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堂教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1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堂教寺
分类号: TU252
页数: 2
摘要: 第二节教堂教寺基督教堂基督教传人九江后,在浔城共建立教堂15个。由于教会、学校、医院多为三位一体,故所办的学校、医院皆有教堂。
关键词: 宗教建筑 教堂教寺

内容

第二节教堂教寺基督教堂基督教传人九江后,在浔城共建立教堂15个。由于教会、学校、医院多为三位一体,故所办的学校、医院皆有教堂。其分布是同文中学教堂、同文小学教堂、儒励女中教堂、儒励小学教堂、诺立神道女校教堂、翘智小学教堂(化善堂)、翘才小学教堂(溢思堂)、翘秀小学教堂、翘德小学教堂、圣约翰中学(含辅仁小学)教堂(1926年后为圣约翰医院教堂)、但复德医院教堂、生命活水医院教堂、仓巷圣公会教堂(含安德烈小学)、柴桑支路勃兰地福音堂、督府巷安息日会教堂。主要教堂例介: 勃兰地福音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英籍人士李思达、耿希光及华人教徒周氏三姐妹集资兴建。位于柴桑支路。因年久失修,于1956年拆除。
  美国基督教勃兰地福音堂圣公会教堂:位于大中路388 - 392号,为九江基督教卫理公会所建。占地900平方米。解放初期,尚有宗教活动。后基督教各派活动合并至安息日会福音堂举行后,教堂被作为他用。
  安息日会教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华中联合会派湖南人柳种广牧师及数名传教人到浔开拓传教事业,待宣教事业有所发展后,便在柴桑路76号(即今督府巷18号)购地建造。该福音堂原建地方狭小,仅容30 - 40人。1985年进行部分改建,可容200余人。现为城区基督教进行活动之主要场所。
  福音堂:位于九威大道西侧,2005年兴建,2006年竣工,建筑面积4 500平方米,可容纳2 000人同时活动。
  天主教堂天主教传人九江后,在浔城先后建南门口天主堂、环城路天主堂、湓浦路天主大教堂、滨江路主教府、及增爵医院教堂、庾亮南路天主教修道院及教堂、湓浦路神父堂。主要教堂例介: 城外天主堂天主堂内厅(摄于1898年) 城外天主堂:清同治十年(1871),九江天主教会转租九江英租界位于滨江路及湓浦路的地基,同时买下盖得洋行的堆栈房屋建天主堂。光绪六年(1880)六月落成,举行首祭开堂。占地1 000平方米(俗称城外天主堂)。建成后即将初设在庾亮南路天主堂的九江教区主教府迁入,成为主教堂。教堂结构为哥特式建筑,门面为红砂石砌面,内为麻石。大厅内有10根圆形麻石柱,每根立柱设有雕花的红砂石底落,底落上方安置12位近2米高的门徒座像。顶部有两个高高的尖顶,分外显目。主教堂的迁入,成为全城天主教中枢机构,也是赣北教区中心教堂。抗日战争期间,遭盟国飞机误炸,主体栏杆以上被炸成两个深坑,从此未举行过弥撒。1949年5月浔城解放后,租赁给市人民医院作托儿所。1966 - 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民政部门作为遣送站。1981年归还天主教会。1985年,市政协机关为建宿舍楼,报作危房拆除。
  城内天主堂:清同治元年至二年(1862 -1863),九江天主教会先后买下南门口和环城路的房产建造圣堂(今庾亮南路天主堂,俗称城内天主堂)。主体为砖木结构,是附近教徒进行圣事活动的场所。“文化大革命”期间关闭。1984年经修复后正式开堂。
  味增爵医院教堂:位于湓浦路85号(今市二医院处),清光绪十三年(1887)建,今已拆。 天主教修道院及教堂:位于庚南路167号(今船舶工业公司处),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建,今已拆。
  祖父堂:位于湓浦路(今港务局内),清宣统三年(1911)建,今已拆。
  伊斯兰教寺城外清真寺:又称矶湾清真寺,因位于江边矶湾(今滨江路)故名。原寺由明景泰年间(1450 - 1456)由九江总兵马哈直修建,有阿訇3入主持教事活动。自是以后“几经兴衰,有时焚于火,有时毁于内乱”。清道光三十年(1850),德化知县钱宝昌和安徽籍著名人士马宁森等倡导回民集资,在江边矶湾购地一块,比原寺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再次对寺内大殿、水房、客厅和住房进行改建和扩大。1935年因修滨江路,再行在滨江路6号重建。新中国建立后,1957年政府拨款维修。1980年又拨款维修和改建。占地面积515.3平方米,建筑面积922.26平方米。将原砖木结构改为砖混结构,建有礼拜大殿、女大殿、男女淋浴室、议事大厅、殡仪室、会议室、办公室、宿舍等,并有锅炉房等设施。1984年,被批准对外开放。2000年寺所在地——西园拆迁改造,新寺于2008年在原址旁落成。
  城里清真寺:又名回教礼拜堂。因位于城内四码头,故名城里清真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著名人士马宁森、古董商杨遐年、马寿田等在浔穆斯林知名人士带头发起建寺义捐活动,并从安徽聘请胡郎初阿訇到浔负责筹建。该寺上下两层,前后厅堂四进,一楼为庭院、大厅、水房、厨房;二楼为主体礼拜大殿、宿舍、会议室等。1958年,市第三届回民代表会议决定将城里、城外清真寺合并,撤销城里清真寺,改作市回民食堂和作回民协会办公场所。
  筠青里女寺:位于柴桑路筠青里(今滨江一支路)。清咸丰年间,居住在柴桑路筠青里一带的江苏南京镇江籍穆斯林较为集中,为适应其宗教活动的需要,由浔“同泰当铺”经理南京籍回民蒋春晖牵头筹资修建,为城内女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抗战时因教徒离散停用。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