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332
颗粒名称: 水土流失
分类号: S157.1
页数: 1
摘要: 水土流失是大气降水产生地面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分解、剥蚀、搬运的过程。它造成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被水流夹带而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原因

内容

水土流失是大气降水产生地面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分解、剥蚀、搬运的过程。它造成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被水流夹带而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流失状况境内水土流失重点分布在东南丘陵的马回岭、岷山、沙河街、沙河开发区和西北低山高丘的港口街、涌泉、新塘、新合、狮子、城门等10个乡(镇)。据1982年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604.2公顷,占全县陆地面积6.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835. 07公顷,占流失总面积61. 58%;中度流失面积1600. 93公顷,占流失总面积34. 77%;重度流失面积168.2公顷,占流失总面积3. 65%。按成土母质划分:泥质页岩土类面积264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57. 34%;第四纪红黄壤粘土面积159. 53公顷,占流失总面积3. 64%;石灰岩土流失面积1804. 67公顷,占流失面积39. 2%。按用地类型划分:陡坡农用地流失面积86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18. 68%;荒山块状流失面积3204.2公顷,占流失总面积69. 39%;疏林地流失面积32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6.95%;其他用地流失面积22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4. 78%,1986 - 2005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33. 34公顷,比1982年减少37. 65%。
  成因水土流失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即人类活动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气象、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是水土流失产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即水土流失的客观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即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保持水土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不够,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为造成水土流失。表现在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乱挖乱垦又无水土保持措施;农村烧柴、用材短缺,乱取料材,严重破坏了土壤的覆盖物;采矿、交通(公、铁路)、非农建设、民间烧砖窑等工地、场地,出现乱倒弃土石碴,未得到妥善处理。
  危害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减少农业产量;淤塞河道、水库、农田;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森林含水量能力降低,促使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产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更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植被退化,使一些珍贵动物失去生存环境;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多种水生物失去深水环境;水土流失区土壤严重恶化,树林根条裸露,使森林植被减退,植物品种减少,森林资源锐减。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