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42
颗粒名称: 特色农业
分类号: F3
页数: 2
摘要: 县委、县政府在稳定发展传统农业基础上,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自主创新,辟新路,谋发展,把发展重点放在鲜、活、名、优、特生产项目上,在全县逐步规范和创建6个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003 - 2005年,被江西省农业厅先后分别认证为无公害特色产业基地。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农业经济

内容

县委、县政府在稳定发展传统农业基础上,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自主创新,辟新路,谋发展,把发展重点放在鲜、活、名、优、特生产项目上,在全县逐步规范和创建6个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003 - 2005年,被江西省农业厅先后分别认证为无公害特色产业基地。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江洲、永安水陆交通便捷,上至武汉,下到南京,近临九江市区。1998年,为发挥区域优势,为农民增收,为市民服务,开始商品蔬菜生产,变零为整,连片种植,并从多渠道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争上名牌产品,抢登大市场。政府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聘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定期培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操作,推广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技术,实行配方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2005年,商品蔬菜栽培面积达到1000公顷,其中大棚蔬菜334公顷。2003年,被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确立为全国蔬菜安全科学用药示范区。江西省农业厅分别认证永安、江洲洲头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商品莲藕生产基地港口街镇党委、政府在战胜1998年历史罕见洪灾后,对合理开发利用全镇450余公顷低洼湖田,发动群众进言兴镇富民之策。在广纳群言基础上,决定创建种藕“避洪兴农”特色产业工程。1999年,试种134公顷,当年获得丰收,单产鲜藕22500千克,按市场平均价格1.4元/千克计算,每公顷产值可达3. 15万元。农民公认种藕省工省力成本低,稳收效益高,莲藕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2005年,莲藕面积达340余公顷,收鲜藕2. 04万吨。因藕节稀、肉质厚、淀粉高、味鲜美,很受市民欢迎。产品畅销南京、武汉、南昌、九江等地。2003年,被省农业厅认证港口为无公害莲藕生产基地。
  无公害商品水果生产基地 1986年前,县内水果有零星栽培,面积小、品种单一、产量低、经济效益差。2000年,为实施省政府关于“南橘北梨”的规划布局,县政府为把水果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凡建果园承包开发荒坡每公顷租金150元/年,低产旱地年租金700元/公顷,承包期30年不变。凡兴建果园14公顷以上,修建通园车道,每千米由县财政补贴10000元,凡兴建7公顷以上连片果园,可享受财政3000元水电建设和70%的购苗款补助。惠民政策出台,促进了水果生产的大发展。建成了以“武九”铁路沿线的涌泉、新塘、新合、狮子、城门等乡镇,主栽早熟梨为主的果业带;以“昌九”高速沿线的马回岭、岷山、沙河等镇(区)以蜜橘、桃、奈李、杨梅为主的果业带;以城子镇、港口街镇早熟梨沿江(长江)果业带。由于高标建园、科学栽培、精细管理,使90%果园达到一年栽植、二年见果、三年受益、四年丰收。2005年,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3000公顷,其中早熟梨2133公顷,蜜橘、桃467公顷,其他水果400公顷。水果总产量2.5万吨,已成为全省五个早熟梨基地县之一。其中,新塘、城子镇被省农业厅分别认证为无公害早熟梨生产基地。2003年,注册“桑蓠”牌早熟梨商标,并彩印包装箱,产品远销深圳、广州等市场。 无公害商品猪生产基地华山牧业公司,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4公顷,饲料基地有湖田7公顷,水面14公顷,总投资600多万元。生猪养殖规模由建场初期80头母猪群,到2005年现存栏母猪1500余头;年出售瘦肉型商品猪由1000余头,到2005年出售3万头,比办场初期的1986年增长29倍。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190万元。2004年,荣获“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2005年,荣获九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光荣称号。
  无公害油菜生产基地江洲、新洲地处长江中心,四面环水。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无污染源。耕地总面积3623公顷,其中新洲690公顷,是油菜最佳种植区。1986年前,油菜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以直播为主,单产低,效益差。到1990年,全面推行棉油套作技术,并引进“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油菜生产由产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2000年油菜播种面积2852公顷,总产油菜子3947吨。在认真抓好肥料、农药、种子三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油菜播种面积、单产、总产持续上升,2005年,播种总面积3067公顷,单产1. 47吨,总产4500吨,比2000年增长14%。2004年,江西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油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赛城湖、赤湖、港口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养殖水面达8733公顷,占全县可养水面81. 87%,鲜鱼产量占80%以上,曾是江南淡水养殖和全省各纯鱼种供应基地。1986年后,在大水面放养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围网养殖螃蟹、青虾、鳜、甲鱼等珍贵鱼类精养技术。2002年,特种水产总量突破5000吨,被誉为江西省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特色农业的开发,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既发展传统农业,又做强特色产业,使全县特色产业已占据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其中蔬菜、果木、水产三大新型产业年产值均超1亿元,苗木林种销售额达2.7亿元。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