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课外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1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课外活动
分类号: G424
页数: 1
摘要: 清末民国初,九江府中学堂、同文中学、儒励女子中学每周安排2-3节课外游戏活动,多在下午进行。少数教会小学、公立小学也在课外组织田径、球类等活动,开展小规模运动竞赛。1937年起,小学试行部颁《小学普遍课外活动办法》,低年级从下午2时30分起,中高年级从下午3时30分起,以0.5 -1小时为限度,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不定期举行远足、野外旅行、露营、游艺等团体活动。
关键词: 课外活动 校外活动

内容

清末民国初,九江府中学堂、同文中学、儒励女子中学每周安排2-3节课外游戏活动,多在下午进行。少数教会小学、公立小学也在课外组织田径、球类等活动,开展小规模运动竞赛。1937年起,小学试行部颁《小学普遍课外活动办法》,低年级从下午2时30分起,中高年级从下午3时30分起,以0.5 -1小时为限度,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不定期举行远足、野外旅行、露营、游艺等团体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提倡国术,举办夏令营等。1942年,学校增设早操和课间操,早操在早晨升旗后举行,课间操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举行。举行两操时,全体教员参加,并由级任教员监督指正。课间活动项目有跳绳、造房子、拍皮球、投环、抽陀螺、踢毽子等。1945年,各校推行“体育日”活动。每学期开学由体育教员拟订推行计划和进度。但体育场地大多简陋,勉强使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各校强调改进体育教学,加强学生体格锻炼。除晨操及课间操外,还组织学生普遍参加体育活动。同时,按照该决定开始建立和坚持“两操”制度。195 1年,推广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分早操和课间操,各为15 - 20分钟,列入课程表。1954年,推广第四套广播体操,每周安排2-3节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以田径、球类、体操为主,也有棋类活动。同时,条件具备的中学试行“劳卫制”(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锻炼)。1956年秋,各小学开始推广少儿广播体操,随之,每天增加1小时体育锻炼。1958年,中学推行“劳卫制”锻炼。1970年,推广新广播体操,各小学组织游泳,参加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的渡江活动,开展田径、球类、体操、爬山等活动。红卫小学成立田径、篮球、体操、乒乓球等队,红旗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建有小足球队、小篮球队和乒乓球队。1978年,各中学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上好2节体育课,每天做好早操和课间操(或广播体操及眼保健操),每周组织好2次课外活动,同时,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训练。体育不能达标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1980年后,各中、小学逐步试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双峰小学、九师附小、柴桑小学等,均成立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体育课教学的课堂常规》、《体育活动的规定》等规章制度,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添置体育设备。各校将每周2次课外活动时间正式列入课表,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检查,一些学校组建体育运动队,项目以田径、球类为多。双峰小学足球队、体操队,育新小学乒乓球队、朝阳小学篮球队,柴桑小学篮球队、田径队,锁江楼电厂、化工厂等厂矿小学的小足球队,被列为省市重点传统运动项目。规模较大的学校运动队安排有固定的训练时间,有系统的训练计划,坚持每周训练2-3次。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