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2
摘要: 九江县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冲积平原南部。东、西、南三面县境边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广大地区低丘、岗地、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地带河湖密布。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地貌

内容

地貌形态类型县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冲积平原南部。东、西、南三面县境边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广大地区低丘、岗地、盆地相间,北部平原地带河湖密布。
  平原长江沿岸一带的江洲、城子镇、永安、港口、赛城湖等沿江湖滨地带,以滨湖冲积泛溢为主,其中湖水面积占据半数以上,另有三角洲、天然堤多处微型地貌间夹其中。海拔高度小于20米,大多界于14 - 16.8米间,长江中心新洲三角洲海拔仅10米(围堤中心),坡降一般为0. 06%-0.09%,平原面积达319. 33平方千米(含水域),占全县面积的36. 56%,全部由第四纪全新世的沙泥组成。
  岗地主要由垅岗及阶地二种微地貌单元组成岗地,总面积约为138. 67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15. 88%。在沙河街、狮子、城门、新塘、港口、城子镇等地以垅岗型岗地为主,海拔标高界于30 -70米间,大多为第四纪更新世碳酸盐岩风化残积红土及黄土构成,岗顶平坦开阔,岗缘坡陡。在庐山脚下为第四纪更新世冰碛堆积垅岗。在马回岭、黄老门、沙河街、新合、新塘、长山等地以河谷阶地型岗地地貌为主,海拔标高约20 - 50米,大都由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构成,岗谷相间分布。
  中低丘陵海拔在50一300米的中低丘陵面积较大,达330. 47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37. 84%,在马回岭、黄老门、涌泉、港口等地,主要以志留纪及泥盆纪的沉积碎屑岩构造剥蚀丘陵为主,相对高度多小于200米,丘顶浑圆,风化残积层较厚,丘间冲沟宽而浅,谷底平坦。在新合、新塘、涌泉、狮子、长山等地,以剥蚀岩溶丘陵为主,主要由石炭纪、二叠纪、中下三叠纪碳酸盐岩类组成,丘顶常有基岩裸露,岩溶微型地貌发育,峰林、峰丛、石芽、溶洞、溶蚀暗河、天生桥屡见不鲜,丘间谷地形态多变,宽窄不一。
  高丘低山在县境边界的东、南部的大步尖、岷山及中部的株岭山一带,以高丘低山地貌为主,主要为高丘,海拔多在300 - 500米间。500米以上的低山范围甚小,与庐山交界处的大步尖海拔901米,为全县最高峰,其次是黄石岩,海拔652米。与德安县交界的岷山乡的金盘峰海拔637米、尖帽坎523米、严家坳510米、刀背岭601米、小岷山543米。上列属于低山范围的6个山峰,主要由坚硬的变流纹岩、石英砂岩组成。众多高丘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砂砾岩及志留系砂页岩组成的碎屑岩丘陵。株岭山一带的高丘之顶常由坚硬致密抗风化较强的泥盆纪石英砂砾岩组成,相对较为平坦,丘陵地带由易风化的志留系碎屑岩组成,相对较为陡峻。高丘低山之间的山谷多呈V字形,相对较为狭窄,例如岷山一带较为典型。全县的高丘低山地貌总面积约为84. 86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9. 72%。
  地貌成因类型构造地貌县境东南部近庐山地带的地貌成因类型属庐山断块山地貌的范畴。县内中部地区的株岭山属构造剥蚀地貌类型中的猪背山及单面山。临长江一侧则属于长江陷盆地的一个组成部分。
  流水侵蚀地貌全县境内的丘陵地貌及低山地貌的成因类型,大都属于第四纪全新世的流水侵蚀地貌,与岩性关系较为密切,坚硬的碎屑岩多残留成为丘顶、山峰,细粒碎屑岩多构成山间沟谷。此种地貌成因类型,在全县范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流水堆积地貌境内的大多岗地、阶地及河谷冲积平原,还有长江的江心洲,其地貌成因皆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类型。
  冰碛地貌庐山脚下直至沙河街一带的垅岗地貌皆由中更新世的冰碛泥砾及间冰期的网纹红土组成,其成因类型应属于冰碛地貌范畴。
  岩溶地貌狮子、新塘、新合、涌泉等地的丘陵、岗地、平原的成因类型,皆属于碳酸盐岩地区特有的岩溶地貌。
  湖成堆积地貌濒临长江南岸的赛湖、城门湖、八里湖周边的湖积平原之成因类型,属于湖成堆积地貌。在全县范围内比重较大。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