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营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营林
分类号: S7
页数: 3
摘要: 采种育苗20世纪80年代末,采种育苗多以村集体林场为基地,自采、自繁、自育、自用,辅之以县内调剂的“四自一辅”方针,以采摘杉、松、樟、枫等用材林树种为主,以冬青、女贞、喜树、紫穗槐等绿化树种为辅。年采种量15 - 20吨,年育种苗20 -30公顷,以确保本县植树造林苗木供应。 20世纪90年代,采种育苗由以集体为主转向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种苗除本县自用外开始向周边省、市外销,年销售苗木千万株以上。 21世纪初,采种育苗主要以专业户为主。至2003年,全县苗木种植专业户发展到3960户,主要分布马回岭、岷山、黄老门、沙河等10个乡(镇、场、区)67个行政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马回岭镇的杨溪、杨柳、马头、长垅村,岷山乡的大塘村和沙河经济开发区的蓝桥村。全县从事苗木生产的男女劳力11900个,种植苗木品种200余种。2001年,全县苗木种植面积67公顷,苗木产量1592万株。2002年,苗木种植面积247公顷、产量4923万株,采集林木种子20吨。2003年,全县苗木种植面积达1320公顷、产量19130万株,林木种子采集量16吨,成为江西省林木种苗生产大县。
关键词: 林木 植物育种

内容

采种育苗20世纪80年代末,采种育苗多以村集体林场为基地,自采、自繁、自育、自用,辅之以县内调剂的“四自一辅”方针,以采摘杉、松、樟、枫等用材林树种为主,以冬青、女贞、喜树、紫穗槐等绿化树种为辅。年采种量15 - 20吨,年育种苗20 -30公顷,以确保本县植树造林苗木供应。
  20世纪90年代,采种育苗由以集体为主转向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种苗除本县自用外开始向周边省、市外销,年销售苗木千万株以上。 21世纪初,采种育苗主要以专业户为主。至2003年,全县苗木种植专业户发展到3960户,主要分布马回岭、岷山、黄老门、沙河等10个乡(镇、场、区)67个行政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马回岭镇的杨溪、杨柳、马头、长垅村,岷山乡的大塘村和沙河经济开发区的蓝桥村。全县从事苗木生产的男女劳力11900个,种植苗木品种200余种。2001年,全县苗木种植面积67公顷,苗木产量1592万株。2002年,苗木种植面积247公顷、产量4923万株,采集林木种子20吨。2003年,全县苗木种植面积达1320公顷、产量19130万株,林木种子采集量16吨,成为江西省林木种苗生产大县。
  马回岭镇个体农民从事苗木生产经营有着数十年历史,20世纪80 - 90年代,涌现一批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苗木交易日益活跃,并逐渐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一度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2000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城市绿化热潮的兴起,在镇政府的扶持、引导下,整合土地资源,鼓励农民把不宜种植粮食、棉花的退耕地种植苗木,苗木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3年,全镇苗木种植面积达933. 34公顷,品种130余种,其中包括红豆杉、珙桐、红花木莲、乐昌含笑等珍稀树种。全镇有60%的农户从事苗木生产和经营,其中生产苗木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40多家。
  2004年,苗木市场饱和,不少苗木生产专业户开始将苗圃改种水稻、棉花等作物。至2005年,全县苗木种植面积仅保存600公顷,生产苗木4675万株。 植树造林荒山造林1986年后,全县荒山造林逐步呈现联户承包、专项绿化、中德、中日合作造林和企业合同造林等多种形式。
  联户承包造林1983年,马回岭排山村的熊振义、熊前武几名老共产党员联合6户农民,与村委签订70公顷荒山造林承包合同,拉开全县联户承包荒山造林序幕。至1986年,马回岭全乡承包荒山造林联合体发展到33个、186户,承包荒山860公顷;全县荒山造林专业户和联合体96个、304户,承包荒山造林面积1463.4公顷,成为全县荒山造林一支重要力量。由于责、权、利明确,挖山造林质量高,成活率达95%以上。2005年,全县造林面积在3~4公顷的专业户1200户,造林面积在7公顷以上的专业户345户,最多造林专业户造林面积达37公顷。
  “两路”专项绿化1986 - 1999年,按省政府农业开发总体战要求,为加快沿105国道昌九段(后扩展为昌九高速公路)和南浔铁路(后为京九铁路南浔段)两侧绿化建设,消灭沿途荒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九江县“两路”绿化领导小组。1989年,马回岭乡成立“两路”绿化指挥部,组织全乡500余劳力,在杨溪、马头村105国道两旁荒山奋战半个月,完成造林整地160公顷,并在面阳山创建乡林场,后连续奋战6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00公顷,其中成林533公顷,为全县“两路”绿化作出表率。
  1995~1997年,全县在“两路”绿化的基础上实施“百里果业工程”建设项目,南起马回岭镇的红桥村,北至涌泉乡的长岭村,沿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大动脉线上6个乡镇24个行政村。第一期,组织全县劳力在马回岭乡富民村、沙河乡兰桥村开展高标准水平阶梯抽槽整地建园示范,营造桃、早熟梨、板栗、杨梅等果树53. 34公顷。至2005年,全县在榜样的推动下共完成两路百里果业带面积1153.2公顷。
  1998 - 1999年,在百里果业工程基础上,实施“翠竹工程”,从浙江临安和庐山区龙门林场引进雷竹、红壳竹、乌鸡竹和高节竹等笋用名贵竹种,在昌九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两侧土质深厚的缓坡地带,共建笋用竹园66. 67公顷。
  中德合作造林为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扶贫,中德两国政府签订无偿援助造林协议,造林项目费用由德方援助700-/0,中方配套30%。1994年7月,县政府向国家申报立项,1997年项目获得批准,1998年3月开始实施,第一期工程在马回岭镇、黄老门乡、沙河乡试点,第二期工程于2001年在全县铺开。至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516.1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1311.7公顷,经济林453.6公顷,封山育林1750公顷,疏林补植0.8公顷。主要树种为枫香、喜树、南酸枣、木荷、栾树、枫杨、香椿等速生阔叶树,兼有杉、马尾松、湿地松等针叶树,采取针阔混交方式营造混交林,以穴垦穴抚方法保持水土和保护本土树种资源,取得造林与保护双赢。2001、2002年,岷山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先进乡镇”。2004年8月7日,第六次全国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座谈会的17个省(市、区)林业厅、财政厅领导和省项目办主任,亲临县境,参观考查中德造林山场和合同资金使用档案管理工作,获一致好评。
  中日合作造林全称为“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日青年生态绿化示范林工程”。为日本前首相小渊在访华时和中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由日本民间组织日本青年会所使用“小渊基金会”基金,向中方提供无偿资助,用于中方江河环境保护,营造生态林。2000年,九江县是江西省获此资助项目的3个县区之一。项目由共青团县委牵头,县林业局负责实施。实施范围在沙河街镇、沙河乡、狮子镇、岷山乡和城门乡。至2003年,共营造生态林面积480公顷。2004年,共青团九江县委荣获中央8部委联合颁发“保护母亲河五年成就奖”,团县委书记于成林荣获“保护母亲河全国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企业合同造林 2004年9月30日,金光集团亚洲纸浆九江金太阳科技林业有限公司与新塘乡政府在县林业局举行合作造林的合同签字仪式,由金太阳公司投资,在新塘乡前进、四华、铜泉、紫荆等行政村营造纸浆原料林2000公顷,林木收益与当地林农8:2分成。至2005年底,完成造林任务666. 67公顷,主要有马褂林、枫香、桤木等速生树种。
  平原绿化境内沿江滨湖平原地区涉及全县10个乡(镇、场)、68个行政村、866个村民小组,平原地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36. 58%。为巩固1983年“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成果,着力抓好长江沿岸和滨湖平原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对已建成的68. 83千米长江堤岸内外的防护林带中的空、残、缺地段全部进行补栽、补植,并对7.2千米无林江堤堤岸,逐年营造防护林,至2005年底,共完成内湖圩堤堤岸绿化11万株。对平原地区内的公路、渠道、机耕道和村庄房前屋后进行植树绿化,初步形成农田防护林网,有效改善了江湖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历次特大洪水灾害中,较好地保护了江湖圩堤安全度汛。
  义务植树1986年始,每年植树节,县绿化委员会按例规组织县城行政、事业机关干部到旅游风景点、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铁路、公路两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规模较大的有2004年3月12日的植树节,组织76个单位,动员3000余名机关干部,在县自来水厂边凌家垅山场开展义务植树,场面壮观,成效显著,完成植树面积13. 33公顷。至2005年,全县义务植树保存94. 74万株,蓄积达4. 05万立方米。
  退耕还林国家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在长江流域各省区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2003年1月,县政府成立九江县退耕还林办公室,全县退耕还林工作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回岭镇、岷山乡、狮子镇、新合镇、新塘乡、涌泉乡等8个乡(镇)68个村,共有退耕还林面积3731.8公顷,其中坡度大于30度的高螃田地面积3016. 44公顷,坡度大于40度的挂壁耕地面积715. 36公顷。至2005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3333公顷,占应退耕还林面积89. 31%,其中退耕还林营造果木面积1333公顷。
  抚育更新幼林抚育 20世纪80年代末,乡村集体林场对新造幼林地以集体专业劳力,实行全垦抚育。头三年在幼林地行间进行带状深翻条垦,套种黄豆、绿豆、花生、芝麻、红薯、西瓜等经济作物,达到抚林和增加经济收入双赢。三年后幼林郁闭封行时,即进行除草、砍杂、松土和防治病虫害等。村组集体营造的幼林山场,每年冬末春初季节,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劳动力突击上山进行穴垦,做成上低下高的鱼鳞状,既除草又防止水土流失,全县年抚育幼林面积3000 - 5000公顷次。90年代,幼林抚育有集体、联户、个体承包等形式。2004、2005年,经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山林产权基本落实到户,所有幼林抚育均由林业产权户各自承担。
  迹地更新20纪世80年代,原营造的人工杉林逐渐进入成材阶段,皆伐面积逐年增多,迹地更新任务逐年加大。采伐迹地更新一般采取深翻改土、培育老蔸发芽育林等措施,间或穴垦、更换树种重新造林。1986年,全县迹地更新面积6.5公顷。至2005年,全县累计迹地更新面积1249.7公顷,年均62. 49公顷。
  营林基地国营林场国营岷山林场是全县木材重要生产基地。1986年,有林业用地面积1540公顷,其中有林面积1426. 67公顷,占林用地面积92. 64%。人工杉木林1069.5公顷,天然林375. 17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5.01万立方米。2004年,全场林业用地面积1282.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28.1公顷(竹林104.1公顷),年产木材450 - 5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同年,根据国营企业体制改革精神,林场实施体制改革试点,即将在册林业职工按照工龄等不同情况,按人分配给一部分山林,由职工负责造林、营林、管林,山场权属国家所有,林业产品按比例分成,并签订合同,一定50年不变。全场有151名林业职工,共分有林地152. 89公顷。
  乡村林场 1986年,全县有乡村集体林场118个,集体林业专业队伍1600人,抚育管理全县人工杉木林8000公顷及天然林1333. 34公顷。乡村林场对全县林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曾为全省先进典型。1996年、1997年,城门乡白合村林场获全国造林绿化“四佳”单位。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权逐步转移到个体、专业户,加之乡村集体林场营造的人工杉木林,已成林进入砍伐期,人工林面积逐年减少,乡村办集体林场逐步解体。至2005年,全县有乡村林场50个,专业职工300余人。有山林面积2500公顷,其中杉木人工林成株面积1000公顷。乡村林场主要职责为巡山护林,造林营林由专业户和林业产权个体户所代替。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