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320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水利
分类号: S27
页数: 21
摘要: 塘堰1986年,全县有山塘、平塘和堰坝等蓄水工程4052处,总蓄水量147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06. 67公顷。1987年后,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塘堰工程重用轻管,且年久失修,淤积严重,造成效益下降,部分座落田畈或村旁的平塘,被农户填平,改为耕地或建房宅基。至2005年,全县保留水塘堰坝等蓄水工程3813处,总蓄水量119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03.5公顷,比1986年分别减少5.9%、19.03%和4.47% [=此处为表格(2005年全县各乡镇塘堰情况统计)=] 水库 1986年,全县有各类水库73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60座。1989年,洗心桥乡新建小(二)型刘仓水库。2003年,沙河经济开发区所属泉塘村的油榨垅、绣花垅和蛟滩村的风暴垅、后山垅4座小(二)型水库被九江市工业园征用。至2005年,全县拥有中小型水库7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57座。有效库容305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533.7公顷,比1986年减少93. 34公顷。 全县水库工程大都始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是在资金困难、“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紧缺、技术力量薄弱情况下,土法上马、逢谷作坝、农民会战而成,工程质量低,且经几十年运转,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1986年后,先后对全县中小型水库存在的大坝渗漏、泄洪狭窄、闸门锈烂、边坡下滑等三类病险水库进行维修治理。至2005年,中型马头水库和小(一)型毛桥、立新、螺山、戴山、岷山水库及小(二)型鸡爪垅等14座水库均作为三类病险水库进行了重点治理。
关键词: 农田水利 水利工程

内容

塘堰1986年,全县有山塘、平塘和堰坝等蓄水工程4052处,总蓄水量147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06. 67公顷。1987年后,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塘堰工程重用轻管,且年久失修,淤积严重,造成效益下降,部分座落田畈或村旁的平塘,被农户填平,改为耕地或建房宅基。至2005年,全县保留水塘堰坝等蓄水工程3813处,总蓄水量119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03.5公顷,比1986年分别减少5.9%、19.03%和4.47% [=此处为表格(2005年全县各乡镇塘堰情况统计)=] 水库 1986年,全县有各类水库73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60座。1989年,洗心桥乡新建小(二)型刘仓水库。2003年,沙河经济开发区所属泉塘村的油榨垅、绣花垅和蛟滩村的风暴垅、后山垅4座小(二)型水库被九江市工业园征用。至2005年,全县拥有中小型水库70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57座。有效库容305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533.7公顷,比1986年减少93. 34公顷。
  全县水库工程大都始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是在资金困难、“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紧缺、技术力量薄弱情况下,土法上马、逢谷作坝、农民会战而成,工程质量低,且经几十年运转,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1986年后,先后对全县中小型水库存在的大坝渗漏、泄洪狭窄、闸门锈烂、边坡下滑等三类病险水库进行维修治理。至2005年,中型马头水库和小(一)型毛桥、立新、螺山、戴山、岷山水库及小(二)型鸡爪垅等14座水库均作为三类病险水库进行了重点治理。
  中型水库治理马头水库位于马回岭镇马头村,是全县唯一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鱼的重点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除保障下游农田1380公顷、房屋227.6万平方米、人口1.7万人的安全外,还保护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国道和庐山机场等交通要道的安全畅通,并兼顾星子县观音塘水库防洪调度分洪任务。水库自1958年始建后,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续建、扩建、配套和加固除险施工过程中,多年带病限制蓄水运行。1988年,省水利厅以赣水电(1988)字第086号文“关于对九江县马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的审核意见”批复,同意提高马头水库防洪标准的设计方案,下达除险加固工程总造价3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4万元,县财政拨补66万元,乡镇劳务投入24万元,1991年8月正式动工。至1993年完成大坝冲抓回填、造孔5634米,大坝内外护坡和下游河道整治,完成土方10. 93万立方米,浆砌石929立方米,2#隧洞总长202米,开挖160米,浇注砼1341.2立方米,衬砌138米,库区办公及生活用房建设412平方米。共完成建设投资290. 71万元,占总投资的87. 04%,完成除险工程设计量的65%。1995年10月,省水利厅审计处组织联合调查组,对马头水库加固除险工程建设投资管理及完成情况进行了审计。认为未完成的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任务31000立方米,浆砌块石68平方米,砼1631立方米,2#隧洞尚未打通,大坝渗漏依然存在。1#隧洞发现98条大小裂缝,南岸护坡下沉,出口闸门损坏漏水严重等,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加固除险工程被迫中止。2001年9月,经省水利厅大坝安全监测中心组织专家实地检测,确定马头水库仍处于三类病险状态;10月,九江市水电局规划设计院按照省安监中心检测成果和实际险情进一步修编除险工程设计方案,并呈报省政府;12月,省水利厅将马头水库安全隐患治理专题上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2002年7月和11月省水利厅和省计委分别批复马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分二期实施。2003年,第一期工程安排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使用国债800万元,主要施工项目为主坝防渗,L型1#隧洞加固,2#隧洞续建,引水渠道衬砌,闸门和启闭机更新,大坝整坡,动力线网更换,房屋改造等。2004年,第二期工程安排投资936万元,其中安排国债资金470万元,主要施工项目为新建副坝(包括过坝涵闸)消力池加固,抬水坝及护岸,主干渠及下游河道整治,进库公路和大坝观测、管理设施等。至2005年,第一期工程按设计项目完成工程总任务的90%,第二期工程完成施工进度40%左右,并在继续施工中。
  小(一)型水库治理 1986年后,全县12座小(一)型水库随着工程使用运行时间增长,设备老化,普遍存在大坝渗漏严重、泄洪道泄洪能力低等隐患,特别是1998年、1999年、2005年连续多年的山洪暴发,给库区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县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采取边使用,边维修加固的临时措施,确保当年安全度汛。同时,对立新、毛桥、岷山、戴山、螺山水库进行重点治理。2004年3月24日,九江市府厅发( 2004)12号文通知县内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仍有毛桥、岷山、朗山、戴山、螺山、冯家山、王文里、杨家垅、陈溪垅、雨淋水库10座。至2005年,毛桥、戴山、螺山水库治理仍在施工中;岷山、朗山、冯家山、王文里、杨家垅、陈溪垅、雨淋水库已列入2006 - 2010年重点治理规划。
  立新水库坐落沙河经济开发区石门村,始建于1971年。1986年后,存在大坝渗漏、溢洪道泄洪能力低等隐患。2003年始,重点治理排水棱体,拓宽溢洪道,更换闸门,砌石护内坡。2005年,治理工程竣工。
  毛桥水库坐落沙河经济开发区毛桥村,始建于1958年。2004年,县水利局根据九江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毛桥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针对水库存在的大坝心墙高程不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坝体心墙和坝壳填筑土料含砂砾量高、坝体填筑土结构疏松漏压严重,坝体渗漏,大坝下降未设排水棱体,坝体上下游坡面抗滑安全系数小、内外坡裸露未做石衬砌,溢洪道为自然垭口未护砌,闸门及启闭机等设施老化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等隐患,委托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进行除险加固初步设计。2005年1月,毛桥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市水利局九建管字第20号文件批复、并核定工程总投资202万元。县水利局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对坝体下游坡填土缓冲坝坡,下游坝脚块石棱体贴坡排水反滤,上游坡面砌石护坡,溢洪道影响过流能力部位进行拓宽并修整边坡,更换涵管、闸门、启闭机等设施进行施工,至年底,工程仍在继续施工中。
  岷山水库坐落于新塘乡外岷山村,始建于1958年。水库经多年运行,大坝漏水严重。20世纪80年代初,曾先后3次进行重点治理。先处理放水涵管漏水隐患,采用钢板套衬方法堵漏水;继在西端左坝肩采用无盖板帷幕灌浆处理渗漏水;再将大坝顶掀开3.8米深槽,回填纯粘土与原心墙紧密粘合,防止大坝渗漏。1987年,采用冲抓钻孔回填粘土技术,处理坝体高14.7米以上层面漏水,维持水库蓄水运行。2004年3月24日,九江市府厅发12号文通知,岷山水库为三类病险水库。2005年,水利部坝函108号文核查批复,认定水库大坝抗洪能力、安全泄洪、库坝结构和渗流、闸门及金属构件等安全性均评定为C级,大坝安全类别综合评定为三类。县水利部门按照专家核查和实地考查意见,水库除险保安治理方案委托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设计,列入2006 -2010年重点治理规划。
  螺山水库坐落于新合镇利民村,始建于1965年。水库大坝原采用心墙坝施工,未彻底清基,大坝渗漏严重,泄洪道未达到设计要求。水库运行到1985年出现坝体中间10米层面2处严重漏水,大坝24米高处内坡出现大面积塌方。1988年冬,主体大坝采用冲抓钻孑L套洞回填粘土施工技术,处理大坝渗漏隐患。1989年冬,另开挖一条有压隧洞,取代原直径40厘米低涵管进行放水泄洪双用。2004年,根据市府厅发12号文将螺山水库列为三类病险水库的通知,进行大坝基础灌浆防渗、溢洪道衬砌、更换闸门等治理。2005年仍在施工中。
  戴山水库坐落涌泉乡戴山村,始建于1965年。因大坝先后加高3次,砼管分4次浇注,砼管接头不严实,使管径40厘米低涵管漏水严重。1986年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市水电局批准和投资,动工新建一条无压隧洞,取代原40厘米规格低涵管功能,1987年7月竣工运行。1988 -1989年,涌泉乡政府先后组织库区群众投劳整修下游河套和灌溉渠道衬砌治理。2005年,水利部坝函126号文对该水库核查认定,戴山水库大坝实际抗洪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属A级坝;水库坝体结构、渗流安全和闸门、启闭机等金属构件核定为C级。根据专家核查意见,后续治理正在施工中。
  小(二)型水库治理 2005年,全县共有小(二)型水库57座。随着运行时间增长,水库大坝、涵管、闸门、渠道、溢洪道和设备自然老化,安全隐患增多。2004年3月24日九江市府厅发12号文通知,县内小(二)型水库有52座列入三类病险水库。县水利局投资102. 08万元,分别对山塘垅、桃树洼、万垅、鸡爪垅、花盘、道士洼、幸福岭和皂壳洼等8座问题较多,险情较大病险水库进行重点治理。2005年,根据市水利局15文精神,全县小(二)型水库有夏家洼、麻港、桂家垅、上徐山、下徐山等7座病险水库,正进入治理施工,梅垅、海棠洼等13座病险水库列入第2批( 2006 -2010年)除险加固工程规划;清水塘、桂家垅等29座病险水库列入第三批(2010 - 2015年)治理规划。
  [=此处为表格(2005年全县水库基本情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 灌溉机站全县机电提水灌溉工程,按县域地形和水源特点,南部和西部丘陵区,使用柴油机带离心式水泵提水灌溉,多数无固定机站。北部沿江滨湖平原区,长江与湖泊水源充足,绝大多数建设永久式电力固定机站。1986年,全县有为农业灌溉提水用“2105”型、“195”型柴油机配备离心水泵877台(套),功率12289. 26千瓦,灌溉面积3493. 34公顷;有固定电力灌溉站44座,装机50台,总容量3055千瓦,灌溉面积3385公顷。全县机电提水灌溉面积6878. 3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38. 180-/0。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县政府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1987年后,全县先后更新改造、扩建增容老机站15座,新建电力灌溉站31座,装机35台,增容1443千瓦,增加灌溉面积1104公顷。至2005年,全县拥有固定式电力灌溉站75座,装机85台,总容量4498千瓦,灌溉面积5831公顷。装机容量和灌溉面积比1986年分别增长47. 23%、62. 65%。灌溉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35. 84%。
  [=此处为表格(2005年全县电力灌溉站情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1986—2005年全县灌溉面积统计)=] 第二节防洪排涝圩堤1986年,全县有保护耕地面积百亩以上圩堤43座,总长185. 28千米,保护耕地面积10272. 13公顷。其中万亩以上有5座,堤长103. 46千米;千亩以上圩堤有13座,堤长52. 59千米;百亩以上圩堤25座,堤长28. 12千米。
  1989年,江洲乡结合灭螺兴修上九洲堤,堤线长6. 17千米,围垦面积100公顷,1990年,城门乡新修铜湖圩堤,堤线长1. 78千米,围垦面积100公顷。1991年,江洲乡增修下九洲圩堤,堤线长7. 38千米,围垦面积233. 34公顷,与新洲场的乌龟洲堤连接成围。至2005年,全县百亩以上圩堤增至45座,堤线总长199. 94千米,其中万亩以上圩堤5座,堤长103. 46千米,保护耕地7213. 36公顷;千亩以上圩堤15座,堤长67. 92千米,保护耕地2762. 71公顷,其中退田还湖面积946. 69公顷;百亩以上圩堤25座,堤长28. 12千米,保护耕地702. 88公顷,其中退田还湖面积33. 34公顷。
  1986 - 2005年,县内圩堤在每年培修加固的同时,重点对永安、江新洲长江大堤和赛城湖内湖隔堤的培修治理,以及内湖部分圩堤“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工程建设。
  永安江堤治理永安长江大堤包括永安北堤和赤心堤。大堤受长江对岸人民洲、新洲2个沙积小岛左右汊水流直接顶冲大堤凹岸,深泓副近岸脚,江岸严重崩塌,尤以赤心堤中催伍至永安堤以下20千米段最严重。上段以老坝头、滨江、“王以珍”段冲刷剧烈,江岸逐年内移。下段从老坝头至昌莆洲的直线岸段冲刷成微湾弧形凹岸,外滩全部崩塌,滨江险段河床深达负13 - 17米(吴淞高程),最深负20米,深泓距永安堤脚不足70米,局部地段无滩直逼坝脚。1972年,曾被水利部批准列入国家基建项目,至1982年,国家投资1600万元,实施第一期工程治理计划。第二期工程从1983年起,国家计划投资2800万元,分年拨款和施工。堤岸治理包括江岸和江堤治理,至1997年,江岸治理本着“上下游、左右岸有利”原则,并兼顾长江行洪和航运要求,采取抛石固脚、平铺块石护岸、兴建深水短丁坝等办法,重点加固堤防和江岸险段治理;江堤治理按照九江长江大堤抗洪标准堤顶高23. 25米安全超高2米的要求加高加固,赤心堤加高至26米,永安堤加高至25.7米,坝顶断面宽8米,堤内侧置8米宽戗堤并铺设沥青公路路面,堤外植防浪林,堤内50米进行填塘固基等。1998年7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临九江长江大堤视察险情、灾情,指出“要不惜代价,尽快加固长江干流江岸治理工程建设,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总理指示,省人民政府成立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省水利规划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永安、赤心堤按照工程设计总体要求,进行抛石固脚治理崩岸、加高加固坝体、垂直防渗处理等工程建设。至2005年,江岸加固治理24. 37千米,占堤线总长89. 93%,其中赤心堤8. 794千米,永安堤15. 574千米。抛石固脚长20. 30千米、抛石230. 38万立方米,堆石护岸长6. 99万立方米,干砌石护岸长22. 11千米、使用片石24. 95万立方米,土方工程18.1万立方米,砼模袋3. 27万立方米,冲砂管袋4.01万立方米,浆砌石0. 033万立方米,碎石垫层6.64万立方米,金属网兜0. 15万立方米。堤身防渗高喷灌浆防渗墙长8415.7米、面积6.64平方米,振孑L切槽长2132.4米、面积3.88万平方米,抓斗成墙长1142.3米、面积1.83万平方米,深层搅拌长10060.3米、面积14. 50万平方米,射水造墙长4558米、面积7. 67万平方米,粘土灌浆长9272.5米、面积14. 84万平方米,填挡压浸土方210. 59万立方米,做土围堰53个、土石方11. 41万立方米。堤身加固填土筑堤护外坡长27.1千米、土方112. 48万立方米,现浇砼和砼预制块长27.1千米、7. 10万平方米,草皮护坡57. 59万平方米,修防浪墙1. 36万平方米。同时,完成堤顶公路26.5千米,其中水泥硬化路面21.6千米;新建防洪亭27个,建筑面积1346平方米;堤防管理房100平方米;购置观察仪器及设备27套(件)。国家总投资41337. 01万元,其中防渗处理使用8530. 52万元、堤身加高加固治理使用10125. 43万元、江岸治理用19312. 66万元,其他建设项目使用3368.4万元。
  江新洲堤治理江洲堤和新洲堤联圩合称江新洲堤。自1994年九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长江水流从江新洲堤北南河道分流比发生明显变化,由原6:4,变为4:6,引起顶冲点南移,加剧江新洲堤岸崩塌。特别是1995年、1996年、1998年连续3年特大洪水冲刷,多处严重崩塌,崩岸线长19.5千米,较为严重的有10.5千米,其中洲头南、北岸长达4.2千米段连环窝崩至堤脚。大堤在坚持常年培修、加高加固和江岸砌石、抛石治理的同时,重点对江岸险段险情进行全面治理。
  1998年8月4日21时,在长江九江站22. 95米洪水位时,洲头13 +500 - 13 +800桩号段大堤溃决,最大冲坑深达18.3米、最大冲坑长度335米,冲坑方向与堤轴线夹角为70度,冲坑毁坏耕地10公顷,所有耕地和房屋全部淹没2个多月,造成农作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10月20日,县人民政府成立九江县江洲镇洲头复堤堵口工程指挥部,按照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复堤堵口工程方案组织实施。10月25日开工,对洲头溃堤段及全围内27个决口(其中临江边5个)采用长江取砂机械吹填,把冲坑从原地平线以下填平;大堤采用粘土填筑,临江设粘土铺垫防渗,内吹填砂石压浸台。1999年5月,复埋堵口工程竣工验收。共完成土方11. 93万立方米,吹填砂方64. 09万立方米,推运砂16.5万立方米,抛石固脚2. 26万立方米,块石护坡0.83万立方米,砼块六面体护外坡5600平方米,内坡植草面积3500平方米。省、市、县共投入资金686. 09万元。
  1998年11月18日,在复堤堵口工程施工的同时,成立江新洲大堤崩岸抢险工程指挥部,实施大堤崩岸抢险工程,12月6日开始施工,至1999年5月28日,共完成定位抛石11. 70万立主米,整治段长1. 89千米,地质钻孔490米,堆护块石0. 14万立方米,省、市、县共投入治理资金400万元,群众性投工600工日。施工治理段促淤明显,崩岸缓解。
  2000年1月始,对江新洲大堤崩岸进行全面治理。至2002年1月,抛石固脚治理17. 73千米、抛石137. 06万立方米,四面六棱体透水框架抛入江中坝脚4. 02万架、治理长0.6千米,堆石护岸5. 57千米、使用石方5.75万立方,干砌石护岸15. 61千米、使用块石14. 96万立方米,软体沉排护岸面积950平方米、用石料4. 41万立方米,铰链沉排护岸固脚面积600平方米、用石料3. 49万立方米。同时,完成土方开挖5. 75万立方米,土方填筑0. 46万立方米,浆砌石104.8立方米,预制容量砼481.6立方米,砼沉排C15埋石砼795立方米、土工织物袋2. 54万立方米,砼自锁块钢筋砼框架400立方米,砼模袋2. 37万立方米,冲砂管袋3. 56万立方米。使用国家投资10405. 58万元。经省、市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工程。
  赛城湖隔堤治理原九江地区行署为使八里湖、赛城湖两湖分流分治,于1969年在南浔铁路赛城湖铁桥西侧,两湖水面相通地段筑土堤隔开,以减轻九江市区防汛压力。经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检验,赛城湖大闸上游右北段防浪墙、中段筑坝隔堤、距隔堤南段3处计长1700米,地势低于吴淞高程23. 03米,洪水仍然威胁八里湖和市区安全。1999年11月,对上述地段进行培修和加高加固工程治理,采用浆砌石护坡,厚30厘米,建钢筋砼防洪墙,墙高1. 41 -3.3米,墙顶海拔高程23. 51米,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2000年10月,治理工程竣工,国家总投资1784.4万元。完成土方25. 68万立方米,其中填方14. 33万立方米,开挖削坡11. 35万立方米;护坡总长3634米,其中砼现浇131.5立方米,砼预制块280立方米,浆砌石完成2. 45万立方米,干砌石232.8立方米,栽草皮5279平方米;新建钢筋砼防洪墙总长2411.5米,砼工程量4989.4立方米;新建穿堤建筑物9座,砼预制管安装143米,块石挤淤5.3万立方米,安装启闭机1台套。经市监理部门检查验收,整体工程评为优良工程。
  [=此处为表格( 2005年全县圩堤基本情况)=] [=此处为表格=] 圩堤平退20世纪60 - 70年代,大搞围湖造田,且严重影响行洪能力,威胁长江大堤及赛城湖等主要内湖的安全。据1995 -1999年统计,全县38座内湖圩堤累计漫顶决口72座(次),淹没耕地5030. 78公顷(次),受灾人口68920人(次),倒塌房屋1054间。
  1999年,县人民政府对赛城湖周边圩区居住农户实施移民建镇,集体迁出受淹圩区,规划新建移民集镇(新农村)点安置。2000年,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方针,对平退围堤建设项目,指令县水利部门规划和实施。2002年,县水利局按照省水利厅《关于下达全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措施安排计划》的通知和县政府要求,编制《九江县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设计方案》,12月进入施工,对前湖堤、铜湖堤、小城门湖堤、卫东湖堤、王家湖堤、东张家湖堤、西张家堤和五一堤8座内湖圩堤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其中千亩圩堤7座,百亩圩堤1座。平退圩堤建设项目新建或改建“双向”涵闸,具有挡水、排水、进洪功能,到高洪水位时啟动闸门进水蓄洪,行洪后开闸排水,实行低水种养。2003年6月,平退工程竣工,新建卫东湖、王家湖、前湖、铜湖堤和东西张家湖堤双向通涵闸6座,改建五一堤和小城门湖堤闸2座。完成土方75465立方米,石方3335立方米,使用砼2523立方米,钢筋制安132.5吨,安装闸门及启闭机各8套,工程总投资335. 49万元。经九江市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中心认证,单位工程1个、合格率100%,分部工程8个、合格率100%,单元工程101个、合格的99个、合格率98%。其中,优良工程率为25%。平退工程增加蓄洪面积2026. 67公顷,减少耕地面积980. 03公顷,有效提高赛城湖圩区防洪减灾能力。
  [=此处为表格(平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涵闸 1986年,全县有千亩以上江、湖圩堤涵闸18座。其中长江堤防闸有赤心堤的赤湖闸,建设堤的建设闸,永安堤的官湖闸,江洲堤的幸福闸、江洲闸、建设闸、九洲闸,新洲堤的新洲闸,赛城湖堤的赛城湖闸等9座;内湖堤涵闸有洗心桥的洗心堤闸、刘仓堤闸、二垦堤杨洲闸和五一堤闸,新合乡的涌塘堤闸(又名卫东湖),城门乡的小城门湖堤闸、王家湖堤闸,沙河街镇张家湖堤闸和沙河乡蛟滩湖堤闸等9座。
  1996年1月,赤心堤赤湖闸拆除易址重建。赤湖闸位于赤心堤10 +585桩号处,始建于1955年,为双孔箱涵式闸,孔径3.5 x3.5米,进口闸室底板高程12米,堤顶高23米。按1982年国家水利部九江长江大堤治理设计赤心堤顶加高至24米要求,赤湖闸低于抗洪标准,且经多年运行,设施设备老化,破损严重。1993年,市水利电力局上报省水利厅初审,并上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复审批复,将赤湖闸拆除易址重建。新闸选定在老闸下游480米II+065桩号处,由九江市水电建筑公司承建,1996年1月施工,2000年1月27日全面竣工。新闸堤顶高程26米,仍为双孔,孔径3.5米×3.5米,钢筋砼结构。进口闸室长3米、底高程12米,箱涵洞身7节、长60米,引水渠长700米、底宽12米、坡比1:3至1:1.5米,上游护坦长14米;出口闸室长8.6米,设工扇铸铁闸门,陡槽连接段长11米,消力池长28米、底高8米,闸室地板1:4斜坡与消力池底板相连接;护堤长15米和两翼护墙浆砌石,海漫长20米,干砌石护底,导墙边坡1:1.5米,江岸抛石固脚15米。附属建筑有工作桥1座,启闭室面积30.4平方米,管理室290. 75平方米等。共完成开挖、回填土方14万立方米,砼浇注3500立方米,钢筋制作126吨,浆砌石910立方米,干砌石1820立方米。工程投资574. 73万元,工程质量经江西省水利工程监理公司检查、监测和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率66.7%,综合评定为“优良”等级。
  2000年10月,赛城湖闸拆除易地重建。赛城湖闸始建于1969年,钢筋混凝土五孔公路桥梁大闸。经多年运行,显露诸多安全隐患。大闸胸墙顶高程23米,比水利部水电设计院设计顶高应为25.9米要求低2.9米,防洪标准低;闸外消力池、海漫及岸坡冲毁严重;闸门及启闭设备老化,钢闸门锈死无法使用;闸室两侧空箱大量漏水等。经江西省防汛指挥部决定拆除易址重建。新址选在老闸左侧距5米处,2000年10月开工,2001年12月竣工。赛城湖新闸为涵洞式排泄(档)水闸,闸室长26米、宽43. 02米,泄流量净宽6米×5米,闸底板高程为11.5米,闸孔高8米,下游侧防浪墙顶高程25.9米,交通公路桥及上游侧闸墩顶高程为25.4米。上游侧引水渠总长138. 57米、底宽39. 92米,其中砼护底30米,干砌石护底108. 57米。上、下游翼墙为钢筋砼悬臂式挡土墙。下游侧排水渠总长240.5米,其中消力池长28.5米、深2米,海漫长42米,防冲槽长11.9米、深2.5米。上、下游引水渠护坡采用浆砌或干砌石,边坡比1:2。从湖内至外江依次检修闸门1扇、工作闸门6扇,闸门均为平面滑动钢闸门,检修闸门启闭为电动葫芦,工作闸门为液压启闭机。同时,设置水位观测、沉降观测、相压力观测等设备。共完成土方37.4万立方米、砼浇注1.14万立方米、钢筋加工707吨,以及机电安装、金属结构安装等工程项目,国家总投资2674.2万元。经省工程监理单位专家检测质量评定,单元工程合格率100%,其中优良率72.55%;分部工程合格率、优良率均为100%。
  2002年,在平退圩堤建设中,新增建城门乡前湖、铜湖、张家湖(西)堤和沙河街镇张家湖(东)堤等4座“双向”闸,将原圩堤只设0.4 -0.6米直径涵管和堤外简易手动启闭台,拆除改建成12 -16吨手动和电力两用“双向”闸门;新建卫东湖堤、王家湖堤涵闸。至2005年,全县千亩以上涵闸增至22座,增长22. 22%。其中沙河街镇1座、江洲镇4座、港口街镇4座、新合镇2座、永安乡1座、城门乡5座、沙河开发区1座、新洲场2座、赛城湖场2座。以上涵闸均由所在乡镇直接管护,赛城湖大闸,由县水利局管理。
  排涝站 1986年,全县有电力排涝站40座,装机93台,总容量10130千瓦,总流量97. 63立方米/秒,集雨面积200.5平方千米,保护耕地面积9458. 13公顷。1990年后,先后增建电力排涝站9座,新装机15台,增容1540千瓦,流量14.5立方米/秒,增加集雨面积25. 03平方千米,增加排涝保护耕地面积1153. 37公顷。至2005年,全县拥有电力排涝站49座、总装机108台、总容量11670千瓦、排水量112. 13立方米/秒、排水集雨面积225. 53平方千米,保护耕地面积10611.5公顷。比1986年分别增长22.5%、16.13%.15.2%、14. 85%12. 48%和12.19%。
  [=此处为表格(2005年全县电力排涝站情况)=]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防汛抗旱防汛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梅雨明显,夏秋晴热干燥。每年人春以后,西太平洋热带高压增强与蒙古冷高压形成华南静止锋,雨季开始,四月份以后,冷暖气团力敌,频繁交汇于长江中下游,雨量集中,江河水位陡涨,故春夏之交多出现洪涝灾害;7月中旬后,长江中下游为副高压控制,雨带北移,开始酷热少雨,此时气温上升,正是农作物需水关键时刻,几十天不下雨便造成严重干旱,一般是先洪后旱。有的年景水旱灾害同时发生,江湖水位持续居高不下,而旱情又严重出现,不得不一面抗洪,一面抗旱。县政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为汛期。每年汛期到来之前,县乡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筹集防汛抗旱物资,建立健全气象水文信息、洪涝灾害信息、旱情信息、预防预警准备等预警机制,充分做好思想、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通讯联络等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以战胜可能发生的大洪水或大旱。
  县境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临近长江、鄱阳湖,赤湖、赛城湖坐落其中。全县低于洪水位靠圩堤保护的耕地面积10779. 33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58.8%,圩堤内保护着10个乡(镇场)、74个行政村、45405户、175656人。江湖高水位外洪造成的巨大威胁、水位高时的暴雨造成圩堤内涝、山区河流短时的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使全县洪涝灾害不断发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86 -2005年,全县平均每年受水灾面积达2906. 67公顷,其中成灾2200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12%。长江九江段超20米的高洪水位出现12次,其中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有9年,累计受灾和成灾面积75849.1公顷和62790. 51公顷,绝收面积23664.7公顷,受灾人口122. 94万人次。1995年、1998年、1999年连续出现22.2- 23. 03米的特高水位,为近百年之罕见。
  [=此处为表格(1986-2005年主要河段汛期出现最高水位时间)=] 1995年,境内降雨集中强度大,汛期水位高、来势猛。从4月至7月20日,总降雨量达987毫米,占历史年均降雨量70%。6月7日和23日,赛城湖和长江九江站水位突破警戒线后,平均每天以0. 11米和0.15米涨幅急剧上涨,7月8日,长江九江站水位最高达22. 20米,超过1983年历史最高水位0.08米。
  县委、县政府在进入汛期及时召开会议,进一步健全各级防汛组织机构,全面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防汛岗位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堤坝水库的“三包”责任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当长江和内湖水位突破警戒线后,把洪水当做命令,全县5000多名县、乡、村干部和8万多名抗洪大军,分赴200多千米堤段投入抗洪抢险。7月1日,新洲堤因九洲夹套溃决水位壅高70多厘米,堤外水位达22. 40米,全场集中干部职工处理大小泡泉147个,开挖导渗沟9120米,处理滑坡6处,确保了大堤安然无恙。7月2日,永安堤白华乡管辖的浴港段,在距堤脚200米处突然出现2个直径1.5厘米的浑水大泡泉,白华乡68名抢险队员火速赶到,奋战9个小时,投入沙石200余立方米,及时排除险情。7月5日,省棉科所堤溃决,赛城湖洪水直逼永安南堤,南堤6000多米堤段由二道防线转为一道防线,永安乡立即组织8000多名劳力进行突击,将堤顶高由21.5米加高到22.7米,避免了洪水漫顶的危险。7月8日,赛城湖堤发生严重滑坡,省军区、省武警指挥学校、黄老门机场、县人武部派出1000多名官兵和493名民兵应急分队,连续奋战60多个小时,使险情稳住。县直机关和厂矿企业抽调2000多名干部职工,由主要领导带队,自备编织袋、工具和干粮支援抢险。市、县防汛指挥部迅速组织3500余立方米砂石给予支援。江洲堤在高水位期间,发生大小泡泉300余个,其中直径在10厘米以上就有35个,有28千米堤脚出现严重渗漏,坚守在江洲大堤的抗洪大军对35个大泡泉采取应急办法,筑起了压浸台,对渗漏堤段全面开挖导渗沟,导渗面积达6000平方米,加挑坝衬20余个,有效控制险情的发展。新合镇自力更生,群策群力,筹集编织袋1万余条、险桩1600根、浪柴35吨、砂石2200立方米,及时抢救多处险段,终于保全1座千亩圩堤和1座百亩以上圩堤的安全。港口街镇为确保洗心堤第一道防线的五一堤,举全镇之力,集中310多名乡村干部和5000多名群众日夜奋战,先后处理滑坡24处、长1520米,开沟导渗14686米,挑筑子坝5800米,动用土石2万余立方米,终于保住了五一堤。全县共投入草袋20.3万条、编织袋38.1万条、块石1. 95万立方米、砂卵石1.89万立方米、险桩370立方米、浪桩15.9万根、浪柴2325吨、圆丝4.5吨,动用车船725辆(艘),抗洪抢险物资和费用达1242.4万元。确保了新洲、江洲、永安、赤心、洗心5座万亩圩堤无一溃决,赛城湖、五一、刘仓、建设、卫东、丰湖、乌鱼皂7座千亩圩堤和许湖、新沟围、谢家畈、小女湖、赤湖下围、肖家嘴6座百亩圩堤,大大超过了现有抗洪能力,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1998年,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历史上罕见全流域特大洪水。境内汛期雨量集中,洪水迅猛,洪峰叠加。6月12 - 27日和7月17 - 31日,两次集中强降雨873.2毫米,是平常年降雨总量的61%。6月24日,长江九江站水位超警戒水位后,平均日涨幅0. 32米,7月14日水位22.2米,平1995年的历史最高水位,8月1日达23. 03米,超警戒水位3. 53米,超1954年历史最高水位0. 83米。汛期长江上游集中降雨频繁,连续发生8次洪峰,导致长江水位不断攀升并居高不下,超警戒水位时间长达94天,22米以上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达72天。圩堤工程险段普遍增多,险情严重,险象环生,抗洪斗争形势特别严峻。
  县委、县政府做到防汛方案早制订、物资早准备、队伍早组织、措施早制定、通信联络早畅通、积极准备防大汛。6月18日,长江九江站水位还处在警戒线以下,县六家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及县属局室主要领导一起到县水利局会议室,听取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讲授防汛抢险知识并进行了座谈,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领导干部防汛抢险意识,为领导干部在防汛第一线指导干群防大洪、抢大险打好理论基础。7月26日,江西省防汛总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中央、省、市党政领导和各级防汛总指挥部纷纷发来通告、通知、公告、命令,敦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九江市防汛总指挥长和九江县防汛指挥长签订了责任状,确保长江赤心堤、永安堤、江新洲堤安全度汛,确保马头水库不垮坝,确保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县六套班子全体领导成员带领水利技术干部组成16个防汛抢险工作组,吃住在各自包干的千亩以上圩堤和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上,组织领导防汛。同时,组织抢险队伍,层层签订责任状。县直机关抽派80名科级干部,自带队伍到重点圩堤守段包干。县内组织企事业单位与九江市1 1 1个单位近万名干部职工奔赴赛城湖大堤突击抢险,一日之内将6千米大堤普筑一道子坝。7月28日,南京军区83011部队七团官兵奉命奔赴永安,立即投入赛城湖圩堤抢险,将子坝加高加固。7月30日,赛城湖堤漫顶滑坡溃决,永安南堤危在旦夕,县防汛指挥部迅速调集县级机关干部、驻县部队、武警官兵、乡镇干部群众近万人,与83011部队一道奋力抢险,将永安南堤防线分为5个团、25个连、75个排,按“1米有1人,1人保1米”要求严防死守,经7天7夜奋战,抢筑一条长13.2千米、宽1.5米、高1 -1.5米的子堤,使永安南堤脱离险境。8月3日,洗心堤闸板断裂,洪水涌入堤内,在十分危急时刻,县、乡组织千余名干部群众奋力抢救4天4夜,终于堵住闸口,保住洗心堤安全。
  面对汹涌的洪水,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人力、物力、财力,率领全县抗洪大军竭尽全力与洪水拼搏。在抗洪抢险中,先后采用作围埝反滤、压渗台,并用导水方法,处理管涌287处,渗漏2137处、面积27. 77万平方米。其中,险情严重的堤段有赤心堤(九江县辖段)涌水冒砂4处、涌水孔径均为80厘米、水柱高度15 - 30厘米不等,桩号10 +100 -10 +350段大泉眼5个,直径5厘米左右;永安堤浴港险段涌泉冒砂1处、涌水孔径2厘米、水柱高度为25厘米,大泉眼20个、直径0.5—2厘米;建设堤涌水冒沙2处及大泉眼6个;赛城湖涌水冒砂4处及大泉眼14个;新洲堤6处险段出现大泉眼19个、直径1.5 -3.5厘米,多处涌水冒沙、直径2 -4厘米、冒水柱高8—20厘米。采用碎石滤水衬、砂土衬、开导渗沟、抛石固脚。做外帮处理滑坡脱坡161处、长5785米,其中严重的有永安南堤滑坡4处、长度10 - 40米;赤心堤滑坡2处、裂缝2-3厘米、水平滑坡4.5米;新洲堤原种场段滑坡长14米、裂缝6公分;赛城湖堤段滑坡3处、100 - 450米、水平滑距50米、垂直滑距3米、裂缝宽0.5 -3厘米;小城门湖堤与王家湖出现滑坡3处,滑坡长分别为30米、60米、150米;铜湖、前湖、张家湖圩堤二坡台滑坡长20 - 40米不等。采取抛石固脚抢治。江岸严重崩塌的堤段有永安堤高家湾、高六房、江边电站江岸窝崩3处,长度分别为70米、90米、65米;江洲堤洲头尖、洲头北岸、园林洲、新沟口、宗光海屋前、官场水箭下腮、水委会东、电缆哨窝崩共9处,分别长度为200米、300米、1800米、150米、150米、50米、200米、200米、100米,共3150米长,其中条崩1000米;新洲堤黄湖口、场总部及东侧、六分场出现窝崩3处,分别长250米、50米、120米,以及黄湖口条崩1处长800米。全县共投入草袋90.8万条、编织袋198.1万条、砂卵石5.4万立方米、预备土22.8万立方米、块石3.31万立方米、木材452立方米、毛竹4. 27万根、铁丝10吨、油料226吨、浪椿15. 51万根、车辆187辆、船只159吨/60条,防汛资金3185. 61万元。确保了全县长江永安堤、赤心堤及内湖洗心堤3座万亩圩堤和建设堤、蛟滩湖堤2座千亩以上圩堤防大汛安全。
  1999年,境内普降大到暴雨,从6月23 - 30日,降雨量高达403毫米,长江、内湖水位急剧上涨。6月30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一号命令,防汛进入实战状态。7月1日,各乡(镇场)、县属机关单位所有防汛责任领导、巡逻队、抢险队、突击队到岗到位,所有沿江滨湖圩堤搭好防汛值班棚,拉好电灯,24小时巡逻,所有防汛物资按标准备齐备足,险工险段及一些重点堤段的抢险物资立即到场。7月11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鉴于长江、内湖水位日益上涨,命令赛城湖堤新筑子堤,赛城湖水产场组织千余劳力修筑子堤,将低于22米高程的堤段全部加高到22米。县人武部民兵应急分队110人、马回岭和狮子镇各组织劳力200余人,分别由领导带队赶赴赛城湖支援,全县筹集防汛编织袋15. 09万条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调用。7月13日,长江和赛城湖水位均超过21米,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温家宝及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等亲临长江永安大堤,指导防汛工作。7月15日,为确保长江、万亩以上圩堤和内湖重点圩堤安全度汛,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二号命令,全县总动员,克服侥幸麻痹思想,以铁的纪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好迎战特大洪水的准备;采取非常措施,加大查险、排险力度;及时补充各种防汛物料,落实好防汛预案;全县所属各单位和驻县单位继续暂停双休日,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随时听候调派。7月21日,长江九江站水位达22. 43米,为长江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二高水位。江洲同兴村八组、六号村七组防守段距堤脚300米处、4米深的水塘出现1个直径40厘米、带浑水、有黄沫的泡泉,随即发展成6个特大群体泡泉,县、镇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组织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紧急抢治,实施水下压盖碴石方案,有效控制了险情发展。7月27日晨5时40分,永安堤滨江八组堤脚池塘中出现直径20厘米泡泉,经在场的市、县、乡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观察分析,决定迅速按管涌处理,先压50厘米厚碎石和40厘米厚瓜子片,并组织近200人打月围、600人上预备土和碎石,紧急处理险情,为抢险赢得了主动。上午9时和下午3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赴现场,指导抢险。7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抗旱简报》上作出了重要批示:“长江大堤安全关系全局,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全县各地进一步补充防汛物资,加大查险督察力度,重兵把守重大险工险段,及时科学处理险情。7月31日,赛城湖水位最高达21. 93米,为历史第二高水位。8月1日,赛城湖闸在关闭一个多月后开闸放水,全县防汛转入严防和警惕退水时期发生崩岸、脱坡等险情,确保安全度汛。
  抗旱县境南部丘陵、西北低山地区,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并以修建水库和山塘、堰坝等蓄水工程解决降水偏少缺水年份的农业用水,开闸放水、自流灌溉。偏枯年份采用水车、水泵提水抗旱保丰收。特枯年份河港水库干枯,无水源时,北部滨湖平源,引长江水倒灌,南部、西部丘陵山区,进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1986 - 2005年,全县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达5186. 67公顷,成灾面积340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8. 5%,其中受旱较严重的有9年,累计受灾和成灾面积83245. 34公顷和5805. 01公顷,绝收面积14623. 01公顷。尤其是1988年、2000年最为严重。
  1988年6月中旬后,全县未下一场透雨,7月份仅下4次小雨,总降雨量66毫米,8月l - 20日滴雨未下,并一直处于晴热高温天气,40.5度高温天气持续10余天,是历史上少见的旱灾年份。全县12座小(一)型水库有10座接近死水位,56座小(二)型水库均已放干,4052口水塘有3464口干涸发裂,20条大小河流和344条水堰基本断流。全县76个行政村、320个自然村、7832户、41461人及3201头耕牛饮水发生困难,旱情十分严重。全县共投入抗旱的柴油机1851台、19175马力,电动机412台、9660千瓦,各种人力水车4920部,参加抗旱劳力6. 989万人次,消耗柴油546.8吨。县财政下拨1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6.3万元抗旱保苗。全县受旱面积13353. 33公顷,成灾9800公顷,绝收29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
  2000年,出现继1988年后又一次特大旱灾。上半年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2-5成,致使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比正常年分减少500-/0。6月24日至8月19日未雨,全县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仅500立方米,马头水库最高水位仅蓄9.4米,4座小(一)型水库处于死水位,24座小(二)型水库和塘、堰干涸,小阳河、涌泉河、蚂蚁河、三桥河等小河断流,长江、赛城湖、赤湖水位偏低,使周边乡镇抽水机站难以提水,抗旱缺少水源不能发挥抗旱效益。市防指批准,7月14日,开启赛城湖闸、赤湖闸引长江水人湖抗旱,江洲、新洲也分别开4个闸门,从长江引水抗旱,共引长江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7月25 - 29日和8月11 - 12日,通过市气象局与县人武部协作,抓住有利云层,组织人员进行人工增雨,共发射人工增雨炮弹260发,使新塘、新合、狮子、沙河等乡镇局部地区普遍降雨10 - 20毫米,缓解了旱情。全县投入抗旱劳力9. 14万人,投入抗旱资金400余万元,启动固定泵站237处,流动抗旱机具2320台套,人力手车670部,浇灌面积8189. 27公顷、24567. 87公顷次,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6613. 34公顷,成灾面积14060公顷,绝收面积4220公顷。
  [=此处为表格(1986 - 2005年受旱重灾年灾情统计)=] 第四节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大气降水产生地面径流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分解、剥蚀、搬运的过程。它造成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被水流夹带而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流失状况境内水土流失重点分布在东南丘陵的马回岭、岷山、沙河街、沙河开发区和西北低山高丘的港口街、涌泉、新塘、新合、狮子、城门等10个乡(镇)。据1982年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604.2公顷,占全县陆地面积6.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835. 07公顷,占流失总面积61. 58%;中度流失面积1600. 93公顷,占流失总面积34. 77%;重度流失面积168.2公顷,占流失总面积3. 65%。按成土母质划分:泥质页岩土类面积264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57. 34%;第四纪红黄壤粘土面积159. 53公顷,占流失总面积3. 64%;石灰岩土流失面积1804. 67公顷,占流失面积39. 2%。按用地类型划分:陡坡农用地流失面积86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18. 68%;荒山块状流失面积3204.2公顷,占流失总面积69. 39%;疏林地流失面积32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6.95%;其他用地流失面积220公顷,占流失总面积4. 78%,1986 - 2005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33. 34公顷,比1982年减少37. 65%。
  成因水土流失的成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即人类活动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气象、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是水土流失产生、发展的潜在条件即水土流失的客观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即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保持水土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认识不够,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破坏了生态平衡,人为造成水土流失。表现在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乱挖乱垦又无水土保持措施;农村烧柴、用材短缺,乱取料材,严重破坏了土壤的覆盖物;采矿、交通(公、铁路)、非农建设、民间烧砖窑等工地、场地,出现乱倒弃土石碴,未得到妥善处理。
  危害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减少农业产量;淤塞河道、水库、农田;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森林含水量能力降低,促使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产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更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植被退化,使一些珍贵动物失去生存环境;水土流失使河床抬高,多种水生物失去深水环境;水土流失区土壤严重恶化,树林根条裸露,使森林植被减退,植物品种减少,森林资源锐减。
  综合防治预防监督执法体系 1986年,设有九江县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1992年4月设立九江县水土保持站。1994年6月,设立九江县水土保持监督站,与水土保持站合署办公,行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主体职能。并经县政府行文任命县、乡两级水土保持主任监督员、副主任监督员、监督检查员49名,有水土保持任务的村级兼职水土保持管护员153名。同时,对专职和部分兼职监督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颁发省政府“行政执法证”着装上岗。1999 - 2001年,相继制订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年检制度,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管护制度,水土流失情况公告制度,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举报、查处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年检制度,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制度,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公告制度,水土保持规费征收制度,水土保持执法文书材料管理制度。1995年通过省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县的验收,2001年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验收。水土保持监督和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水保方案监督审批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强化基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监督、审批力度,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2000年和2003年,分别对丁家山金矿、铁门坎金矿、江西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和九江市综合工业园、九江县沙城工业园等基本建设项目申报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全面审查监督,全县基建项目水保方案申报率达90%以上,审批率100%。对符合水保要求的颁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对方案中存在不足的退回并建议作出修改,并按“三同时”原则监督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城门山铜矿初始方案存在不足,县水保监督部门责成重新修改方案,该单位即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甲级资质)进行重新编制,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作了全面预测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经实施水保效果较好。
  控制流失综合治理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治理:按照《水土保持法》“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原则,水保部门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按方案实施治理。2000年,城门山铜矿在水保工程分部建设过程中,县水保部门多次到现场对水保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监督,使矿区绿化、道路等水保设施按方案实施完毕,产生较好效果,生产期的废石场、尾矿库、排泥库和护坡、挡土墙、拦污坝等水保工程按方案要求部分竣工或分步施工中。2004年,武九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在涌泉乡长岭弃土场堆积的8万立方米泥土,因原治理不彻底,出现雨水冲刷出宽0.5米、深0.6米的沟壑,大量泥沙冲淤农田,县水保部门依法监督施工单位进行边坡平整、植草种树、场地四周用浆砌石做挡土墙围护等工程治理,并列入全县水土保持工程治理示范样板。至2005年,全县基本建设共兴建水土保持工程21处,完成土石方87万立方米,其中浆砌石15万立方米。
  “四荒”开发治理:荒山、荒地、荒坡、荒滩开发治理,对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在开发治理中,采取各种方式鼓励、支持群众参加到治理工作中,向村民承包、租赁和拍卖集体“四荒”使用权,支持在荒山、荒坡上种植果林、培育苗木的单位、个人;在资金上,先期投入一部分帮助个人购买种苗,并在年冬有盈余分配上作出合理让步,以鼓励积极性。对于有些不适合进行果林种植的荒坡(土质问题等),从每年水保征收的两费中抽出一部分进行水保林的营造和草坡种植等治理,取得一定效果。
  以河流水系为对象的治理:对马头水库小流域控制区及其周边地域进行重点治理,因地制宜布设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效拦蓄项目区的径流泥沙,种花、种草、植树造林,增加项目区的植被覆盖,改善项目生态环境。共营建水保林20公顷,经果林13. 33公顷,苗圃6.67公顷,种花、种草1. 33公顷;修筑挡土墙500米、拦沙坝3处,兴建简易管理用房200平方米,安装提灌设备一套,改造坡耕地为梯地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0公顷,占该流域总面积11. 75平方千米的83. 40-/0,项目完成后,林、草覆盖率将达90%以上,项目总投资164.3万元。
  第五节水政管理行政管理1986年,县水利电力局下设工程管理站、机电排灌站、水利技术指导站、勘测设计室、防汛抗旱办公室、人秘股等办事机构。1990年,设水土保持站(简称水保站下同)。1991年,增设水政股。2000年9月,成立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领导小组,下设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与水保站合署办公。2003年,县水利电力局更名县水利局;防汛抗旱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定编5人。2004年,水资源办公室从建设局划入水利局;改人秘股为行政办公室;勘测设计室与水技指导站合并。2005年,全局设有工程管理站、机电排灌站、水利技术指导站、水土保持监督站、防汛抗旱办公室、水资源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和水政股等8个内设机构。全局在岗干部职工69人,其中中级工程师8名,助理工程师3名。1986年,全县各乡镇场均设有水利管理站,共配有水利干部40人。县局下属机构有物资供应站、长江固岸治理指挥部、马头水库管理处、赛城湖大闸管理处等4个单位。1990年后,随着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钢材、木材、炸药等取消计划分配,水利物资供应站随之撤销。2003年,成立九江县长江河道管理局,长江固岸指挥部同时并人,属县水政主管部门授权管理县境内长江河道、长江岸线治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
  工程管理1986年,各类水利工程按规模级别和工程效益大小,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全县42座防洪工程中,有16座千亩至万亩以上圩堤由所在乡镇场管理,其中赤心堤、永安堤江堤护岸治理由县长江固岸治理指挥部直接管理;26座百亩以上圩堤由所在村委会管理。全县22座涵闸,除赛城湖大闸由县赛城湖大闸管理处直接管理外,其余21座均由所在乡镇管理。全县69座小(二)型以上水库蓄水工程,其中:马头水库由县马头水库管理处直接管理;12座小(一)型水库由所在乡镇管理;56座小(二)型水库由所在村委会管理。全县50座电力排涝站,其中:有18个装机200千瓦以上机站由所在乡镇管理,其余由所在村委会管理。全县75座电力灌溉站,均由所在村委会管理。各级管理单位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各类水利工程实行岁修、设备更新改造和维护安全运行,对重大险情处理或工程改造项目编报计划上报县水利局,统一安排资金、材料,实行统一管理监督和项目实施。防汛抗旱期间,服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与调度。
  水费征收 1991年,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实行供水工程有偿供水制度,使用工程供水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向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缴纳水费,统一执行全县用水价格标准,并改以币计收为以稻谷实物计收。1997年,进一步规范全县水费征收范围、标准和办法。分灌溉水费和基本水费两项,灌溉水费中的中型水库每亩(666. 67平方米,下同)年征收稻谷10千克(含水稻、棉花、果木和其他经济作物),小(一)型水库每亩年征收稻谷7千克,小(二)型水库每亩年征收稻谷5千克;基本水费即进行农田机电排灌的所有耕地面积每亩年征收稻谷3千克,各类大小圩堤保护费每亩年征收稻谷5千克,水利工程养殖水面每亩年征收稻谷1千克。征收办法按全县排灌面积由乡统一落实到村、组、户,列入年度农户承包合同,农户按照核定的数额在夏粮及棉花入库时一次交清,由乡财政在粮站、收花站代收,上交县水电局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国有水利工程水费85%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作为工程维修管理费用,10%上交县水电局,5%返回代收单位;集体水利工程水费60%用于当地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35%留乡镇水管站,5%上交县水电局。按比例返回的水费使用由各乡镇水管站和工程管理单位按规定上报县水电局审批后,从专项账户直接拨付到工程项目,不得任意改作他用。2003年后,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水费收取率逐年下降。
  水政执法检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政执法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县水政管理监察部门依法行使全县水法宣传和水政执法工作,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施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有偿利用收费制度,查处和打击各种破坏水利设施、设备的违法犯罪案和非法采矿采砂案件。2000 - 2005年,全县向工矿企业用水单位核发取水许可证13份,年征收水费8.6 -9.7万元。查处非法在长江的采砂船523艘(次),其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采砂船517艘(次)。清理拆除妨碍水利工程安全的违章建筑物15处,总面积763平方米。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