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县政府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641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县政府组成
分类号: D6
页数: 10
摘要: 卷二十一 人民政府 第一章 县政府组成 1986 - 2008年,县政府经过3次机构改革。1996年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设置为30个,2001年调整为31个。期间,1996年撤区并乡,撤销成立于1984年的县政府派出机构8个区公所。2008年,县政府有工作部门27个,直属事业机构14个,其他正科级机构8个,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行政事业机构13个。县政府班子通过7次换届选举,较好实现新老交替。境内部分行政单位承担着县政府行政职能,但因其业务具有国家和省的统一性,由其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本节收录2008年县政府常设工作机构,略记其演变历史。机构设置和撤销原则上以批准机关发文时间为准。8月法制科更名升格为政府法制局,为正科级机构。
关键词: 人民政府 政府

内容

卷二十一 人民政府 第一章 县政府组成 1986 - 2008年,县政府经过3次机构改革。1993年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由44个减至24个。1996年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设置为30个,2001年调整为31个。2003年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减至26个。期间,1996年撤区并乡,撤销成立于1984年的县政府派出机构8个区公所。2008年,县政府有工作部门27个,直属事业机构14个,其他正科级机构8个,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行政事业机构13个。县政府班子通过7次换届选举,较好实现新老交替。
   第一节机构设置 各届县政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经济发展和政权建设需要适时设置和调整常设工作机构;围绕不同时期中心工作、专项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经常设置临时工作机构。境内部分行政单位承担着县政府行政职能,但因其业务具有国家和省的统一性,由其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本节收录2008年县政府常设工作机构,略记其演变历史。临时工作机构在有关卷章随事记录。上级垂直管理机构只记其名,其有关演变历史在有关章节记录。机构设置和撤销原则上以批准机关发文时间为准。
   县政府工作部门 2008年,县政府工作部门有:政府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城乡建设局、财政局、民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公安局、司法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交通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电力局、蚕桑局、环境保护局、粮食局、扶贫开发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县政府办公室2008年合署、下设及归口管理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政府法制办公室、政府考评督查办公室、外事侨务办公室、政府经济研究室、县志办公室、南山宾馆。
   1986年,成立信访办公室,为正科级机构。1988年6月,明确县政府招待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0年3月,成立法制科,为副科级机构,侨务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机构。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划入,2003年成立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不再保留。1994年1月侨务办公室归口统战部管理;12月明确南山宾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8月法制科更名升格为政府法制局,为正科级机构。2000年3月成立政府经济研究室。2003年4月,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归口管理机关大院管理科;信访办公室更名为县委信访局,归口县委办公室管理,挂县政府信访局牌子。2004年2月,成立政府督查室,副科级机构;4月政府经济研究室升格为副科级机构;9月成立县志办公室。2005年8月,政府法制局更名为政府法制办公室。2007年3月,在政府督查室的基础上成立政府考评督查办公室,正科级机构;外事侨务办公室复划转管理。8月,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与人事局合署。11月,政府机关大院事务管理科更名为县委大院事务管理中心,归口县委办公室管理。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86年,为计划委员会。1994年,更名为计划局,农业区划办公室职能由农村经济委员会并入。1996年3月,更名为计划委员会。2000年12月,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2003年4月,更名为发展计划委员会。2004年12月,更名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信息中心。2008年10月,信息中心更名为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事业机构;成立重点工程办公室,副科级机构。
   经济贸易委员会 1978年,撤销工业办公室,成立经济委员会。1993年,更名为经济贸易局。1996年,复名为经济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经济贸易委员会。
   1984年,县委工交政治部、财贸办公室、工业局、机械局撤销并人。1986年,内设信息科划出,成立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1988年,成立食品工业办公室、饲料办公室。1989年,撤销饲料办公室,职能划入农村经济委员会;撤销黄金管理站,职能划入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局;三电办公室由水利电力局并人。1991年,贸易职能划出,成立财贸办公室。1993年,财贸办公室、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饲料办公室撤销并入。1996年,贸易职能划出恢复成立财贸办公室,招商职能划出成立招商局。2002 年,财贸办公室再次撤销并人,对外贸易局并人,保留对外贸易局牌子。劳动安全监督职能由劳动人事局划人,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合署。2003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单列设置。
   城乡建设局 1986年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93年12月,与土地资源管理局合并为建设国土环保局。1996年9月,土地资源管理局分出仍为城乡建设环保局;12月,更名为城乡建设局,同时成立环境保护局,与建设局合署。2008年下设的副科级单位有:建筑设计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园林绿化管理所。
   1991年,成立城市管理监察队。1992年,环境卫生管理所由义宁镇政府划人管理。1994年,成立建筑工程定额站,划出房产管理职能,成立房产管理局。1995年,城市管理监察队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6年,建筑设计室升格为企业化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更名为建筑设计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升格为自收自支副科级事业单位;环境卫生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2月,环境保护局划出单列;6月,成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和园林绿化管理所,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城市管理监察队更名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2003年3月,城乡规划职能划出,成立城乡规划局;环境卫生管理所、城市管理监察队、园林绿化管理所划归新成立的城市管理执法局。2004年,成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办公室,园林绿化管理所划转管理。2005年4月,环境卫生管理所划转管理。2007年6月,城市管理执法局撤销后,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划转管理。
   财政局2008年合署、下设及归口管理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国有资产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局、非税收入管理局、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
   1989年,成立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副科级机构。1991年10月,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3月,成立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副科级事业单位。2000年6月,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更名为财经监督检查办公室。2001年3月,成立会计事务管理局,副科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局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同时设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国有资产管理局一套人员两块牌子。2003年6月,成立农业税征收管理局,正科级单位。2004年11月,农业税征收管理局更名为乡镇财政管理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更名为非税收入管理局,会计事务管理局更名为会计核算服务中心。2005年7月,成立县政府采购中心、财政信息中心、财政T资统发中心。2008年11月,会计核算服务中心更名为国库集中核算中心。
   民政局2008年下设的副科级单位有:老龄丁作委员会办公室、殡葬管理所。
   1985年,成立社会福利院和革命烈士纪念馆。1987年3月,革命老根据地建没委员会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单位,从民政局划出单列。1990年7月,成立残疾人联合会。1993年2月,成立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1994年10月,残疾人联合会升格为副科级单位。1995年3月,残疾人联合会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5月,成立殡葬管理所,副科级事业单位;成立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98年4月,残疾人联合会划出单列。2003年4月,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划入,副科级单位。2007年,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2008年11月,成立婚姻登记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划归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监察局1988年5月成立。1993年1月,与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
   审计局 1984年4月成立。1987年8月,成立审计事务所。2000年8月,撤销审计事务所。2005年5月,成立审计局信息中心。
   公安局2008年,下设及派出机构均为副科级机构,归口管理的正科级机构有:森林公安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1986年,成立政工科。1987年,成立黄金派出所。1990年,成立法制科,黄金派出所与大桥派出所合署。1993年,成立水上派出所、户政科,治安科更名为治安大队,刑侦科更名为刑侦大队。1996年,撤销黄金派出所;秘书科更名为指挥室,政治保卫科更名为政保大队,经济文化保卫科更名为经保大队。1997年,成立行政管理科,预审科更名为预审监管大队。1999年,政保大队更名为国保大队,经保大队更名为经侦大队。2000年,成立督察大队。2003年,成立巡逻警察大队,撤销预审监管大队;政工科更名为政治部,法制科更名为法制监察室,户政科更名为户政室,指挥室更名为指挥部,行政管理科更名为后勤装备部。2004年,成立缉毒分局。2005年,拘留拘役所变更为拘留所。2008年,治安大队更名为治安管婵大队,刑侦大队更名为刑事侦查大队,水上派出所更名为水警大队,户政室更名为户政中队,指挥部更名为指挥中心,国保大队更名为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政治部更名为政工监督室,法制监察室更名为法制室,经侦大队更名为经济侦查大队,后勤装备部更名为警务保障室,巡逻警察大队更名为特巡警大队,缉毒分局更名为缉毒大队。
   森林公安局:1987年7月,成立公安局林业分局,副科级机构。1999年2月,更名为公安局森林分局。2004年II月,更名为森林公安局,领导正职按正科级配备,基层派出所定为副科级单位。 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1986年为车辆监理站,隶属市车辆管理所。1987年7月,成立公安局车辆管理站,车辆监理站职能并入。1988年6月,更名为公安局交通警察队。1991年4月,更名为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升格为正科级单位。2008年4月,更名为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
   司法局1987年,公证处、法律顾问处升格为副科级机构。1993年,成立经济律师事务所。1997年4月,法律顾问处更名为第一律师事务所,经济律师事务所更名为江西求真律师事务所。2000年10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法律服务中心。2005年,第一律师事务所与江西求真律师事务所合并更名为江西东太律师事务所。
   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986年,为劳动人事局。1997年,更名为人事劳动局。2003年,更名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10月,分设为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8年合署、下设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劳动就业服务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局(医保局)、劳动监察大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1987年3月,成立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1988年1月,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0年4月,成立劳动就业服务局,副科级事业单位;同年5月,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更名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1992年7月,成立技工学校,副科级事业单位。1994年11月,成立劳动监察大队。1997年,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1997年4月,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设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000年12月,医保局由卫生局划入管理,副科级事业单位。2003年,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划出与政府办公室合署,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划归民政局管理。2004年2月,劳动监察大队升格为副科级单位;12月,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结算管理中心,与医保局合署。2007年8月,复与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署。2008年3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升格为副科级机构;11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由民政局划入管理,副科级事业单位。
   统计局1984年5月,成立农村抽样调查队,实行省、县双重管理。1989年,农村抽样调查队更名为国家统计局修水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副科级机构。2007年10月,在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基础上,成立国家统计局修水调查队,正科级机构。
   教育局 1986年为教育局。1996年9月,更名为教育委员会。2003年,复名为教育局。2008年合署、下设及归口管理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体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老年体育协会办公室、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职业高中。
   1988年8月,教师进修学校、第一中学明确为正科级单位,小斗岭完全中学、白岭完全中学明确为副科级单位。1992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从教育局划出单列;7月,成立技工学校,副科级单位;12月,成立教育督导室。1994年1月,小斗岭完全中学更名为第四中学,白岭完全中学更名为第五中学;3月,体育运动委员会并入,对外保留牌子,老年体育协会办公室划人,副科级单位。1995年6月,职业高中增挂职业中专校牌,副科级单位。1997年8月,职业高中由黄港镇迁往县城,与技工学校联合办学,技工学校增挂职业中专校牌。1999年8月,撤销修水师范;9月,在修水师范原址成立高级中学,正科级单位。2003年,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体育局,与教育局合署。2004年5月,第一中学增挂散原中学校牌。2005年7月,第一中学、高级中学合并为第一中学。2008年3月,成立教育财务核算中心。
   科学技术局1986年为科学技术委员会,同年成立科技情报站。1988年10月,科技情报站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89年,成立青少年科普教育站。1991年5月,恢复成立地震台。1993年,更名为科学技术局,与科学技术协会合并。1995年8月,挂科学技术协会牌子,与科学技术局合署。 文化局(广播电视局) 1986年,为文化广播电视局。1990年11月,文化广播电视局分设为文化局和广播电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4年,增加旅游行业管理职能,更名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2006年,旅游管理职能划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更名为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7年9月,增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子。2008年下设的副科级单位有:广播电视台、秋收起义纪念馆、黄庭坚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1986年2月,秋收起义纪念馆由县委党史办公室划入管理;3月,成立广播电视转播台。1988年6月,明确广播站、广播电视转播台、宁河戏剧团、图书馆、文化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1年6月,撤销宁河戏剧团,成立人民剧院和戏剧创作研究室;广播站更名为广播电台。1992年,成立有线电视台。1995年8月,成立电视台。1997年1月,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月,成立文化市场稽查大队;6月,黄庭坚纪念馆增挂历史博物馆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1 J月,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升格为副科级单位。2000年12月,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视转播台合并为广播电视台,戏剧创作研究室更名为文艺创作研究室。
   卫生局2008年合署、下设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办公室、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
   1986年9月,义宁镇卫生院撤销改建为中医院。1987年8月,渣津区卫生院撤销改建为第二人民医院。1988年6月,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2月,第二人民医院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89年4月,成立红十字会办公室。1990年8月,成立结核病防治所。1991年6月,成立卫生系统药品中转站。1994年1月,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划入。1995年5月,结核病防治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5年,红十字会办公室单列,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8年4月,人民医院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6月,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明确为正科级行政单位,与卫生局合署。2000年9月,撤销药检所,药品检验职能划出成立九江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修水分局;12月,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局划归人事劳动局。2001年,撤销药品中转站。
  2004年6月,妇幼保健所撤销,与义宁镇中心卫生院(由宁州区卫生院1996年1月撤区并乡更名而来)合并改建为妇幼保健院,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2月,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与卫生局合署。2005年6月,人民医院更名为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6月,撤销卫生防疫站,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分别为正科级、副科级事业单位。
   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1986年为计划生育委员会。1994年2月,更名为计划生育局。1995年7月,复名为计划生育委员会。2005年,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8年下设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总站。
   1987年,成立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1990年7月,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属社团性质的群众组织;12月,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更名为计划生育服务站。1995年7月,计划生育服务站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10月,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总站,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交通局2008年归口管理的副科级单位有:地方海事处、道路运输管理所、交通稽查征费所。 1985年,成立交通运输管理站。1988年6月,成立交通稽查征费站,归属市交通稽查征费所。1988年10月,成立港航管理站,正科级机构,归属市港航管理局。1990年,交通稽查征费站更名为交通稽查征费所;交通运输管理站收编市垂直管理,更名为公路运输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单位。2000年,成立宁红大桥责任有限公司。2002年,港航管理站更名为地方海事处,收编至市地方海事处管理。2003年,成立港航管理所,与渡口管理站合署。2004年8月,下属企业汽车运输总公司改制,成立汽车运输有限公司。2007年11月,渡口管理站更名为桥梁渡口管理所。2008年,成立城市公共客运管理办公室,公路运输管理所更名为道路运输管理所。
   国土资源局 1987年4月,成立土地管理局。1994年3月,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城南开发办公室合并组建为建设国土环境保护局。1996年2月,土地管理局从建设国土环境保护局单列复设.,2003年4月,更名为国土资源局。
   1988年8月,成立土地监察大队。1992年5月,成立地产公司。1995年3月,成立地价评价咨询事务所;6月,土地监察大队升格为副科级单位。2001年3月,成立土地交易所,副科级事业单位;8月,成立土地评估所和土地测量队。2002年3月,成立土地储备中心,与土地交易所合署。2007年4月,成立土地利用开发整理中心。
   农业局1986年为农牧渔业局。1994年3月,更名为农业局。2008年下设及归口管理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j都垦殖场、芭蕉山垦殖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机械管理局、蔬菜办公室、经济作物服务局、种子管理站。
   1987年12月,成立水稻原种场、土壤肥料站。1988年6月,明确农机管理站、水稻原种场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0年5月,设立科教站;12月,农机管理站更名为农业机械管理局。1991年,粮油生产技术指导站、土壤肥料站、茶叶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撤并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1994年,成立蔬菜站,农村经营管理科由农村经济委员会划入,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由水土保持局划入。1995年,农村经营管理科划转农村工作办公室,农业机械管理局由农村工作办公室划入管理。1996年3月,成立蔬菜办公室(撤销蔬菜站),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农业机械管理局划转农村工作办公室管理。2000年,成立农业执法大队。2003年,农业机械管理局复由农村工作办公室划人管理。2004年,成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站,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离单列;成立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与科教站合署;三都垦殖场、芭蕉山垦殖场由农村工作部划归管理。2006年,成立经济作物服务局,副科级事业单位。2008年,种子管理站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林业局2008年下设及归口管理的副科级以上单位有: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森林资源管理分局、营林分局、木材检查总站、中药材生产开发管理办公室。
   1987年,成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与营林工作总站合署。1988年5月,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1990年,成立国营林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1年6月,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更名为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1993年,经济作物局拆分为三,其中园艺站划人管理。1994年,成立木材检查总站,副科级事业单位。1995年7月,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护林大队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6年,成立林业工作总站和果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7月,护林大队更名为林、业稽查队。1998年3月,成立中药材生产开发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林业T业公司更名为林业集团公司,正科级单位,下辖29个基层单位,其中黄坳林场、黄沙港林场、毛竹山林场、共荫林场、纤维板厂为副科级企业单位。2000年3月,林业事业机构改革,项目办、营林站、没计队、林技站、果业办、绿化办、职业培训中心合并成立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后更名为营林分局,副科级事业单位;林业工作总站和林业稽查队合并,更名为森林资源管理分局,副科级事业单位;国营林场更名为修水县林场。2004年4月,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7年9月,成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修河源五梅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执法大队、森林消防总队。
   水利电力局1987年10月,红旗水库、石咀水库划归管理。1991年2月,水电公司更名为电力公司,下属山口电站、湘竹电站、车联堰电站、输变电管理所、供电管理所划归电力公司管理。1995年1 1月,恢复设立水土保持局,与水利电力局合署。1997年6月,成立水政监察大队。2000年1月,水土保持局划出单列。2000年1月,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家,分别成立发电公司和供电公司,国有山口电站、茶子岗电站、湘竹电站、车联堰电站划归发电公司,供电公司收归省垂直管理。,2004年8月,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
   蚕桑局1991年4月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丝绸总公司,正科级单位,下设一一丝厂、二丝厂、丝织厂、绢纺厂。1992年2月,丝绸总公司下设收烘公司。1993年9月,组建蚕种场,副科级企业管理事业单位。1995年,撤销收烘公司。2001年二丝厂改制终结。2002年,一丝厂、丝织厂、绢纺厂相继停产。2003年5月,丝绸总公司改制终结。2005年,蚕种场改制终结。
   环境保护局1986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内设环境保护股、环境监测站,行使环境保护职能。1996年,成立环境保护局,与城乡建设局合署。2000年,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单列成立,环境监测站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粮食局1986年,下属单位设有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城镇粮油管理所、直属粮库、粮油贸易公司、粮油工业公司、饲料公司、面粉厂、米厂、酿造厂、中粮车队、粮食职工学校。1996年,直属粮库更名为国家粮食储备库,城镇粮油管理所更名为城镇供应公司,中粮车队更名为良友运输公司,米厂更名为米业公司,酿造厂、面粉厂合并成立红山集团。1999年4月,成立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撤销粮食职工学校。2001年12月,成立粮油购销公司,粮油贸易公司、城镇供应公司、粮油T业公司、红山集团、饲料公司、米业公司、良友运输公司改制终结,一并纳入粮油购销公司。
   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981年4月,成立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为民政局下属副科级单位。1987年3月,单列升格为正科级行政单位。2002年7月,更名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安全监督职能由劳动人事局划出,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合署。2003年12月,从经济贸易委员会单列设置,与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合署。2006年5月,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大队。2008年,成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
   政府直属事业机构 2008年,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有:民营经济服务局、矿产资源管理局、水土保持局、房产管理局、移民办公室、商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业园服务局、城乡规划局、旅游局、供销社、南城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民营经济服务局 1986年为乡镇企业局。2003年,更名为民营经济服务局。
   矿产资源管理局1988年9月,成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局,1996年9月,更名为地质矿产局;成立矿产监察稽查大队,副科级事业单位。2003年,更名为矿产资源管理局。
   水土保持局1979年,从水利电力局单列成立。1994年,复并入水利电力局。1995年1 1月,恢复成立水土保持局,与水利电力局合署。2000年,单列设置,同时成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察大队、水土保护科技服务中心。
   房产管理局1985年,成立房产管理所。1988年6月,房产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1年5月,增挂房产监理所牌子。1994年3月,从建设国土环保局单列成立。1996年6月,成立白蚁防治研究所、房地产监察大队、房地产评估交易管理所。2003年4月,成立房屋拆迁办公室、产权交易管理中心。2007年,成立古建筑管理所。
   移民办公室1993年6月成立。
   商务局1992年10月,成立招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94年,并人经济贸易局。1996年,招商职能从经济贸易委员会划出成立招商局。同时成立县政府驻北京联络处、驻南昌办事处。1997年6月,成立利用外资办公室,与招商局两块牌子一套人员。2000年,驻北京联络处、驻南昌办事处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4年3月,更名为招商协作局。2007年6月,更名为商务局。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3年4月成立。
   工业园服务局2002年,成立宁州工业园管理委员会。2004年4月,更名为宁州工业园服务局。2007年3月,更名为工业园服务局。
   城乡规划局20()1年,成立城乡规划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城乡建设局。2003年4月,城乡规划职能从城乡建设局划出,成立城乡规划局,规划测绘队划归城乡规划局管理。2006年,成立规划监察大队,副科级事业单位。
   畜牧水产局1987年12月,成立杭猪良种场。1988年6月,明确杭猪良种场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6年3月,成立山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1997年1 1月,畜牧兽医1:作站更名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1998年8月,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999年12月,水产站更名为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2002年,山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合并为畜牧兽医局,副科级事业单位。2008年,畜牧兽医局和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合并为畜牧水产局,正科级事业单位。
   旅游局2006年3月成立。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86年,下属企业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公司、杂品茶果公司、采购供应站。1988年成立废旧物资回收公司,采购供应站更名为工业品贸易公司。1989年,成立棉麻公司。1992年,成立建材物资公司、能源燃料公司、茶叶副食公司。2002年,各公司全部改制终结,同时成立烟花爆竹专营公司。2003年,成立新兴资产经营开发公司。
   南城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1992年10月,成立城南开放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1年3月,撤销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室。2003年,恢复成立(临时机构)。2005年,更名为城南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2007年,更名为南城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其他正科级机构 2008年,其他正科级机构有:行政服务中心、香炉山钨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茶叶科学研究所、物价局、私营经济城、商品总公司、物资总公司、二轻总公司等。
   行政服务中心2000年6月,成立综合办证收费服务中心,为全市最早成立的综合办证收费服务中心。2004年II月,在综合办证收费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行政服务中心。
   香炉山钨工业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11月成立。
   茶叶科学研究所1986年,隶属市人民政府。2001年8月,成建制移交修水县管理。 物价局 1986年为物价局。1994年,与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为工商物价管理局。1998年5月,物价检查所升格为副科级行政机构。1999年,从工商物价管理局分设恢复成立物价局。2001年4月,成立价格认证中心。
   私营经济城2002年8月,借鉴上海经验成立。2004年5月,确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商业总公司 1986年为商业局,下属国营企业有百货纺织品公司、糖酒副食品公司、五交化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煤炭公司、肉食品公司。1992年,煤炭公司更名为燃料公司,百货纺织品公司分设为百货公司、纺织品公司。2002年12月,纺织品公司、五交化公司改制终结。2003年4月,转体变更为商业总公司;12月,副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改制终结。2004年4月,百货公司、燃料公司改制终结。2005年12月,食品公司改制终结。
   二轻总公司1986年为第二轻工业局,下属集体企业有车木厂、木器厂、工艺美术厂、服装厂、五金修配厂、皮件塑料厂、电池厂、制革厂、棉针织印染厂、二轻工业供销公司。1988年7月,成立食品罐头厂。1995年10月,成立绒布厂。2003年4月,转体变更为二轻总公司。2004年,木器厂、工艺美术厂、服装厂、制革厂、棉针织印染厂、食品罐头厂、绒布厂改制终结。
   物资总公司 1986为物资局,下属国营企业有金属材料公司、机电设备公司、轻化建材公司、汽车贸易中心。1992年,成立物资回收公司、物资贸易公司。1996年,成立民爆物品服务公司。2002年,金属材料公司、机电设备公司、轻化建材公司、汽车贸易中心、物资回收公司、物资贸易公司改制终结。2003年4月,转体变更为物资总公司。
   垂直管理机构 2008年,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行政事业机构主要有: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水公路分局、气象局、盐务局、人民银行、银监修水办事处、邮政局、电信局、烟草专卖局等。
   第二节 人员组成 历届县政府由县长、副县长和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1984 - 2008年,县政府换届7次,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县长、代县长13人次,副县长64人次,其中中央下派挂职副县长2人,省下派挂职副县长7人,省派挂职中1人转地方任职。1987 - 2008年,由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任免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409人次。
   [=此处为表格(1986—2008年历届县政府县长、副县长)=]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第二章 政务决策与执行 1986 - 2008年,历届县政府在日常政务中,注重转换职能,逐步建立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运转、高效务实的政务决策与执行机制。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