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养殖
分类号: S9
页数: 4
摘要: 养殖水面县境内水产养殖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湖泊、水库、池塘、渠堰星罗棋布,拥有水面13333. 34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1828.2公顷,占总水面88.71%。1986年,全县已养水面10963. 47公顷,占可养水面92. 69%。其中湖泊已养水面9079. 67公顷(含赤湖客水养殖面积4589. 94公顷),水库已养水面340公顷,池塘已养水面960公顷,渠堰已养水面307公顷,精养池276.8公顷(含鱼种池36公顷)。1987年后,随着一些湖汊被围垦改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导致水产养殖面积逐年略有递减。1988年,全县养殖面积10618. 73公顷,比1986年减少3. 14%。1993年,全县养殖面积10424. 07公顷,比1986减少4. 92%。1995年后,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1997年,县政府又制订开发“荒水”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投资开发荒水养殖,结合农业开发将滨湖区低产水田改造成精养鱼池,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效益日益增加,水产生产蓬勃发展。200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0695. 73公顷,比1993年增长2.6%。
关键词: 水产品 水产养殖业

内容

养殖水面县境内水产养殖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湖泊、水库、池塘、渠堰星罗棋布,拥有水面13333. 34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1828.2公顷,占总水面88.71%。1986年,全县已养水面10963. 47公顷,占可养水面92. 69%。其中湖泊已养水面9079. 67公顷(含赤湖客水养殖面积4589. 94公顷),水库已养水面340公顷,池塘已养水面960公顷,渠堰已养水面307公顷,精养池276.8公顷(含鱼种池36公顷)。1987年后,随着一些湖汊被围垦改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导致水产养殖面积逐年略有递减。1988年,全县养殖面积10618. 73公顷,比1986年减少3. 14%。1993年,全县养殖面积10424. 07公顷,比1986减少4. 92%。1995年后,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1997年,县政府又制订开发“荒水”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投资开发荒水养殖,结合农业开发将滨湖区低产水田改造成精养鱼池,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效益日益增加,水产生产蓬勃发展。2005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0695. 73公顷,比1993年增长2.6%。
  鱼苗养殖20世纪80年代,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县内鱼苗生产由传统的长江天然装捞向人工孵化转变。1986年,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苗孵化生产达到高峰期,孵化点遍布滨湖地区赛城湖、赤湖、洗心桥、永安等地,年孵化量达10388万尾。1992年,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与县共同实施“彭泽鲫规模开发”星火计划,推广彭泽鲫养殖和苗种繁殖试验获得成功。是年,全县苗种生产首次突破2亿尾。次年,彭泽鲫鱼苗开始外销,远至东北几省。赛城湖鱼种分场是专业从事鱼苗孵化繁殖、鱼种(冬片)生产的国有企业,拥有鱼种池67公顷,渔业职工200余人,是全县最大的鱼苗、鱼种生产基地。1998年,九江发生特大洪灾,赛城湖鱼种池被冲毁,亲鱼及鱼种人工孵化设施、设备损失殆尽。全县苗种孵化跌入低谷,鱼苗孵化量仅存1.3亿尾。1999年,县内四大家鱼人工孵化设施仅存赤湖平头山水产场1处,大量鱼苗依靠从湖北、安徽和本省丰城市调入。2001年,省外贸公司水产分公司在赛城湖重建人工孵化鱼苗繁殖设施,年孵化繁殖水花鱼苗3000万尾。至2005年,全县水毁鱼苗繁殖场经过恢复性重建和整合扩建,人工孵化鱼苗产量达8. 51亿尾,其中彭泽鲫夏花达5亿尾,创历史新高;全县鱼种生产有赛城湖水产场、赤湖平头山鱼种场,省棉科所和永安、港口等处,鱼种养殖面积163. 54公顷,年生产大规格(10 - 15厘米)鱼种300余吨。
  成鱼养殖 1986 - 2005年,随着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深入,县内成鱼养殖以国营、集体、个体或联户承包养殖为主体,养殖技术、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养殖产量大幅提高。1987年,全县成鱼养殖产量1747吨,1995年13902吨,2005年突破2万吨大关。
  养殖方法逐步由人放天养向人工喂养转变。1987年,全县推广“双丰产”活动,推广面积365. 33公顷,由于推广面积偏大,投喂精料不足,产量较低,效益不明是。1988 - 1991示范年在全县范围内再次推广“双丰产”活动。推广池塘养殖133. 33公顷,实现公顷单产323千克,湖泊水库560公顷,单产82千克,目标同样不够理想。1993 - 1994年由农业部组织实施“丰收计划”,九江县列入项目面积是池塘养鱼266. 67公顷,全部实行人工投喂,结果实现单产500千克,由赤湖场、港口街镇、白华乡、永安乡、城子镇、沙河乡组织实施,比实施项目前平均单产净增100千克以上,“九江县266. 67公顷池塘优质高产综合养殖技术”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推广三等奖。1995 - 2005年,全县池塘、小型湖泊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放天养现状。
  养殖模式由单一养殖向综合立体养殖转变。1990年,受市场引导,单一的养殖逐步向综合养殖、综合利用推进,促进了水产养殖产业经济效率提高,助推综合立体养殖发展。1997年,全县综合立体养殖面积达1666. 67公顷,配套养猪4000头,养牛(羊)400头,种植苏丹草、黑麦草93. 33公顷。涌现江洲镇水产养殖开发公司等综合立体养殖先进典型。至2005年,综合立体养殖已被各类养殖场、专业养殖户普遍采用。
  养殖品种由常规品种向特种水产品种转变。20世纪70年代永安爱国村开始引进河蚌育珠,后来发展至赛城湖、洗心桥、城子镇、白华一带;赛城湖大湖试养蟹苗亦获成功。90年代初,马回岭、新合、沙河乡、沙河街镇一些专业户发展养甲鱼、黄鳝、牛蛙等特种水产,均取得较好效益。全县特种水产养殖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1993年赛城湖成立特种水产养殖场,3300余公顷大湖和26. 67公顷暂养湖共投放蟹苗4000千克,年终收获成蟹24吨,产值250万元;白华乡张贤龙、黄老门乡王帮兴建温室养甲鱼,带动当地养殖发展。白华乡成为全县特种水产养殖发展最快的典型,全乡60%的村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养殖面积4.5公顷。其中长河村成为养鳝专业村,王家堡和白华寺村成为甲鱼养殖专业村。1997年,市场青虾货紧价扬,九江市推广青虾养殖,九江县实施青虾“5426”工程(即发展青虾养殖面积5000亩、亩产40斤、总产20万斤、产值600万元)。赛城湖大湖投放银鱼卵600万粒,马头水库投放银鱼卵15万粒,新合涌塘湖引进福寿鱼4.5万尾人工养殖,这些特种水产品项目实施由于受技术和自然条件局限,效果不佳,未能全县普及和推广。2000年,赤湖围网水面招商引资,引进上海、安徽、江苏商人养蟹,带动全县河蟹业全面发展。2002年,赤湖河蟹养殖面积1000公顷,全县养殖1466. 67公顷,河蟹总产420吨,特科水产总量突破5000吨。2003年、2004年、2001年,全县特种水产品量分别达6000吨、8052吨、9035吨。
  养殖基地1986年后,县内水产养殖以湖泊、水库、塘堰、港渠为依托,逐渐形成规模水产养殖基地。
  赛城湖养殖基地是一个以赛城湖大湖养殖为依托,向周围辐射的水产养殖区域,主要包括赛城湖水产养殖分场、渔种分场、城门分场、九江吉祥特种水产养殖场;连接周边养殖区域有省棉科所水产养殖场、永安爱民水产养殖区;连接大湖养殖区域有长山沐湖养殖区、城门张家湖养殖区、新合卫东湖养殖区、沙河街镇枫树湾水产养殖区等。养殖区域内养殖总面积4000余公顷,养殖品种有44种,主要品种有彭泽鲫、四大家鱼、鳊、鲤、鳜、鲶、黄颡鱼、小餐鱼、乌鳢、鲴、虾蟹类等。主产四大家鱼和鲫、鲤,占总产90%。
  水产养殖分场是以经营大湖养殖为主体,以商品鱼养殖为目标的国营水产养殖企业。经营大湖水面3733. 34公顷,每年晚冬早春季节向大湖投放冬片鱼种75 - 100吨,以人放天养为主,下半年收获商品鱼400 - 1100吨。在放养成鱼的同时套养河蟹和青虾,河蟹和青虾最高年产量达70吨。2003 - 2005年连续3年在江西省第三、第四、第五届河蟹节上获奖。
  鱼种分场是从事鱼种生产的专业型生产企业。以鱼苗孵化、鱼种生产为主导的企业,有精养鱼池6. 67公顷,从业人员200人,专业技术人员60人。2001 - 2005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冬片鱼种150余吨,孵化鲤、鲫及其他水花鱼苗6-8亿尾,向省内外销售彭泽鲫夏花鱼苗5-6亿尾,是九江县最大的苗种生产基地。
  城门水产场是赛城湖总场管辖的养殖分场,养殖水面原属大湖连接部分,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大湖中围垦出来,养殖面积200公顷,以养殖成鱼为主。有农垦国营职工30人,技术工人10人,捕捞渔船8只,每年捕捞产量100吨左右。2000年后,城门分场受市场经济冲击,经济效益下滑,转包给私人经营,承包者每年上交城门分场租金13万元。
  九江县吉祥特种水产养殖场是2003年江西省外贸九江水产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革更名,坐落在赛城湖地界,有精养鱼池近5公顷。主要是收购、暂殖河蟹、银鱼、淡水龙虾、甲鱼、钱钱鮰鱼等特种水产品,暂养、收购后对港、澳地区出口及转口贸易。同时,进行鱼苗孵化生产。2005年,转口河蟹达11吨,孵化鱼苗4000万尾。
  赤湖养殖基地是以赤湖大湖养殖为主体水产品生产集散地。包括赤湖大湖、九江市赤湖水产场、城子镇养殖水域。
  赤湖大湖是九江市最大的自然养殖内湖,正常养殖水面5000公顷,湖内水草资源丰富,养殖鱼类有12个科44个品种,沿湖有7个乡镇、34个自然村,专、副业渔民2万人。大湖分属九江县、瑞昌市、赤湖场三家管理使用。1983年成立赤湖联营公司,按股权多少分配购买捕捞船只。1988年,九江市人民政府对赤湖大湖管理进行招标经营,九江县取得经营权后成立赤湖开发公司,对赤湖进行开发管理,连续经营两年。1990 - 1991年,由瑞昌市承办管理,由于管理难度大,情况复杂,大湖产量跌入低谷。1992年沿湖渔民、外地商人开始对赤湖进行网拦开发,谁开发谁受益。1993年,开发“三网”养殖面积达2080公顷。大湖开发后,开发商和养殖户经济效益连年看好,赤湖开发经验受到省农业厅水产局表彰,并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推广。2000年,九江市人民政府将赤湖划分为九江县、瑞昌市、赤湖场分别管理的三大责任湖区,九江县责任区面积为1893. 33公顷。通过责任区的划分,湖区渔业生产秩序稳定。2001年,九江县责任区开始引进外商投资养蟹,鱼蟹养殖全面促进赤湖渔业生产发展,养殖产量大幅提升,2004年,赤湖水产品产量达3500吨。
  赤湖水产场是九江市管辖的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垦企业。拥有职工980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有精养鱼池137.6公顷,赤湖责任区水面733. 33公顷。有固定资产1.3亿元,年产各种鲜鱼1800吨,特种水产河蟹、青虾、鳜鱼、彭泽鲫、黄颡鱼等主要特种水产品1100吨,已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产认证,已完成“烟水亭”系列水产品商标注册,是全市重要水产品生产基地。
  城子镇养殖水域大部分是围垦赤湖的养殖水面,面积有270余公顷,以养殖普通水产为主要产品,兼特种水产养殖。主要包括蓼湖、龙江湖、白马湖等。蓼湖是坐落在赤湖村的水面,属赤湖大湖连通水面,是1992年赤湖大湖开发时城子镇围垦赤湖大湖水面一部分,养殖面积200公顷,一直养殖普通水产品,2000年开始混养河蟹,2004年由浙江人承包后又转养珍珠;白马湖养殖面积53. 33公顷,1986—1991年以水产养殖为主,1991年后大部分水面被围垦,以种植为主,水产养殖面积仅13. 33公顷;龙江湖养殖面积40公顷,一直以普通水产养殖为主。
  永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永安特种水产养殖是以原白华乡长河村、白华寺村、王家堡村村民连片养殖的特种水产。1993年,白华寺村民张贤龙把四大家鱼养殖改为甲鱼养殖,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后又把自家棉地改为甲鱼池,扩大养殖规模,许多村民纷纷仿效,有的养殖黄鳝,有的养殖美蛙,有的养殖甲鱼。村民在养殖中尝到甜头,在门前屋后挖池养殖,有的把棉地改成精养鱼池,当时白华寺村已成特种水产专业养殖村。白华乡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村民发展庭院养殖经济,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长河村主要养殖黄鳝,白华寺和王家堡村主要养殖甲鱼、美蛙,养殖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随着永安特种水产养殖规模扩大,带动全县其他地方如港口、岷山、新合、江洲、黄老门等地专业户养殖特种水产。2002年,永安爱民村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进行低洼田改造,开挖精养鱼池73. 33公顷。2003年,由县水产局在爱民村试点养殖鳜鱼12公顷。2005年,县水产局又在此实施农业部“九江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基地”项目。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