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域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2
摘要: 修水县位于东经113°56′23"- 114°56′49",北纬28°41′41-29°22'16"。处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与湖南、湖北省毗邻。东与武宁县、靖安县、奉新县交界;南与宜丰县、铜鼓县和湖南省的平江县相邻;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通城县交界;北与湖北省崇阳县、通山县交界。县境南北距离76千米,东西距离97千米,总面积4504平方千米,为江西省幅员最广之县。国家勘界办先后几次到修水协调赣鄂线修水与湖北段边界并进行裁定。于上奉镇石街村埋设修宜铜三面界桩1个,于上奉镇石街村、山口镇石口源村、复原乡雅洋村各埋设修铜双面界桩1个。
关键词: 县域 地方史

内容

区位与面积
   修水县位于东经113°56′23"- 114°56′49",北纬28°41′41-29°22'16"。处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与湖南、湖北省毗邻。东与武宁县、靖安县、奉新县交界;南与宜丰县、铜鼓县和湖南省的平江县相邻;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通城县交界;北与湖北省崇阳县、通山县交界。县境南北距离76千米,东西距离97千米,总面积4504平方千米,为江西省幅员最广之县。
   边界
   1986年前,修水边界基本上是清晰的。但由于历史变迁等多方面原因,修水县边界有过纠纷,修水通城交界的黄龙山地段、修水靖安交界的白沙坪地段、修水奉新交界的风坳至五梅山地段、修水铜鼓交界的金鸡桥至操兵场地段等都不同程度发生过因山林、土地资源引发的边界纠纷。国家勘界办先后几次到修水协调赣鄂线修水与湖北段边界并进行裁定。
   1996年,全国开展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勘界工作。1997年3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江西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办法》文件精神,修水县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勘界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土管、林业、水电等单位技术人员开展勘界工作。本次勘界坚持有利于边界地区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行政区域管理的原则,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互谅互让地协商确定行政区域界线,全面核定法定线,勘定习惯线,解决争议线。对已明确划定或核定的边界线,均不再变更,按照有关文件、协议、地图核定;对在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经双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一致,并签汀协议无争议的界线以及有历史资料为依据的,应予认定为双方的边界线;对未明确划定的边界线,参照1988年由省测绘局编制的《江两省地图集》上所标绘的行政区域界线协商确定边界线。
   至2002年,勘界工作完成,共解决各种疑难边界纠纷20余起,勘定市内县界1条(修水武宁线),跨地市县界4条(修水靖安线、修水奉新线、修水宜丰线、修水铜鼓线),省界2条4段(修水通城、崇阳、通山线和修水平江线),省、县界线共448千米;勘定湘鄂赣省际三交点1个,省界起止点4个(修水武宁通山、通城崇阳修水、崇阳通山修水、修水铜鼓平江),县际三交点4个,埋设界桩12个。每条边界线都签有协议书和绘制协议书附图,拍有界桩照片,共形成勘界地形图58卷212张、文字资料90卷,其中省界资料存省勘界办。
   赣湘线修水平江段修平段界线南起修水、铜鼓、平江3县交会点(东港乡黄荆村三溪坳),北至修水、平江、通城3县交会点(黄龙山),全长66.2千米,2001年勘定。涉及修水县的东港、上衫、余塅、大桥、水源、黄龙、白岭7个乡镇和平江县的大坪、龙门2个乡镇。于大桥镇界上村埋设单面分立界桩1个。
   赣鄂线修水通城段修通段界线南起赣鄂湘3省交会点(黄龙山),北至修水、通城、崇阳3县交会点(全丰镇半坑村金盆),全长28.5千米,2002年勘定。涉及修水县的白岭、全丰2个乡镇和通城县的麦市、塘湖2个乡镇。于白岭镇桃树村埋设双面界桩1个。
   赣鄂线修水崇阳段修崇段按界线走向分为2段,第一段西起修水、通城、崇阳3县交会点(全丰镇半坑村金盆),东至双岔(大椿乡九曲村与溪口镇上庄村交界点),为东西走向;第二段南起双岔,北至修水、崇阳、通山3县交会点(港口镇大源村三界尖),为南北走向。全长43. 05千米,2002年勘定。涉及修水县的全丰、大椿、溪口、港口4个乡镇和崇阳县的金塘、高枧、港口3个乡镇。于港口镇界下村埋设双而界桩1个。
   赣鄂线修水通山段修通段界线西起修水、崇阳、通山3县交会点(港口镇大源村三界尖),东至通山、修水、武宁3县交会点(布甲乡太阳村太阳山),全长33千米,2002年勘定。涉及修水县的港口、布甲2个乡镇和通山县的厦铺乡。该段界线未埋设界桩。
   武宁修水线边界线自北向南,从武宁、修水、通山3县交会点(布甲乡太阳村太阳山)到武宁、修水、靖安3县交会点(黄坳乡九龙村九岭尖),共涉11个乡镇。全长110. 23千米,2000年勘定。于太阳升镇坳头村埋设武修双面界桩1个、黄坳乡九龙村埋设武修靖三面界桩1个。
   修水靖安线该界线南北走向,北起武宁、修水、靖安3县交会点(黄坳乡九龙村九岭尖),南至修水、奉新、靖安3县交会点(黄港镇毛竹山林场九云岭),全长9. 66千米,1999年勘定。涉及修水县黄坳乡、黄港镇和靖安县中源乡。于黄港镇毛竹山林场埋设修奉靖三面界桩1个。
   修水奉新线该界线东西走向,起点为修水、奉新、靖安3县交会点(黄港镇毛竹山林场九云岭),终点为修水、奉新、宜丰3县交会点(上奉镇石街村九龙尖),全长32. 35千米,2000年勘定。于黄港镇金盆村埋设双面界桩1个。
   修水宜丰线边界线自北向南,从修水、奉新、宜丰3县交会点(上奉镇石街村九龙山二尖),到修水、宜丰、铜鼓3县交会点(九龙山三尖),全长1. 33千米,1999年勘定。涉及修水县上奉镇和宜丰县潭山镇。于上奉镇石街村埋设修奉宜三面界桩1个。
   修水铜鼓线该界线自西向东南走向,西起修水、铜鼓、平江3县交会点(东港乡黄荆村三溪坳),东至修水、宜丰、铜鼓3县交会点(上奉镇石街村九龙山三尖),全线91. 16千米,涉及修水县东港乡、复原乡、山口镇、上奉镇和铜鼓县棋坪镇、港口乡、三都镇、大嘏镇、带溪乡。于上奉镇石街村埋设修宜铜三面界桩1个,于上奉镇石街村、山口镇石口源村、复原乡雅洋村各埋设修铜双面界桩1个。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