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红茶发展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修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5279
颗粒名称: 宁红茶发展纪略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3
摘要: 宁红茶发展纪略宁红茶始于清道光年间,时修水称义宁州,故所产红茶称“宁红茶”,其以“红亮、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被茶圣诗仙们赞为“茶中美人”。据有“当代茶圣”之誉的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吴觉农考证,宁红茶是中国红茶史上的最早支派之一。至清光绪年间,宁红茶已名扬天下。英俄等茶商在上海、香港、汉口等口岸验货时,常因宁红工夫茶没到口岸而不开箱验货,故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誉。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年出口国际市场红茶约30万箱,占江西省出口茶叶的80%以上,茶叶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的51. 64%。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宁红茶发展纪略宁红茶始于清道光年间,时修水称义宁州,故所产红茶称“宁红茶”,其以“红亮、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被茶圣诗仙们赞为“茶中美人”。19世纪中叶,美国茶叶专家威谦·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专著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红艳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据有“当代茶圣”之誉的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吴觉农考证,宁红茶是中国红茶史上的最早支派之一。至清光绪年间,宁红茶已名扬天下。光绪十七年(1891),罗坤化开设于漫江的厚生隆茶行产制的“白字号”宁红工夫茶100箱(每箱30.5千克),在汉口以每箱白银100两售给俄商,游历来华的俄穴子尼占拉·亚历山德维奇赠送“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牌匾,宁红太子茶因而得名。英俄等茶商在上海、香港、汉口等口岸验货时,常因宁红工夫茶没到口岸而不开箱验货,故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誉。光绪十八年(1892)至二十年,年出口国际市场红茶约30万箱,占江西省出口茶叶的80%以上,茶叶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的51. 64%。
  宣统二年(1910)和民国四年(1915),宁红义泰祥茶庄生产的优质宁红茶,先后在南洋劝业赛会陈列,国家两次奖给最优等文凭。1915年2月16日,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圉博览会上,宁红工夫茶获得甲级大奖章。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修水茶叶改良场(由吴觉农兼任江西茶叶改良场场长时创办,新中国成立不久更名为修水茶叶实验场,1955年更名为修水茶叶试验站,1984年更名为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试制的宁红“明蕊”青茶,以每担120元在沪脱售,超出宁红顶盘15元。民闫二十九年(1940),宁红茶叶产销合作社第一精制厂(漫江)和第五精制厂(杭口)生产的宁红“白露芽”154箱评得100分,中国茶叶公司奖给500大洋,获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名誉奖。民国后期,由于南亚和东南亚茶叶兴起及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宁红茶急剧衰落,到1949年,产量仅剩371.2吨,出口只有7378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1949年冬,中国茶叶公司在修水县城两摆街创办围营江西省修水茶厂,1950年建成投产,收购宁红茶区宁红毛茶精制加工,生产销售均列入国家计划。宁红茶区涵盖江西修水、武宁、铜鼓三县以及湖南省平江县长寿和金龙茶区、浏阳市白沙茶区及湖北通城、通山、崇阳县靠修水茶区。修水为宁红茶原产地和主产区,产量约占宁红茶区产量的80%以-宁红茶为外销骨干茶,由省外贸厅如数调拨,共分六级十二等,逢双等设样,共有六个标准样,制样点设修水,其审批权归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宁红工夫茶是宁红茶地道产品,加工工艺精湛,质量要求更严。宁红茶区仅两家茶厂经审批可以生产宁红工夫茶。一为修水茶厂,唛头为“文”,加工整个宁红茶区除修水茶科所之外的所有宁红毛茶;二为修水茶科所制茶厂,唛头为“水”,加工修水茶科所本身自产茶。1958年,修水茶厂特制的宁红工夫茶被选为庐山会议献礼茶并获中央领导高度称赞,修水茶试站恢复研制的宁红山谷红列为国务院招待外宾礼品茶。修水茶厂从建厂至1985年,生产宁红茶29460吨,创产值16034. 67万元,向国家上缴税利826. 95万元,出口宁红茶23800吨,创外汇5841. 45万美元。
  至20世纪80年代初,修水仅加工标准样及贸易样精制宁红茶。1983年修水茶厂组织技术攻关,1984年成功研发越海牌特级宁红工夫茶(宁红金毫),深受外商青睐,产品批量出口。1985年,宁红金毫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获国家质量评比会银质奖。此后1988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国家质量评比会复评银质奖、1996年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银质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吴觉农晚年仍于1986年和1989年两次为宁红茶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
  从1984年起,国家放开茶叶购销,由计划调拨逐步转向市场化经营,国际红茶市场价格也连续下滑,修水茶厂一时难以适应形势变化,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除宁红金毫外其他工夫茶生产几近停顿,1988年修水茶厂累计亏损780万元。在面临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修水茶厂冷静应对,深入市场调查,谋求发展出路。1988年,与上海中华传统医学食疗学会等单位合作,进行宁红保健茶研发。1989年4月,研制出以优质宁红茶为主要原料、配用中草药的宁红保健茶第一个品种——减肥茶,经江西省食品协会审查批准为保健食品,颁发食品检验合格证。同年6月在长春市试销,通过广告宣传,1个月内销售18.3万盒。
  长春试销成功后,修水茶厂全力开拓全国市场。1991年3月,在上海淮海路富丽华酒店举行宁红保健茶新闻发布会,首次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宁红保健茶,当月销售9. 15万盒;9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举行宁红保健茶系列产品新闻发布会,中顾委委员汪东兴、梁必业、罗贵波、石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高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曾汉周,营养学家于若木,艺术家赵子岳等领导、专家出席,中央2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报道,会后汪东兴、王光英等老领导题词,极大提高了宁红保健茶的知名度。在大力推介下,全年销售460万盒。同年又研制出清暑、咳宁、抗感、葆春、强力等宁红保健茶系列5个产品,均获省优秀产品一等奖。
  1992年1月,修水茶厂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31个办事处,产品畅销150个中小城市,并出口日、美、德、法、俄、韩、越南、新加坡、土耳其等14个国家。6月与日本隆华株式会社合资创办江西宁红保健茶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县内首家获国家经贸委产品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同年宁红保健茶通过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技术鉴定,先后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金奖,并被指定为第25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保健品,中国拳击协会指定为中国拳击队专用保健品。1993年,修水茶厂为进一步占领市场,投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发布产品广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播放的“中国宁红,倡导健康”广告词,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是年宁红保健茶又获首届新加坡国际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4年,修水茶厂经省工商局核准更名为江西省宁红集团公司(简称宁红集团),同时改革销售模式,将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主要销售区的8个销售分公司改组为贸易公司,实行“稳定大区,放开小点,核定铺底,计算利息,现款买货”管理体制。同年,修水茶厂、日本隆华株式会社终止合资协议,宁红保健茶有限公司转为宁红集团下属企业,1995年,宁红保健茶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江西省名牌产品。1996年,通过与江西省中医学院等科技部门合作,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又相继研发出宁红新效减肥茶、男子汉茶、清肠茶、轻松三高茶、一杯清冲剂、宁红瘦身含片、减肥降脂茶及宁红茶系列饮料投放市场。同年宁红集团被卫生部评为全国食品行业执行《食品卫生法》先进企业,宁红保健茶认定为全国首批57个保健食品之一,是全省第一个获食品健字号产品。是年生产宁红保健茶2000万盒,产值1.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销售收入8000万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上缴利税1 100万元出口创汇200万美元。1997年,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确认宁红新效减肥茶为走向世界的100个中国名牌产品之一。12月宁红集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茶叶经济信息网年会暨全国茶叶商品交易会在九江市召开,农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合会和19个省(市、区)茶叶经营企业120余名代表参加。
  1998年后,宁红集团由于内部管理不善等原因,经营严重亏损,总厂和下属宁红保健茶有限公司均停产。2000年分设宁红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开展宁红保健茶加工销售业务。下属清水(四都)茶场、漫江茶场、溪口茶场分别租赁给浙江茶商加一r珠茶、乌龙茶。2003年9月,农业部批准宁红集1才I为全国第二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宁红原产地标记。2005年,宁红有限责任公司保健品车间顺利通过卫生部GMP认证,成为九江市第一家通过GMP认证企业。
  2002年,修水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种植业)示范基地县,茶叶市场亦逐渐复苏,修水以此为契机,及时将农业产业化“1 1 16”工程6000万袋食用菌修订为6万亩茶叶,开始建设无公害、有机茶叶基地。2003年,整合原有同茶异名、一茶多名的茶叶品牌,将全县红、绿茶分别整合到“宁红”和“双井绿”两大主品牌之下,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县宁红有限责任公司、修水茶科所制茶厂和部分乡镇民营茶场根据市场需求加工的优质高档红茶,都以“宁红”冠名,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大增,在各级茶类质量评比活动中屡获大奖。2004年、2005年,庙岭小山口茶场生产的宁红龙须茶获省名优茶评比会特别制作奖和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6年,县宁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宁红金毫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会金奖和江西省(农业厅)十大名茶评比会金奖,修水茶科所生产的宁红二级工夫茶获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银奖。修水眉峰开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宁红百年红,2007年获中国·江西首届茶叶博览会银奖,2008年双获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会和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据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统计,1986 - 2008年,全县共计生产精制宁红茶16952吨。
  2009年,宁红集团经修水县人民法院裁定破产。为有效利用宁红集团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推动宁红茶产业的更大发展,2010年5月30日,县政府与浙江更香茶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江两省宁红集刚有限公司。2011年8月,经省工商局核准登记,江西省宁红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国家商务部认定宁红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是年投资2000万元在何市镇湴浆村建设330公顷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投资2亿元在县城良塘新区下路源创建占地10公顷的宁红茶文化生态产业园,与全县48家茶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公司+茶农”“茶企+基地”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集种植、加工、科研、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
  香炉山钨矿发展纪略赣西北地质大队504分队历经9年勘探,1985年在位于修水县港口乡和布甲乡交界处的香炉山探明一座超大型钨多金属矿田,钨金属储量居江西省钨矿之首、全国第二。平均含量1%以上,超过国家T-业开采标准六倍,品位属亚洲第一。矿床离地面100 - 400米,标高高于侵蚀基准面,利于开采。 198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发香炉山钨矿,列入修水“七五”计划,作为振兴修水经济的启动项日之一,确定由县供销社投资开发。1988年,县供销社与江西有色金属_丁业公司下属浒坑钨矿联合组建国有香炉山钨矿,形成日处理原矿150吨的生产能力,年生产钨精矿250吨。1989年,改由县矿业总公司与浒坑钨矿联合经营香炉山钨矿。1994年1月,香炉山钨矿由浒坑钨矿承包经营。1999年,改由县矿业总公司承包经营。由于资金、技术等诸多原因,投产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0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招商引资加大香炉山钨矿开发力度,先后引进腾达矿业有限公司、神威矿冶有限公司、珠江矿冶有限公司、琴海矿业有限公司等11家民营企业,牛产能力由日处理原矿150吨提高到1500吨。2002年,矿区总产值由1999年的不足500万元提高到l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由不到100万元增加到1623万元。但一座矿山多家开采,各自为政,采富弃贫,多个采场同时作业,生产秩序混乱,不仅矿产资源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甚多,而且与周边农民冲突不断,经常引发群体上访。
  2003年,省、市政府分别与中国五矿集团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县委、县政府紧抓机遇,大力推动香炉山钨矿整合工作。4月22日,由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修水县神威矿冶有限公司、修水县矿业总公司分别持51%、44%、5%股份,组建江西省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香钨公司),注册资本8486. 69万元。由香钨公司出资3亿元,收购整合其他1 l家企业。
  2004年,香钨公司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程设计院编制《香炉山钨矿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投资1.2亿元,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指标,保留原流程较为科学的4个选矿厂和5个采矿坑口,

知识出处

修水县志

《修水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志书上起1986年,下至2008年,跨度23年。在这期间,修水县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沧桑巨变。志书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述了这些变化,且在服从体例的前提下,突出修水地方特色,如“林业”“水利、电力”“蚕桑、茶叶”“老建扶贫、库区移民”等单独成卷,矿业也在有关卷章用足笔墨,充分体现了修水的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诚传世之信史,一方之全书,对当今及后世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教育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