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330
颗粒名称: 抗旱
分类号: S274
页数: 1
摘要: 抗旱县境南部丘陵、西北低山地区,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并以修建水库和山塘、堰坝等蓄水工程解决降水偏少缺水年份的农业用水,开闸放水、自流灌溉。偏枯年份采用水车、水泵提水抗旱保丰收。特枯年份河港水库干枯,无水源时,北部滨湖平源,引长江水倒灌,南部、西部丘陵山区,进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1986 - 2005年,全县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达5186. 67公顷,成灾面积34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8. 5%,其中受旱较严重的有9年,累计受灾和成灾面积83245. 34公顷和5805. 01公顷,绝收面积14623. 01公顷。尤其是1988年、2000年最为严重。
关键词: 抗旱 农田灌溉

内容

抗旱县境南部丘陵、西北低山地区,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并以修建水库和山塘、堰坝等蓄水工程解决降水偏少缺水年份的农业用水,开闸放水、自流灌溉。偏枯年份采用水车、水泵提水抗旱保丰收。特枯年份河港水库干枯,无水源时,北部滨湖平源,引长江水倒灌,南部、西部丘陵山区,进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1986 - 2005年,全县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达5186. 67公顷,成灾面积34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8. 5%,其中受旱较严重的有9年,累计受灾和成灾面积83245. 34公顷和5805. 01公顷,绝收面积14623. 01公顷。尤其是1988年、2000年最为严重。
  1988年6月中旬后,全县未下一场透雨,7月份仅下4次小雨,总降雨量66毫米,8月l - 20日滴雨未下,并一直处于晴热高温天气,40.5度高温天气持续10余天,是历史上少见的旱灾年份。全县12座小(一)型水库有10座接近死水位,56座小(二)型水库均已放干,4052口水塘有3464口干涸发裂,20条大小河流和344条水堰基本断流。全县76个行政村、320个自然村、7832户、41461人及3201头耕牛饮水发生困难,旱情十分严重。全县共投入抗旱的柴油机1851台、19175马力,电动机412台、9660千瓦,各种人力水车4920部,参加抗旱劳力6. 989万人次,消耗柴油546.8吨。县财政下拨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6.3万元抗旱保苗。全县受旱面积13353. 33公顷,成灾9800公顷,绝收29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
  2000年,出现继1988年后又一次特大旱灾。上半年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2-5成,致使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比正常年分减少500-/0。6月24日至8月19日未雨,全县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仅500立方米,马头水库最高水位仅蓄9.4米,4座小(一)型水库处于死水位,24座小(二)型水库和塘、堰干涸,小阳河、涌泉河、蚂蚁河、三桥河等小河断流,长江、赛城湖、赤湖水位偏低,使周边乡镇抽水机站难以提水,抗旱缺少水源不能发挥抗旱效益。市防指批准,7月14日,开启赛城湖闸、赤湖闸引长江水人湖抗旱,江洲、新洲也分别开4个闸门,从长江引水抗旱,共引长江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7月25 - 29日和8月11 - 12日,通过市气象局与县人武部协作,抓住有利云层,组织人员进行人工增雨,共发射人工增雨炮弹260发,使新塘、新合、狮子、沙河等乡镇局部地区普遍降雨10 - 20毫米,缓解了旱情。全县投入抗旱劳力9. 14万人,投入抗旱资金400余万元,启动固定泵站237处,流动抗旱机具2320台套,人力手车670部,浇灌面积8189. 27公顷、24567. 87公顷次,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6613. 34公顷,成灾面积14060公顷,绝收面积4220公顷。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