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划变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8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区划变更
分类号: K901.9
页数: 4
摘要: 清以前,区境域隶属德化县,为乡村组织,其名谓与划分,代不划一,更迭频繁。宋初为乡里制,太平兴国年间,县设20乡。熙宁间,初行保甲制,未几即废。元丰三年(1080),县有13乡和3镇。元代县下设社,社数、社名无考。
关键词: 地理沿革 地区演变

内容

清以前,区境域隶属德化县,为乡村组织,其名谓与划分,代不划一,更迭频繁。宋初为乡里制,太平兴国年间,县设20乡。熙宁间,初行保甲制,未几即废。元丰三年(1080),县有13乡和3镇。元代县下设社,社数、社名无考。
  明初实行里甲制,在城设坊,近城设厢,城外设乡、里(图);关隘设镇,集贸设市。嘉靖六年(1527),县编户17里,设有8乡、6图、17坊、l厢及3镇、3市。城区坊、厢领宣化坊、丰储坊、永安坊、泰宁坊、玄妙坊、崇儒坊、育民坊、清平坊、通惠坊、揽秀坊、湓浦坊、迎恩坊、福星坊、白莲坊、世德坊、经武坊、新民坊、通津厢。乡、图有仁贵乡(二图)。
  明末改里甲为保甲制。清初袭明制,县下一级称乡。乾隆二十年(1755),县置17乡,城区隶泰宁、通津、仁贵(两乡)。乾隆四十五年(1780),增至21乡。迄同治十一年(1872),仍为21乡,同时以信、仁、义、礼、智为序编成21路,下辖144保、2164.5甲。城区路、乡、保、甲设置: 信一路泰宁乡,辖东大街(4保)、棋盘街、西大街、县前街、南前街、时雍街、书院街、实政街、兴隆街、长福街(2保)等,凡14保98甲。
  信二路新民乡,辖岳师门、马王坡、望京门等,凡3保27甲。
  信三路通津乡,辖清平街、揽秀街、通惠街、福寿街、康宁街(2保)、大马头、湓浦街、新街(2保)、湓浦街(2保)、关部街(2保)、新坝(3保)、龙河西、南湾(2保)、南门街、北湾(4保)等,凡25保,131甲。
  仁一路仁贵东乡,辖白水港、游家岭、凡2保9甲。
  仁二路仁贵西乡,辖平岭,凡1保6甲。
  民国初,沿用清末乡制,乡下设堡,堡数不详。1929年推行区、乡(镇)、闾、邻地方自治组织,城区属市,乡村设8区,辖18乡,闾、邻不见记载。次年撤市、县置9区、辖20乡。
  一区驻城区,辖泰宁、通津乡。
  1932年6月,改组区公所及乡(镇)、闾、邻组织,推行保甲制。是年,撤销城区第一区建制,列为公安区。
  1940年,全县置4区,城区称第一区,辖滨兴、甘棠、江州、柴桑4镇,因日伪占领中心,未编出保甲。
  1946年初,合并柴桑、湓浦、彭楼、甘棠4小镇设浔阳镇,为九江县属特种甲级镇,镇公所设在柴桑支路,辖40保,605甲。
  1949年5月九江市区解放后,6月4日成立九江市,9月10日,撤浔阳镇公所,设甘棠、湓浦、滨兴3人民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区下保甲设置,计32保,497甲。其中甘棠11保,141甲;湓浦17保,219甲;滨兴4保,137甲。
  1950年3月,撤销甘棠、湓浦、滨兴3区公所,加强并增设9个派出所,实行警政合一。其中甘棠1-3派出所,湓浦4-6派出所,滨兴7-9派出所。
  1951年街道民主建政时,将9个派出所合并成立3个区人民政府,即一区滨兴,二区湓浦,三区甘棠。区下设9个街政府,其中,一区辖七、八、九街,二区辖一、五、六街,三区辖二、三、四街。
  1953年初,将3个区人民政府试改区公所,下设14个街政府。后将3个区公所和14个街政府撤销,改设6个街公所。同时,为加强对水上船户的管理,增设九江市水上区人民政府。
  1955年,将6个街公所改为街道办事处,分称八角石街、双峰街、环城街、湓浦街、滨兴街、官牌夹街。街设办事处,加上水上办事处共7办事处。
  1956年,将八角石、双峰合并为甘棠街道办事处,撤环城为湓浦街道办事处,撤官牌夹为滨兴街道办事处,加上水上办事处共4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九江县于1959年1月并入九江市。城区街道办事处仍隶属市管辖。
  1960年5月,街道办事处改为人民公社,居委会改为分社。至是,城区有城市公社3个,水上公社1个,城市分社27个。
  1961年9月,九江县、市分置,城区仍辖甘棠、湓浦、滨兴3街道公社,另增市郊十里公社。
  1970年,从九江县大桥、新港人民公社共划出红旗、东风、五里、南湖、太阳5个生产大队,成立前进人民公社,归市管辖。
  1972年,工农兵人民公社水产大队升为水产人民公社。
  1973年,为适应新工业区居民管理工作之需要,增设十里、白水湖人民公社。
  1977年,划九江县之新港、周岭、大桥人民公社归九江市辖。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地辖九江市升省辖市,市区范围扩大,设浔阳、郊区、庐山3个县级行政区。浔阳区辖甘棠、湓浦、滨兴、十里、白水湖、金鸡坡6街道公社。
  1992年8月,因浔阳、庐山区(原郊区)行政管理工作之需要,经市政府同意,于10月成立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由原滨兴街道办事处老马渡片区划入);同时撤销浔阳区十里街道办事处,原辖地划归庐山区;12月,成立浔阳区西二路街道办事处,至是,区辖甘棠、湓浦、滨兴、人民路、白水湖、金鸡坡、西二路7个街道办事处,127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3月西二路街道办事处划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改称向阳街道办事处。
  2003年8月,滨兴街道办事处划归市经济开发区。
  2011年辖甘棠、湓浦、人民路、白水湖、金鸡坡、滨兴、向阳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滨兴、向阳由经济开发区代管),8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
  [=此处为表格(1988年所属基层组织情况)=] [=此处为表格(1992年街道办事处社区一览)=] [=此处为表格(2011年街道办事处社区一览)=]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