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事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1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事务管理
分类号: D6
页数: 3
摘要: 第四章 事务管理 事务管理是政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事务、机关事务等。民族宗教事务分别记入《人口》《宗教、民俗》卷。第一节外事侨务 侨情调查 1986年,全县有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7个国家的华侨32户、华人37户;有侨眷106户、归侨1户,部分侨眷兼有台属身份;有定居在香港和澳门的修水籍人51户。1998年组织开展移出人口调查登记工作,全县有移出人口70人,其中移居国外、澳门、香港分别为25人、7人和38人。2007年4月,组织开展全县农村归侨侨眷及贫困人员调查,有100多名贫困侨眷。宾招接待 承担县委、县政府接待的宾馆有县政府招待所、南山宾馆,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关键词: 人民政府 事务管理

内容

第四章 事务管理 事务管理是政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事务、机关事务等。民族宗教事务分别记入《人口》《宗教、民俗》卷。
   第一节外事侨务 侨情调查 1986年,全县有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7个国家的华侨32户、华人37户;有侨眷106户、归侨1户,部分侨眷兼有台属身份;有定居在香港和澳门的修水籍人51户。1992年组织全县侨情普查,有县内侨务工作对象474人,其中归侨1人、归侨眷属4人、华侨眷属97人、华人眷属228人和港澳同胞眷属144人;有境外侨务工作对象449人,其中华侨86人、华人266人和港澳同胞97人,多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法国、缅甸等15个国家和港澳地区。1998年组织开展移出人口调查登记工作,全县有移出人口70人,其中移居国外、澳门、香港分别为25人、7人和38人。2000年,增加移出人口21人。2004年,组织全县侨情调查,侨眷龚良才整理、编辑《修水县当代侨界人十名录》。2007年4月,组织开展全县农村归侨侨眷及贫困人员调查,有100多名贫困侨眷。
   2008年全县有侨务工作对象12700人,其中华人华侨、留学生、港澳同胞2200余人,各类侨眷属10500余人。其中美国《中报》原董事长傅朝枢、国际环保专家巢志成、巴西江西同乡会长林周恩、世界银行经济学专家樊启淼和美国交通部民航局顾问钟小雄等为华人华侨知名人士,属国务院侨办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联系对象。
   侨事服务 1994年起,每年举行全县侨界中秋茶话会,县四家班子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侨界人员一起欢度佳节,通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每年底组织侨界人员参加全县各界人士迎春座谈会。1996年创办《乡音》侨报,此后每年编印1 -2期。侨报重点宜传推介修水建设成就和经济人文资源,为海内外侨界提供交流瓦动平台,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主要领导予以赞许。1997年3-5月,组织开展发放归侨身份证、港澳回归同胞身份证、归侨华侨(华人)眷属证和港澳(回归)同胞眷属证。2003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大赛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至2008年,修水有230余名小学、初中学生和教师分获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指导奖。2004年,建立与县委政法委和县公、检、法、司部门的涉侨案件通报协作机制。1986 - 2008年,侨务工作对象中有22人担任县政协七届至十三届委员及常委。
   经常组织全县侨界开展学习讲座、调查参观、联谊走访、习文吟唱和书画摄影等活动。1997年和1999年,分别举办侨界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活动。2001年5月、7月,分别邀请留美医学博十汪巨峰、冷芬飞到县作学术讲座,,每年春节、中秋节和遇有特殊情况,及时走访慰问困难和重点归侨侨眷。1986 - 2008年,走访慰问470多人次,办理涉侨涉外来信来访340余人次,妥善解决侨胞、归侨和侨眷的落实政策、工作、住房、受灾、就医和就学等困难。坚持22年筹资14万余元,不断解决特闲归侨钟运雷的实际困难,为其办理低保、医保等。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侨胞林周恩、幸淑敏等人在海外捐款折合人民币50万余元,侨眷、侨属企业和侨务工作者捐款55万余元。
   引进资金 多次组织参加海外侨胞九江经贸恳谈会、南昌或几江中国“五会”(中华海外联谊会、巾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合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经贸恳谈会和省政府香港招商引资周等活动,着力开展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工作。1986 - 2008年,引进外侨援建项目20个,捐资人民币762万元、美元4.1万元,其中捐建希望小学等教育项日13个、医疗卫生项目4个、其他项目3个。2003 - 2008年,引进侨商投资项目4个,投资1.4亿元。
   对外交往 1986 - 2008年,接待加拿大、美国、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外宾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262批478人次,县领导及有关公职人员因公出访23批34人次。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修水为对外开放县,外国人持有效证件可以入境。2007年10月,组建12人的外语志愿者服务队伍,主要语种为英语、口语、德语。2008年4月,印发《涉外涉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全县因公出国(境)审批程序。
   1987年4月,世界银行农村能源考察组一行2人来县考察。1988年6月,日本驹泽大学助教永井政之来县考察黄龙宗祖庭——黄龙寺。1989年5月、7月,世界银行分别派遣专家张淼、柳保尤来县考察造林、蚕桑工作。1992年6月,日本隆华株式会社和修水茶厂合办修水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江西宁红保健茶有限公司,同年8月,修水茶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宁红保健茶国际学术研讨会”,美、法、日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专家到会。1994年9月,日本丸山夫妇来县考察黄龙寺宗教文化。1995年,日本客商今泉与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合作租赁三都茶场部分车间、茶同,生产蒸清茶、煎茶。1996年,日本客商米兰到三都茶场投资生产番茶。1997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应江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日本千叶县厅公务员、龙山德见禅师研究家千叶贤胤和铃木佐来县考察黄龙宗文化,收集元朝时日本禅师龙山德见在修水参禅20余年的有关史料。1998年5月,德国斯图恩对华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沃尔夫冈·舒乐来县考察神茶生产,同年11月,日本援助350万元粮食增产项目调查员村尾昌敏、关纯郎到山口、何市等乡镇考察项目落实情况。2001年,日本长谷川昌弘一行3人来县考察黄龙寺。2008年6月,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江两生物能源林项目评估团来县考察,同年10月,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佐佐木领事来县考察环保与教育情况。
   2006 - 2008年,修水派遣110名职业高中毕业生分5批赴日本三重县住友财团工作。2007年2月,省卫生厅援助突尼斯医疗队让都巴分队长曹现清因车祸不幸殉职,修水派员参与妥善处理涉外善后事宜。
   第二节 机关事务 信息化建设 2000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9月由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筹建的“修水县政府中心网站”正式开通。2003年,成立县信息中心,具体承担全省政务信息网县级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和管理。2004年,建成网络机房与视频会议室,政务信息网与省、市顺利联网,此后,每年召开视频会议150次以上,接入政务信息网统一平台单位近70余家。2006年,政府中心网站划归信息中心管理,同时开通修水电视新闻《修水报》上网,增设政务公开、办事程序、民声通道等栏目。之后经全新改版,修水政府网更名为中国修水网,并逐步整合建成包含36个乡镇网站、4个党群网站、47个部门网站在内的站群系统。改版后的网站成为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足全县政务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的网络主平台,年点击最80万余人次,其中国外访问20万人次。
   宾招接待 承担县委、县政府接待的宾馆有县政府招待所、南山宾馆,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6年成立接待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专门负责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公务接待。
   1994年前,接待任务主要定点县政府招待所,1994年南山宾馆建成后,中央和省市领导接待基本安排在南山宾馆。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8年,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2批次,分别是1984年12月6 -7日接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一行,1998年12月3-4日接待全国政协副主席、江西省委原书记毛致用一行。接待省部级正职9批次,分别是1987年8月、1990年6月、1994年9月3次接待省长吴官正一行,1991年8月接待省委书记毛致用一行、9月接待原省长赵增益一行,1997年3月接待省长舒圣佑一行,2002年8月、2004年8月2次接待省委书记孟建柱一行,2003年9月接待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一行。
   机关大院建设 1986年前,政府机关大院位于北城凤凰山路51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部分工作部门于此办公。1986年进行改扩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院内种植有桂花、樟树、重阳木、石楠、罗汉松、雪松、广玉兰、柏树、水杉树等,最高树龄达220年,绿化覆盖率45%以上,曾获全省机关大院绿化先进单位。
   2000年全面启动南城新区开发,2004年开始筹建行政中心大楼,2006年底建成,2007年1月9日,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县政府相关部门先行整体搬迁至新楼办公,后县委及县委相关部门相继搬迁,北城政府大院只留少部分单位办公,县政府原办公楼经维修加固后作县图书馆用房。行政中心位于南城新区,东临濂溪路,西抵梯云路,南至义宁大道,北临山谷大道,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0公顷,办公大楼占地4. 91公顷,主楼8层,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启用同时委托深圳市华佳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物业管理。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