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10》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7676
颗粒名称: 九江市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
页数: 14
摘要: 2009年,是九江市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一手抓发展、一手托民生;扎实工作,奋起赶超;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0亿元,比2008年增长1 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亿元,同比增长43.9%,增幅由上年全省第11位进到第1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增长46.1%,增幅列全省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4亿元,增长4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5.9%。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全部摆脱后三进人中三,部分指标达到前三,实现了“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头年初胜,首战告捷。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为市本级纳税首次突破10亿元。
关键词: 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

内容

2009年,是九江市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三保一弘扬”的要求,深入贯彻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化危机为赶超的契机,变挑战为发展的机遇。一手抓发展、一手托民生;扎实工作,奋起赶超;全面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0亿元,比2008年增长1 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亿元,同比增长43.9%,增幅由上年全省第11位进到第1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增长46.1%,增幅列全省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4亿元,增长4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5.9%。实现财政总收入86.19亿元,增长30.3%,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净增20亿元,相当于前两年增量的总和,增速由上年的全省第10位进到第2位;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5亿元,增长31.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0.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全部摆脱后三进人中三,部分指标达到前三,实现了“三年翻番、五年进位”的头年初胜,首战告捷。
  工业经济实现赶超式进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 000亿元、利税总额突破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突破20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伞部实现收复性进位,总量重归全省第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6%,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提高值居全省首位。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为市本级纳税首次突破10亿元。全年为30户民营企业融资60亿元,为409户企业提供11.3亿元贷款担保,为10户困难企业减免缓交税费2500多万元,为企业减、免、抵税收10亿元以上;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16户,工业用电量达45.2亿度、增长20.7%,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竣工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个。全市已形成3个国家级、10个省级产业基地。按一级准政府的体制加强工业园区管理,投入23.3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面积达55.4平方公里,增长44%;园区新增落户企业118户,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占全市的77 .4%,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3.3%;园区经济在全省的位次前移,湖口T业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市第二个超百亿园区,九江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十强园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取得新进展。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0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 6.6%,均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
  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先后启动3批次10大重点工程,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投入规模突破50亿元,超过前5年的总和,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超过前4年的总和,实现了城市建设投资总额、项目个数、建设速度、融资规模、土地收益、规费收缴“六个超历史”。中心城区“从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按照市委构建“大九江”的要求,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八里湖新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启动编制八里湖新区四个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规;长虹西大道、八里湖环湖二路建成通车;十里河(濂溪河)综合整治、八里湖大道、环湖一路、濂溪大道、体育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八里湖新区学校、新区医院、兴城大道及体育中心配套路网、赛城湖公同、八里湖跨湖大桥引道、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建设市儿童福利院,加快推进市特教学校康复楼、市科技中专新校区、市中医院南院、市妇幼保健院大楼和县区老年公寓建设,建成浔阳区三里小学、庐山区怡康小学。完成大中路西段、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修复规划编制,整修和完善“两湖”周边设施;实施扬子巷、花同畈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浔阳东路地下人防工程;新建和改建一批农贸市场、公厕和垃圾中转台。全年清收土地8000亩,新增土地融资35.6亿元,实现土地出让收入34.7亿元。先后开展“两声三乱”、占道亭棚、户外广告等综合整治,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荣获“中国最佳管理城市”称号。
  重大项目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年新引进、开工、竣工投产10亿元以上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46个。彭泽核电、十大电网、昌九城际等一大批能源交通项目密集建设;星火有机硅一体化、江铜铅锌冶炼等一大批产业龙头项目快速推进;九江石化800 - 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九江电厂“上大压小”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力配合推进。长岭、大岭风电等项目建成投运;武九铁路改造、九瑞高速、彭湖高速、长江二桥、彭泽核电、西气东输、柯龙线改造等项目有序推进;32个重大项目列为省重点工程,占全省的1/5,全年完成投资118亿元。精心组织香港、北京等地集中招商活动,积极参与世界低碳经济大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中国“五会”等招商活动;投资50亿元的湖口粒状合金等项目签约;投资80亿元的星火有机硅、投资50亿元的江铜铅锌冶炼等项目开工建设;九钢150万吨板材、巨石30万吨玻纤、诺贝尔陶瓷、龙达化纤一期、旭阳雷迪多晶硅、塑丽龙纺织等项目竣工投产。
  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126户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安置职一门.7万人,安置率达95.9%;市属34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完成职-身份置换,近3万职工“三金”得到落实。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通过审批,积极争抢建设用地指标3.5万亩,居全省首位,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城建规费实行联审联批、统一收缴,全年净增1.7亿元,增长245%。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两证”发放等历史遗留问题,依法进行妥善处理,为2万市民补发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全年市本级累计融资67.6亿元,是2008年的5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 14亿元,增长45.7%,比年初净增161.3亿元,是上年的2倍多,增量和增幅居全省前列;12亿元城投债券首获发行;九江银行资产总规模突破200亿,一年内实现翻番;新增招商银行、南昌银行、江南证券等6家金融机构入驻九江,共青恒信小额贷款公司纳入全省首批试点;九江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2亿美元,增长19.3%,总量全省第三,增幅由上年的11位达到全省首位;新批外资项目172个,全省第一。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9个,实际进资138.6亿元,省外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实际进资70.8亿元,均列全省前三位;外贸出口总额4.6亿美元,增长75.4%,增幅由上年第9位前移至第2位。全市民营企业完成税收43.2亿元,首次占到财政“半壁江山”。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粮食总产153.5万吨,实现“六连增”;棉花总产9.1万吨,湖口县武山镇百亩示范基地亩产籽棉1014斤,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的大面积单产新纪录;油菜总产全省第一,增长33.6%,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总收入65亿元,对全市财政的贡献率达75.5%;实现财政收入县县过2亿,7个县过5亿,3个县过6亿;6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增幅超40%,湖口县达到58%。建立粮棉油万亩示范片26个,培育种养大户5200户。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94个,标准化种养面积达到178.8万亩。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9个、有机绿色食品品牌47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0家,人社农民2.6万人。全市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月87个,实际进资17.7亿元。全市233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乙元,增长13%。建成1510公里农村水泥路,全市行政村通畅率97%,通达率100%。推进改渡建桥45座,完成50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建设1 135个新村点,新农村建设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发放农业各项补贴2.9亿元;补贴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17万台(件),资金8200万元;新建和改造1000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整村推进357个重点村扶贫开发,完成深山区移民搬迁4799人;发放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补助2亿元;农场税费改革基本完成,林权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近50万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370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
  人民生活加快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3元、增长10.2%,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20466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4819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居民储蓄存款48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2亿元,增幅高出全省4.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2008年持平,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5亿元,增长1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9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9万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4亿元,新增个体户2.6万户、私营企业2800户。免费培训9.2万农村劳动力,免费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6.6万人,扶助就业创业工作居全省首位。二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80.3元、78.8元。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年人均提高60元。上世纪60年代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城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200元、160元,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月人均提高到300元。救助家庭困难学生4.2万人。为2.6万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服务。推进“光明·微笑”工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万例、唇腭裂修复手术623例。全市新建廉租房5300套、26.5万平方米,为1.4万户发放租赁补贴;中心城区新建经济适用房898套、为700户发放货币补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76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4.3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1万人;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331.3万人,统筹基金使用率达98.8%。改扩建42所农村敬老院和3所福利中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仍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重点中学8所,新扩建农村中小学校舍8万平方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九江学院在柬埔寨创设孔子学院,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2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专利400件、授权180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没有发生重大疫情的暴发流行和死亡病例;新增4所医院获“三甲”称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3‰。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文物保护不断加强,新建农家书屋228家。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启动建设全省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九江军转安置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项活动”,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 .4%和7.6%。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1 10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加大巡逻执勤力度,开展“打黑除恶治霸”专项行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统计、审计、编制、人防、地震、气象、水文、海关、检验检疫、质监、信息化、应急管理、民族宗教、烟草专卖、档案、地方志、民兵预备役、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慈善等事业协调发展。
  效能建设成效显著建立全省首家“民声直通车”自动化综合平台,受理咨询、建议和诉求5187件,办结率达99.3%。严肃整治“官场”和市场,成效明显。加大财政投资评审监管力度,核减预算资金近2亿元。行政许可项目、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审批平均时限全部缩减35%以上,超额完成“三个缩减30%”的任务。获得2009年度全省机关效能年活动绩效考核第三名。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0件、政协提案442件,办结率均达100%。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和“四中心一平台”建设,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和公务卡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小金库”、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专项治理工作,实现了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及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零增长”。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10

《九江年鉴2010》

出版者:武汉出版社

《九江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系统、科学、翔实记载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