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20000018
颗粒名称: 九江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18
页码: 121-138
摘要: 2003年,九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九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一二三四朝前奔”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整合优势资源,培植壮大旅游、教育两大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聚,形成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举全市之力,经受住了“非典”及干旱等严峻考验,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2003年经济的大步跳跃,整个九江经济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1999年九江市政府提出的五年目标得以全面完成,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势头已经凸现。
关键词: 九江市 人民政府

内容

综述
  2003年,九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九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一二三四朝前奔”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主攻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整合优势资源,培植壮大旅游、教育两大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聚,形成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举全市之力,经受住了“非典”及干旱等严峻考验,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动力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2003年经济的大步跳跃,整个九江经济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1999年九江市政府提出的五年目标得以全面完成,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势头已经凸现。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继续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发展加快,产品布局正在向优势产区聚集。全市粮食总产90.1万吨,下降11.9%;油菜籽产量8.6万吨,增长11.3%;棉花播种面积4.4万公顷,增长25.2%,总产5.335万吨;特色果蔬、特色水产、特色畜禽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水产品总量25.53万吨,比上年增长4.15%,其中特种水产7.32万吨,增长24.8%。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明显进步,8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运行良好,建立基地面积1.81万公顷,企业带动农户9.42万户,比上年均有大幅增长。九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对菊三七、庐山云雾茶、瑞昌山药等地方特色产品制定了一整套生产标准,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了50个省级和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工业战线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52亿元,同比增长27.88%,比上年同期增加10.34个百分点,超过既定目标的2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8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166.38亿元,同比增长34.4%。2003年工业增长有四大亮点:一是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成为增长的生力军。全年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1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9.82%,同比增长60.05%。二是县区工业活力继续增强。各县区工业全面增长,有5个县区增幅在40%以上,9个县区增幅在30%以上。三是工业企业持续减亏,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市及市以下企业实现利润1.15亿元,减亏增盈3.66亿元;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02亿元,同比增长73.65%。四是新建、扩改项目成为工业新的增长点。全市新开工和续建项目212个,完成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67%。亚东水泥二期、巨石九江公司的16万吨池窑拉丝、汇源果汁PET生产线等16个项目竣工投产,为九江市工业增添了后劲。
  开放型经济实现“三超历史”。一是开放型经济成果超历史。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90个,实际利用外资3.25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引进内资项目1536个,实际引进内资126.45亿元;进出口总额2.42亿美元.其中出口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4%。外贸运量突破100万吨,集装箱进出口突破1万标箱。二是招商引资平台建设超历史。针对各个园区政策不同、管理层次不一的现状,狠抓园区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高标准设计、建立了13个工业园,园区面积达1333.3公顷。入园企业48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91亿元,销售收入49.15亿元,实交税金2.88亿元。三是新上大项目超历史。2003年,有昌河铃木发动机和整车、赛得利化纤、亚东水泥二期、星火有机硅扩改、37光电、环宇水泥、鑫山水泥、华浮纺织等26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相继开工上马,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
  旅游等第三产业克服“非典”影响恢复势头良好。受“非典”影响,上半年九江市旅游、商贸等产业受到极大冲击,5-6月份跌至低谷。随着“非典”疫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全市旅游、商贸业开始迅速回升。从7月份开始,旅游、外宣等部门迅速启动旅游促销计划,成功举办“九江(庐山)旅游联谊会”、“第二届九江旅游形象大使竞赛”、“爱我九江山水游”等旅游推介活动,编印系列旅游宣传手册,设计10条旅游精品线路,在香港等主流媒体上广泛宣传促销。“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创历史新高,达32万人次。全年接待海外游客、旅游外汇收人比上年分别下降22.31%和16.04%,接待国内游客、国内旅游收入与上年同期持平。市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九江国际汽车城、水果批发市场、柴桑新城建成开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62亿元,同比增长13.2%。
  城市建设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按照“'五一’前有看得见的变化,‘十一’有明显变化,元旦后有大的变化”的要求,规划、城建部门及各区围绕“规划先导,街面改造,穿衣戴帽,扩城建道,管理配套”的思路,重点建设“一站二场三湖四道”,完成九威大道、滨江中路人行道改造、李公堤、甘棠公园通道、湖滨路、滨湖路、庐山路人行道改造、环湖绿化亮化、庐山南路行道树更换、城区绿化补植、十里大道延伸段、九威大道续建、荷花优区域绿化美化工程等30项城建工程全面竣工,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99条边街小巷实现硬化亮化。长虹大道、滨江东路、抗洪大道、长江大道、浔南大道、青年南路、火车站内外广场、锁江楼景区等工程全面启动。大规模建设美化城市的氛围已经形成,城市功能和品味明显提高。
  重点工程建设形成“大投入、大发展”的态势。2003年九江市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共有24项,总投资达118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的有13个,续建项目5个,计划建成投产的6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7亿元,同比增长49.6%,其中民资、外资占投资总额达到60%以上。九江电厂三期竣工投产、鄱阳湖二期防洪治理结束,抱子石电站、武九铁路复线、环庐山公路建设进入高峰期,7月份“项目开工月”新上项目41项,总投资达4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3项。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九江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财税金融出现近几年少有的好形势。2003年,市政府把大力培植财源和搞活财源作为财政建设的重点,建立起促进财政增长的五大机制,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通过做大经济总量,做实园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激活土地市场,加快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税收大幅增长。2003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21.1%。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日趋显现,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27.3亿元;金融产品日益增多,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空间。到2003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0.55亿元,贷款余额242.52亿元。就业、再就业和扶贫济困工作扎实推进。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促进和扩大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市政府与各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制订《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考核办法》,出台19个再就业配套性文件,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5万份,减免各类税费746万元,发放小额贷款702.8万元。狠抓再就业基地和平台建设,全市33个省市级再就业基地挂牌运作,“一城两园一街”建设顺利。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4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22614人,困难群体再就业47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低于4%的控制目标。“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全年全市为89092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6596万元,市县两级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大力实施“五助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将11万人纳入救助范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04元提高到130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和组织全市上下掀起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启动宣传、防控、卫生和部门联动四大应急机制,突出工作重点,严明工作纪律,狠抓各项防制措施的落实,实现“力拒非典不进入,确保非典不蔓延”的目标,取得防治“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并着手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推广科技项目51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基础教育“双基”验收全面达标,小学和中学入学率达99%;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加快,高中在校生突破10万人,毛入学率达50%;教育资源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市企业学校剥离工作,为1700多名企业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深人地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和精神文明城市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双拥创建成果,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九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效益不高,工业化、城市化的水平与九江的城市地位不相称;二是开放型经济的搅动效应、连锁效应和集聚效应没有形成,服务水平、质量有待提高;三是创新意识不强,体制、机制和开放地区的对接与互动有差距;四是县域经济基础还较薄弱,活跃程度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五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对此,市政府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范贵芳)
  重要会议
  【市政府全体会议】3月10日,召开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和原则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代市长蔡晓明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叶国兵,副市长吕明、陈晖、冯静、彭泽洲、张华,市长助理甘智德、李晓刚、刘礼明,市政府秘书长祝先进和市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同志共100余人参加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首先就《政府工作报告(审议稿)》作了起草说明。与会同志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会议原则上同意和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呈市委常委会审定。
  【常务会议】3月7日,召开第4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宣布市政府领导分工;通报“3·5”事故情况,研究贯彻落实3月6日市委常委会关于安全工作几点要求的措施;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起草组按讨论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报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再报市委审定;研究全市计划盘子和财政收支计划,并原则同意市计委提出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市财政局提出的2003年财政收支计划指导思想,决定报市委审定;传达全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决定报市委审定;会议对今后的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月20日,召开第4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九江公路分局关于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汇报,研究相关问题;研究市监察局提交的案件问题。
  5月7日,召开第4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传达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听取市预防非典型肺炎指挥部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如何做好下一步的预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5月22日,召开第4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分析“非典”对九江市经济的影响,研究应对“非典”发展经济的对策,决定报市委审定;听取市卫生局关于“非典”预防工作及02号病防治工作的情况汇报,原则同意市卫生局提出的“非典”预防和02号病防治工作意见,并确定02号病防治工作情况向市委专题汇报;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2003中国九江(庐山)国际文化旅游节暨海外侨胞九江行恳谈会总体方案、市财政局关于2003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安排、《九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报市委审定。
  7月14日,召开第4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听取市税改办关于全省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及九江市贯彻意见的汇报;研究市财政局、监察局关于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请示,决定成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九江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由市财政局、监察局按会议讨论意见对《九江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工作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后报市委审定;研究市民政局关于在九江市贯彻实施《全省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实施方案》的请示,原则同意《九江市完善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决定成立九江市农村特困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认为需进一步协调,待成熟后另行审议;研究市监察局提交的有关案件。
  11月3日,召开第4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同意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26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意见,决定以市政府令颁布实施;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的意见》、《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共卫生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农办、市卫生局修改完善后报市委审定;审议并原则同意《九江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试行办法》,决定待征求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后颁布实施,同时决定成立九江市志愿捐献遗体工作委员会;研究并原则同意市公路管理局《关于改革公路管理体制加快公路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和对低保对象中的特困家庭实行优惠政策的请示》,认为对低保对象中的特困家庭实行优惠政策的意见需再次协调,形成一致意见后再行审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九江市采矿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审议并原则同意出台《九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试行规定》;研究并原则同意市体改办提出的《贯彻〈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决定修改完善后发布实施;会议研究了市监察局提交的有关案件。
  11月28日,召开第4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市人事局《关于出台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请示》,决定报市委审定;研究并原则同意 《九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决定修改完善后,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实施。
  【市长办公会议】3月24日,召开第43次市长办公会。会议研究关于给予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税费优惠政策的问题,同意该公司免缴16项规费,税收优惠按国家财税政策和九江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关规定办理;研究市国土局报请的关于尽快解决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用地报批相关规费问题;研究省医药集团公司直属企业九江制药厂“退城进郊”,改变土地用途,并享受赣府发〔2004〕19号文优惠政策问题,要求严格按省政府领导批示和省里有关文件办理;研究土地管理方面的问题,决定城区土地改变用途要经市政府批准,国有企业改制的土地收益由市政府统筹安排,只有企业改制成本的不足部分,才可在土地收益中返还解决。
  5月22日,召开第44次市长办公会。会议听取市水利局关于水利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意见的汇报,研究有关长江河道采砂开禁、管理、机构、经费等问题;研究并原则同意市教育局关于九江师范学校、九江职业大学两校合并组建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请示,决定报市委审定;研究并原则同意撤销市新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决定报市委审定,并由市审计局对该公司账目进行审计;研究市体改办关于重组九江市产权交易机构的方案,部署有关工作;讨论《九江市犬类管理办法》,认为需进一步调查研究、完善规范,待成熟后再出台;听取市民航局关于民航江西省管理局并购九江机场民用部分有关问题的汇报,原则同意并购意向。
  5月27日,召开第45次市长办公会。会议专题研究九江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对九江钢铁公司政策性破产问题,九江市水产总公司、九江市砖瓦厂、九江江海运输总公司、江西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方案问题,市民政局8户福利企业改制资金缺口补助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有关工作作了部署。
  7月14日,召开第46次市长办公会。会议听取市商管办关于九江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划归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的有关情况汇报,同意九江商校成建制划归九江师专,决定报市委审定;研究九江专用图案邮资封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确定专用邮资图的请示,确定烟水亭图案为九江专用邮资图。
  11月3日,召开第47次市长办公会。会议研究市教育局《关于解决九江市教育城域网建设若干问题的请示》,确定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服务中心对市教育城域网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听取市交通局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研究并同意市民营经济服务局《关于组建市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请示》,对组建工作提出了要求,对公司资金作出了安排;研究部署2003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11月17日召开第48次市长办公会。会议听取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有关问题;研究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九江钢铁公司等企业改制问题的请示》,对九江钢铁公司政策性破产有关问题、建陶总公司申请民事破产有关问题、三棉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有关问题、纺织经销公司改制有关问题、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一次性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问题进行研究和安排;研究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并购民航九江机场有关问题。
  11月28日召开第49次市长办公会。会议研究市体改办《关于加快组建江西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请示》、九江市江海运输总公司改制有关问题;研究并同意市财政局、市监察局 《关于要求批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预算外资金管理意见的请示》,决定以市政府名义批转执行。
  (徐卿黄晓兵)
  办公厅工作
  【办文办会规范细致】2003年准确、及时、快捷处理上、下级来文3078件,制发各类文、电1000余号,从未延误时间、耽搁工作。认真办好市政府各种会议,制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须知》等会风建设制度,会议风气有了改进。承办全市防“非典”先进表彰大会、全市再就业工作会、市政府十部门年终汇报会(电视现场直播)等各类全市性大型会议10余次,承办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党组会、市长现场办公会、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联席会30余次。对近10年的文书档案按照最新的微机管理要求重新整理归档。《江西政报》征订发行超额完成任务,在省政府办公厅发行工作评比中名列第一。
  【信息调研把握重点】200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信息调研工作把握重点、焦点和热点,撰写《非典对九江市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沿江产业开发调查报告》、《大力培育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九江企业》、《赴黄山考察报告》、《关于组建庐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等十余篇重要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
  【政务信息化日益完善】“中国九江网”新开辟“都市消费”、“赣北市场”、“图画九江”等栏目,在全省独具特色,在全国同类政府网站中综合排名第十五位,在江西省政府网站排名第一,日访问量达到5000人次,较好地展示了九江开放城市的风貌。
  【督查工作扎实有力】2003年从三个方面开展督查工作,一是开展重点督查,对财政局、劳动局、建设局、招商局、旅游局、农业局、教育局、民营经济服务局、计委、经贸委等10个单位年初就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目标、向社会所作公开承诺的兑现,进行全过程跟踪督查。二是开展日常督查,对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决定事项和市政府领导批示件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开展一系列专项督查,对化工厂“3·5”事故的处理工作,按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要求,进行全程跟踪督查,每隔两天报送一次“3·5”事故处理工作督查专报;9月份开始,对九江市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10月份,对落实全市公共卫生工作会议各项任务的情况进行督查。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细致】全年共办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件、省人大代表建议4件、省政协委员提案4件、市人大代表建议8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50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信访接待热情诚恳】全年接待群众来访6956人次,其中,10人以上集体访78批次,接到群众来电13065个,收到来信353件、建议81件。对来电、来信和来访,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其中群众比较满意的答复和得到妥善处理的达80%以上。
  【事务服务务实高效】2003年对事务口的有关规章制度重新补充修改和完善,界定接待范围,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物管理方式;基建维修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财务管理从紧控制,节俭办事,行政开支比上年度节约近30万元。
  【老干部工作扎实周到】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在“创优达标”过程中被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市老干部局评为“先进单位”;市政府办公厅老年人工作被市老龄委评为“先进单位”;离休老干部、原副市长许杰夫被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评为“五好党员”。
  【政风建设稳步推进】从四个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抓学习制度。立足建设学习型机关,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使办公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抓政风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整治、三提高”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改进作风、创新形象的制度。三是坚持政务公开。除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其他以市政府及办公厅名义制发的公文,均在“九江市政府网站”上公开发布;专门开辟 “政务公开栏”,将办公厅和内设各处、室、局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事时限以制度上墙的形式,对外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根据办公厅政风建设的要求,作出八项承诺,努力打造“公开、快速、规范、热情”的新形象。在“千家企业评机关”活动中进入前三名,获优胜单位。
  【竞争上岗圆满完成】2003年组织办公厅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全员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一批群众公认、实绩突出、才能出众、熟悉业务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办公厅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激发了全体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形成人人思进的良好局面。
  【党风廉政狠抓落实】加强党内监督,促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执政为民。一是加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加强党内监督,定期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市
  纪委关于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的具体细则。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办公厅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村建工作成效显著】提前两年全面完成挂点村扶贫规划,办好了4件事:修1条路、建1所学校、建1座排涝站、建1个果苗基地,村建工作顺利通过市里验收。
  (徐卿黄晓兵)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概况】2003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九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效果。对城市客运出租汽车有偿使用、加强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市体改办正式挂牌】根据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精神,2003年初,九江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正式并入市政府办公厅,为内设机构,对外保留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体改办)牌子,下设3个职能科室:综合改革科、股改与上市科、改革调研科。
  【积极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积极推进全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对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7月,九江市茅山头农业发展公司、九江开发区官牌夹水产场、九江市赤湖水产场、九江市天洋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九江德田现代农业开发公司5家企业共同发起组建“江西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并经省股份制改造联审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筹建。12月,市长办公会第49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江西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及上市工作协调服务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协调服务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体改办,主要负责“鄱湖水产”组建过程中的协调服务工作。
  【完善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制度】2月1日,《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市政府明确体改办为全市产权交易的监管部门。为推进全市产权交易工作,体改办代拟《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批转全市贯彻执行;与有关部门配合,转发省体改办、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等部门《关于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江西省产权经纪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
  【构筑产权交易平台】改组“九江市产权交易事务所”,为全市国有、集体产权交易提供中介场所。初步建立产权交易网络,收集产权交易信息和国家、省、市产权交易法律、法规、政策,并与省产权交易网实行链接,为国企改革和招商引资提供信息平台。改组后的九江市产权交易事务所在全省设区市中第一个获得省体改办颁发的产权交易资质证,成为省产交所的首批经纪会员,率先完成设区市中第一宗产权交易业务。
  【全市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工作会议】6月3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工作会议。各县(市、区)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企业共160多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省体改办副主任林加奇就产权交易工作作专题报告,副市长陈立国作重要讲话。会议传达贯彻《江西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省、市有关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的文件精神,对全市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认真领会和把握好省政府令及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全市国有、集体资产必须进场交易。
  【调查研究工作】为保障全市第二轮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转让工作顺利进行,2003年,市体改办会同市交通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经过多次调研,借鉴外地经验,结合九江实际,提交了调研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为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位,经过调研,就九江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交了《借鉴黄石经验,加强城市管理》的五点改进建议,被市委主要领导批转给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做大旅游产业,由市领导牵头,市体改办会同市旅游局、庐山管理局赴安徽黄山学习考察,提交《关于组建庐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
  (李盛初林雄刚)
  经济研究
  【概况】2003年,九江市政府经济研究室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完成了涉及全市重大的课题项目有:2003年九江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非典”对九江市经济影响及其对策;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长效机制;关于2003年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跨越体制障碍,推动机制创新,着力培育和壮大教育产业;沿长江产业开发汇报提纲等调研课题,这些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市领导批示和好评。完成市领导交办调研有:《九江市抗洪纪念广场——钢铁公司拆迁工作的调查报告》、《在动荡中求稳定,在困境中谋发展》、《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小康建设》、《加大沿江产业开发力度,实现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实践“三个代表”,夯实三个基础,努力提高九江市公安队伍的整体水平》、《坚持执政为民,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政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开展》、《加快推进九江市城乡化进程,实现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等专题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并被采纳。
  《九江经济》是由市政府经研室主办的市政府机关刊物,荣获“全国城市优秀经济期刊”称号。2003年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很抓办刊质量,增强期刊研究功能,在开辟的“重要会论”、“领导论坛”、“经济纵横”、“县域经济”、“工作研究”、“改革探索”、“调查研究”、“决策参考”等20个栏目中,共刊登300余篇理论研究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充分发挥了经济研究的阵地作用。
  (范贵芳)
  地方志工作
  【概况】2003年,九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关于地方志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市志审稿、定稿工作为中心,发扬“求实、奉献”的敬业精神,圆满完成《九江市志》的审定稿任务;全市各县(市)在完成第一轮志书编纂的基础上,相继展开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市辖浔阳、庐山两区的区志编纂进展顺利;《九江年鉴(创刊号)》的编写工作从筹备走向全面启动;全市地方志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正规化的轨道。
  【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九江市志》的审稿工作】
  根据市委书记刘积福“志书要抓紧出版”的指示,市政府成立了以周仰文为组长的市志审稿小组。审稿小组在2002年工作的基础上,一是克服资料不全,史料难找的困难,共审改志书稿约550万字,召开审稿会19次,撰写、增删、修改志书稿约90万字。二是千方百计搜集、汇齐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审稿小组三上庐山,两下星子,寻找珍贵历史照片和实地补拍遗址照片;数次到市档案馆、博物馆、报社等相关部门,历尽周折,去伪存真,好中选优,终于筹集到一套较能如实反映九江市各个历史时期面貌的照片。三是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对志稿中重大疑问及政策性问题,审稿小组均提交全体会议集体研究,研究后仍难以确定的,及时向市编纂委员会请示。经过审稿小组的辛勤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志4册共68卷的审定任务。
  【精心修改,确保志书质量】针对省志办对《九江市志》稿提出的审稿意见,市志办对市志稿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一是对志稿中基础较差的卷、章进行充实,少部分卷章作了重大增补和修订,力求使全书做到质量均衡、风格统一;二是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数据等再次与史料、原稿校对,尽可能做到不错、不漏;三是不辞辛劳,对很多历史遗址、遗物到现场进行校勘,改正了多处史料中的错误。多次到出版社与责任编辑商量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一年中四次到出版社,即使在“非典”时期也没有中断。
  【加强指导,整体推进县(市)续志工作进程】2003年,各县(市)按照市政府《关于抓紧做好续修市、县两级地方志工作的通知》要求,相继启动了第二轮志书编修工作。到年末,永修县已完稿送审,彭泽县巳完成50%的初稿,九江县篇目大纲已完成,正着手资料的搜集。其他各县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加强修志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修志人员整体素质】一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努力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二是积极参加办公厅、市直工委组织的各种活动,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类政治考试和业务知识考试,踊跃参加扶贫和各类捐资助学活动。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市志办主要职责等9项规章制度,逐步做到以规章制度管人,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四是关心和重视地方志干部的培养、交流和使用。2003年,在办公厅全员竞争上岗中,市志办有两名干部交流到办公厅有关处室。为提高业务水平,上半年送一名干部参加宁波大学方志专业的学习培训。
  (九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民族宗教工作
  【省民运会创佳绩】6月16日全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传统项目选拔赛在上饶举行,九江市少数民族运动员在毽球、蹴球、射弩3个参赛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女子链球第1名,男子毽球第3名;男子蹴球第1名(马春),女子蹴球第2名(马燕);男子射弩全能第3名(暴勇)。暴勇、桂飞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高脚竞速比赛。暴勇获第六届全国民运会射弩团体第8名,同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民族扶贫新成果】都昌县多宝乡马家堰上舍马村利用省民族扶助专项资金3万元建自来水工程,使回族村民吃上卫生干净水,成为九江市第一个用上自来水的民族村。
  武宁县南市乡武安民族村利用省民族扶助专项资金4万元开发毛竹林生产基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新路子。
  德安县邹桥乡石门村利用省民族扶助专项资金5万元兴修水利,确保18.7公顷良田受益。
  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利用省交通厅扶助资金5万元,建成近5千米砂石公路,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
  【刘积福到宗教活动场所现场办公】浔阳区西园片区改造涉及清真寺和化善堂两处宗教活动场所,信华集团与市伊斯兰教协会、基督教两会协商近一年没有结果。11月16日,市委书记刘积福带领市委、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到市清真寺和基督教两会听取信教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刘积福经与有关领导及信华集团商讨后,当即表示,满足清真寺重建面积535平方米,另再增加5平方米,总计538平方米纳入重建范围;为市基督教两会在九威大道荷花垅安排0.33公顷教堂建设用地,以6万元0.067公顷划拔,免收一切规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九江市委书记第一次到宗教活动场所现场办公。
  【全市宗教工作会议】12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宗教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刘积福发表书面讲话,市委副书记林兴富、副市长陈晖到会讲话。各县(市、区)、乡(镇)分管民宗工作的领导近90人参加。
  【市基督教两会换届】6月6日,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五届、市基督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回顾总结上届以来的各项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戴月英当选为三自爱委会主任,姚大芳当选为协会会长。
  【市天主教爱国会换届】4月21日,市天主教爱国会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会议肯定了五届代表大会的工作和上一届爱国会领导班子为九江天主教事业所做的贡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董丽华当选为爱国会主任。
  【海鹏俊当选省伊协会长】7月8日,江西省伊斯兰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九江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海鹏俊当选为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释辉悟法师当选省佛协副会长】12月24日,江西省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九江市全国重点开放寺院能仁寺住持、市佛协会长释辉悟大和尚当选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主持省佛协工作。
  【能仁寺传授三坛大戒】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市区六朝古刹能仁寺于9月26日-10月26日举办传授三坛大戒大法会,来自全国各地及江西佛学院的学生共计350人获戒品。
  【庐山佛教禅茶会】10月1~5日,庐山黄龙寺、小天池诺那塔院举办庐山佛教禅茶会,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的大专院校师生、佛教寺院法师46人与会。省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张国培等领导到会祝贺。
  【东林大佛工程启动】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庐山东林寺48米阿弥陀佛大铜像工程11月正式启动。为做好社会各界关注的东林大佛工程建设工作,庐山东林寺主持传印法师更换了执事班子。
  (范兴海)
  外事侨务
  【概况】九江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坚持为九江率先崛起服务,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大活动促进大开放,大开放促进大招商,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路。2003年的外事侨务工作较之往年有许多不同点,突出表现在:大活动多,任务重,实效好。在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苦练内功,强化基础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2003年全市因公出国(境)人员78批201人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取消10批34人次因公出国团组。其中九江市直接组团21批96人次,涉及经贸、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邀请外籍专家来浔18批21人次。接待来自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及荷兰等13个国家的外宾、外国记者28批184人次;接待海外侨领、华侨华人14批239人次。同时还接待外交部、中联部和广东、湖南、安徽等省外办、侨办考察团9批138人次。
  【2003海外侨胞江西之行(九江)恳谈会】10月3-5日,2003海外侨胞江西之行(九江)恳谈会举行,这是九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侨商最多、组织最严密的一次涉外涉侨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联谊、合作、发展”。200多位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出席大会。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嘉宾们参加项目推介会和项目签约仪式,进行投资贸易对口洽谈,参观书画、摄影、剪纸及各县(市、区)展厅,观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欣赏九江、庐山的美丽风光。嘉宾们对九江市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场面、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活动共签定投资意向21个,资金达9.5亿元。
  【全市外事侨务工作会议】3月,全市外事侨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四年来的工作,确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提出整合资源、多元开拓的工作思路,建立与市人大、市政协、市直各有关涉外、涉侨部门联系制度,以形成对外和为侨服务的整体合力。把实施大开放战略、促进招商引资作为主攻方向,把强化管理、提高服务作为工作手段,实现思想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工作重点上的转变。
  【市对外友好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和海外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议】3月和10月,分别召开市对外友好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和海外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议。两会修改和制定了新的《章程》,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首次聘请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荷兰等国11名著名的侨领、企业家为海协会理事。两会确定今后工作思路:“以民促官、官民并举”,广交朋友,加强联络,增进感情,促进合作,构建对外联络网络,建立海外交流平台,全面推动民间对外交流合作。
  【因公出入国(境)管理工作创佳绩】11月20-23日,2003年江西省因公出国(境)工作专管员会议在上饶举行。在全省11个设区市外侨办中,九江市外侨办作为惟一获得2002~2003年度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贯彻《全省退休归侨职工享受生活补贴的补充通知》】为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广大归侨的关心,保护广大归侨的合法权益,使全市退休归侨职工享受生活补贴50元的政策落到实处,市外侨办会同市人事局、财政局、社保局及时转发省里的文件,开展对此项工作的协调、调查工作。
  【市委书记刘积福访问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为进一步发展九江市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扩大海外交流渠道,应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姐妹城协会的邀请,市委书记刘积福率友好代表团一行6人于9月9-24日对美国进行友好访问,同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签定了缔结友好城市意向书,为2004年两市正式结好、开拓对外交往新领域创造了条件。九江市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建立友好城市已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外交部批准,订于2004年9月份前签署正式协议。
  【市长蔡晓明访问日本】应国际友好城市——日本冈山县玉野市市长山根敬则的邀请,市长蔡晓明率代表团一行24人,于8月1~6日分别对日本奈良县大和高田市、冈山县玉野市、山口县防府市进行友好访问,受到热烈的欢迎。此次访问以国际友好城为依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招商、经贸洽谈活动,共签订投资和贸易项目5个,旅游合作协议1个,投资额达10.28亿元人民币,出口贸易额为828万美元,取得九江市首次在国外招商的丰硕成果。
  【副市长冯静访问澳大利亚波波郡】12月3〜10日,副市长冯静率九江市友好代表团一行10人对澳大利亚波波郡进行访问,并出席在波波郡举行的两市(郡)建好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此次访问,加强了两市(郡)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市(郡)的交流与合作,并就进一步拓展交流与合作领域交换了意见,签署了备忘录。
  【尼泊尔大会党(民主)代表团到访】应中共中央邀请,以主席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为团长的尼泊尔大会党(民主)代表团一行8人在中联部和省外侨办领导的陪同下,于9月23~24日对九江市庐山和永修县进行访问和考察。尼泊尔代表团此行主要目的是了解江西省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泰国诗琳通公主到访】应中国政府邀请,根据外交部安排,泰国诗琳通公主于8月20日对九江市进行友好访问。这是诗琳通公主第十六次到中国访问。该代表团是近年九江市接待的高级别国宾之一。此次接待,既达到了对外宣传九江、提高九江知名度、广泛结交国外高层次朋友、拓宽对外交往渠道的目的,同时也为九江市今后接待更多、更高规格的外宾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澳大利亚波波郡议会代表团到访】10月1~6日,以波波郡郡长杰夫•戴维先生为团长的澳大利亚波波郡议会代表团来九江市进行友好访问,并庆祝两市(郡)缔结友好城市十周年。10月4日,市委书记刘积福在九江宾馆会见代表团一行,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签署了备忘录,并就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更广泛领域间的交流合作达成了共识。
  【日本大和高田市友好代表团到访】为纪念大和高田市与九江市开展友好往来十五周年以及大和高田•九江友好会成立十周年,以大和高田•九江友好会会长坚根修弘先生为团长的访问团于10月11-14日专程到九江市访问。访问期间,代表团一行参观了九江师专、教育学院两所大专院校,游览了庐山和市区,希望加强大和高田市议会与九江市人大的交流,以促进大和高田市与九江市多层面的友好关系。
  (冯旺应林丹青)
  人事管理
  【概况】2003年,九江市人事局围绕市委“一二三四朝前奔”的总要求,按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我加压、负重前进、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要求,致力率先崛起,努力争先进位,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人事人才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绩。2003年度公务员管理、引进国外智力和专家管理、干部培训、人事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受到省级表彰,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人才市场建设在省里推广经验,人才中心、招商引资、村建、信访、行风建设、保密、工会等工作受到市级表彰。
  【人才状况】全市人才总量14.27万人,其中高级职称3389人(正高89人、副高3300人);博士45人、硕士275人;人才总量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增长2.7%。一年来人才流出79人(含高级职称11人、硕士5人),人才流入451人(含高级职称8人、博士后及博士13人、硕士130人),流出与流入比为1:5.7。【公务员管理】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03年度全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157人;办理2000年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74名高校毕业生锻炼期满录用为公务员工作;完成全市最后一批民师选招工作,2236名民师成为公办教师;8-10月,开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宣传纪念活动,被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授予“江西省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优化队伍结构,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市直行政机关1876人竞争692个中层领导职位,338人在竞争中得到提拔,47名原正副科级干部落选;全面完成对2003年度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办理备案手续76534人,其中优秀8930人、称职67480人、基本称职12人、不称职112人。
  【引进国外智力与专家管理】引进国外智力和专家管理处 (市外国专家管理局)于2003年初从市科技局划归市人事局。经4月28日中共九江市委常委会第27次会议决定,明确九江市人事局引进国外智力和专家管理处(市外国专家管理局)为副处级机构。市外国专家管理局率先在全省升格为副处级机构。8月,召开全市首次引进智力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林兴富到会并讲话。2003年,市外国专家管理局选定申报6项引智项目,申报数居全省前列,外国专家组织为九江市3项引智项目(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池塘80:20水产品养殖技术”、市仪表厂“固态罗经”、彭泽县牧业有限公司“生猪饲养与疾病防治”)落实2名德国和1名法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11月29日,经市外国专家管理局努力,九江市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七一三厂成立,全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童、市委副书记张华东、副市长陈立国、省人事厅助理巡视员周南伶等领导参加揭牌仪式,清华大学博士后潘武和中国科技大学冯德仁首批进入七一三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
  【工资福利】完成全市7月1日起执行的工资调标工作和10月1日起执行的两年一次正常晋升职务工资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办理各项日常工资福利业务的几点意见》,对工资福利业务审批中出现的在编不在岗仍然领工资、工作调动后仍在原单位领工资等不合理现象坚决予以纠正。
  【军转安置】安置军队转业干部72人(其中自主择业23人),随军家属22人,率先在全省落实安置计划;为切实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服务和管理,在全省率先为九江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建立医疗账户,办理医疗保险;军转安置工作继续受到部队、接收单位、军转干部本人“三满意”的赞誉。为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落实好国家人事部等6部门下发的82号文件精神,5月,由市人事局牵头,抽调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财政局、军分区等单位10名同志组成4个调查组,对市属18个系统、85家有军转干部的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就企业拖欠军转干部工资(生活费)、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缴费及企业军转干部思想现状和特殊困难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政府;先后6次召开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协调会,形成2次会议纪要,全市共拨专款128万元(市直65万元、县区63万元)用于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确保九江市企业军转干部思想稳定。
  【职称评审】在全省率先制定《九江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审查监督办法》,加强对评委会的监督;对全市13600多人实行职称证书电子注册,开通网上查询业务;2003年度全市申报高级资格人数1315人,经省市各高评会评审通过1084人,通过率82.4%;申报中级资格5914人,通过5587人;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222人(其中助理级178人、员级44人)。
  【人事培训考试】举办计算机、英语、法人代表、继续教育、档案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26期,培训干部1678人;圆满完成全市1.8万人参加的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考试;成功举办4期科级职务任职培训,政府系统38个部门、172人通过培训;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138人。全年认真组织全国职称等级外语考试和各项专业资格考试报名20项,应考人员13488人。严肃人事考试纪律,树立人事考试公正、公平的良好形象。
  【人事信息】自主开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工资基金管理系统》和《工资审批管理》两个重要软件,前者已投入运行;九江人才网进步快速,实现网上人才交流与省人才中心信息共享,成为九江市两大网站之一;机关局域网初步建成,并接入市政府政务网;九江人事网开通。
  【人才市场】全市拥有10家政府人才市场,全年共举办人才集市35场,3800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9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网上人才市场活跃,访问量达250万人次,3.2万条人才求职信息入库;九江人才网于8月和12月先后两次参与全国网上人才市场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月和招聘周活动,两次网上招聘共组织招聘单位60余家,参与网上求职毕业生10000多人,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九江新闻媒体先后两次报道,反响很好;九江市还参与国家教育部举办的网上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平台,创造机会。
  【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5个,实际到位资金6209万元,301.45%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竞争上岗】2003年市人事局进行机构改革,改革后共设15个科(室、处、中心)。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市人事局科级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面达93%,主任科员以下干部实行双向选择。此项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历时一个多月,6月10日全体干部职工正式到岗到位。市人事局竞争上岗的成功做法,在市直单位反映良好,有20余家单位来咨询、取经。
  【上级领导调研】7月12-13日,国家人事部教育司张宝忠一行来九江进行人事干部培训工作调研。11月6日,省人事厅厅长揭赣元到九江调研,深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座谈,面对面听取基层单位对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九江市人事局办公室)机构编制工作
  【概况】2003年,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落实省编办《关于做好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九江机构编制管理的实际,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把住编制总量控制的总原则。市编委、编办领导在研究人员调配时,都一再强调编制是总原则。九江市在机构改革中,严格执行省编办指示,实行机构编制及人员调动冻结;机关进人,实行“凡进必考”,有力地扼制了编制的增长,人员的膨胀。同时,在编制管理方面,实行“多管齐下”:一是制定工作规则。先后制定出《九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九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工作规则》对编委、编办会议、文件审批等职责、办事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暂行办法》对这次机构改革后人员调配、公务员录用、毕业生就业等有关的程序、办法、纪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二是核编准调。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只有编办开出“核编准调通知”,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才能办理调动手续,财政才拨付工资,以控制财政供养人数的增加。全年开出核编准调通知单32份,调动人员41人。三是实行编制台账管理,坚持“一账两册”管理办法。机构改革后针对新情况,新设计了行政机关(含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编制手册,对单位人员分布情况进行细化。四是实行编制人数月报制度。每逢双月,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及所属各类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情况制成表格,送编委成员、编办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掌握全市编制人员情况。五是以财政统发工资为契机,严格控制编内人数。坚持行政关系与工资关系相一致和先下后上两个原则。六是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与教育、财政通力合作,经精心测算,于7月25日下达各县(市、区)教职工编制数,各县(市、区)于8月中旬亦全部下达中小学教工编制数,保证了新学期的正常开学。七是积极参与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工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严格控制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乡镇内设机构控制在3~5个;事业单位由原来平均11.72个,精简到6.5个,乡镇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大大低于省里规定的30-40人的要求。
  把住机构审批的总闸口。一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牢牢把住增设机构、增加编制这个总闸口,除上级编办有明文规定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审批了极少量的机构编制外,基本处于冻结状态。二是机构编制实行一支笔审批。在大力宣传编制就是法的观念的同时,机构编制实行一支笔审批。市直各单位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的报告,一律送编办审核论证。三是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有关部门要求设立综合工业园区,市编委领导认为,市里已有九江开发区,可实行一区多园体制,把综合工业园纳入开发区,从而精简、精干了机构。四是改革管理体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必要的机构。九江有160多千米的长江堤防,为更好地保证堤防安全,防止出现1998年灾难性的灾害,在撤销市堤管处、市堤岸指挥部的基础上组建“长江河道管理局”。为解决“非典”暴露出公共卫生管理及国家公共应急机制方面的问题,在市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五是坚持办事程序,不越权审批机构,严格执行县(市、区)设立科级机
  构报市编委批准,市直单位设立副处级机构报省编委批准,有力地控制了机构增加和机构升格。
  加强事业单位登记与管理。一是领导重视。为迎接省编办和中编办的检查,市编办领导及时部署登记工作;各县(市、区)领导亲自听汇报,进行现场办公,为登记工作排忧解难。由于各级编办的共同努力,在全省检查验收中,取得总分第一;中编办检查验收中,获华东片第一名。二是抓住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不放松。3月6日和4月10日分别召开各县(市、区)编办主任和登记工作经办人会议,主要听取登记工作情况汇报,部署迎接省、中央两级对登记工作的检查验收;转发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检查验收的通知》,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做好迎接中央、省编办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检查验收的通知》;从3月底到5月底,市编办领导带队,三次深入各县(市、区),对照省编办检查验收的十项指标进行督促指导,共同研讨解决登记中存在的问题;在省编办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对各县(市、区)登记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评出三个先进单位。三是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德安、湖口两地召开片会,进行重点纠正和补课。四是召开一次座谈会。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发表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召开与《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有关的15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总结五年来贯彻执行《条例》的成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执行情况。五是举办三期培训班,一期登记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县(市、区)登记局负责人参加,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知识、登记材料的把握,提高登记率、登记质量的手段等。两期法人代表培训班,使法人代表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市直事业单位法人培训率达到100%。
  加强自身建设。一是通过机构改革,健全机构,充实力量。二是加强学习,增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坚持周五下午学习,使全体干部都熟悉本办各项业务工作,都能做行家里手。三是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基本建设,以提高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四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先后建立和修订各项制度17项,并汇编成册,干部、职工人手一册。
  (王慧英)
  法制建设
  【概况】2003年是九江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由二级单位法制局升格为一级单位的第一年。市法制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年初提出的“机构升格、工作上新台阶”的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抓机关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内部工作程序;经市法制办复议的案件,没有一件超过规定的审理期限,没有一件被诉讼撤销,没有一件出现上访,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共审查规范性文件、政府公告、协议、纪要、企业改制合同、经济合同等近120件,认真出具法制审查意见,促进了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解决了不少长期悬而未决的纠纷,为企业减少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行政复议工作有新进展】2003年市法制办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2件,经审查,正式受理23件,不予受理4件,移送处理5件。通过复议维持13件,占办结数的56.5%;被申请人自行纠错、申请人主动撤回申请、撤销、变更的共10件,占办结数的43.5%,其中办结上年度结转2件,本年度结转至2004年2件。
  实行山林土地矿产等资源权属纠纷复议案件实地审理机制。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方法,即行政复议一般只审理案卷,不到实地调查。但市法制办要求山林、土地、矿产等资源权属纠纷行政复议案件必须到实地进行审理,将行政复议审理的过程作为再次调处的过程,作为向群众宣传法律和政策的过程,以进一步平息争议双方的对立情绪,达到互谅互让、息诉止讼、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完善复议工作制度。重点完善和落实复议申请首问负责和及时受理制度、复议案件承办责任追究制度和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有新突破】在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中,共审查文件54件,因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其他原因建议不予出台的有4件,颁布11件:《九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九江市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发放管理的实施意见》、《九江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范》、《九江市城市水土保持暂行规定》、《环庐山生物防火林带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九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种子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交通规费和车辆购置税征收稽查工作的通知》、《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管理若干规定》、《九江市志愿捐献遗体管理(暂行)办法》、《庐山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办法》、《九江市采矿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
  积极参与省人大法工委、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江西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等28件法规、规章草案的审查论证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40余条,得到省人大法工委、省政府法制办领导的一致好评。
  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的通知》,共向省政府呈报备案文件2件,备案审查县级政府和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3件。
  为适应WTO规则和配合农税改革,对市政府有关贸易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文件进行清理后,还组织人员对全市有关收容遣送和优惠政策文件进行清理。收容遣送文件现已清理完毕,优惠政策文件清理结果将在2004年初报市政府审定。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在2001年、2002年对全市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的基础上,2003年第三次对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以市政府令第13号《九江市人民政府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形式向社会公布。九江市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前1055项,共取消808项,取消率达76.6%,在全省设区市中名列前茅。积极配合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做好市直部门和单位审批事项进服务中心的协调工作,使保留的247项审批项目基本上都进入服务中心审批,规范了各单位的审批行为。
  【执法监督工作有新突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在《九江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实施方案》基础上,又下发《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创建文明执法单位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工作。全市各行政机关基本做到:明确执法机关的执法范围、执法岗位职责,制定实施法律的具体制度办法。落实公示制度,增强执法的透明度;落实受理举报、投诉、控告制度。层层落实执法责任,把执法责任与岗位目标、年终考评结合起来,确保执法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各执法单位建立健全《法律学习宣传制度》等六项制度。实行日常考评与年度总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把评议考核与行风评议有机结合。积极协助市纠风办开展公路(水路)“三乱”的治理工作。2003年,市法制办组织人员明察暗访10次,查处“三乱”行为12起,撤销未经审批而设立的站卡6个,为优化九江市环境,保障绿色通道畅通,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新“阳光工程”的监督制约机制】继续规范和完善行政复议“阳光工程”。市法制办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公示牌,将复议案件当事人名称、案由、承办人员姓名、审理期限等基本情况向社会公开;将行政复议五公开制度、行政复议不收费制度、行政复议限时受理和审理制度作为市法制办“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制度向社会公开承诺,自觉接受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聘请市行风监督员担任市政府行政复议监督员,加强对行政复议全过程的监督。
  实施规范性文件制定的“阳光工程”。在规范性文件审查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对有关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或者有关机关、组织或公民对文件内容有重大分歧的,向社会公布或举行听证会,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法制培训全方位铺开】针对《江西省行政复议人员资格证》、《听证主持人资格证》的发放工作,把证件管理的重点放在对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定上,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力度,严把放证关。通过举办复议人员培训班、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培训班,对500多名执法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注重对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行政执法人员达2000余人次。为提高全市规范性文件起草、备案质量,对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规范性文件起草、备案工作的5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了专业素质。
  (吴艳萍)
  扶贫工作
  【概况】2003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把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和积极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中心,坚持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方针,突出村级扶贫规划的实施和修水移民扶贫两个重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种养业相结合、整体扶持与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扶技术与扶产业相结合、优惠政策帮扶与完善工作机制帮扶相结合“五个结合”,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村级扶贫规划】2003年继续实施1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村级扶贫规划,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291.5万元,其中省下达财政扶贫资金3941.5万元(含移民扶贫资金1150万元),市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3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共安排项目545个。其中,农田水利项目79个,资金380万元;电力建设项目1个,资金3.6万元;交通建设项目195个,资金1471.7万元;乡村加工业项目32个,资金153万元;其他项目238个,资金783.2万元。2003年,省下达扶贫贷款指标5050万元,市扶贫办共立项扶贫贷款金额10768万元,截至12月31日,农行实际发放扶贫贷款5365.2万元。
  【修水县移民扶贫试点工作】2003年,省委、省政府将修水县列入全省移民扶贫3个试点县之一,计划移民安置5000人。为做好移民扶贫这项历史性工程,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修水县调研,检查督促移民扶贫工作,帮助协调解决移民扶贫中的难题;修水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精心选定、科学规划移民扶贫安置点,全力抓好移民扶贫试点工作。共建12个移民安置点,816户、5047名深山区、库区贫困群众搬进新居安家落户,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移民扶贫安置任务。修水县移民扶贫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委书记孟建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用和等领导经常关心过问修水县的移民扶贫工作。副省长危朝安四次到修水县就移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省委政研室主任黄鹤、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等省直部门的领导经常到修水县指导督促移民扶贫工作。市委书记刘积福、市长蔡晓明、市委副书记张华东、纪委书记张远秀多次过问修水县移民扶贫试点进展情况,10月10-12日,市委副书记张华东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修水县实地考察移民扶贫工作,并在三都移民扶贫小区出席首批移民扶贫搬迁仪式,为移民户发放“房产证”、“土地使用证”。
  【搞好“三项试点”】一是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试点。做好玉京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前期建设,并初见成效。各县(市)也根据当地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对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进行了有效探索。二是贫困监测试点。在修水县路口乡、新湾乡、庙岭乡开展贫困现状调查,同时会同市统计局在全市开展“百乡千村”扶贫统计监测试点工作。三是“三清三改”创建文明村落试点。在都昌县徐埠镇合力村,武宁县横路乡港北村、泥山村等行政村开展“三清三改一创建”工作试点,不断拓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扶贫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村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新机制。通过开展“三清三改”创建文明村落社区工作,重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民素质,实现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重点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建设"五项扶贫工程”】一是基础设施扶贫工程。将财政扶贫资金的相当一部分投向重点村的村组道路建设,小型水利维修,农村小学危房改造,乡、村医疗卫生和通电、通讯,极大地改善了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为贫困乡村实现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产业扶贫工程。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扶贫。2003年,全市投入扶贫资金800多万元,实施项目112个,扶持发展蚕桑1533.3公顷,养殖山羊5万只,培育黄姜、花椒等药材基地5333.3公顷,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蚕桑、茶叶、中药材、水产等十大扶贫产业,覆盖贫困乡村农户60%以上,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80元。同时,还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三是移民扶贫工程。全市有5.86万生存在恶劣环境中的农村贫困人口。为解决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脱贫难题,市委、市政府果断启动搬迁式移民帮扶试点工作。2003年,修水县共有816户5047名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到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安家落户。四是扶贫引水工程。九江市部分地区群众居住在水源奇缺的山区,生产用水难以解决,人畜饮水极为困难。2003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3万元,打挖水井85口,铺设自来水管7546米,解决了2.52万人1.0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五是社会扶贫工程。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十五”期间,上级安排1个国家部级机关、22个省直机关在九江市开展定点扶贫。市委、市政府继续安排146个市直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和中央、省驻市单位对全市71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134个重点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及党政干部“321”包户扶贫活动。省、市、县三级定点扶贫单位共投入扶贫资金1514.652万元,其中单位拨款830.33万元,引资金525.2万元,争取无偿资金55.48万元,争取贷款16.72万元,干部职工捐资51.63万元,捐物折款35.292万元。共帮助引进人才43人次,引进技术20项;举办培训班140期,培训人员8028人次;资助贫困学生1091人次,资助资金20.668万元。共扶持生产项目593个,安排劳力2800人,其中贫困户劳力1754个,年纯收入179.29万元;组织劳务输出2072人次;走访慰问贫困户2203个,送慰问金35.51万元。
  【规范扶贫工作】2003年初制定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检查验收方案标准;建立定点扶贫工作制度,即定点扶贫专人负责制度,定期总结、统计制度,扶贫实绩档案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使扶贫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考察移民扶贫工作】9月20-22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委托,专程赴修水、武宁县考察九江市的移民扶贫工作,对修水县的移民扶贫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对武宁县等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给予了关注。副省长危朝安、省政府副秘书长赵泽华、市长蔡晓明、市委副书记张华东和省扶贫办副主任高康良、饶耀明及市扶贫办领导陪同考察。
  【全省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现场会】7月25日省政府在修水县召开。副省长危朝安,省委政研室、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16个省直单位的领导和市委副书记张华东、市长助理梁兴明、市扶贫办领导参加会议。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移民扶贫工作经验,部署下一个阶段工作,对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做好移民扶贫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修水县移民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
  【中央、省属单位赴浔定点扶贫工作恳谈会】1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南昌召开,市委书记刘积福等市领导到会。省政协办公厅、省经贸厅、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等22个赴九江市开展定点扶贫的中央、省属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宣传了定点扶贫单位的先进事迹,交流了定点扶贫工作的经验。【市直单位定点扶贫现场会】市委、市政府10月在修水、星子县,12月在都昌县召开。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到会并讲话,102个市直单位主管领导作了工作汇报,交流了定点扶贫工作经验。
  【《九江市“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挂钩扶贫、对口支援单位实绩汇编》】5月编印出版300册,宣传“八七”期间市直单位扶贫工作的先进事迹,对新阶段的社会扶贫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吴平生樊旦诞)
  无线电管理
  【概况】九江市无线电管理处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无线电管理方面的事宜;根据审批权限,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指配无线电台(站)的频率和呼号,核发电台执照;负责本地区的无线电监测和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为国家收缴无线电频率资源占用费。
  截至2003年底,国家累计投资九江无线电管理事业的基本建设资金达590万元人民币。配置有移动无线电测向定位设备、全波段无线电监测接收机、无线电综合测试仪、无线电频谱分析仪、电子场强仪、无线电监测固定站等。九江市无线电管理处在行政、技术上能比较全面地履行无线电管理职能。
  为提高无线电检测水准,使无线电管理处提供的无线电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保证无线电管理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协调仲裁的准确,九江市无线电管理处对无线电监测站进行规范化建设,组织无线电工程师进行强化训练,制订、完善检测制度,统一检测标准,并顺利地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组的考核鉴定,获得了省级无线电检测计量认证资格证书。
  【开展保护民用航空无线专用频率专项整顿活动】6月,在市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市无线电管理处贯彻落实信息产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开展保护民用航空专用无线电频率专项整顿活动的通告》。市政府办公厅主持召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用航空局、无线电管理处、广播电视局、九江电信公司、九江联通公司参加的专项整顿工作会议,下发文件,成立专项整顿领导小组,对专项整顿工作进行部署。市无线电管理处具体组织实施对全市广播电视设备普查登记、技术指标检测;收缴大功率无线电话;加强了对航空通话无线电频率日常适时、实地监测。有效地净化了民用航空通信电磁环境,保障了过境飞机通信安全。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十周年】9月1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十周年纪念日。在9月份宣传月中,市无线电管理处按照上级的要求,配合省信息产业厅,以举办电影周、悬挂宣传横幅、移动通信公司向用户发送纪念短信、分发纪念邮册等多种形式进行纪念活动。
  【拆除"电子扰频仪”】9月22日,市无线电管理处受理九江移动通信公司和联通公司的投诉,利用无线电测向定位车准确测定九江市各加油站擅自安装“电子扰频仪”,干扰九江移动公司、联通公司GSM和CDMA公众通信网通信的违法事实。市政府主持召开市法制办、市无线电管理处、市经贸委、市消防支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九江移动公司、九江联通公司参加的协调会。形成会议纪要,指出干扰公众通信是违法行为,强令各加油站拆除“电子扰频仪”,禁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开展“双评”活动优化政务环境】8月,市无线电管理处按照省信息产业厅的部署,开展“政务环境评价评议”工作,采取措施,订立制度,规范办公程序。公开对外承诺,管理工作和对外服务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优化了政务环境。
  (李金城)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
  【概况】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为优化政务环境,创新行政审批方式而建立的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行政服务机构。创办于2000年9月,原名为九江市办证收费大厅,2002年7月更名为行政服务中心,属市政府派出部门。办公面积2830平方米,装配有滚动式大屏幕、电子触摸屏、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进驻部门39家,审批办证项目183项,收费项目123项。
  中心以服务经济、方便群众为宗旨;以依法办事、廉洁高效、公开透明为准则;实行“授权审批、限时服务、办事公开、一表运行、监督投诉、公开承诺”的运行机制。中心的建立和运作,对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办事透明度,强化服务意识,促进政府机关廉政建设,对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九江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把中心办成九江的“政务超市”,中心领导班子按照“锁定一个目标,攻克两个难点,强化三项措施”即“锁定争创全省一流服务、管理目标;攻克增加进驻单位、项目和解决授权审批两个难点;强化规范窗口管理、监督,强化组织协调,强化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功能”的工作思路,把增强服务功能、落实授权审批、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作为办好行政服务中心的突破口来抓,取得良好效果。增加进驻的部门和项目。进驻中心的部门由原来的26家增加到39家,项目由50项增加到183项。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落实授权审批。中心领导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与各窗口单位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妥善解决窗口授权问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年来共办结各种证件30374件,收取各类规费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69.5%。开通快车道,推行特事特办的做法。通过联合办公、现场办公等形式,从简从快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创新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水平】本着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理念,按照市行风评议和“三整治、三提高”的要求,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健全规章制度。中心先后制定《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若干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印发执行)、《中心机关七项管理制度》、《中心大厅九项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跟踪督查办法,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运行表”和“收费一单清”,使中心各窗口和机关各科运转有章可循、操作规范有序。实行民主化管理。在对窗口单位的管理中,中心推行民主化管理举措,每周由中心督查科牵头,轮流选派三个窗口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检查组,对各窗口人员在岗、服务质量、卫生状况等情况进行不定期综合检查,月底进行汇总通报,效果良好。畅通群众评议的渠道。为做好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中心采取召开代表座谈会,发放服务情况调查表,电话回访等征求意见的形式,共向客户发放“窗口服务情况调查表”和电话调查2,516件,从反馈情况看,满意率达99.7%。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开展争创文明窗口和评选优秀窗口工作人员活动。7月中旬,中心进行创评文明窗口的初评活动,12月底又进行创评文明窗口和评选优秀窗口工作人员总评活动,对评选出的7个文明窗口、1个最佳窗口进行表彰奖励,大大激发了各窗口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实行人性化管理。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如组织“八一”座谈,国庆、元旦联欢等,既为同志之间增进友谊,展示才艺提供机会,也增加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机关建设、强化内部素质】按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组建和人员配备都已基本到位,在中心机关党委建立的基础上,成立机关党支部和窗口单位第一、第二两个支部,同时成立中心机关工会。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坚持每周一次的机关干部政治学习和每月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双休日干部学习以及窗口周例会学习制度。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全市开展的“三整治、三提高”和行风评议等活动。为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机关干部职工做到有计划地安排理论及业务培训,全年共派出参训人员18人次。
  (金敬法)
  政府采购
  【概况】2003年九江市政府采购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大力推行政府采购阳光工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采购,初步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实际采购金额1.45亿元(含药品采购),节约资金2180万元,节约率为13%,其中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采购132次,采购预算2426万元,采购金额2253万元,节约资金173万元,节约率为7.13%。
  【大力宣传《政府采购法》】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市上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政府采购工作。一是举办全市《政府采购法》培训学习班,邀请江西财税学校应小陆教授讲课,参加人数达60余人;二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先后在《九江日报》刊登原文和知识题,在电视台法制栏目制作专访节目;三是在办公楼及主要路口拉横幅标语进行宣传。同时,市政府采购办对市直大部分单位执行《政府采购法》情况进行抽查,上门宣传《政府采购法》,使社会各界了解《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工作,支持和监督政府采购工作。
  【召开领导小组会议】4月22日,受市长蔡晓明委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推行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于晓东主持召开九江市推行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监察局等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会议。市财政局副局长、市采购办主任刘礼秀汇报九江市推行政府采购的工作情况,并对《九江市2003年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认真审议。
  【完善制度建设】在开展政府采购活动中,鉴于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较为频繁复杂,国家又尚未出台相应的评分标准,经多次组织电脑方面的工程师讨论,市政府采购办制定了《台式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评分办法》、《装饰工程综合定量评价法》,有效地规范了政府采购中采购人、供应商、评审专家等各方面的行为。
  【规范采购行为】一是规范政府采购方式,细化操作流程。采购方式的确定,严格按照市政府《九江市2003年政府采购目录》中的规定,对货物类和服务类采购达到30万元以上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二是实行“四公开”、“三坚持”的原则。即公开采购信息,公开采购程序,公开评标标准,公开采购结果。坚持公平原则,对供应商一视同仁;坚持公正原则,中标商的确定以专家意见为主要依据;坚持质量原则,不能因低价而影响质量。
  【自觉接受监督检查】每次采购招标公告都在政府采购网上公开发布信息,每次制作标书都请专家审议,每次开标都请市纪委、监察局、工商局、技术质量监督局派员全程监督,每次唱标后都组成专家评标小组评标、定标,充分体现阳光采购。3月份,市审计局对市财政同级审计时对“政府采购资金专户”进行审计,反映付款手续完备,账目清楚,专户管理较好。
  【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在采购范围上,2001年只进行单一的货物类采购,共19项,2003年扩大到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83项。在采购规模上,2001年只是以单项、单台采购为主,到2003年发展为多达几百台的公开招标采购。在采购资金上,2001年只完成815万元,2003年增长为6985万元。在资金节约率上,2001年为11%,2003年为13.1%。多次受理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省驻市单位委托代理采购,成功的组织了公检法司装备设备(含警车、通讯及办公设备、专用设备、警棍枪支等)400多万元的政府集中采购。采取集中采购与部门集中采购相结合,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相结合,用户单位都非常满意。
  【存在的问题】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有部分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纳入政府采购会削权,加之稽查力度不够,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采购行为没有纳入政府集中采购。10月底,市采购办与市监察局联合下文,对市本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1-10月)采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个亿的采购资金,而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全年实际采购的才2000多万元,仅占10%左右。
  工程类没有真正纳入政府集中采购。2003年,根据市委书记刘积福和市长蔡晓明的指示,对九江宾馆局部改造工程成功地进行了公开招标采购。可是,在其他工程招投标采购中,遇到的阻力相当大,有的工程采购被迫中止。
  (胡太云)驻外办事处
  九江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
  【建立联谊网络,大力推介九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沟通与中央、北京市有关部、委、局的联系,着重加强与国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企业界人士的交往,先后走访各类企业、社会团体53个,组织30批(次)国内外友人、实业家到九江考察,派人参加了市政府在温州、福州等地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强九江市在京工作乡友们的联络和交流,使他们身处异地也能及时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努力为乡友排忧解难,使他们体验到家乡的关怀和支持。强化与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的联系,大力宣传九江,充分利用北京“金街”——王府井的大屏幕可视媒体推介庐山。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工作着眼于“立足北京、面向世界,立足部委、面向社会”的新思路,做到国家投资、国际投资、民间投资一起争。先后促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国家投资项目落户九江;引进“日本小渊基金”近千万元人民币分别在九江县、星子县、共青开放开发区援助生态造林;争取到日本政府“利民工程”项目无偿援助瑞昌市血吸虫防治。
  【落实“五助工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助工程”,广泛加强与国内外各类慈善机构和民间团体的联系,牵线搭桥,促成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佛光香港协会、宋庆龄基金会到湖口、九江、星子、永修等县援建“希望工程学校”24所,获得各种建校捐款471万元;组织香港有关慈善机构为九江师专的70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600元,向全市140名贫困中学生发放助学金近3万元,向部分农村小学赠送电脑300台。
  【及时处理各类赴京上访事件】主动深入中办、国办信访局、中纪委信访室、天安门公安分局等部门,认真查阅梳理有关上访人员进京情况,及时处理各类赴京上访事件,接收并协助有关县(市、区)劝返赴京上访人员31人次,对其中4起欲在天安门广场寻机制造不良事端的有关人员进行严厉批评和耐心教育,阻止了恶性政治事件的发生。
  【提高服务质坚持把服务工作作为基本任务,通过联谊推介九江,通过交友招商引资,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在京拜访各界人士150余人,接待各类人员310人(次),其中九江市市级领导62人次(含离退休老干部)。对于各级领导,做到服务在前,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对各界友人做到服务到位,情礼动人;对社会群体,做到服务热忱,尽力提供便利。
  【及时通报北京“非典”疫情】“非典”初期,针对大批民工返乡而九江市监控机制还未到位的情况,及时用信息专报形式把北京市的有关措施及情况报告市政府,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帮助一些返乡和留守北京的九江籍人士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进行正面引导,防止各类谣言流传和扩散。
  (朱汉练)
  九江市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以宣传工作为切入点】2003年,从宣传工作人手,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九江对外开放形象,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一是通过媒体形式进行宣传。6月26~28日,市委、市政府在福州召开“2003九江(福州)经济合作洽谈会”,驻厦办主动与福建、福州、厦门的主要新闻媒体联络,集中宣传报道洽谈会情况,福州电视台专题采访九江市委主要领导,《福州日报》以整幅版面报道了九江和庐山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二是通过会议形式进行宣传。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台湾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洽谈会和莆田妈祖节暨经贸洽谈会上,驻厦办编印3000份宣传册在会场分发,对宣传九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03中国“五会”经贸(九江)恳谈会上,主动与来浔的多位海外华侨、华商接触,了解外商新的投资热点。三是深入企业进行宣传。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有针对性地走访福建的知名企业,向他们宣传九江对外开放开发的优惠政策。2003年,重点走访福建的金龙客车、银祥食品、惠尔康、侨雄玩具等大型集团,新联络了122名九江籍在福建企业界工作的老乡,新认识福建知名企业副总以上的人士32名,为宣传九江,加强闽浔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人缘基础。通过到企业宣传,全年共组织31批97人次外商到九江进行商务考察。外商通过在九江实地考察,增强了对九江的了解。由于充分发挥了宣传的职能作用,使更多的福建乃至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朋友认识和了解了九江。与往年相比,通过电话或上门咨询九江投资政策、索取投资项目册的外商日益增多。2003年,驻厦办在单位接待客商287人次。
  【以招商引资工作为着力点】2003年市政府下达驻厦办的招商引资任务是3000万元人民币。为了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一是突出重点,2003年初,驻厦办结合九江的实际,明确以九江的资源优势招商,将食品、服装、化工、旅游作为全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福建锦福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姜、黄姜加工的食品企业,驻厦办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向他们推荐九江。公司几位董事三次到武宁考察,最后决定将产业扩展到武宁。该公司已到位资金1200万元,在12月18日举行了厂房奠基仪式。同时,驻厦办还盯住重点客商招商。香港华联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刘冬与福建锦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蔡在林在食品开发方面已有成功合作,驻厦办便多次与两位老板接洽。在驻厦办的推动下,刘冬、蔡在林、任珍秀三位董事不仅在武宁投资了“武宁锦福食品有限公司”、“武宁高新科技示范园”,还准备在共青开发区投资兴办有机肥厂。二是通过招商员招商。为了将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驻厦办充分发挥九江籍在福建工作老乡的作用,在有一定社交攻关能力、热爱家乡事业的老乡中聘请招商员。通过招商员,引进了澳门飞达国际有限公司、福建锦福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博服饰有限公司在武宁客户,福建金鹿集团及为金鹿集团生产配套的两家企业在瑞昌落户,聚龙(泉洲)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志成在九江开发区购买6.67公顷土地兴办高科技工业项目。2003年,由驻厦办直接引进并已签订正式协议的工业项目有2个,投资总额35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旅游项目1个,投资总额320万元;引进文化投资项目1个,已正式签订协议。由驻厦办协助相关县(市、区)引进落户的工业项目3个,投资总额4500万元,已到位资金3800万元。
  【以统筹综合工作为结合点】驻厦办积极发挥政府驻外机构接触面广、信息量大、活动空间宽的优势,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厦门信息》的编印工作。2003年驻厦办编印的信息量大,每月两期,突出传递厦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为加强政府间的信息交流,驻厦办还聘请厦门市经发局协作联络处的领导为经济信息顾问,并成为第一批加入厦门市政府信息网的单位。二是认真做好九江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来厦门出差、商务考察的接待工作。2003年,驻厦办共接待县级以上领导干部5批18人次。三是协助有关县(市、区)来厦门招商引资做好相关服务工作。2003年,驻厦办共接待县(市、区)来厦门招商的领导和干部17批42人次,为他们提供各种招商信息126条。四是帮助有关县(市、区)寻找农副产品销售市场。2003年,驻厦办为瑞昌、德安等县粮食部门介绍6位厦门粮食加工企业的老板,促成近千万斤稻谷在厦门市场销售。五是为了吸引厦门游客到九江旅游,驻厦办在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允许办事处干部个人投资办旅游,在为九江来厦门旅游的客人做好服务的同时,介绍厦门游客组团到庐山旅游。2003年8月以后,共介绍5批32人次的厦门游客到九江旅游。六是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帮助瑞昌市职业中学推荐63名学生到特区就业等。七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做到财务账目每月一结清,新购置的财产进行造册登记。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驻厦办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工作正常运转,自己拿出工资垫付差旅费、电话费。全体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赢得了省办和兄弟办事处的好评。
  (驻厦办)
  九江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建立工作联系网】办事处与省政府驻沪办、有关县(区)、市直部门及企业派驻上海的机构加强沟通;与市领导、市府办、市计委、市经贸委、市外经委、市招商协作局等密切联系;与上海市协作办、嘉定区协作办等建立信息交换关系;与曾在九江工作过的上海籍人士主动联络,发挥他们为九江建设服务的作用。通过这几方面工作,理顺了关系,强化了请示汇报和信息沟通工作,初步建立了较广泛的工作联系网。
  【大力招商引资】办事处积极与上海的党、政、军、企、商尤其是新闻单位联系,获取有“情报”价值的信息;同时,通过他们帮助宣传推介九江。一是与上海贸促会、商协会等保持密切联系,将九江市的招商项目资料、优惠政策、市情资料送上门;二是与浙江省驻沪企业协会建立友好关系,借助他们的招商平台来宣传推介九江;三是发挥九江籍在沪人员及曾在九江工作的沪籍人士的作用,利用他们促进浔’沪经贸往来;四是网上招商,将九江市有关的信息在特定的局域网上向海内外商家发布。2003年,先后联系并陪同上海家得利超市有限公司、福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司邦投资公司等考察九江。主动到上海民企百强之首的新高潮集团,了解该企业的发展规划,介绍九江的资源和投资环境,促成该企业与彭泽、都昌两县签订总投资在3.6亿元的人工速生林项目,帮助上海家得利超市有限公司与九江居安集团签订2000多万元的投资协议。
  【及时提供信息】办事处十分注意做有心人,利用各种渠道掌握最新信息并及时加工整理提供给市领导。参加沪上各类信息交流会、“WTO与行业协会”论坛、中外行业协会交流会以及有关国家在上海举办的投资贸易环境介绍会、上海经济形势报告会等交流活动。广泛收集上海方面的政策、经济动态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为市里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全年发送信息24期,其中有关“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内容的信息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
  【做好接待工作】办事处克服接待工作“无车、无房、无经费”的客观困难,充分发挥大家的主动能动性,努力为来沪的市领导和同志们做好生活上的安排和工作上的衔接。全年共接待老同志2批次、市领导8批次,其他团队10批次。
  【强化自身建设】办事处硬件建设还处在低水平,但办事处工作人员十分注意软环境的营造,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弥补硬件不足。一是注重学习,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九江及上海方面的时事政策及新闻,使处里每位同志的思想、工作都与时俱进。二是注意树立良好形象,在言谈举止、工作交往中十分注意维护市政府在驻地的形象,积极参加驻地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支援老区、灾区、贫困地区,捐衣送被100多件。三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邱玉香)
  九江市政府驻南昌办事处
  【搞好办事处的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在南昌市洪城路征用办事处建设用地1.93公顷,拟建设综合办公、服务大楼及配套设施。在整个征地过程中共节省成本和有关规费494.36万元,该地已完成征地拆迁、规划报建手续,开始实施市政府批准的有关南昌办事处的项目联建方案。
  【明确定位,建章立制】对照南昌办事处日常工作,通过学习省委书记孟建柱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办事处是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加强与所处地区经济技术联系合作的重要桥粱和纽带,是扩大开放,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南昌办事处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了解信息、牵线搭桥、宣传九江、联络乡贤、创办实体、加强管理六个方面,制订出台《关于贯彻〈省委孟建柱书记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实施意见》39条,作为南昌办事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以此为纲领积极开展办事处日常工作。为加强办事处管理,制订《主任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制度。通过建章立制,确保办事处的日常工作规范运行。
  【了解信息,广交朋友】南昌办事处定期编辑和报送《信息参考》,每周五刊出一期,并在下星期一前送呈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两办信息处,做到每周一期。2003年,南昌办事处定期报送信息52期,目前,已报送信息参考110余期,500多条,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重大决策等各方面。另外还不定期提供南昌市有关工作材料、省有关会议材料、南昌等市机构改革方案等。有些信息对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作用。加强与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的联系,积极帮助申报对口项目,广交朋友,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2003年引进办事处建设资金3500万元,中央财政无偿资金115万元,并通过组织客商到九江考察,促成到九江投资的意向性项目4个。
  【联络乡贤,推介九江】南昌办事处搜集、整理、印制了在九江工作过的现在南昌工作的和九江籍在南昌工作的副厅以上领导干部通讯录,现200多册通讯录已送呈到各位领导手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同时,九江籍在南昌工作的处级领导干部、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及企业法人代表近500人的通讯录也收集完毕,装订成册,正在进行进一步核实和完善。通过通讯录把九江在外的成功人士与家乡有机地联络起来,让他们为家乡建设出力,献计献策,并积极宣传九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宣传九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宣传九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另外,办事处还邀请一些中央、省、港澳有关新闻媒体到九江采访报道,发放项目册、宣传光碟等300多份,为推介九江作出努力。
  2003年来,南昌办事处共接待来客1265人次,其中有通过南昌往返九江的境内外客商,有关心九江市经济文化建设的各级领导,也有一些为九江发展建设献计献策的朋友。南昌办事处通过他们把九江的形象宣传了出去,把九江人的热情好客宣传了出去,也把九江的招商引资政策宣传了出去。对于九江市到南昌办事的出差人员,只要有条件,办事处也总是热情接待,让他们在外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卢大生)
  最早录入史册的庐山景观
  石门涧。位于庐山西南部,与仙人洞景区的龙首崖、大天池等景点毗邻相接。《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庐山西南中石门前,有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 《水经注》及《桑记》中也有记载。石门涧融云、峰、崖、石、泉、瀑于一体,集雄、奇、秀、灵、幽、险之大成,以其独特神奇的绝景在庐山众多景区中别具一格。石门涧群峰突兀,层峦迭嶂;铁船峰削壁千仞,其色似铁;石门涧瀑布从天而降,落差达百米,奔雷急鼓之声与天风松涛相应,远闻十数里。涧中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潭。有大石门、小石门、碧龙潭、钓鱼崖等景点,涧内溪满泉盈,卵石参差,古往今来,吸引着历代名流游客。
  (凌凤章)
  (本栏编辑马利群)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4

《九江年鉴2004》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九江年鉴(2004•创刊号)》主要记载2003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为突出《九江年鉴》作为“政府公报性质的时事年刊”的时事性,以“特载”形式收录2004年九江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九江市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相关资料及九江市党政领导关于2003年工作的重要讲话;以“专辑”形式收录2003年全市性的重大活动纪略及副县 级以上领导名录。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晓明
相关人物
叶国兵
相关人物
吕明
相关人物
陈晖
相关人物
冯静
相关人物
彭泽洲
相关人物
张华
相关人物
甘智德
相关人物
李晓刚
相关人物
刘礼明
相关人物
林加奇
相关人物
陈立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