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04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7
摘要: 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介北纬29。21' - 2g051'、东经115037'一116015'之间。东倚庐山,南邻星子、德安,西毗瑞昌,北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区。东西广62千米、南北袤57千米,总面积873. 33平方千米。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介北纬29。21' - 2g051'、东经115037'一116015'之间。东倚庐山,南邻星子、德安,西毗瑞昌,北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区。东西广62千米、南北袤57千米,总面积873. 33平方千米。
  境内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便有先民聚居。行政建制始于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柴桑县,新莽改日九江亭,东汉复旧称。晋江北寻阳县治徙人,后省入柴桑。南朝梁析置汝南,隋合柴桑、汝南立寻阳,继改彭蠡、湓城。唐析湓城置浔阳、楚城,不久俱人浔阳。五代南唐改称德化。1914年改今名。1949年九江解放,城区设市,县、市分治。1959年1月至1961年9月,曾撤县并市。1968年9月,县治由九江市区迁沙河街。1983年7月为九江市辖县。
  2005年,县下设7镇、5乡、1区、3场,辖行政村民委员会104个,农、林、水产分场15个,居民委员会(社区)17个。全县总户数为107979户,总人口339805人,其中女性162129人,非农人口72084人,有回、苗、壮、满、白、朝鲜、瑶、藏、侗、蒙古、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为389. 09人/平方千米。
  县城沙河街位于县境中东部,南距省会南昌约115千米,北距九江市区约12千米,东至庐山石门涧约10千米。石门涧水东西贯城而过,水称沙河。2005年,城区建成面积10.8平方千米,辟有主次干道26条、全长81. 87千米,房屋建筑面积244. 1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美化、亮化设施日益完善,街区绿化覆盖率为34. 240-/0。1996年获江西省卫生县城称号,1997年通过全国卫生县城考核验收。2000年、2002年分获江西省首届和第二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二) 县境地处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最高山峰海拔664米,最低洲地海拔10米。东南有匡庐延伸山麓,西南、中部、西北山系为幕阜余脉,北和东北系江湖冲积平原。岗丘灰岩裸露,下多溶洞。平原水系纵横,江湖融汇。长江过境54千米,水面3千公顷以上湖泊3座,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条、全长304千米。
  县域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带。1986 - 2005年,平均气温17.5℃,1月气温2.7℃,7月气温26.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6.7℃,极端最高气温40.9℃;无霜期274天。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7514卡/平方厘米,有效生理辐射量53537.9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1667.8小时,日照率38%。年均降雨量1488.4毫米,蒸发量904.2毫米。风向多为东北风,7月偏南风,年均风速2.7米/秒,风力2.4级,江湖水面最大可达8级以上。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造成热、光、水时空分布不匀,常有灾害性气象发生。
  县境自然资源丰富。2005年,农业用地面积22940. 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6.27%,主产粮、棉、油,土特产以黄老门生姜、城门苦荞麦、马回岭西瓜、九江苎麻、永安无公害蔬菜较著名。林业用地面积306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5.11%,以松、杉、毛竹、油茶、果木为大宗,属国家保护名贵树种有银杏、白玉兰、国槐、黄连木、秃杉、鹅掌楸、南酸枣、枫香、重阳木、金钱松、青檀、喜树、天竺桂、豹皮樟等22种。牧业用地面积6765. 96公顷,占土地面积7. 74%,牧畜主要有牛、猪、羊、兔等,牧禽主要有鹅、鸭、鸡等。渔业用地面积16741.7公顷,占土地面积19.17%,水产养殖以鱼类为主,盛产青、草、鲢、鳙、鲤、鲫、鳜、鳊、鲶、乌鱼等,特色水产品有鳝、虾、鳖、蟹、泥鳅、石鱼等。属国家保护野生珍稀动物主要有云豹、獐、穿山甲、豺狗、鼬獾、黄鼠狼、赤鹿、狗獾、豪猪、野猪、野兔、刺猬、白鹤、小天鹅、白鹭、雉鸡、黄鹂、鸳鸯、棘胸蛙(庐山石鸡)及中华鲟、白鳍豚、江猪等。县内地表水径流量按常规计算,多年平均水量6. 8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 32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量2287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占有量39211立方米,每万元工业产值占有量6247立方米,基本满足人、畜和生产用水需要,且水质好,矿化度低。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4万千瓦,已开发利用624千瓦。境内已探明矿藏26种,其中金属矿10种、建材矿5种、工业原料矿6种、园林装饰矿2种、造肥矿2种及煤矿,城门山有色金属综合矿床是全国18个大型铜矿山和9大稀散矿床之一,为国家特大型铜硫基地。
  (三) 九江钟灵毓秀,是伟大诗人陶渊明的梓里,抗金名将岳飞的第二故乡。县籍历史上俊彦代出,有以武功著称的周访、陶侃、周罗喉、文武(武状元);有清政御侮的名臣万衣、赵光汴、罗大佑、刘瑞棋;有以诗文闻世的杨收兄弟四进士、伍乔(文状元)、黄泽、张羽、柳邦杰、文德翼、黄云师、陈奉兹、蔡瀛、许权、范淑等;有德艺双馨的刻工李仲宇、儒医花自达,省内第一代著名女西医康爱德;有清末榜眼、著名藏书家李盛铎和开创中国大学分科先河的刘廷琛。辛亥先驱罗大俭和张世膺、反袁志士徐秀钧、报界奇才黄远生、爱国外交官蔡公时、新闻学开拓者徐宝璜、海外爱国艺术家蒋彝等一批有识之士,为复兴中华而奔走呼号,有的不惜以身报国。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及其领导的革命战争,聚集和造就了大批人才。吴崇枢、吴官煜、欧阳学端、饶华庭、辛忠荩、汪仲屏、刘为泗等英名显赫,功垂千秋而壮烈捐躯;王友生、桂蓬、张林、罗漠、熊家林、王全林等在战争年代出生人死、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鞠躬尽瘁、立下不朽功勋,为世人所景仰。
  九江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光荣爱国革命传统。响应武昌首义,声援“五四”运动,支援北伐进军,收回九江英租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九江特委和九江县委林修杰等人的领导下,以徐上达、汪仲屏、吴崇枢等县籍共产党人和农民武装为基干,先后发动“星子暴动”和“港口暴动”,创建了以岷山为中心的赣北革命根据地和赣北红军游击队,控制南浔铁路和长江部分岸线,打击和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牵制了国民党政府军“围剿”中央苏区和湘鄂赣根据地的兵力,并两次输送游击健儿2000余人,壮大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力。在抗日战争中,以刘为泗为首的中共赣北工委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直接领导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对日军作战,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使敌屡遭重挫,为抗日救国立下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九江仁人志士锐意进取,艰苦拼搏,建功立业。全县在外地工作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和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人员有数百人。其中,有从事金属材料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中国当代发明家、教授胡镇华,刻苦钻研、勇于拼搏、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高级军医主任医师徐树德,秦代东渡日本徐福研究的开拓者、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翻译家、教授黄席群,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黄席椿等;有身残志坚单腿独臂闯市场的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电力设备总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李洪应,创办私立广东肇庆科技职业学院、固定资产达10余亿元、师生员工2万余人的中国民主同盟肇庆市委副主委叶念乔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涌现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劳动模范及优秀工作者,其中有赣北双季稻创始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刘友松,全国植棉劳动模范张才东,全国1998年抗洪英模梅秋荣,骨伤科专家、教授、省劳动模范李诗坚,自学成才、艰苦拼搏的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企业家和优秀科技人才、省劳动模范潘新华等。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县人民坚定而积极地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运动取得胜利后,经过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全面实行计划经济,组织工农业生产。此后,尽管受到“大跃进”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然而社会主义百业仍在起伏曲折中前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全县人民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破除僵化思想,丢掉陈腐观念,理清工作思路,推行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举措,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全县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在计划、财政、价格、金融、商业、劳动人事、城市建设、土地使用、住房、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同时,进行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确立,县内城乡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市场空前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日趋完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301万元,比1986年增长9. 89倍;三大产业结构为31. 76:42. 48:25. 76,其中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1986年提高11. 25个百分点;全县总产出388542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91253万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13. 03倍、8.09倍;财政收入继2004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后达15610万元,比1986年增长13.3倍;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548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49. 39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7倍、6. 44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五) 传统农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县内农业历来以种植业为主,粮棉兼作,突出棉、油优势。1991年,为发展农村经济,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实行部分水田改旱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皮棉产量一跃为1. 25万吨,提前实现“八五”期间奋斗目标,荣获全省“银花赛”一等奖。1994年,棉花播种面积扩到1. 07万公顷,皮棉总产达1. 76万吨,平均每公顷单产1645吨,面积、总产、单产为县植棉史上最高年份。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省第二大产棉县和全国“百强县”之一。新洲垦殖场先后繁育“赣棉7号”、“苏棉2号”、“泗棉3号”等高产优质良种,向省内外提供良种千余吨,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1990年,全县油菜子总产连年突破万吨大关,成为全省重点产油县,荣获全省“金花赛”一等奖,被评为全国植物油收购先进县。1996年后,受亚洲经济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上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特大洪涝灾害,又由于棉花市场日益疲软,县内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01年始,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先后制定了减免农业税、粮食保护价收购、粮食生产补贴等旷古未有的最宽松实惠的惠农政策。县委、县政府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兴农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抓住“人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解放思想,务实求真,发展农业生产。在稳定发展传统农业基础上,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坚持自主创新,辟新路,谋发展,把发展重点放在鲜、活、名、优、特生产项目上,在全县逐步规范和创建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先后被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确定为全国蔬菜安全科学用药示范区;江西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油菜生产基地,永安、江洲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港口为无公害莲藕生产基地。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6. 13万吨,皮棉总产9285吨,油脂总产4732吨,粮食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皮棉总产、油脂总产比1986年分别增长5.6%、111.5%。农业总产值8.15亿元,比1986年增长5. 84倍。蔬菜、林果、苗木、特种水产等特色农业已基本形成规范化、区域化格局,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剔除划九江市经济开发区面积)2. 81万公顷,有林(乔木、竹林)面积1. 2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45. 82%。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林业生产采取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平原绿化并举。全县封山育林面积8910公顷,占有林面积69. 16%。荒山造林以联户承包、专项绿化、合作(中德、中日)造林和企业合同造林为主体形式,全县累计完成荒山造林面积3516.1公顷,退耕还林造林3333公顷,其中实施“百里果业工程”营造果园1973. 86公顷。全县共有果园面积3000公顷,其中早熟梨面积2133公顷,被江西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早熟梨生产基地。平原绿化在内湖圩堤植树11万株,义务植树13. 33公顷,保存94. 74万株。全县苗木种植面积1320公顷,产量达1. 91亿株,是江西省林木种苗生产大县。全县活立木总蓄积98. 24万立方米,竹材202万株,森林覆盖率15.4%,林木绿化率21.1%,是全国杉木用材林基地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县内传统饲养畜禽有猪、牛、羊、兔、鸡、鸭、鹅等,改革开放后,肉鸽和鹌鹑饲养发展很快,1997年又引进鸵鸟养殖。畜禽饲养由户养逐渐转变为专业户规模养殖,并注重良种繁殖、更新。2005年,全县出栏肉猪8. 37万头,生猪年末存栏5.52万头。其中华山牧业有限公司出售3万头,存栏母猪1500余头,荣获“江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称号。全县年末存栏役牛3616头,肉牛、奶牛446头,山羊、绵羊、奶羊1535只,新西兰肉兔存笼3000余只。家禽年末存笼44. 49万羽,出笼活禽51万羽、鲜蛋1965吨。是全省水禽生产基地。
  境内有天然捕捞水域4282. 93公顷,可供水产养殖水面1. 18万公顷。全县已养水产面积1. 07万公顷,占可养水面90.67%。水产品以鱼类为主,水产养殖方法由传统的人工天然放养转变为池塘和大湖网箱精养,养殖品种由普通家鱼养殖转变为鳝、虾、鳖、蟹、泥鳅、石鱼和蚌等特种水产养殖,养殖模式由单一的养殖转变为立体综合性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全县形成以赛城湖水产养殖分场为主体的赛城湖养殖基地,以赤湖大湖为主体的水产品生产集散地赤湖养殖基地和永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及各地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全县水产品总量达2. 34万吨,鱼苗人工孵化8. 51亿尾,是全省冬片、夏花生产基地,江南淡水养殖基地和外贸螃蟹养殖基地,农业部“九江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基地”。
  (六) 工业从困境中迅速崛起,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开始显现。20世纪80年代,全县乡镇企业实行“四轮(乡办、村办、联办、户办)驱动,多样并举”方针,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乡镇集体企业异军突起,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机械、化工、服装、家具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县以下国有(集体)企业逐渐萎缩,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实行一厂一策的倾斜政策,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大胆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使工业企业基本摆脱困境。1991年,被评为全省年度工业生产先进县。同时,加快经济体制转换进程,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改革产权制度,国有(集体)企业结合招商引资和利用民营资本,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昌九工业走廊,工业强省,率先崛起”战略部署,兴建沙城工业园,至2005年园区已建成面积2平方千米,入园企业65家,到位资金14亿元。同时,启动赤湖沿江产业集群区建设,创办九江世纪经济城。全县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以矿产加工、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建材、包装等为支柱的工业产业体系。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0. 98亿元,比1986年增长11倍。销售收入12亿元。工业增加值5. 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 9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86. 5%。沙城工业园已投产的民营企业4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 38亿元,累计上缴税收6045万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10. 72个百分点,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开始显现。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九江素有“三江门户”、“七省通衢”之称,向为赣北物资集散及水陆交通中心,长江中游重要港口之一,近现代交通发达,逐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长江水运上达汉渝,下抵沪宁;105国道、(南)昌九(江)高速公路和(北)京九(龙)铁路纵贯南北,武(汉)九(江)铁路由县城向西横延;庐山机场先后开通航线11条,向全国东南西北辐射联网。2005年,境内有公路线路393条,通车里程总长991.2千米,通车线路和里程比1985年分别增长3. 74倍和1.99倍。其中村道362条,总长591千米,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建县乡村公路的同时,对原有的县乡村公路逐步进行全面扩建和改造,基本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目标,村道硬化率达49%。县内公路客运日客流量3.3万余人次,年货运量112. 56万吨,货物周转量为5768. 25万吨千米。境内有铁路线6条、总长64. 36千米,铁路客运年发送27. 75万人次,货运年发送7.3万吨。境内有港区码头9处,码头岸线总长1. 59千米,泊位15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港口年货运吞吐量为40万吨。境内4C级民航庐山机场可同时停放B737 - 800型客机3架,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先后开通至惠阳、厦门、深圳、上海、海口、广州、北京、南京、成都、南宁、阜阳等航线,构成九江与国内城市的航空运输网。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现代化通信便利快捷。县内邮电通信事业有县邮政局、县电信局、县移动通信公司、联通公司经营部和铁通公司营业点等机构。全县市政邮路设8个投递段,乡村邮路20条,全程1028.8千米,邮政业务全部实现办公自动化,开办函件、储汇、包裹、代理、特快、物流、报刊、集邮、机要和国际邮件等业务。县内城市电话开通程控交换机容量71367门,光缆472. 52皮长千米,IC卡公用电话1775部,201卡电话136部,数字数据用户端口34个,本地网至长途交换机中继电路149条,有用户固定电话机20940部;农村电话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农话程控交换机总容量42921门,有乡村村民电话用户34685户,201卡电话120余部;电信已与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电话业务,县内长话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设有移动通信基站39座,直放站4座,光缆传输线路260千米,传输电路为融合交换网、基站网、支撑网、智能网、移动宽带互联网一体的综合通信网络,先后开通大哥大无线移动电话、IP电话和互联网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卡类业务、集团客户业务和国际漫游业务,有移动用户36000户。联通移动通信开通GSM网基站22个、微机站2个、CDMA网基站14个,信号基本覆盖全县,有联通用户13000户。铁通经营本地电话、长途电话、公共数据传送、网络资源出租、互联网接人服务(ISP)、互联网信息服务(ICP)、无线寻呼、卫星通信、专用通信等业务,有铁通用户1350户。全县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52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5部。
  (七) 商品流通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县属国营、供销、集体商业先后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招标承包责任制、“四放开”(即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国(社)有民营、资产租赁、个体经营和企业破产改制、职工身份置换等改革措施,使商品经营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带来无限商机,个体、民营商业逐渐取代国营、供销、集体商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的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迅速形成。城乡各类市场林立,品牌专营店、各类超市、连锁店、集市贸易等遍布城乡各地,商品流通更加活跃,商品品种繁多,商品市场日趋繁荣。仅县城就有鹏辉超市、百家福超市、汇祥超市等较大型的综合商品超市和香樟药品超市、黄庆仁药栈、康怡药品超市、仁丹大药房等较大型的药店,其中,鹏辉超市在县城有连锁店、加盟店42家,在乡镇有47家,还有村级加盟“农家店”35家;有较大型的万客汇农商贸中心,柴桑小商品市场和德化路工业小商品市场、上街头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供销社农贸市场、粮食局贸易市场、沙河街仔猪交易市场、沿河南路夜宵市场等。各乡镇亦有相当规模的市场,各类商品零售店遍布各行政村和自然村。2005年,全县个体、私营商业经营户3260户,从业人员11870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01万元,比1986年增长6. 44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额占94. 74%、餐饮业占5.260-/0;个体私营商品零售额占92.17%。
  (八) 教育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2005年,全县有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34所(私立10所),在校生25633人;中等专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生1201人;全日制小学118(私立1所,部门办2所),在校生2886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3人。幼儿园(不含小学附设学前班)40所(县办1所,注册私立7所、待注册私立30所,部门办2所),在园幼儿3326人。全县中小学拥有校舍总面积33. 57万平方米,其中近十年国家累计投资5177万元,新建和改造危房面积27. 86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极大改善,现代化教育设备一应俱全。全县中小学有计算机1950台、投影仪及银幕570套、语言放音机660台、彩电450台、影碟机280台,各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村完小建有计算机教室,城区中小学和90%农村中学建有多媒体投影教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县一、二、三中学建有校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农村部分中小学也采用了宽带上网,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县教育系统有图书资料馆(室)42个,面积8752平方米,馆藏各类纸本图书资料38.5万册、电子图书资料1535万册。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教师资格准人制、中小学校长竞聘制,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网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教师素质教育、学历培训和民师转编工作。全县在职全日制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188人,其中具有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1093人、占92%,中学教师职称有特级1人、高级254人、中级826人、初级107人;全县在职全日制小学教师1774人,其中具有中专毕业及以上学历1691人、占95. 3%,小学教师职称有高级20人、中级987人、初级601人。通过考试转编为公办教师810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1995年,经省政府“两基”检查验收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普及实验教学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高考升学率上升。1986 - 2005年,全县考入大中专院校23188人,其中大学本科3507人、专科11206人、中专8475人。高考、中考成绩近年连续名列全市前茅。
  “科技兴县”成效明显,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县建立了县农技中心和乡(镇、场)农技服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科学技术市场等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创办县水稻原种场、县棉花原种场、新洲优质棉繁育基地、永安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农业科研基地和九江庐山真菌研究所、森林植物研究所等民营企业14家。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973人,各类农民技术人员50349人,有农业科技示范户8879户。全县实施“科技兴县”,先后推广科技项目61项,争取科研项目53项,引进项目25项,研究开发项目30项,组织认定科技项目62项;注册商标37户,申请专利产品29件;先后获省级科研成果8项,市级科研成果1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创部优、省优产品9项。在工业生产增长中科技含量达35%以上,农业生产增长中科技含量达30%左右,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普及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成绩显著。全县所有学校均设体育课、课间操,实施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达标。全县中小学有体育运动场地面积46. 65万平方米,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场地标准,体育器械配备达标89%。全县累计向高等体育院校输送学生453人,向省及省以上体工单位输送运动员100余人。县第一小学先后两次获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3次代表九江市小学生组参加省田径决赛分获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被评为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先进集体、全省A级少儿体校。东方红特殊学校重点培养特奥队员,受到江西省政府表彰,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集体。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1997年建成的县体育馆,建筑面积、馆内体育设施设备堪称全省县级体育馆中第一流。全县共有体育场地478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 44平方米。各乡(镇、场)农民体育协会根据地方习惯开展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全县各系统各单位间经常举办各类体育竞赛和职工体育运动会。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老年人健身活动,老年秧歌队、鼓乐队、太极拳、剑舞、迪斯科、木兰扇、健步行、门球、柔力球、乒乓球、台球、地掷球、钓鱼、棋牌和登山活动长年开展,赛事连连,并先后举办了第一至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全县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群众性体育在市八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三、金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先后组织参加国家和省、市体育竞赛20余次,其中代超获得全国第6届残运会男子田径全能冠军。成功承办国际体育赛事1次、国家赛事8次、省市赛事4次。1997年,县体委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8年,九江县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疾病防治成效明显。全县有医防卫生事业单位21家,其中县直属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血吸虫病防治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6家,乡、镇、场卫生院15家(中心卫生院5家);有省、市驻县单位医务所2家,村级卫生室238家,民营医院1家,个体诊所41家。有医防卫生技术人员1145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49人。有病床583张,平均每万人17. 16张。全县医疗单位医疗器械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私立红十字医院等各类现代医疗器械设备完善,科室齐备,业务精良,多数疑难病症均可治疗。其中,县人民医院是全县技术力量雄厚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医院是以骨伤科为特色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县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爱国卫生运动和疾病防控工作,先后进行农村改水改厕、城乡灭鼠除害、职业健康普查、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儿童保健免疫和妇女健康普查普治等卫生保健工作,组织创建“江西省卫生县城”和争创全国卫生县城。鉴于钉螺面积始有孳生、血吸虫病患者重新出现,组织开展新一轮血防工作,反复灭螺面积1900公顷,查出患者7479人,治疗7719人次。地方病防治成效显著,先后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控制碘缺乏病(地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人群预防接种,有效控制了各种传染病在县内的发生和蔓延。全县累计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3600余人次,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受到卫生部和省专家的好评。霍乱病仅于1998年、2003年各发生1起共42人(例),疫情均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疟疾达到基本消灭标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脑炎、百日咳等均控制在1/10万以下。成功防止了全球突发非典型肺炎入侵县内。按照国家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7. 95‰,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化市场丰富繁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文化事业机制和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以基层老年协会为主体的农村民间自办业余文艺团体日渐兴起,发挥了原乡文化站的作用;出现了家庭戏班、师徒戏班和文艺爱好者组合的临时性文艺表演团体以及城乡民间业余鼓乐队。全县有业余剧团18支(不含临时表演队伍)、业余鼓乐队20余支,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涌泉龙舞“一龙蹿九柱”录入《江西民歌民舞集成》。先后组织举办职工文艺晚会、农村业余文艺会演等全县性大型文艺活动70余场次,参加省、市演出10余次,送戏下乡百余场次。县内文艺创作队伍壮大,文艺作品丰富,有业余文艺创作人员400余人,创作各类体裁的文艺作品数万余件篇(首、幅、集)。广播事业曾经兴盛,县广播电台广播网络覆盖全县各地和周边地区。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设备不断更新改造,并与九江市联网,传输42套模拟节目和44套数字节目,卫星电视、县电视台节目已覆盖全县,有线电视网络也已覆盖全县86.7%乡镇和58%行政村。电影市场稍现萎缩,近年仅上映近百年来重大历史题材和进行爱国主义、反腐倡廉教育及科普知识传播等各类影片。图书资料馆藏丰富,县图书馆馆藏图书7600册、期刊1861合订册;单位、学校藏书(含资料)40余万册、电子图书资料1500余万册。图书销售形成网络,设有县新华书店和马回岭、江洲分店;有民营图书销售点50余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全县有文化经营户121户,以网吧、音像制品、歌厅、舞厅、卡拉OK厅、老年棋牌室、茶坐、画院、书刊销售为主要经营项目,文化市场管理首入全省先进行列。史志编修成绩斐然。县档案馆收藏各类文书档案,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务提供档案资料服务。境内有现存不可移动的文物单位150余处,其中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50余处,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文物保护单位13处。有馆藏文物1000余件,其中达等级品200余件。县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物、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项。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狮子洞、涌泉洞两处溶洞和陶靖节祠、陶渊明纪念馆、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岳飞妻子李夫人墓等人文景观。这些景点,构成庐山西麓景区,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费收入增幅较大,消费水平提高较快。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249. 39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480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6. 44倍、7倍。农民人均消费额2671. 6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额5793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6.4倍和8.6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3199万元,人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机构

九江县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