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88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分类号: P46
页数: 2
摘要: 低温冷害(温度在OoC以上为低温冷害天气) 春寒:春寒亦分春分寒和清明寒。据1951 -1980年的资料统计,3月中旬至4月出现春寒25次,其中出现在3月中旬有16次,约每2年一遇。1年出现2次的有9年,约3年一遇。1年中出现3次的仅1年;出现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初的有15次,平均每2年1次。
关键词: 气候 灾害性气候

内容

低温冷害(温度在OoC以上为低温冷害天气) 春寒:春寒亦分春分寒和清明寒。据1951 -1980年的资料统计,3月中旬至4月出现春寒25次,其中出现在3月中旬有16次,约每2年一遇。1年出现2次的有9年,约3年一遇。1年中出现3次的仅1年;出现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初的有15次,平均每2年1次。
  小满寒:1951 - 1980年的30年中出现小满寒15次,每2年一遇,其中在5月中旬有11次,每3年一遇;5月下旬有3次,为10年一遇;6月上旬仅1次。小满寒维持时间最长的达11天,出现在1958年和1973年。
  寒露风:轻度寒露风(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小于220C)平均出现日期为9月22日,最早为9月11日,最晚为10月6日。重度寒露风(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小于20C)平均出现日期为10月1日,最早为9月19日,最晚为10月20日。
  低温冻害(温度在0℃以下为低温冻害天气) 霜冻:初霜冻最早出现在10月27日,最迟在12月22日;终霜冻最早在2月14日,最迟在4月3日,初霜平均日期是11月15日,终霜冻平均出现日期是4月3日,霜冻期平均为96天。
  冰冻:一般是在12月到次年3月之间,而以l~2月较多。“积雪”主要在11月到次年3月,而以1-2月较多。2008年出现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冰冻日达19 - 21天,大的降雪过程4次;1月25—28日,出现连续性的雨凇天气,电线积冰直径在4-6毫米之间,累计最大积冰重量每米1.5公斤。
  干旱分为夏旱、秋旱、夏秋旱3类。从干旱天数又分为轻旱、中等旱、重度旱3种。干旱日数维持20 - 30天为轻旱,31 - 60天为中等旱,60天以上为重度旱。1951 - 1980年30年中无干旱年份有5年,占16%;轻度干旱有11年,占37%;中等干旱有6年,占20%;重度干旱有8年,占27%。在干旱中,有伏旱17次,占57%,约2年一遇;秋旱有20次,占20%,约1-2年一遇;伏旱连秋旱7次,占23%,约5年一遇。新中国建立后共遇特大干旱2次,第一次是1968年,伏旱连秋旱,维持121天;第二次是1978年,108天未下透雨。春旱仅出现1次,即1963年。
  洪涝1954 - 2010年,洪涝主要集中在6至7月中旬。新中国建立以来,出现大洪水年份有1954、1955、1962、1967、1974、1983、1988、1995、1998、1999、2005、2010年,平均5-7年一遇。1998年水位高达23. 03米,为历史之最,造成城防堤多次渗漏水,4-5号闸口处决口。
  高温 1951 - 1980年30年中出现了59次,平均1年出现近2次,其中出现在7月中旬的最多达35次,出现在7月上旬有23次,高热逼热维持时间最长达12天,出现在1978年7月。2005年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lO℃ -12℃,日极端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均超历史极值。
  大风区内以东北风和南风居多,下半年主要是东北风,盛夏以西南风为主,大风(瞬间风力达8级,风速每秒717米以上)每年都有出现,年平均约13天。
  冰雹区内出现冰雹概率小,即有冰雹,体积也不大。2008年6月3日晚,市区出现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的局部强雷电、冰雹剧烈强对流天气,冰雹直径为4毫米。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