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职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07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职业教育
分类号: C40
页数: 4
摘要: 驻区学校1917年,九江、瑞昌、德安、湖口、彭泽5县学产,在浔创办公立甲种农村学校,8年后改为“代用沙河农业学校”。1927年春,省教育厅将该校收归省办,定名“江西省立九江棉业学校”。同年10月,又易名为江西省立第四农业学校。1930年,利用五邑学产创办九江5县联立初级职业学校,1936年停办。同年8月,但福德医院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称江西省立九江专区人民医院,学校亦改名江西省立九江地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职业学校。宜春医士学校迁浔,与九江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合并成立江西省九江医士学校。1962年8月,调整中等专业学校,九江医士学校被撤销。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九江技工学校创办,由市劳动局管理,规模600人,学习年限为3年制。
关键词: 教育组织 教育机构

内容

驻区学校1917年,九江、瑞昌、德安、湖口、彭泽5县学产(简称“五邑学产”),在浔创办公立甲种农村学校,8年后改为“代用沙河农业学校”。1927年春,省教育厅将该校收归省办,定名“江西省立九江棉业学校”。同年10月,又易名为江西省立第四农业学校。
  1930年,利用五邑学产创办九江5县联立初级职业学校,1936年停办。
  1931年,鉴于浔城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省陶业管理局在浔兴建瓷厂等因素,景德镇陶业学校迁至浔城,并改名江西省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校址设光大瓷厂隔壁(今171医院门诊部南北区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奉命迁往萍乡。 1946年7月,省教育厅同意划拨原九江陶瓷学校部分土地,将省立泰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从浮梁迁至浔城,改名江西省立九江高级工业学校。1949年9月,并入南昌大学工学院。
  1947年前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九江私立诺立女子初级家事职业学校,校址设甘棠南路28号(今市妇幼保健院对面)。1947年春,又创办九江但福德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半,实行半工半读,每年春、秋各招生1届。至1949年5月时,共招收4届,毕业生20多人。1950年,在校高级班4个,共33人,教职员工11人。同年8月,但福德医院由市人民政府接管,改称江西省立九江专区人民医院,学校亦改名江西省立九江地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职业学校。
  1951年8月,省卫生局奉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指示,在浔建立江西省第三医士学校,校址设能仁寺内,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2年,不放寒暑假。1952年,奉命与九江专区人民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合并,定名江西省九江卫生学校,迁至湓浦路原日本驻浔领事馆(今区公安分局和消防队所在区域)。1955年7月,护士专业班迁往南昌。宜春医士学校迁浔,与九江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合并成立江西省九江医士学校。1958年,中共九江地委、行署决定,在九江医士学校基础上,创办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实行既办中专、又办大专的“双轨制”体制。1962年8月,调整中等专业学校,九江医士学校被撤销。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九江专区邮电学校、九江体育学校、九江市文艺学校、九江财经学校、九江专区水利学校等先后建立。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至1962年后,上述多数学校被撤销。
  专业设置清末与民国时期,九江5县联立初级职业学校设园艺科。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设学术组、艺术组、高初级陶瓷组。诺立女子初级家事职业学校设家事含烹饪、编织、缝纫、刺绣等专业。但福德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设高级护士科。九江高级工业学校设机械、水利、土木专业。机械为2年制,但招收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习须3年毕业;水利为5年制,招收不及初中文化的青少年学习须5年毕业;土木则“两制”并容。
  1949年解放后,九江农业学校先后开设2年制的水利、电工专业;3年制的农作、植保、兽医专业;4年制的农技专业;2年制的农作、植保、农学、土肥专业。又设2年制的农学、植保、园艺、淡水渔业、农业经济等6个专业。另农业职工中专班,招生对象较复杂,有时招高中毕业生,即“大中专”;有时招初中毕业生,即“小中专”;有时招农技人员等,即短训班。九江卫校,先后开设2年制或3年制的医士、护士、公共医士、伤科医士、检验、妇幼医士、中医士、药剂、助产等专业。还先后举办过半年、1年到2年制的培训;社队厂矿“赤脚医生”、“在职西医学中医”、“在职公社医院初级人员培训提高班”等。招生对象,要求达到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因专业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实习生有的到工厂、工地,有的到医院、兽医站,有的到农场、农村、园艺场,参与实际工作。
  1949年前,九江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无生产实习可言,境内仅有兴中纱厂和映庐电业公司2个小厂,其他皆为手工作坊。到外地实习无经费,本地无条件。若讲“桥梁建筑”与“城市建设”,都是在黑板上画图。但福德医院附设高级护士科,有实习基地,但无实习活动记载。诺立女子初级家事职业学校有产品记载,无生产实习记载,处于“工”即实习,“劳”即实习的状态中。
  1949年后,生产实习日益成为一项重大教学活动。平时安排学生见习,毕业前都要安排集中的专业实习。九江卫生学校,校内有200张病床的实习基地(附院),有亚洲第一流模拟病房。市区各大医院是固定的实习基地,另在市属县医院建立实习联系点30个。平时在校内或市区医院有计划地安排见习。毕业实习,能做到“四定”:定目标、定时间、定岗位、定指导老师。九江农业学校内有实习基地9 200平方米,外有固定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分散实习(每学期l周)和毕业实习(1个月),增强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省属以上驻区中专,实习基地尤佳,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辐射面广。
  第二节职业中学驻区学校20世纪80年代前,境内尚无驻区职业中学。
  1984年,市制定《城镇职业中学教学计划(草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九江市职业高级中学、第二职业高中、纺织职业学校、机械制造职业学校、市民盟财经职业高中等相继建立。职业中学多采取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
  1991年,有市职业高中、市二职高、市六中(职高班)、国棉一厂子弟学校、九江塑料工艺职业学校。2010年,增设市财贸职高、九江外事旅游学校、市民盟职高、九江搏击武校、市计算机学校。
  [=此处为表格(1993年职业学校一览)=] 课程教材20世纪80年代,职业高中文化课设公共课5门,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选修课3门,属理科性质的专业,可选修物理、化学、生物;属文科性质的专业,可选修历史、地理;服装、导游、幼师等亦可选修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课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实习。文化课采用普通中学统编高中2年制教材。专业课采用中央广播学校试用教材,或使用湘鄂赣有关统编教材。1991 - 2008年,分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4类。2009年秋季,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2类。
  第三节技工学校驻区学校1957 - 1958年,境内先后创办九江市劳动技术学校、茅山头劳动技术学校。1961年在11月,茅山头劳动技术学校停办。
  1984年,经交通部批准,由第二航务工程局主管的九江航务工程学校创办,位于十里大道53号。学校设置水工机械使用与修理、木工、测量工、钢筋混凝土工等专业。
  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九江技工学校创办,由市劳动局管理,规模600人,学习年限为3年制。当年招收学生207人。后学校规模逐年扩大,至20世纪90年代初,始采用“双轨制”办学形式:部分专业设在校本部.多数专业办在定向单位,即与用人单位联办。专业设置处于动态之中。87级为化工机械、水泥工艺、机械加工、麻纺工艺;88级为有机化工工艺、电工、机械加工、纺织工艺;89级为汽车修理、电钳工、机电、硅酸盐;90级为粮食加工、机械加工、森林采育、机电维修、粮食储藏、发配电、水泥工艺、簿记、机电、广告装潢、泥粉工、机械制造、电工、水电安装、物资加工与管理;91级为机电、簿记、粮食储藏、硅酸盐、汽车钣金工、水泥制品、物资加工与管理、无线电整机装配、钢筋工、机械加工、陶瓷机械维修、港口机械驾驶与维修;92级为商品经营、木土、钢筋工、水泥工艺、粮油加工、粮食储藏、营林、簿记、机电、广告装潢、水利建筑与施工、电器维修、港口机械驾驶与维修。
  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九江市机械技工学校。主要专业有数控加工类、机床切削加工类、模具设计、机械装配、焊接加工、酒店管理与旅游、计算机类及会计等专业。2010年,完成首批100名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
  教学学校制订统一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各专业根据学校计划,制订本专业教学计划。各课教师则根据学校与专业要求制订本学科的教学安排。技工学校教学显著特点,即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文化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专业课教学与生产见习、生产实习紧密结合,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在3年修业时间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比例,一般是“5:5”,甚至“4:6”,突出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的教学要求。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