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收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91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济收入
分类号: F014.4
页数: 3
摘要: 职工明清时期,浔阳近代工业很少,多为手工作坊和工场,手工业工人靠出卖体力和技艺为生,收入微薄,度日维艰。民国时期,城区产业工人深受厂家剥削,工资仍然偏低。《江西年鉴》载,1936年,九江机器业和棉纺织业劳工月薪最多30元,一般20元,少则10元;电灯业劳工月薪最多30元,一般15元,最少10元;火柴业女工月薪最多18元,一般12元,最少5元,且日达10 - 12个工时,生老病死无人过问。1948年II月,物价飞涨,薪水变动更加频繁,南浔铁路职工人均月支工资30元不够买两斗米,百余工人齐集站台举行阻车请愿。城乡广大小手工业者,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1949年职工人均供给费用为350元。1950年供给制大部分改为“包干制”,发给个人一定的实物和货币。1952年后,国营企业工人大多数实行八级工资制。1954年3月,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调整工资和津贴等级。1955年供给制和包干制均改为“工资制”,一般月工资18- 30元;并对部分无工资级别的工作人员重新评定级别。1956年进行工资改革,月平均工资由原29. 52元增加到39. 01元。1957年,全民所有制职工人均工资437.28元,1964年444. 92元,比1952年分别增长19.38%、21.47%。“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多数职工未加工资,并一度将企业奖励工资和奖金当作“物质刺激”取消。1977年后,分别对工资过低职工、手工业和信用社职工、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数次部分和全面调资。 1980年后,职工工资分别采取计时、计件或计件加奖励、津贴等多种形式。1980年年工资总额59.5万元,年人均收入483元。1985年,年工资总额235万元,年人均收入889元。1990年,年工资总额198.8万元,年人均1 234元,同时实行超产奖,发放各种津贴,如高湿、高空、夜班、出差、特殊工种、岗位、副食品津贴等。1990年升级面达25%,1991年升级面达40%。1992年企业工资普调,1994年实行调标。1995年全面调查,年工资总额1160.8万元,年人均3 205元。1999年,年工资总额4458.3万元,年人均5 986元。2000年,年工资总额4 833.2万元,年人均7128元。2006年,年工资总额6 863.7万元,年人均17 505元。2011年,年工资总额10 725.9万元,年人均30 919元。 农民区境郊区居民致力农田,然农民长期受封建剥削,很少占用土地。民国时期,境内经济萧条,农民生活贫困。自耕农丰收年景尚能自给,半自耕农破产日甚,降为佃农者日多,佃农一遇天灾人祸,生活即濒于绝境。据《石门乡土改调查》记录,1945 - 1949年间,一般5口之家纯佃农,户均租种土地10亩,正常年景可收稻谷1700公斤上下,扣除地租(按四成计算)和牛力、种子、肥料投资及各种苛捐杂税,实得稻谷仅700公斤,人均140公斤,屡青黄不接,入不敷出,只好流入城镇作坊打工,以劳力换取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高涨。195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 38元,比1949年增长1.01倍。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及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共产风”瞎指挥影响,社员劳动工日虽然增多,但实际收入有所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发展缓慢,人均年收入徘徊在80元左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有了自主经营权,从事家庭种植业、养殖业渐多。国家在流通,价格、购销等方面实行改革,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服务,给农民带来诸多利益。农村平均每个劳动力提供的总收入1982年为313元,1983年为340元,1984年为510元,1985年489元,1990年为l 089元。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措施逐步到位。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390元,2010年人均收入9 376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10 497元,比2010年增长11.96%,净增1 121元。 [=此处为表格(2000年区居民家庭基本收入情况一览)=][=此处为表格=]
关键词: 经济收入 收入分配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