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07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成人教育
分类号: C40
页数: 4
摘要: 清末,当局奉行愚民政策,限制平民入学,无扫盲措施及管理机构。1928年,省政府颁布《江西省实施民众补习教育暂行规程》,规定“厉行教育普及,使一般年长失学民众、得由识字读书以增进公民道德与生活技能为宗旨”。补习学校种类有妇女、工人、农民、商人等各种补习学校。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无心致力国民教育,文盲又增。1949年后,人民政府重视扫除文盲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1956年始,先后训练义务教师,召开文教干部扩大会议,制订和讨论扫盲计划。兴中纱厂职工业余学校列为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直接建立通信关系的学校。是年,提出筹办九江市职工业余大学的方案。
关键词: 教育组织 教育机构

内容

清末,当局奉行愚民政策,限制平民入学,无扫盲措施及管理机构。
  1928年,省政府颁布《江西省实施民众补习教育暂行规程》,规定“厉行教育普及,使一般年长失学民众、得由识字读书以增进公民道德与生活技能为宗旨”。补习学校种类有妇女、工人、农民、商人等各种补习学校。补习学校初级阶段的课程为文字教育,占全量的1/10;公民教育,占全量的3/10;生计教育,占全量的2/10,高级阶段的课程,文字教育占全量的3/10;公民教育占全量的3/10;生计教育占全量的4/10。
  1929年,省立第四中学附设民校2所(即民众补习学校,下同),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11人);省立第三女子中学(后并人省立九江中学),附设民校1所,有男生6人,女生18人。1936年前后,民校开设课程有国语、算术、劳作、自卫(含体育)、音乐等。1937年,执行部颁《各省市失学民众强迫入学暂行办法》及《学龄儿童及失学民众强迫入学办法》,对应人而未入学者,采取劝告、警告、限期入学,处以5元以上10元以下罚款或代之以相当数量的征工等办法处理。抗日战争期间,民众教育进程被打乱。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无心致力国民教育,文盲又增。
  1949年后,人民政府重视扫除文盲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1950年,九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会议首次把推广速成识字法作为议题之一,并决议在各商店招牌和各种商标上,注上注意符号。利用大字报、墙报、黑板报、幻灯进行宣传动员,形成群众性扫盲运动,达到“人人相信,个个要学”要求。驻区政府机关创办《速成识字通讯》刊物,配合宣传速成识字法。1953 - 1954年,开展冬学.解决工学矛盾。1956年始,先后训练义务教师,召开文教干部扩大会议,制订和讨论扫盲计划。1958年,扫盲工作提出要“大跃进”,认为“只要群众学习积极性高,一天学习二三百字没有多大困难”,忽视主观动机和实际效果的统一,单纯注重数量,忽视质量。
  1959 - 1966年前,扫盲教育经历一个由高速发展到调整巩固再发展的过程,创造一些新的形式,如开展注音识字,按年龄编班等。学习方式上提出“农闲多学、小忙少学,大忙不学”;师资方面“以民教民,能者为师”,开展“学、比、赶、帮、超”运动等,并注重到“必须正确贯彻积极努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分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进行全面安排”。
  1966年5月,境内被卷入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扫盲和业余教育事业一度停顿。1968年5月,市机关干部业余学校撤销。
  1976年后,扫盲工作重新活跃起来,多以举办政治夜校作为扫盲基本途径。加之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少年中新文盲率下降,扫盲负担逐年减轻。1978年12月,国务院颁发《扫除文盲的指示》,驻区厂矿相继举办工业技术学校。1989年后,扫盲任务是扫尾和巩固,逐步实施高标准扫盲。同时,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采取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堵住新文盲的产生。1993年,7 - 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实现基本扫除文盲。
  [=此处为表格(1993年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一览)=] 第二节职工教育教育概况1935年,市政府举办公民训练班,是为职工教育之始。训练班5期,分别训练人力车夫、旅馆茶房、酒馆堂倌、理发匠、店员。除灌输“新生活准则”之类政治内容外,多属较简易行业须知。县民众教育馆经办职工教育,多为文化补习。
  1950年6月政务院颁发《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驻境内地、市成立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以工会牵头,组织各方面力量,在职工中以识字脱盲为重点开展教育运动。1952年,扩大成立市识字运动委员会,市识字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在兴中纱厂进行“速成识字法”试点,城区列为省重点职工业余教育地区。兴中纱厂职工业余学校列为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直接建立通信关系的学校。1952年,境内以各行业工会为主举办的职工业余学校13所,为店员、教育、水电、手工业、医务、食品业、邮电、建筑、搬运等行业工会和兴中纱厂、裕兴火柴厂、九江瓷厂职工业余学校。学校分文化、政治、技术3类。教师来自职员、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经费除少量自筹,一般使用工会文教费。上课多就近借用小学教室,学习时间每周5-6小时,多则10余小时,以不妨碍生产为原则。
  [=此处为表格(1950 - 1955年区境职工业余学校情况)=] 1956年,中等以上职工学校根据“积极发展,力求正规,提高质量”要求,由工会向政府文教部门移交。规定职工教育的学制和课程:扫盲班修业年限1年半,设识字、数学2科;业余小学修业年限3年,设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科;业余初中,修业年限4年,设语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常识等科;业余高中,修业年限4年,设语文、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宪法、制图等科。是年,提出筹办九江市职工业余大学的方案。1958年,职工业余学校改名“红专学校”。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职工教育得到恢复,下半年驻区35所红专学校有25所开学,入学总人数达5 524人,入学率占开学单位青壮年总数35%。1968年,市饮食服务公司办起“七二一”大学。
  1983年始,驻区大中型企业相继成立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驻区市直各局、公司成立教育科负责职工教育,配备专职干部,建立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实行全员培训,逐步形成正规化教育制度。1984年,集中力量对职工进行“双补”教育,即对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技术水平未达三级的工人进行文化、技术补习。1985年9月,文化补习合格人数占应补人数82. 6%;技术补习合格人数占应补人数81. 2%。是年开始,进行工人中的技术(业务)培训。
  1986年,开展班组长培训,至1989年,培训工人数占应培训人数95. 1%。培训企业班组长占应培训人数61. 26%。
  学校例介九江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原为九江市商业干部学校,1984年4月,试办成人中专财务会计班(全脱产,学制2年),招生104人。1985年3月,成立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原商业干部学校并入。时有教职工51人,设商业企业管理、商业财务会计、商业计划统计、商业市场预测4个专业。1990年,附设商业技校簿记专业班,隶属九江市技校。1991年,在校学生69人。九江市财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2年,成立地区财政干部学校,培训内容是财政、财务会计知识,时间为3个月。1985年5月,正式成立市财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7年,在校内设江西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九江分校,并设直属站。1990年设大专财政、会计自学考试辅导班。至1991年,培训财政人员164人,会计证201人,农垦会计56人,行政专业会计59人,会计专业证书43人。
  九江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建于1985年5月,原为九江市粮食干部学校。学校设食品加工专业,学制3年,确定办学规模150人。至1991年,有毕业生158人。
  九江市纺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建于1985年3月,原为九江市电大分校纺织工业局教学班。学校开设纺织工艺、染印工艺、化纤工艺、针织工艺4个专业,学制3年,培养毕业生247人。另开设电大企业管理、工业会计、工业统计专业及技校纺织工艺、化纤保全、纺织保全教学班,开展中专专业证书和大专政工函授教育,培养各类毕业生272人。
  九江石化总厂职工学校:建于1981年4月,原为九江炼油厂职工学校。1982年9月,开办电大班。1984年3月,九江炼油厂技工学校成立,隶属职工学校。1986年9月,职校与技校分开。1985年,设华东石油大学函授部九炼函授辅导站。1987年2月,设九江市电大九江炼油厂电大工作站。同年,设江西省机械工程进修大学九炼辅导站。由职工学校承担多功能办学任务。至1991年,共办职工岗位培训班59期,学员3559人;干部岗位培训班13期,学员370人;继续教育班16期,学员242人;电大、函大16个专业,已毕业学员206人。
  第三节干部教育教育概况 1949年7月,中共九江地委为开辟新解放区工作需要,发出开办干部学校的通知。随之,九江地方民政干部学校、九江银校成立,接收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社会知识青年,进行短期革命理论教育,培养地方各级政府、金融干部。1950年年底,政民干部学校改名中共九江地委干部学校,训练地区内县、区一般干部。1953年4月,在干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共九江地委党校,至是党政干部理论教育和培训任务多由党校承担。
  1951年,驻地政府举办干部业余文化上习学校,开展干部文化教育。1952年9月底,筹备成立九江专、市联合机关干部学校,招生对象是现有文化程度不及初中毕业的工农干部,也吸收一部分机关勤杂人员,采用业余学习形式,学制6年,分为3级:初级,2年内要求达到初小毕业水平;中级,1年内要求达到高小毕业水平;高级,3年内要求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初级班设算术、语文、政治3科,以识字为主。中级班设语文、算术、政治、自然常识4科。高级班设语文、数学地理、政治4科。乡村干部的文化学习,结合农村扫盲工作进行。工矿企业部门干部一般参加职工业余学校学习。
  自1957年到1966年,干部文化教育停顿。“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举办各种学习班形式,配合政治运动,灌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教育。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党校恢复,干部教育逐渐正规化。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经济管理干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驻区部门、单位相继成立经济管理学校、财会干部学校、商业干部学校、粮食干部学校、税务干部学校、农业银行干部学校以及工商行干训班、物资干训班、审计培训中心等,配备有专业管理干部和专兼职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正规化的文化和业务培训,系统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例介中共九江市委党校:1953年4月,成立中共九江地委党校。1958年8月,更名中共九江地委初级党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党校改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将已撤销的九江社会主义学院、九江师范学校部分教职工转入学习班。1972年9月,复称地委党校。1980年,地辖九江市升为地级市,成立中共九江市委党校。1983年,地、市合并。7月,地、市委党校亦合并为中共九江市委党校。1985年,设大专培训班,学制2年,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领导方法、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语文科技知识、中国近代史等共3类12门课程。
  中共九江市浔阳区委党校:1986年8月成立。1989年,举办以提高干部的政治和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干部中专自学考试辅导班。同时开办科、股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班、社区干部班、基层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轮训班及区委决定的其他主体班次;定期对区直干部进行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1990年2月,建立中央党校附设函授学院江西分院九江学区浔阳辅导站,为在职党员干部进行大专学历函授培训,开设法律、经济管理2个专业。2002年,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浔阳区委党校C级站。2006 - 2007年,建立江西省委党校社区大专班辅导站;与南昌铁路党校联合办学,开设法律、经济管理本科2个专业。2008年,先后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2009年,完成9期主体班次的培训工作,参训人员1 075人。2011年,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新提拔科级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及电子政务培训班,参训人员287人。
  九江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校担负全市小型工矿企业厂、矿长(经理)、书记、大中型企业车间主任及各类科长培训任务。1984 - 1987年,办培训班8期,每期4个月,培训厂(矿)长(经理)参加国家统考460人次。1984 - 1986年7月,举办1期党政干部专修科电大班,学制2年,培养114人取得大专毕业文凭。1990年3月- 1992年5月,举办岗位职务培训班6期,每期2个月,培训511人次。
  九江市农业银行干部学校:建于1979年,原为九江市农业银行于训班。1981年改现名。学校先后开办2届金融专业电大班,2届中专学历班,专业岗位培训23期。培养大专毕业生71人,中专毕业生95人,中专专业证结业108人,培训专业人员1 700人次。83届电大班被评为全国农行系统优秀电大班。
  九江市商业干部学校:1980年12月,成立市商业干部学校,1981年4月,成立地区商业干部学校、供销干部学校。3所学校均为培训县(区)公司经理、基层供销社主任和市区各商场经理以及财会、统计、物价、业务等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多为业务专题培训。时间1-2个月。1983年l2月,九江地市合并,3校合并为九江市商业干部学校,办学规模200人,仍以干部专业培训为主。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