
  加强投资评审显成效。2008年,市财政局对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游泳场馆的标底的审核和廉租房一期工程前期设计、管理费、税费及配套工程结算等13个项目进行了投资评审。送审额为22118.17万,审定额17320.29万,审减额4797.88万,审减率21.69%。
  【财政形象更加优化】2008年,根据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财政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紧扣“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主题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迅速进行组织动员。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民评工作责任制;通过动员会、简报、宣传栏、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全年共编印简报34期,办宣传栏2期,九江财政网开辟专栏刊发信息120多条,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100爭篇(其中新华社用稿6篇,中国财经技用稿7篇)。
  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主要通过民生工程资金落实情况、“八查八看”、征求社会各级意见等三种途径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扎实进行整改建制。对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逐项组织整改,并反馈到意见和建议人,满意率达到100%。对2008年市“两会”要求市财政局承办的43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已经全部办结,实现了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三个100%。同时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并将50项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个干部、职工学习并要求遵照执行。
  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先后开展“百户企业”调研、财政干部基础知识培训、“项目建设年,财政做贡献”演讲比赛、捐助特困党员、“扬廉洁正气、树财政新风”迎“七一”歌咏比赛活动以及组织全局和下属单位副科以上干部到南昌豫章监狱接收警示教育。通过深入开展民评活动,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社会满意度。2008年4月份,市财政局被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称号,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被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市财政局办公室被评为全市政府办公室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黎咏华)
  国家税务
  【促进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2008年,面对组织收入中一系列不利因素,全市国税系统始终坚定信心,加强税收计划调度,严格落实收入责任,完善收入预测机制,深入做好“一厂一策”税收分析,竭尽全力组织收入。全年累计完成税收收入30.4亿元,同比增收3000万元,圆满完成了省局调整后的税收计划。积极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出好主意、当好参谋,组织撰写的《2009年税收政策调整对九江国税收入的影响及对策》获中共九江市委和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的肯定。
  【有力提升税收执法水平和质量】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全面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积极预防和有效减少执法过错,12月份实现了全系统税收执法“零差错”;制定下发《九江市国家税务局税务行政集体审批工作规程》,实行税务行政集体审批。
  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市纳入增值税扩抵转型备案的企业由2007年的761户上升到2008年的795户,审批办理安置残疾人增值税退税4015.67万元,备案审批退还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2398万元。
  强化税务稽查。扎实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区域整治和专项治理活动,共查补税款8054万元。
  积极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市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2个单位获“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6个县 (市、区)局被市局评为优秀单位。
  【深化税源管理】加强税收数据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税收数据监控与通告发布制度,税收数据监控质量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按照“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一组进厂、各税共评、服务基层、加强管理”的纳税评估工作思路,将全市纳税企业分为3类,实行分级分类评估;广泛开展纳税评估竞赛和纳税评估案例分析、交流、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纳税评估案例交流会上,市国税局选送的3个案例全部获奖。2008年,全市评估补税1085户次,查补税额合计2986万元。
  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体系,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3.8亿元,同比增收5700万元,增长17.6%。
  加强特色税源管理。集中开展对关联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及汇总纳税和合并纳税企业监管情况专题调研,撰写的《关于九江市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税收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得到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深入开展非居民所得税调查,制定非金属矿、电力、煤炭开采、石材加工4个特色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全市特色行业缴纳税款4860万元,同比增长23.3%;加强个体工商户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工作,组织入库个体税收1.06亿元,同比增长40.3%。
  【优化税收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加强对纳税人涉税表证单书的清理合并,清理取消各类报表资料168个。
  改进和优化纳税申报手段。积极稳妥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算机网上申报率达到90%以上,非增值税…般纳税人多元化申报率达到65%以上,均高于省局考核标准。
  加强出口退税工作。加快退付进度,大力开展“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工作,全年退(免)税额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12亿元,同比增长19.77%,有力支持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加强纳税诚信体系建设。与市地税局联合评定2006〜2007年度A级纳税信用企业56户,B级纳税信用企业134户;围绕税收宣传主题,深入开展税收宣传与纳税辅导工作,提高了税法遵从度。
  【加快和谐国税建设进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县(市、区)同“一把手”分期分批参加扬州税院领导干部理论培训,举办市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培训班,对4个县(区)局班子进行巡视检查,基层班子领导能力不断提高。
  打造精干高效团队。先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求科学发展之真,务项目建设之实”等主题教育活动;以省局“十员五百佳”考试为契机,以市局业余党校为平台,深入开展各类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有67人进入省局“十员五百佳”人才库,入选人数列全省国税系统第二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开展和谐国税状况调研,组织召开和谐国税建设座谈会,和谐氛围不断浓厚。
  规范内部行政管理。修订完善《九江市国家税务局机关经费管理规定》,努力建设节约型国税机关;全力推进内外网省局集中建设,优化政务管理平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局获 “九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多个基层局进入当地综治先进行列。
  强力推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市局获“全市纪检监察工作综合先进单位”称号。按照“搭建一个平台、抓住两个关键、突出三项重点、推进四项建设”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效明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和动态管理,全系统8个单位获省级以上荣誉,25人次被市厅以上单位表彰。
  (郑舒)
  地方税务
  【概况】2008年,全市各级地税部门进一步拓展深化征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组织收入中心,扎实推进“三项管理”(税源管理、绩效管理、文化管理),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依法治税、管理创新、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完善“五项机制”(收入增长的监控机制、政策落实的责任机制、效能提升的协调机制、征纳和谐的服务机制、活力迸发的人才机制),各项地税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地税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切实加强管理,大力挖潜增收,确保地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共组织入库地方收入(含基金、附加)251290万元,比上年净增48672万元,增长2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37405万元,比上年增收47889万元,增长25.3%,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10.3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地税局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收入总量、增收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县(市、区)地税收入过亿元的有10个,比上年增加3个。2008年地税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1.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地方税收对地方财政增收贡献率达到75.2%,提高4.4个百分点。
  依法治税全面推进。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地税工作的灵魂,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以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落实执法责任制为着力点,突出抓好收入质量提高、优惠政策落实、执法行为规范工作,建立和落实税收法制员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税收执法检查,充分发挥税收执法监督职能,努力夯实税收法规基础性工作,税收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管理效能稳步提升。深入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各项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岗位职责进一步清晰,责任制度层层落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公开管理职能、服务承诺、办税程序和工作规范,广泛深入开展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大力支持服务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型地税机关,行政管理效能稳步提升。
  征管改革逐步深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深化征管改革的内部制约机制、协调运转机制、岗位责任机制,突出强化税源管理、行业税收管理和单项税种管理工作,有效夯实管理工作根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全面落实“两个减负”,扎扎实实开展争创“星级办税服务厅”和“服务标兵”活动,纳税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同城办税、POS机刷卡缴税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网上办税、计算机参数定税和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运用工作,信息化运用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行业形象不断更新。2008年,市局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市扶贫帮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市局和12个县(市、区)局被评为江西省第十一届(2006~2007年度)文明单位,市局办税服务厅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湖口县地税局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市地税系统涌现了“全省抗冻救灾先进个人”、“全省三八红旗手”、全省地税系统“三个服务十佳标兵”、“勤政廉政十佳标兵”等一大批先进个人,树立了新时期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的良好形象。
  【完善收入增长监控机制】各级地税部门严格遵循依法组织收入原则,强化收入计划管理和均衡入库,不断做强做大地税收入总量,确保地税收入在压力下保持了稳定增长、在困难下实现均衡入库、在困局下发挥支撑作用。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基层分局(所)、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强化税源监控。积极开展纳税评估,规范纳税评估程序,提高纳税评估效果,全市共有7个案例入选了省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库。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市级监控的企业由上年的199户增加到220户,监控户数比上年增加11%,重点监控企业纳税额达到97057万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40.9%。深入开展对发票违规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违法制售使用假发票涉税犯罪活动,堵塞了税收漏洞。全市地税部门共查处发票违法违章案件52起,查补税款16万元,处以滞纳金、罚款14.6万元。加大税务稽査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中介服务等重点行业税收的专项稽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2008年全市共检查纳税单位545户,查补税款4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加收滞纳金、罚款324万元。
  【完善政策落实责任机制】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精心组织开展“服务发展,情系民生”百千万、“迎奥运税收宣传万里行”系列税收宣传活动,扩大地税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优化税收法治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好货物运输业各项税收政策,有效规范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全市征收入库交通运输业税收22591万元,比上年增收6683万元,增长42%。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共有1675名纳税人自行申报,补交个人所得税148万元。切实做好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加强与市级保险机构的沟通与协助,全年全市累计入库车船税1762万元,比上年增收783万元,增长80%。着力加强土地使用税税源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例,建立完善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新的税源数据库,2008年全系统征收入库土地使用税13900万元,增收9514万元,同比增长2.2倍。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职能,提高执法工作水平,税收执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完善效能提升协调机制】深化征管改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征收、管理、稽查业务相互衔接、工作相互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制定《基础税源数据管理考核办法》,提升了系统内基础税源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夯实信息化基础,在全市15个县(市、区)局统一运行POS机刷卡缴税系统,大力配合省局推广网上报税工作,优化多元化申报方式,简化了工作流程,方便了纳税人。推广使用新版参数定税软件,促进了税负核定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税收信息化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规范化常态管理,进一步划清岗位职责,细化规范化建设绩效考核,建立落实工作联系制度、报告制度、督查制度,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自主运行、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科学设定试行方案,不断修正绩效指标,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个人绩效管理,在九江县、庐山区、彭泽县、瑞昌市局4个试点单位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征纳和谐服务机制】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响应市委号召,认真组织开展“求科学发展之真、务项目建设之实”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投身建设新九江的伟大实践,凝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制定下发《九江市地方税务局服务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内容涵盖落实优惠政策、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政务公开、简化服务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合法权益、落实考核机制等方面,并在全系统集中组织开展“服务发展,情系民生”百千万税收宣传活动,跟踪服务百个重点项目、帮扶千名卞岗失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服务万户纳税单位和个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贯彻落实支持灾后重建16条、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做贡献。2008年,全市共审批减免各类地方税收3523.87万元,其中减免受冰雪灾害企业地方税收881.4万元,减免下岗再就业人员地方税收1143.32万元,惠及下岗再就业人员7643人。坚持落实“两个减负”,组织开展“两个减负”自查自纠和专题调研工作,达到了“减轻纳税人负担、减轻基层地税部门负担”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动员到位、走访评议到位、整改落实到位、文明服务到位;坚持把机制、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规范内部制度入手,不断建立健全民评工作机制,把握纠、建、评、创4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广开言路,广纳良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评议,认真收集整理纳税人反映的意见、建议,全面推行“整改台帐”、“整改销号”制度,纠建并举,有效防止和纠治了行业不正之风,推动了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完善活力迸发人才机制】深入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按照省地税局“一市一品位,一县一特色”文化建设模式的新要求,以“魅力九江、文化地税”为形象品牌,不断创新文化载体,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展示地税干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地税干部认真履行社会职责,弘扬“扶危济困”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抗雪救灾、抗震救灾“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市地税干部职工共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60多万元。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参加培训的人员1100余人次,培训时间累计6000课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管理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深入推行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制度,一批年轻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走上基层领导岗位。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和市纪委九届三次全会、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大局之中,贯穿于税收政策法规制定、税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设计之中,贯穿于“两权”运行的全过程之中。大力配合省地税局党组巡视组对市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各县(市、区)局主要负责人进行巡视考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切实抓好各级地税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汪华春)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9

《九江年鉴2009》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九江年鉴》是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地方年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年记录九江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由《九江年鉴》编辑委员会组织实施,《九江年鉴》编辑部负责编辑,稿件由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各县(市、区、山)、中央和省属驻浔单位负责提供。

阅读

相关人物

汪华春
责任者
郑舒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九江市地税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