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196
颗粒名称: 后记
分类号: K921
页数: 2
摘要: 后记
关键词: 后记

内容

《浔阳区志》成书在即,毕功于兹,值得欣慰。
  九江市浔阳区建区于1980年,修志工作起步较晚,1998年12月,方成立《浔阳区志》编纂委员会,此后,又于2000年8月、2004年5月,两次调整编纂委员会。至是月,初步完成上限1980年,下限1999年(部分2000年)资料长编整理任务。同月,启动志书初稿编写工作,期间,曾邀请多位原在本区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参与编纂及审核工作,并在“中国浔阳”网站发布初稿,广泛征求各界人士对初稿的意见。但未几又因种种原因,工作被搁置下来。
  2009年,再度重组浔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未行文)。并多次以地方志工作会议形式,通过编纂规划,制订、修改《浔阳区志》篇目。2010年春,调整区志编辑部,并为完整记录浔阳区建区30周年各项工作,将下限延至2010年12月。随后,编辑人员在原长编和部分初稿基础上,补充收集1980年建区前浔阳境域历史资料和1999 - 201O年资料并重新着手区志书稿编纂。由扶松华主持并负责部门联络;邵天柱负责业务指导、书稿审改以及概述、人口、民俗(部分)、艺文、人物;崔若林负责大事记、自然环境、军事、旅游、民俗(部分);易呈学负责建置区划、党派社团、政权、公安司法、民政、人事劳动;罗昌洪负责城市建设、商业粮油、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经济管理;韩全保负责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体育、宗教等篇书稿编纂及资料补充搜集。经年余艰苦细致、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2011年年底完成全志二稿。2011年12月起,进入志书总纂,由邵天柱负责全志文字修改和资料审核并编写索引,崔若林负责部分篇章如建置区划、民政、城市建设、财税金融、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篇资料补充及文稿重写。2012年10月终完成全志送审稿,此后,再由扶松华、邵天柱、崔若林根据送审期间社会各方及专家学者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并延伸下限至2011年。
  《浔阳区志》是浔阳建区以来所修的第一部地方志书,亦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县(市、区)级首轮方志的殿后之志,责任之重,压力之大,难以言表。尤其浔阳建区之前,其建置就变动不断,区域分割频繁,历史上,曾为州、府、县之治所,并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又一度以该区域为主体独立建市。加之浔阳区为设区市九江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诸多工作由九江市政府直辖。记载范围如何界定,众说纷纭。2010年重组编辑部后,经反复研究,为完整记录其历史与现状,补充1980年建区前的记述,并上溯至浔阳境域有历史记载之发端,1980年后,则按国务院确定之行政区国土面积记述境域现状。全志以事聚类,设26篇、102章、380节网络全志。或概述缘由,彰明因果;或归篇设目,力求明晰。阐述关系,点明要旨,上溯历史,考其源流,俾使事物凿凿,史迹历历,尽可能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以告慰先人,启迪来者。此外,本志在江西省地方志中首次采用索引这一体裁,以方便读者检索查阅,意欲增强方志学术性、实用性。
  志为百科全书,务需众手成志,历时14春秋之《浔阳区志》,更是依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方得以成书,其台前幕后工作人员不计其数,同时还得到许多社会贤达的热心指导和关注,如九江资深地质专家程裕钧为本志地质章无偿撰稿,九江日报资深摄影记者孙仁贵带病翻寻相关照片,九江地方史学者熊学明、吴圣林、罗龙炎等,或提供资料,或参与审稿。省、市志办方志专家也为审阅志稿付出了大量艰辛劳动,在此,谨向给我们支持鼓励、帮助指导的单位和同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编写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新志书.确属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学术性强,涉及面广,而我们的编纂力量和水平都有限,加之浔阳历史悠久,资料搜求难全,书中错误、缺点在所难免,恳请史志界同人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教,以备后来者纠谬补遗。 九江市浔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2年12月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