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3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发展水平
分类号: F124.1
页数: 5
摘要: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1986 -1990),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发展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业经济快增长,农业处于缓速增长阶段。作为反映全县农业生产概貌的粮、棉、油、猪的传统“四大指标”和水产品等产业,内部起了变化。粮食、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产量略有下降,油脂、生猪、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

内容

发展速度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1986 -1990),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发展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工业经济快增长,农业处于缓速增长阶段。作为反映全县农业生产概貌的粮、棉、油、猪的传统“四大指标”和水产品等产业,内部起了变化。粮食、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产量略有下降,油脂、生猪、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1986年,全县粮食总产86903吨,比1985年减少0. 8%;棉花总产8795吨,同比减少6. 180-/0;油脂总产2237吨,同比增长21. 25%;生猪年末存栏110155头,同比增长7. 79%;水产品2324吨,同比增长52. l9%。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80430吨,棉花皮棉总产8783吨,比1986年分别减少7. 45%、0.14%;油脂总产3782吨,生猪存栏112281头,水产品总产2803吨,比1986年分别增长69. 07%、1.93%、20. 61%。1990年,农业总产值22011万元,比1986年的11907万元,增长84. 86%,年均增长16. 97%。
  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 1991 - 1995),县委、县政府遵照中共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继续贯彻“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的方针,围绕棉花、油料、水产三大优势,从质量上、面积上、技术上攻关,实行水田改旱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油菜从育苗移栽提高覆盖率上突破.水产从大水面积养殖和特种水产品养殖突破。蔬菜从质量上突破,全县农业经济持续发展。1995年,棉花播种面积达9686. 68公顷,皮棉总产达15081吨;比1990年分别增长45.30%、71.77%,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其中1994年皮棉总产达17625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县粮食总产39950吨,比1990年减产40480吨(稻改棉减少面积);油脂总产4911. 28吨;生猪存栏109818头,水产品总产13902吨,首次突破万吨大关,比1990年增长3. 96倍,成为全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无公害优质蔬菜总产14. 92万吨,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增长新亮点;生猪年末存栏109818头,比1990年略有下降。1995年,农业总产值36256万元,比1990年增长64. 72%,年均增长12. 94%。
  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1996 - 2000),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调整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协调发展。1996年,全县粮食、棉花、油料、生猪产量比1995年分别增长49.2%、11. 11%、30. 29%、11.06%,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5%。在取得“九五”初战胜利之时,却遇国际经济危机波及国内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下滑,稻谷每千克售价由1995年的1. 61元,2000年下降为1.03元;棉花收购政策由统改为放开,售价由1995年每千克14. 73元下降到2000年的10. 35元;饲料、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严重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加上1996、1998、1999年连续发生外淹、内涝的自然灾害,特别是1998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农业损失惨重。2000年,全县粮食总产52119吨,棉花总产8695吨,油脂总产4928.4吨,生猪54203头,水产品总产14970吨,蔬菜总产12.2万吨。与1995年比,粮食增长30%,棉花下降42%,油脂持平,生猪下降51%,水产品增长8%,蔬菜下降18. 22%。其中,1998年受特大洪涝灾害影响,全县种养业总产量与1997年相比,粮食下降26%,棉花下降74%、油脂下降25%、生猪下降53%、水产品下降35%,蔬菜下降38. 8%。200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3098万元,比1995年增加16842万元,增长46. 45%。其中,1998年农业总产值比1996年减少9.14%。
  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 2001 - 2005),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政策最宽松、最实惠、最重视的历史时期。2001年,出台减免农民不合理的税费政策,制定了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对农村困难户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2004年,实施对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县委、县政府以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兴农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抓住“人世”机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放思想,务实求真,开拓进取,牢牢把握发展机遇。2001年,全县粮食总产55589吨,棉花皮棉总产11215吨,油脂总产5550. 64吨,生猪年末存栏54545头,水产品总产16536吨,与2000年相比,粮食增长6. 66%,棉花增长28. 98%,油脂增长12.62%,生猪增长0.63%,水产品增长10. 46%。2005年,粮食总产61309吨,皮棉总产9285吨,油脂总产4731.7吨,生猪年末存栏55187头,水产品总产23356吨,比2000年粮食增长17.63%,棉花增长6.79%,油脂减少4. 16%,生猪存栏增长1.81%,水产品增长56.02%。农业总产值81497万元,比2000年53098万元增长53. 48%,年均增长10.69%;比1986年的11907万元增长5. 84倍。农民年均纯收入3249元,比1995年的1665元,增长95.14%,年均增长速度9.51%。
  产值结构 1986年后,县委、县政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对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注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劳动力从有限的耕地中转移到资源开发利用上,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增长。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1907万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5.22%、2.2%、14.27%、4.36%、3.95%。到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81497万元,“五业”产值比重分别调整为55. 14%、2.37%、13.81%、1. 55%、27. 13%。其中种植业比1986年下降20. 08个百分点,林业产值上升0.17个百分点,牧业产值下降0.46个百分点,副业产值下降2. 81个百分点,(1993 - 2001年副业未作统计,2002年改为农业服务业),渔业产值上升23. 18个百分点。1986 - 2005年期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最高年为1987年的76.01%,最低为1995年的53. 16%,同比下调13. 94%;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最高为1998年的6.70%,最低为1987年的1.21%;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最高为1998年的26.13%,最低为2003年,因突发禽流感疫情,家禽饲养量减少,使牧业产值下降到8.47%;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1990'年后基本保持连年增长,由1986年的3. 95%,上升到2005年的27. 13%,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处为表格(1986—2005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统计)=] 劳动生产率1986 - 2005年,全县农业生产由于受市场价格、投入产出比差、农业政策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呈不均衡发展,作物产量时高时低,农业经济虽持续发展,但按全县农业人口和直接从事农业劳力平均提供生产量仍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仍然偏低。
  粮食 1986年人均产粮339. 36千克,劳均966. 57千克,是20年中最高点。最低为1995年,人均产粮仅143.1千克,劳均产粮339. 42千克。2005年,人均产粮180千克,劳均产粮420千克,分别比1986年下降53%、43. 5%。
  棉花 1986年人均产棉34. 34千克,劳均97. 82千克。生产率最高是1994年,人均63. 35千克,劳均183. 45千克,创历史新高;最低是1998年,因遭受特大洪灾,人均产皮棉仅14. 87千克,劳均43. 71千克。大灾之后,经过恢复性生产,到2003年人均产皮棉回升到41. 84千克,劳均138. 70千元,皮棉生产率稳步增长。2005年人均产皮棉33. 15千克,劳均124.1千克,与1986年同比,人均产皮棉下降3. 47%,劳均产皮棉增长26. 87%。
  油脂 1986年人均产油脂8. 74千克,劳均24. 88千克。最高年是2001年,人均产油脂20. 71千克,劳均产油指65. 00千克。最低年份是1988年,人均产油8. 73千克,劳均产油23. 33千克。2005年,人均产油16. 89千克,劳均63. 24千克,比1986年分别增长93. 25%和1.54倍。
  生猪 1986年人均年末存栏0. 43头,劳均1. 23头。最高年份是1997年,人均0.51头,劳均1. 33头。最低年份是2003年,人均0.18头,劳均0. 69头。2005年人均年末存栏0.20头,劳均0. 74头。比1986年分别下降53%、40%。
  水产品 1986年人均生产水产品9. 08千克,劳均25. 85千克。最低是1987年,人均5.8千克,劳均14. 84千克。最高是2005年,人均83. 39千克,劳均312. 16千克,比1986年分别增长9. 18倍、12. 08倍。
  蔬菜由自给走向商品生产,由自留地生产转变为无公害蔬菜商品生产基地。1986年人均产优质蔬菜157千克,劳均471千克。最高年份是1995年,人均产优质蔬菜534千克,劳均1014.5千克,最低是1991年,人均产优质菜116千克,劳均生产优质菜231. 73千克。从2000年到2005年,优质蔬菜劳动生产率以2. 130-/0速度递增。
  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和商品率1986年后,经济运转条件下,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双轨”(定购、议购)制。1996年后,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主要农产品的商品量、商品率均受市场价格杠杆作用驱动,农户自主安排生产,自由上市交易,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品种、商品量、商品率发展不够平衡。贡献最大的是棉花。1986 -2005年,全县共上市交易的商品皮棉213664吨,商品率95%以上。年平均商品量10683吨,人均50. 63千克,劳均108.3千克。最高年份是1997年,商品皮棉15751吨,商品率98%,人均56.1千克,劳均115.5千克。
  九江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之一,粮食生产面积小,属缺粮县。1986 - 1995年,全县提供粮食商品量144580吨,年均14458吨,商品率22. 13%。人均53.4千克,劳均114千克。1996 -2005年,提供商品量80105吨,年均8010吨,商品率13. 66%。人均27.4千克,劳均57.8千克。商品量最高年份为1989年达22080吨,人均81.3千克,劳均180千克;最低年份是2004年1360吨,商品率2. 29%,人均0.48千克,劳均10. 28千克。
  1986 - 1995年,油脂通过定购、议购渠道,全县提供油脂商品量19288吨,年平均1928.8吨,商品率55.1%,人均商品油71千克,劳均152千克。1996 - 2005年,粮油市场全面放开后,油脂上市交易渠道多,县粮食部门仅收购1028吨,油脂市场由私营粮商所占领。
  1986 - 2005年,全县共出售商品肉猪941293头,商品率61.3%,年平均商品量47065头,人均0. 16头,劳均0.37头。最高年是1992年,全县商品猪54434头,人均0.2头,劳均0. 42头。最少是1994年35855头,人均0.12头,劳均0.28头。
  2001 - 2005年,具有鲜、活特色农产品的商品量幅度提升。水产品商品总量102143吨,年均上市量20429吨,人均72.7千克,劳均152.1千克。其中鲜鱼总量92231吨,年均18446吨,平均每天鲜鱼上市量在50. 53吨。无公害新鲜蔬菜上市商品总量60万吨,年均12万吨,平均每天上市量328.7吨。其次,每年商品茶叶10.2吨,新鲜水果1704吨。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