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护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7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护林
分类号: S727.2
页数: 3
摘要: 封山育林工作年年有安排部署。1991年3月,为贯彻落实市政府下达“二年消灭荒山,三年绿化九江”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行封山育林的通知》。4月11日,召开有各乡(镇场)、县直单位领导参加的动员大会。会后,县林业局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全县各乡镇开展工作,上山搞规划设计,划定封山育林范围;下村召开会议,签订责任状和封山育林合同,选举落实护林员,制订乡规民约。历经一个半月,全县完成11乡65个村137个封山区,育封面积7160公顷。1992年4月,县政府在沙河乡冷水村召开全县封山育林现场会,总结交流封山育林经验,对全县封山育林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97年,冷水村获全省造林绿化“四佳”单位称号。1998年,封山育林部分纳入中德合作造林管理,全县纳入中德合作造林管理项目的封山育林面积1750公顷。
关键词: 防护林 造林

内容

封山育林工作年年有安排部署。1991年3月,为贯彻落实市政府下达“二年消灭荒山,三年绿化九江”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行封山育林的通知》。4月11日,召开有各乡(镇场)、县直单位领导参加的动员大会。会后,县林业局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全县各乡镇开展工作,上山搞规划设计,划定封山育林范围;下村召开会议,签订责任状和封山育林合同,选举落实护林员,制订乡规民约。历经一个半月,全县完成11乡65个村137个封山区,育封面积7160公顷。1992年4月,县政府在沙河乡冷水村召开全县封山育林现场会,总结交流封山育林经验,对全县封山育林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97年,冷水村获全省造林绿化“四佳”单位称号。1998年,封山育林部分纳入中德合作造林管理,全县纳入中德合作造林管理项目的封山育林面积1750公顷。
  2001年,生态公益林建设启动,全县封山育林工作转入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即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体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建设。根据林业部《关于发布“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的通知》,县林业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现有林地中符合国家公益林条件的山场进行现场勾绘界定,填写现场界定书,并上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查。2002年9月4日,经市财政局、市林业局批复核准,全县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3898公顷,分布在马回岭、江洲、城子镇、岷山、涌泉、新塘、城门、永安、新洲等9个乡镇场。到2005年,全县生态公益林保存完好,森林保护率达到95%以上。
  防火护林20世纪80年代末,县政府进一步调整落实各级护林防火组织,健全各项制度,增置灭火工具,在山脊开挖防火沟线,种植防火林木,把防止山火作为护林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把保护庐山世界名山森林资源作为重中之重。1989年12月28日,成立九江县林业公安分局(后改称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局),直辖岷山、新合林业派出所,强化森林防火等林区治安工作。1990年9月19日,九江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更名九江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在县林业局下设办公室。先后配置风力灭火机16台、对讲机18部、座讲机5台等设备。1993年12月,九江县荣获林业部、人事部1990 -1992年度“三年无森林火灾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县林业局在马回岭面阳山新建防火嘹望台1座。2003 - 2004年,在环庐山西营建1条长45千米、宽40米的生物防火林带。每年秋、冬季和元旦、春节、元宵、清明节期间,农村传统习俗野外用火增多,各级政府和森业公安机关通力合作,定领导、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严防死守在各林区的主要通道和路口,严防火源进山,严密林区治安巡逻。2004年2月,森林公安机关在久晴不雨、天干物燥、火警火灾隐患突出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将有林乡分为3个片区,由领导带队,率领干警深入林区,开展森林火灾追查战役。经半个月的排查,共受理火灾、火警45起,其中重大火灾2起、一般火灾6起、火警18起,违禁用火19起。查处16起,处罚16人,分别治安拘留14人,刑事拘留2人,其中转捕1人。2004年5月,县政府单列30万元,在环庐山的马回岭镇、岷山乡组建30人的森业消防专业队,配置灭火机、对讲机、阻燃服、2号工具等通讯设备和灭火设备。2005年,经江西省林业厅批准再配置大运输车1辆、灭火机21台、GPS3部、望远镜2架、摩托车2部、对讲机30部,以及计算机、传真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各1部。
  1986-2005年,全县共发生大小山林火灾、火警133起,其中较大的森林火灾6起,对涉案人员分别追究了刑事责任和治安处罚。
  附:火灾案例 1993年2月6日,长山乡四华村农民汪某过失用火,造成山场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60公顷,损失林木700立方米、幼林及竹子4万余株。在市林业公安局统一指挥下,历时9天,将肇事者汪某抓获。
  1999年2月13日上午10时,黄老门乡大塘村9组村民吴某(女,42岁,农民)在该村泉山岭的祖坟山烧纸祭祖,因风大引发火灾,烧毁山林70公顷,且直接威胁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和旅游景区安全。市、县党、政、军、公安机关主要领导亲临指挥,组织千余军民全力扑救山火,持续到晚8时大火被扑灭。2月15日,吴某被刑事拘留并追究刑事责任。
  2000年3月28日上午11时许,黄老门乡通田村一组冯家山西端大洼山,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火灾事故由该组妇女洪某(女,外号“阳妹”,1974年10月生)在山脚下烧火土粪引发,过火面积164公顷,其中人工杉林55公顷、天然林11公顷、薪炭林98公顷。事发后,县党政军主要领导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扑救。洪某被县森林公安局刑事拘留。
  2000年3月29日11时许,狮子镇朗山村与新合镇尖山村交界处黑洼山场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00公顷。经查系朱某(男,1970年生,朗山村4组农民),路经此处乱扔一支半截烟头所引燃,因山谷风大,烟头余火引燃干枯芭茅,风助火势,酿成火灾。朱某立即逃离现场,后被抓获归案。
  2003年11月7日凌晨,庐山自然保护区的面阳山发生特大森林大火,由星子县庐山垅漫延至县境而引起。2时23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紧急通知马回岭镇、岷山乡迅速组织森林消防队和附近村民投入扑火战斗。并迅速组织县直机关干部、武警和海后驻县官兵1000余人投入扑救山火战斗,出动消防车,使用风力灭火机,发射灭火弹。上午10时15分,控制了火势漫延。晚7时,山火全部扑灭。由于发现早,组织领导得力,处理及时,山火虽大,但县境内火灾损失较小,过火面积仅44. 75公顷,有效保护了面阳山1000余公顷森林和海后军用战备仓库的安全。
  2004年2月14日,涌泉乡铁炉村孙家垅山场发生森林火灾,烧毁枫树、涌泉、铁炉3个村森林面积206公顷,受害面积78公顷,造成经济损失29. 02万元。后经查明,此次山火系由瑞昌毗邻山场村民上坟烧纸引燃过来的,转由瑞昌市公安机关查处。
  病虫害防治1990年,县林业局抽调3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开展首次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和疫情调查。2000年,进行了第二次森业植物产地检疫和疫情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共采集整理全县森林病虫害标本153号、107种,经江西农大昆虫学家章仕美教授鉴定,其中发现九江市新纪录19种,江西省新纪录4种。1991年,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获全省产地检疫疫情调查先进集体;1992年,科研成果获九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6月,境内发生较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沿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两线的沙河乡毛桥、蓝桥、天坡、冷水、石门5个村的天然马尾松林,大面积暴发马尾松毛虫危害,受害面积66. 67公顷,严重地带整株松针叶全部被吃光,来势凶猛。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迅速调集农药,组织人力开展防治,采用高压喷雾器喷雾和用林丹烟剂熏杀等办法及时杀灭,效果达到100%。后多年未发生。
  2004年7月,按照林业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九江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调查小组,对全县重点林区、苗圃、果园、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展开调查,准确摸清县内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和本土危害性较大的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及危害范围。至2005年3月,经调查并完成内业资料统计工作。共查出全县林业主要有害生物为马尾松毛虫、松蜗天牛、重阳木斑蛾、喜树叶蝉、樟叶蜂、星天牛以及豚草、苏门白酒草、加拿大白酒草等20余种,并制定防治方案,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