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036
颗粒名称: 财政・税收
分类号: F812.756;F810.42
页数: 8
页码: 301-308
摘要: 2003年是实现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全市财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支持下,坚持改革创新、开源节流,克服“非典”、洪涝、严重干旱对经济工作进而对财政收入带来的负面彫响,实现各项财税工作目标,促进全市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同比增收5.4亿元,增长23.4%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收2.7亿元,增长21.1%。
关键词: 地方财政 税收管理

内容

综述
  2003年是实现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关键之年,全市财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支持下,坚持改革创新、开源节流,克服“非典”、洪涝、严重干旱对经济工作进而对财政收入带来的负面彫响,实现各项财税工作目标,促进全市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同比增收5.4亿元,增长23.4%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收2.7亿元,增长21.1%。分征收部门:国税系统组织的“两税”及企业所得税完成146979万元,剔除增值税政策性退税因素完成14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地税系统组织的收入完成80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财政系统组织的收入完成58598万元,比上年增长31.2%。
  (黎咏华)
  财政
  【财政收入】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执行数15.3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收2.7亿元,增长21.1%,完成汇总各级人代会通过预算110.5%(下同)。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入中央库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和入省库的省地共享税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地方收入主要项目执行情况是:工商各税90293万元,完成预算103.2%;农业三税收入18550万元,完成预算102.6%;企业收入5913万元,完成预算125.9%;其他收入9418万元,完成预算122.4%;专项收入4923万元,完成预算114.8%;罚没及行政性收费收入23829万元,完成预算148.2%。全年由财政部门直接组织入库的收入为5.8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入库契税4688万元,比上年增加1539万元,增长48.9%。
  【财政支出】2003年全市财政支出执行数31.1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2.5%,剔除上级财政追加专款等部分,地方财政支出为25亿元,完成汇总各级人代会通过预算117.6%(下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25464万元,完成预算137.9%;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039万元,完成预算127%;科技支出1716万元,完成预算98%,比上年增长27.7%;支农支岀20096万元,完成预算的119.1%,比上年增长35.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8779万元,完成预算128.7%;教育事业费58757万元,完成预算106.4%,比上年增长22.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3640万元,完成预算95.5%;行政管理费支出44395万元,完成预算118.4%;公检法司支出22666万元,完成预算117.8%;政策性补贴支出2379万元,完成预算128.4%。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优先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二是优先确保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的增长;三是加大对公检法、社会保障等维护稳定项目的投入;四是及时调拨资金,确保各级预防“非典”经费落实。据统计,仅市本级财政安排非典型肺炎防治经费就达450余万元,并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部分税收以及实行贴息等措施,帮助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对冲击。
  【机制创新】初步建立五大理财机制。一是建立扶优扶强扶新的财源建设机制。主要通过扶持优势产业,形成优势财源;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壮大支柱财源;扶持新办企业和新办项目,培养新兴财源。二是建立县区财政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激励机制。即变财政拨款为财政奖励,充分调动县区多收超收的积极性。市财政2003年用于以奖代拨给县里的资金800万元。三是建立有利于“一山四区”多收超收的财政分配机制。市财政通过放水养鱼,把增收的好处留给庐山局、九江开发区、共青开发区以及将阳区和庐山区,鼓励他们多收超收。四是建立预算外资金监管机制。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项目纳入预算管理,促进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五是建立财税部门奖惩机制。将收入任务完成情况与财税干部津贴、奖金、补助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五大理财机制的初步建立,调动全市上下各级理财的积极性,为财政增收注入活力,推动财政收入的快速健康增长。特别是县区收入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2003年,县级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5%、22%。全市15个县(市、区、山)中,除庐山受“非典”影响,财政总收入略有下降外,其余14个地方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九江开发区、德安县、星子县3个地方增幅超过30%,九江开发区达到64.4%。继浔阳区、修水县、永修县、瑞昌市、武宁县、都昌县之后,又有庐山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再阳区迈上2亿元新台阶。全市县级财政收入总体上也有较大的增长,财政总收入跃过15亿元,地方收入跃过1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6.4亿元和11.2亿元,收入规模迅速提升。
  【农村税费配套改革】2002年以来,全市全面组织开展了税费改革工作,较大幅度地减轻农民负担,初步规范农村各项收费,全市农民负担减负率达到47.7%。2003年为进一步巩固税改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又取得了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阶段性胜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通过各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撤乡并村、教育布局调整、精简优化教师队伍以及降低收费标准、治理乱收费,特别是对中小学校实行"一费制”,进一步节约开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再次进行"回头看”和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彻底解决少数地方农民减负率过低的问题,在全市基本实现农民户户减负10%的目标;通过加大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市县两级共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1539.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3062.86万元,村级转移支付2805.4万元;通过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体系,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一个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在10月下旬全省统一组织验收评比中通过了验收,获得好评。星子、武宁、永修县获得全省一等奖,星子县以满分的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
  【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实现由量小分散向集中公开招投标转变,采购范围由货物类向工程类扩展。2003年全市政府采购预算11162万元,完成采购金额9835万元,节约资金1327万元,节约率为11.8%,其中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7815万元,采购金额6762万元(含药品采购),节约资金1053万元,节约率为13.5%。
  【预算外资金管理】一是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继续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管理,严肃査处“三乱”行为,进一步加大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将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将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执收执罚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由财政预算安排其执法必需的开支。2003年市直纳入的财政专户272户,专户管理资金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03年底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意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宏观调控。同时建立了激励机制,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并积极缴纳政府调控资金的单位和财务人员,年终给予奖励;对履行财政监督稽査有功人员按规定给予奖励。
  【财源建设】一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导向工作,培植工业财源。通过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为新办企业发展提供载体,搭建平台。仅市本级财政投入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就达3370多万元。全市各级财政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贷款等办法,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财源。全年市财政用于企业担保方面的资金有220多万元。大力支持企业改造和科技创新,除市本级安排技改资金1000万元、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万元外,还从上级财政部门争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94万元,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为了支持九江市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市财政安排350多万元资金用于招商引资。市财政局对涉及财税方面优惠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并检査该落实的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企业,对极少数没落实的迅速落实。
  二是想方设法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农业基础财源。在农业上重点围绕水产、蚕桑、药材、蔬菜、三竹、花卉苗木、优质棉等七大产业来配置资源。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助,缓解全市农业投入不足的难题。2003年,共争取上级扶助资金1.25亿元。修水县优质高产蚕桑示范项目等七个农业科技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扶持,九江县大棚蔬菜等五个优势产业项目获得了省财政扶持,每个项目不少于50万元。通过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市本级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400万元,其中支持庐山防火林带和庐山区莲花再就业农业示范园各100万元,支持九江再就业示范园建设80万元。安排15万元用于奖励申报绿标、无公害蔬菜基地、国家和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通过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共下达各类扶贫资金6069.5万元。改善贫困地区的乡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此外,市财政安排509万元防汛岁修经费用于水利岁修和防汛抗旱。2003年,全市支农支出共计完成20115万元,同比增长28.5%,超过法定增长要求。
  三是积极参与经营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土地收入成为财政增收的新亮点。财政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在由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充分运用价值规律提升土地价格;加强土地交易资金的征收管理,所有土地收入必须全额上交财政专户,促进土地收入的快速增长,2003年市本级土地储备净资产达6.8亿元,国有土地出让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倍,其中上缴国库6709万元,比上年增长7.4倍。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据初步统计,2003年用于城市建设方面的达1.2亿多元。为加强土地储备土地资金核算,真实提供会计信息,市财政局出台《九江市储备土地会计核算办法》。此外,积极争取国债转贷资金,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其中争取国债资金用于"两湖”治理工程700万元、污水处理厂建设1000万元、城区自来水工程建设2300万元。
  【财政监督】一是继续加强对“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监督检査。通过与监察、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形成打击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合力,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2003年査出违纪金额892.82万元,处以罚款76.02万元,其中査出小金库4个,处以罚款57.8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起。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査,努力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围绕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专项检査力度。重点是对社会保障资金、国债专项资金、支农资金、粮食风险资金、扶贫资金和政法补助专款等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査,严防截留、挤占、挪用。2003年,对市直16个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重点检査,共査出违纪金额96万元,对典型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财政收入总量偏少。二是财政运行质量偏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仅有全国的一半。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相对于率先崛起的要求还有些乏力,支柱财源后劲不足。四是县(市、区)虽然当年没有新增财政赤字和拖欠国标工资的现象,但历年的陈欠在短期内也一时难以消化,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五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财政的资源配置和调控经济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黎咏华)
  国税
  【槪况】2003年,九江国税以经济增长为依托,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在确保收入质量的前提下,把九江经济的增长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到税收的增收上来,为九江经济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税收收入规模和总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15.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增收2.91亿元,其中“两税”入库14.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增收2.69亿元。在全省国税系统,九江国税同时获得目标管理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单位,金税工程考核并列全省第一。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重企分局等4个单位被授予国家级荣誉,市局、稽査局等12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市局荣获江西省第一届文明行业、九江市“十大文明单位”称号,全系统被九江市文明委评为文明系统。
  【树立新的治税理念】全市国税系统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多次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调研,围绕大崛起的目标,积极为九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各级国税机关开展“解放思想、简政放权”活动,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辩证关系,改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发挥税收“助推器”的作用。简化涉税审批手续,提高涉税审批效率,以出口退税为例,九江出口退税进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半年以上,比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快一年。2003年累计为43户出口企业办理免、抵、退税38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9万元,增长70.6%。九江出口企业2003年度申报的出口退税全部办理完毕。
  [CTAIS系统成功上线运行】走科技兴税道路,向征管现代化迈进。7月1日,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成功上线,使税收管理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实现三个突破:首次全面应用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软件;首次确立以市级局为中心的信息集中处理模式;首次建立起以大型数据库为基础的税收信息库。全面完成“三改一推”(深化机构、征管、人事制度改革,推行CTAIS),构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査,强化管理”新的征管格局。
  【深化机构改革】基层分局由84个精简到34个。按“集中征收、分类管理、一级稽査”的模式,撤消原庐山风景区、共青城、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市直属分局所属的稽査局,重新组建市稽査局,标志着九江市大稽査格局的形成。组建新的集中征收及税收会计核算机构,形成覆盖全市的一级税收会计核算体系,在税款征收上实现三大转变:税款征收数据由过去分散处理向现在集中处理转变,税收会计核算由过去简单统计汇总向现在分析决策运用转变,征收数据管理监控由过去事后间接监控向现在事前直接监控转变。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为外资企业办理弥补亏损和购买国产设备退税,全年共为21户企业办理弥补亏损943.6万元;审批享受增值税优惠免征及退还税款595.2万元,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支持下岗再就业工作,解决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和个体户232户次,免交税务登记证工本费221户,金额8840元;提高增值税起征点,9364户纳税人从该政策享受到435.18万元免税优惠。
  【开展税收宣传】围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抓好全国第1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配合CTAIS上线,向全市纳税户发出2万份公开信,形成征管改革强大的舆论氛围。对近年来的骗取出口退税案、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案件进行分析,精选出十例召开涉税案例分析会,研究涉税违法犯罪动向。积极建立税收宣传长效阵地,在浔阳区闹市街道开辟长达百米的“税收法制宣传教育长廊”,向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宣传国税工作动态和工作成绩。
  【打造新的税收管理平台】引进IS。先进管理理念,使税收管理实现了对各个环节岗、权、责的文件化、系统化和程序控制。开展国税文化建设,倡导“敬业、勤业、精业,赶先、争先、为先”九江国税精神和“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精诚团结”的行业理念,努力实现“争先进班子,带过硬队伍,树良好形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
  【净化国税行业风气】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深化“两权监督”,开展7项专项治理活动:税务代理调査、税务干部及家属为纳税人做会计自査自纠'、行政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清理、公务活动中奢侈浪费行为自査自纠、清理超标用车和住房清理。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全系统2003年共上缴“红包"26650元。加大行风建设力度,重企局“开门纳谏正税风”、彭泽局“文明办税树新风”、湖口局“万名群众评国税”、永修局“明査暗访纠税风”,全市15个县(市、区)局参加当地行风评议全部获得优秀。市局参加全市行风评议,获得总分第一。
  【治理和整顿经济秩序】突出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开展专项检査。全年共检査企业1196户,査补税款总额为35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12万元,增长39.7%,稽査“四率”取得超历史的好成绩。顺利完成“9・30”等案件的协査工作,全年共査处大案要案18起,査补税款1200余万元。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共组织检査组17个,检査人次165人,共清理漏征漏管户550户,査补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合计43.422万元,调整业户定额5955户,调整幅度为13.8%。经过专项整治,促进依法治税,优化税收环境。
  【建立“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行末位待岗,经考试考核,46名干部被集中起来参加为期3个月的综合素质提高班。大力推行城乡交流,包括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重点是市区和县、县城和农村的纵向交流,把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上挂”到市局锻炼,将部分市局机关干部“下派”到县城和农村挂职,激发出干部工作热情。拓宽了干部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渠道,有效地盘活了人力资源,干部“比能力、比水平、比干劲、比贡献”,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全系统在职人员74.9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还有大专在读95人,本科在读287人,研究生在读68人。
  【坚持扶贫帮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做好包村挂乡和定点扶贫工作,帮扶乡村发展经济,市局被市政府评为“包村挂乡”先进单位。市局机关20名在职正科级以上干部与市属危困企业九江动力机厂特困职工建立“一帮一”扶助,制定了“四个一”帮扶措施,做到每两个月上门走访一次,一年至少送一次温暖,提供一条就业信息,办一次实事。全市国税系统干部职工踊跃参与“捐赠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活动,1319名干部职工共捐款21360元。此外,还先后组织了“春蕾捐款”、"助残日”、“情系西部,共享母爱”、“慰问孤寡老人”、"资助失学女童”、“资助绝症少年”、"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国税干部职工良好的道德风貌。
  (刘宏伟)地税
  【概况】2003年,九江市各级地税围绕省局提出的“比重提高、位置前移、形象更新”的要求,按照市局确定的“实现一个目标(确保组织收入任务完成),抓住两个关键(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解决好三个问题(纳税服务、执法责任制、信息化建设),推动四项工作(征管改革、科技加管理、依法治税、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全市地税工作跃上新台阶。地税累计入库80437万元,占省局计划的103.4%,同比增收10164万元,增长14.5%。其中:营业税累计入库43189万元,比上年增收7214万元,增长20.1%,占总体收入增收额的71%;个人所得税累计入库13450万元,完成年计划101.9%, 比上年同期增收2419万元,增长21.9%。
  【征管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全面升级征管软件,建立以县(市)为基础的统一征管技术平台。全市16个县级征收单位全部建立征管局域网,所有基层分局全面运行新的征管软件。二是明晰岗位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形成征收、管理、稽査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专业化管理新格局。三是夯实征管基础,加大行业税收的税源监控力度。完善对饮食业、娱乐业、婚纱摄影、美容美发等行业的税负核定工作。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推行机打发票,实施以票控税。房屋出租、资源开采、销售不动产、改制企业等行业强化了税源监控。四是严格征管质量考核,建立市、县、基层分局三级考核体系。制定《征管质量追究制实施办法》,科学合理地在征收、管理、稽査间分解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充实考核内容。全年全市税务登记率达到99.7%,申报率达到96.6%,入库率达到98.5%。
  【依法治税力度加大】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发程序;认真开展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成立重大税务案件审理领导小组,开展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证重大税务案件的执法公正;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税收执法检査,7月接受国家税务总局的执法检査和执法监察,9月配合市人大开展的对地税系统贯彻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情况的执法检査,改善地税机关的执法环境;深入开展税收执法监察,通过对税收执法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把执法监察工作与推行执法责任制结合起来,纠正执法偏差,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全面建立一级稽査模式,充分发挥税务稽査的职能作用,先后开展多项专项检査,査处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全年共检査纳税户1839户,査补总额6014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入库5289万元,比上年增长31%,入库率为88%。其中査处百万元以上大要案5起,査补税款944万元。
  【纳税服务进一步加强】加强税收政策宣传服务。紧扣“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税收宣传月活动主题,利用报纸电视、税法公告栏、宣传单、电子触摸屏、举办纳税人税法学习班等形式,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咨询活动”、“服务九江经济发展地方税收政策咨询活动”等系列宣传活动。全市发放各类税收宣传辅导读物44034本,征求纳税人意见2725人次,“12366”服务热线受理咨询7695人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非典”疫情期间部分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旅游、餐饮、运输、服务等受"非典”疫情冲击行业的发展;加强对各地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的检査,确保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减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地方税收144.8万元,有力地促进九江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办税效率。全面加强税收法治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行政高效化建设;推行公开办税,落实文明办税社会承诺,增强政策法规与办税程序的透明度;实行“首问责任制”,推行''一窗式”办税服务,建立民主评税、纳税评估、信用等级等制度;推行刷卡缴税、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办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服务方式,开通电话报税系统。在推行远程电子申报、刷卡缴税的基础上,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成功开通“123661"电话报税系统,实现税款征收由办税服务厅的“地点集中”向“系统集中”的转变。自行开发升级发票管理软件。针对发票管理的薄弱环节,自行开发升级发票管理软件系统,堵塞了发票管理中的漏洞,加大了以票控税力度,7月测试成功,并被全省地税系统推广使用。全面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大力加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仅市区发放和收回"廉政监督卡”5000余份,有效规范地税干部职工的行政执法行为。
  【争先创优氛围浓厚】制定全面工作目标管理千分制考核办法,开展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争先创优活动以及争创“先进领导班子”和争当“十佳局长”、"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机关作风建设“三整治三提高”活动。全系统共有11个单位被推荐为省级文明单位、32个单位被推荐为市级文明单位、68个单位被推荐为县级文明单位,有5个窗口单位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23个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市局机关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十佳学习型机关”,市稽査局被团市委评为“学习型青年团队”。经考核、推荐、评选,全系统新增省级先进集体(个人)15个,使地税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改进,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地税局在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系统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23期,培训3550人次。10月25日,市地税60名同志代表全省地税系统参加了全国税务系统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统一考试,接受总局对全市地税系统培训质量的检验,参考人员的平均成绩为75.96分,高出全国平均分1.7分,考试及格率为100%。
  (袁梅)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4

《九江年鉴2004》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九江年鉴(2004•创刊号)》主要记载2003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为突出《九江年鉴》作为“政府公报性质的时事年刊”的时事性,以“特载”形式收录2004年九江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九江市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相关资料及九江市党政领导关于2003年工作的重要讲话;以“专辑”形式收录2003年全市性的重大活动纪略及副县 级以上领导名录。

阅读

相关机构

九江市国税局
相关机构
九江市稽査局
相关机构
九江市地税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