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农业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4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农业经济管理
分类号: D922.4
页数: 3
摘要: 管理机构1986年,县农业畜牧局下设政办组、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种子工作站(含种子公司)、土壤肥料管理站、能源科教管理站、农业经营管理站、植保植检站等1 1个站组。是年8月,土管站撤销,职能划出,另成立县土地管理局。1987年,成立县水禽场,副科级单位。1989年,政办组改称人秘股。1990年,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沿河南路180号新建办公楼办公。1992年,县畜牧兽医站更名为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1996年,县农业畜牧局改称县农业局。1997年,经作站从农业局划出,升格为县经济作物局,为县政府直管二级局,搬迁到农业推广中心办公楼办公。同年5月,成立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1999年,增设农机监理站。2003年,在机构改革中,保留县农业局,属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农业的职能部门。除担负原有职能外,并划人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环境保护等职能。同时,经济作物局划归县农业局管理。2004年,科教工作从能源站划出,并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署办公。至2005年底,局内下设办事机构有县经济作物局、人秘股、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中心、粮油站、土肥站、能源站、种子站(含种子公司)、植保植检站、农经站、农机站、农机监理站13个单位。全局有干部(职工)163人,其中在岗116人、离退休人员47人。带编人员71人,其中行政23人、事业编48人。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组织

内容

管理机构1986年,县农业畜牧局下设政办组、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种子工作站(含种子公司)、土壤肥料管理站、能源科教管理站、农业经营管理站、植保植检站等1 1个站组。是年8月,土管站撤销,职能划出,另成立县土地管理局。1987年,成立县水禽场,副科级单位。1989年,政办组改称人秘股。1990年,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沿河南路180号新建办公楼办公。1992年,县畜牧兽医站更名为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1996年,县农业畜牧局改称县农业局。1997年,经作站从农业局划出,升格为县经济作物局,为县政府直管二级局,搬迁到农业推广中心办公楼办公。同年5月,成立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1999年,增设农机监理站。2003年,在机构改革中,保留县农业局,属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农业的职能部门。除担负原有职能外,并划人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环境保护等职能。同时,经济作物局划归县农业局管理。2004年,科教工作从能源站划出,并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署办公。至2005年底,局内下设办事机构有县经济作物局、人秘股、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中心、粮油站、土肥站、能源站、种子站(含种子公司)、植保植检站、农经站、农机站、农机监理站13个单位。全局有干部(职工)163人,其中在岗116人、离退休人员47人。带编人员71人,其中行政23人、事业编48人。
  服务体系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应对新形势,强化服务,及时把农科技术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从1986年始,县、乡政府对农村农业服务体系逐渐进行调整、巩固、充实和完善,采取选调、招聘办法,重组和完善基层农业服务网站。至1989年,全县13个乡、镇先后组建和完善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农经站、水产站5个基层专业服务站,村组根据实际,先后分别组建科技普及推广服务市场科学有限公司,以及果业协会、蔬菜协会、花卉苗木协会等各类经营服务性民间组织;村民小组以培植专业户、典型试验示范户的形式进行传、帮、带,把科学技术传播到每个农户。至2005年,县、乡、村、组4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完善,全县共有农业科技服务人员399人。其中,县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干部40人、基层五站359人。有中高级专业人员18人、技术助理人员22人。
  农村能源建设 1990年,全县建沼气池613个,容量4229吨。1995年,建沼气池4500个。主要分布于江洲、永安、港口、涌泉、新塘、新合、沙河等乡镇。同年,在省农村能源办公室指导下,推广水压式沼气池,从根本上解决进出料难等问题,并对旧式老池进行全面改造提高。1990 -2000年,在全县农村推广省柴灶40万台,为农户省柴节能减耗。2003年,农业部下达九江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投资1 10万元,在全县8个点、1375户农户中实施“一池三改”(即新建沼气池结合改厕、改厨、改猪栏),中央每户补贴800元,县财政也给予一定材料补助费。有力推动了沼气池建设的发展。至2005年,全县新增建水压式沼气池1800个。
  农产品质量监测监督2003年始,县内根据国家对食品监测监督法规精神,对大棚蔬菜、油菜、早熟梨等作物的栽培环境、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做到栽培环境无污染源,使用低毒无残留农药,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化肥等措施,保证农产品质量达标。经省农业厅质检部门检测认证,江洲、新洲的油菜,港口镇的莲藕,永安大棚蔬菜的辣椒、小白菜和新塘、新合的早熟梨等被誉为信得过放心食用的无公害农产品。
  农机监理1986 - 2005年,全县审查核定县以下农机修理网点80个,核发修理技术等级工137人。其中:乡镇合格修理点19个,修理熟练等级工59人;村合格修理点12个,修理技术熟练等级工25人;合格修理专业户49家,修理技术熟练工53人。培训、考核乡镇、村农机技术人员3215人次。其中拖拉机驾驶员42人,农用汽车驾驶员398人,内燃机手2000人次。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25次。纠正各种违章行为401起。新车上牌275台,核发驾驶证300份,创建农机示范村2个。培养农机安全示范户10家,使农机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农机服务总收入818万元,比2004年增长15.1%。
  植物检疫198 1年,配备专职植物检疫员3人,兼职检疫员5名,负责全县地产及调运植物检疫和疫情普查。1988年5月,对全县20个乡镇(场、所)开展有害生物豚草的普查,发现和查清全县有14个乡镇有毒豚草的侵入与分布,面积295.5公顷。1989年,对棉花枯萎病进行普查,查出全县枯萎病发生面积273. 53公顷,并对疫区进行全面封闭,改种粮豆作物。2000 - 2002年,根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32种检疫对象,重点对棉花枯萎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美洲斑潜蝇、毒麦等四种有害病毒、细菌及生物进行全县性普查,普查成果获全省植物检疫普查及知识竞赛第二名。2005年4月,按省植保站的要求,进行红火蚁普查,未发现该检疫对象。从2000年起,对调出、调进的农业产品、种子、苗木等进行检疫,每年平均检疫农作物种子700余吨,苗木400万株,有效地阻止检疫对象的入侵。
  减负监督管理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负担过重,引起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97年,县成立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减负监督管理。2000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重要批示,即遵守农民负担不能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制度;禁止平均摊派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禁止一切要农民出钱出物的达标升级活动,禁止一切没有法规依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禁止面向农民集资,禁止各项摊派,禁止强行以资代劳,禁止村里招待下乡干部,禁止用非法手段向农民收钱收物。2001年,县人民政府根据批示精神,制订“农民负担监督卡”管理制度,把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义务工、积累工等以负担卡的形式明确下来,发给群众,让农民心中有数。坚持“农财”预决算制度,杜绝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行为的发生。2002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民应交的各种费用和统筹基金,以税收形式固定标准和限额,并进行张榜公示,挂牌征收,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2004年,全县免征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率在原基础上降低3个百分点,农业税总额调减43%,全县共减征农业税及附加714万元、农业特产税(烟草除外)55.1万元。2005年,改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量力而行,实行“上死下活”,即最高筹资年人均不得超过30元,筹劳年劳均不超过6个标准工作日,下数不等,因人而异,自报公议,民主决定,出榜公布,不得平调挪用。同年l1月,全县实行“村账乡代理”制.成立乡、镇(区)村的财务账目乡代理工作室,把村财务账目集中管理,乡管村用,并全部实现电脑控制,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2005年,国务院宣布全国免征农业税,从此,农民实现合同内“零”负担。
  附:名优土特农副产品选介 “仙客来”食用菌系列产品主要有滑子菇、杏鲍菇、蘑菇、姬菇、茶树菇、鸡腿菇、小白灵、毛木耳、草菇等“仙客来”牌罐头及灵芝冲饮片。产品具有菌菇鲜嫩、味美,加工技术精良,无有毒化学成分,是餐桌上的佳肴上品。产品热销深圳、上海、海口等大中城市,并远销印尼、韩国、新加坡、法国等国际市场。
  无公害瘦肉型猪华山牧业有限公司饲养的商品瘦肉型良种猪,具有肉质鲜嫩、瘦肉比60%以上、无激素等特点。2004年,荣获“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05年,出栏商品瘦肉型猪3万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创税利190万元。2005年,荣获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浔绿”牌蔬菜永安乡无公害蔬菜基地,从播种,育秧、栽培、施肥、病虫防治等环节,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并实行配方施肥,推广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等。2003年,被农业部技术推广中心定为全国蔬菜安全科学用药示范区,成功注册的“浔绿”牌灯笼椒和大白菜、西红柿等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具有个大、鲜嫩、无污染残留有害物质成分,畅销九江市区及鄂、沪等地。
  无公害莲藕2000年始,港口街镇开发农业避洪工程,将低洼湖田改种莲藕。该产品比田藕、塘藕品质更佳,具有淀粉含量高、节长、肉质厚、个大、单藕重在2 -3千克等特点。2003年,被省农业厅检测认证为无公害莲藕。产品销往九江、南昌、南京等城市。
  “桑蓠”牌早熟梨2001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按照标准化、生态化、有机化、品牌化的高标准要求,在新塘、城子镇等地连片开发果园,栽植优质早熟梨。做到精细管理,推广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果品套袋等技术,该品种具有成熟早、产量高,果皮薄、果质好、水分多、肉白嫩、香甜适中的特点。2004年,成功注册“桑蓠”牌早熟梨商标,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产品。产品畅销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湖北等省市。
  “晶莹雪”牌棉花1997年,实施农业部“棉花丰收”科研项目。全县8006. 67公顷棉花,百分之百推广转基因抗虫棉良种,百分之百推广双膜育苗,地膜移栽,重施基肥,“六合一”追肥等综合技术。使全县棉花达到高产、质优标准,公顷单产皮棉2. 007吨,获农业部颁发的丰收项目奖。2002年,向农业部申报注册“晶莹雪”牌优质棉商标成功,产品被四川省棉麻集团公司包销。
  中华毛蟹俗称河蟹,土名螃蟹,是蟹中优良品种。1993年始,赛城湖、赤湖等地利用大湖水面和暂养池,养殖中华毛蟹。至2002年,全县养殖面积达1467公顷,总产中华毛蟹420吨,总产值4372.2万元。被省农牧渔业厅列为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该产品具有个大、蟹黄多、肉质鲜嫩等特点。产品内销九江、南昌、上海,外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