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1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道教
分类号: D635
页数: 2
摘要: 第一节道教传入道教是传入境内最早的宗教。周景式《庐山记》载:西周威烈F时(公元前4世纪),有匡俗(续)结庐庐山求仙学道,后被汉武帝封为“南极大明公”。三国时,董奉精于道家内外丹功,医术高超,享誉南中,后隐居庐山,筑董奉馆(亦称真人坛)和太乙观,开展斋醮占卜之类道术以宣教演教,并常为人治病,逝后封为“升元真人”。
关键词: 宗教问题 道教

内容

第一节道教传入道教是传入境内最早的宗教。周景式《庐山记》载:西周威烈F时(公元前4世纪),有匡俗(续)结庐庐山求仙学道,后被汉武帝封为“南极大明公”。三国时,董奉精于道家内外丹功,医术高超,享誉南中,后隐居庐山,筑董奉馆(亦称真人坛)和太乙观,开展斋醮占卜之类道术以宣教演教,并常为人治病,逝后封为“升元真人”。“天下名山僧占多”,浔城比邻道佛名山庐山,有利于宗派活动的传人交流。地界吴楚,“土风重祷祀”,好巫之风对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电有一定的影响。
  两晋时,南北五斗米道、天师道(二名并用)汇播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境内道教渐趋发展,其时江州官宦多有崇信,刺史王羲之、凝之父子“世事五斗米道”,另一世家大族、江州刺史郗愔也“事天师道”,足见道教的修炼颇适其趣。
  唐、宋之际,道教几度被捧为国教地位,唐玄宗李隆基崇道可谓登峰造极。开元十九年(731),他因梦下诏在庐山西北建九天使者庙,并以缪篆亲书赐额“九天使者之殿”。宋徽宗溺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京城设道篆院,命州县设道学,借以培训道士。境内亦然。
  明初,朱元璋登基后,即编造以周颠为首的庐山“四仙”(余为无眼尊者、徐道人、赤脚僧)助其平定天卜、送药治病的神话,为感激“仙恩”,亲撰诗文、传记,在庐山锦绣峰上立碑、建亭;重新修饰天池寺,题额“敕建天池护国寺”,赐以铜钟、铁瓦、象皮鼓、乌金太子像,富丽甲于庐山南北寺观。其实朱元璋并非崇仙信道,而是借此张扬“君扬神授”,以图“帝道遐昌”,当明、清两代随着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则对道教和管束愈加严格,恰是由其发端。
  洪武元年(1368)立玄教院,五年起由政府发给道士度牒。十五年,中央置道录司,掌管天下道士;府置道纪司,设都纪、副都纪各一人;州置道正司,设道正一人;县置道会司,设道会一人,均由精通经典、戒行端法的道士担任。同时规定各府、州、县道观只许保留房屋宽大的一所,道士名额府最多40、州30、县20人,且年龄男40、女50以上方能出家。二十八年,又下令天下道士赴京考试,合格者给予度牒,不通经籍者不准当道士。由此,境内道观和道士数量急剧减少。据考,洪武间,九江都纪潘心古奉命于城南创建南门观(亦称万寿官)一所,永乐间纪查致中以1日基狭隘,迁于官之北重修,时有殿宇上重,前为灵官、吕祖殿,中为福主玉皇楼、后为老君殿,遂设道纪司(县道会司附)于斯,全城出家道人和道姑共30余人。
  入清,对道众的管理基本袭明制。乾隆初年,曾宣布黄教(喇嘛教)为国教,不断削弱汉人的宗教。四年,下诏禁止正一真人传度。道光年间,割断皇室与正一道的关系,终把道教从社会上层排挤出去。光绪至民国初年.城内道人和道姑减至20余人。
  “五四”运动兴起,一切旧宗教和偶像成了新文化潮流的冲击对象。民国17年(1928),国民政府曾公布祠庙存废标准,其中道教“应保留的只有伏羲、神农、仓颉、禹、孔子、孟子、岳飞、关帝、土地神、灶神、太上老君、元始无尊、三官、天师、吕祖、风雷雨神等”,并声称“画符念咒的道教是不善的宗教,故应废除”。据民国十九年(1930)5月14日江西省民政厅呈报《南昌等二十八县市宗教调查表》显示,九江市(时城区曾设市政府)有常住道士25人,其中城区9人。至解放前夕,境内作为有组织的道团不复存在。1949年6月,市、县分治,城区道徒活动归市人民政府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不强制也不禁止。但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与普及,道教信仰日益淡薄,不仅鲜有新增信徒,连原出家的道众多渐返俗。1966 - 1976“文化大革命”中,道教受到冲击。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一系列宗教政策得以落实,一些遭破坏的道教场所、设施得到恢复和修缮,道教活动得以进行,1997年9月,区道教协会成立。至2009年,境内道教场所8个,即市隐庵、万寿宫、三清殿、三圣宫、姬公庵、白龙潭道院、天后宫、三圣娘娘庙;有教职人员18人,信教信徒3 800人。
  活动境内原无正式道教组织,道士一般为自由结合,按片区划定范围,谓之“坛盘”。其道业相传,多为师徒相授,部分为子袭父业,道士“念经”“做斋”“打醮”,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仪表斯文,故称“道士先生”。其活动方式,多为亡人“做斋”,为地方“做平安”,个别地方也有“除妖”、“捉鬼”活动。“做斋”则分为“门板斋”“夜公斋”和“谱堂斋”几种;“做平安”则有三、七、九日不同。法事仪式主要是念经拜忏,经忏主要有“皇经”“皇忏”“度阴经”“三官经”“北斗经”等。新中国建立后,逐渐摒弃请道士做斋念经的活动。职业道士无生计,都改行就业,故道教活动一度鲜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落实,1997年,区成立道教协会组织,新建和维修道场,自此始,法事活动都集中在官观内进行。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