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乡镇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378
颗粒名称: 卷九 乡镇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18
摘要: 卷九乡镇企业第一章企业总情第一节发展概况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公社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兴办公社、大队集体林场、畜牧场、茶场,有的公社、大队根据本地条件,组织手工业社和作坊形式的副业队,开展以粮食牛产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形式上多以自产自销,副业队、林场、畜牧场人员均参加生产队记工、分配。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企业经济

内容

卷九乡镇企业第一章企业总情第一节发展概况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公社遵循“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兴办公社、大队集体林场、畜牧场、茶场,有的公社、大队根据本地条件,组织手工业社和作坊形式的副业队,开展以粮食牛产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形式上多以自产自销,副业队、林场、畜牧场人员均参加生产队记工、分配。
  70年代中期,公社在“发展经济”的思想指导下,摆脱“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禁锢,开始兴办以本地资源为主的砖瓦厂、砂石场和开山炸石等生产型企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正式把过去的“多种经营”、“副业队”、社办厂(矿)定名为社队企业。同时,县级设社队企业局,公社设社队氽业办公室,专门组织和管理社队企业牛产。1979年始,先后兴办了机械加工、服装加工、建材、建筑、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企业,使社队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门类增多,初步形成工业生产、商品生产网络,产品也由原来的自产自销转为经营型。至1980年建区时,全区有各类社队企业234个,从业人员7229人,打破了农业生产以“粮、棉、油、猪“四大指标为主导的格局。
  1984年,随着撤社建乡行政体制的改变,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是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对发展乡镇企业提出新的要求,除社(乡)队(村)兴办的企业外,还将部分农民联营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联办和个体企业,列入乡镇企业范围。区人民政府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以乡办村办为主导、为骨干,以联户办为重点、乡办村办带联户办、户办;联户办、村办促乡村办”的发展乡镇企业新思路,并将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称为“四轮驱动”。由此,全区出现了一批专业村、专业户。如五里乡前进村劳保用品、十里乡十里村饲养奶牛、赛阳苗木花卉、新港豆类加工、虞家河乡民生村铸造、海会轿工、高垅石磨等,使村办、联户办、户办遍地开花。1984 - 1985年,乡镇企业大踏步前进。至1986年,全区各类企业由1980年234个增至3823个,从业人员由1980年的7229人增至22159人,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1618万元增至9559万元,其中商业总产值由1980年14万元增至1362万元。初步形成乡镇企业成为全区经济“半壁江山”的局面。
  1987 - 1993年,是全区乡镇企业发展最好的阶段。这一阶段,乡镇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兴办了一批机械、纺织、旅游、宾馆、商场和外向型企业,使乡镇企业进一步走向商业化、工业化,摆脱了过去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1991年,全区出口创汇企业5家,年出口交货值100多万美元;还有中日合资、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台湾私商投资兴办的三资企业3家;资产在100 - 5000万元的企业21家。被评为省乡镇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家。区建筑总公司、五里乡前进砖瓦厂、前进劳保用品厂、华康服装厂、周岭织带厂、纺织器材厂、新港第一砖瓦厂、新港第二砖瓦厂、五里建筑工程公司等,被农业部定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1993年,区建筑总公司被评为省明星企业;十里乡、五里乡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300佳”乡。这一时期,乡镇企业产品不断创新。九江纺织器材厂、庐山区三洋数字仪器仪表厂、庐山区节能电器厂、周岭缸盖厂等20个企业开发新产品22个,其中7项被评为省优产品。是年底,全区各类企业由1986年的3879个增至8141个,从业人员由22159人增至37091人,企业总产值由9559万元增至105300万元,进一步显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态势。
  1994年底至1995年4月,在乡(镇)办、村办集体企业范围进行股份改制工作,全区321个乡村企业,有231个进行了改制转轨及规范工作,其中股份合作改造72个,租赁135个,拍卖3个,其他形式21个。1997年,进行完善和深乡镇企业改制工作,全区改制企业101个,其中股份合作制9个,出售18个,兼并6个,租赁49个,托管2个,无偿转让6个。经过改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真正法人实体。1999年,区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施办法》,放宽发展条件,简化申办手续,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2000年,全区有乡镇企业541 1个,其中集体办328个,私营463个,个体4620个。从业人员,集体12182人,私营2353人,个体12836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61679万元,比1980年增长16.2倍,年递增10.6%。乡镇企业固定资产36999万元,是1980年的15.7倍。实现税利9801万元,是1980年的58.34倍。
  [=此处为表格(1980 - 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此处为表格=]注:1983年以前村及以下企业均未统计在内。
  第二节企业门类农业企业 1980年建区时,全区有社、队林场、园林场、茶场、养猪场和奶牛场等农业企业68个。从1985年始,在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四轮驱动”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用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农业企业的发展,把农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继兴办起养鱼、养鸡、养鸭、养猪、养鸽、养蛇、养牛蛙等农业企业。同时,赛阳、莲花、新港、周岭等地少数农户开发苗木生产基地。至2000年底,全区有各类农业企业343个,产值2493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0.96%。其中,林场乡办8个,村办61个,户办1个;茶场乡办3个,村办56个;养猪场乡办1个,村办1个,户办68个;年养鸡500只以上的养鸡场20个;年养鸭1500 - 2000只养鸭场9个;年养鸽3-5万只的养鸽场2个;乡办水产场1个,户养鱼30亩以上的120户;养牛蛙、石鸡场养殖户2个;奶牛为零星养殖计120头。
  企业选介花果山林场(原长岭林场) 1959年,由新港公社长岭大队社员李炳义、万吉祥等5人用锄头开挖108亩荒山,用公社投入的50元和自己凑钱买油桐树苗,办起林场。1961年,受到国家林业部长刘文辉的嘉奖,赞扬他们艰苦创业的“五把锄头”精神。1965年,砍掉油桐树改种杉树。是年,该场以林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参加全省农业学大寨成果展览。1968年,与长岭口大队张家村合并,面积由原来108亩扩大到136亩,除杉树外,又种上梨树和苗圃。是年6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程世清莅场考察,了解生产情况,视察了林地。1978年,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陪同日本客人莅场参观考察。1984年,乡政府把长岭村花果山林地划归林场,并改名花果山林场。至2000年,有林地4800亩,其中,杉树1000亩,茶叶200亩,松树及用材林3000亩,苗圃、果木600亩。
  赛阳茶场场址在赛阳镇南城村内。1966年,由赛阳公社组织劳动力开挖15亩荒山,组建公社茶场,全部种植茶树。1969年开始收获,用手工加工茶叶。1975年、1983年,又相继开辟新茶园200亩,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并打出“庐山云雾茶”品牌进行外销。1987年,该场生产的庐山云雾茶获江西省优质产品银质奖。至2000年,该场建有茶叶加工厂房550平方米,配有滚筒茶叶杀青机1台,捻茶机3台,茶叶烘干机1台,固定资产20万元。茶叶产量100多担,年产值18万元。
  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1980年,赛阳公社金桥大队农民朱帮勇、饶锡文等,在自留地、自留山中开始栽种翠柏、雀舌黄杨等苗木。实行联产承包制后,赛阳、莲花等公社农民逐步扩大苗木种植,品种也不断增加,区人民政府在总结苗木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赛阳、莲花两个镇连片建立苗木生产基地。首期规划面积为3万亩。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坚持招商引资吸纳农业企业和发动农户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分户经营、分年实施的发展步骤。经营范围以优质花卉苗木为主,重点发展苗木栽培、花卉繁育、盆景制作等。至2000年,种植面积1.5万亩,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17家,规模在100亩以E的50余户,种植专业户1 100余户。种有松、柏、樟、木兰、杜鹃、黄杨等30余科、1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沿105国道、环庐山脚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中档花卉苗木生产带。产品销售至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卜海和南昌、九江市等地。
  三垅养猪场场址五里乡三垅村中堡垅。1994年8月,由三垅村投资40多万元动工兴建。猪场总面积30余亩,猪舍1万平方米,年可养猪5000头,为九江市外贸局出口生猪养殖基地。猪场还在建筑时,村委会便派6人到沙河养猪场(九江市外贸出口生猪养殖基地)学习养猪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年1 1月,从武汉华东农业大学种猪场引进“湖北白”仔母猪200头,杜洛克公猪5头,开始繁殖仔猪。1995年9月,第一批仔猪出生,养肉猪2000余头。1996 - 1997年,年养猪为4000头,每月平均出栏300余头,并用火车直接运往香港,年产值达210余万元,利税10万余元。1998年,猪场发生5号病,损失严重。1999年,在困难条件下恢复生产,出口数量减少,年产值仍达156万元,利税5万多元。2000年,猪场租赁给私人经营。
  工业企业 1978年以前,区内社队企业工业项目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各类农机具修理为主,工艺简单,没备落后。改革开放后,乡、村集体和个人兴办了一批机械、建材、服装、纺织、轻工、电子等工业企业,并相继开发出一批有竞争能力的名、优、特拳头产品,有8种产品获省级优质产品称号,1种产品获部级优质产晶称号。2000年,全区工业企业1502个,总产值123493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47.19%。其中,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5家,500 - 1000万元的3家,100 -500万元的112家,为区内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企业选介: 九江缸盖厂厂址在姑塘镇广桥村。1999年由曾智勇租赁原周岭丝织厂厂房和利用原周岭食品机械厂机械设备而创建,同时镇政府投资30万元另建厂房1栋,以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该厂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厂房面积2500平方米,机械设备80多台套,固定资产原值441万元,职工102人。2000年,建冲天炉1座和大型行车1套,主要产品为汽车缸盖。产品销售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厂家。
  五里齿轮厂厂址九江市三里街106号。该厂原为乡办农机厂,主要修理农机,后生产宝塔齿轮。2000年,厂房面积1000平方米,职工55人。主要产品为香皂制造设备,即香皂搅拌机、打印机、辗磨机、出条机及圆盖边机系列。有车、刨、磨、滚、插、热处理、铸造设备20台套。固定资产原值61万元,主要产品圆边机、搅拌机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哑各国。
  九江庐山焊管有限公司厂址长虹大道中南侧。1993年筹建,1994年投产。厂房面积132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有国内先进的高频焊接机组、飞锯机、矫直机、切管机、油空压机、起重机,固定资产原值539万元。实行流水线生产,主要产品为高频焊管。产品销往广东、福建、安徽、湖北等10多个省、市。1995年产值340万元,利税28.84万元。同年获“九江市优秀新产品证书”。1996年,因流通资金不足停产。
  九江市财兴五金厂 1992年创办,2000年迁至莲花镇新桥村工业小区。固定资产450余万元,主要产品为高档水暖洁具系列,有一定的设计、制造能力,产、销旺盛。年产值1500万元,利税70万元。
  庐山区大华机械厂厂址在十里乡刘家塘村,70年代创办,原为十里机械加工厂。主要加工配套件。2000年有固定资产40万元,职工40人,厂房400平方米。有车、铣、刨、磨等20台套设备。
  九江市南湖金属厂位于长虹大道北端,九江火车站外广场旁,1979年创办。主要生产粮油机械、输送机、铸锌焊管、钢、铝、铁铸件及管道制作安装等金属加工业务,产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该厂研制的化纤级土水硫酸锌填补了省内空白,1991年获省新产品证书。2000年,有厂房2000平方米,职工168人。各种车床8台,剪板机、卷板机各1台,铸锌设备1套,炼铁及小有色金属炉各1套,金属化工生产流水线l条,固定资产原值8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
  庐山区铸造厂位于虞家河乡政府所在地。1986年初筹办,次年9月投产。2000年,有职工45人,厂房600平方米,生产各类灰口铁铸件,主要设备有热风机、退火炉、混砂机、行车等,固定资产原值26.2万元,流动资金67.1万元。
  海会古建陶瓷厂厂址在海会镇马鞍山脚下,1995年7月建,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面积2600平方米,职工64人,最高年份产值350万元,税利35万元。主要产品有配套古建筑用料、琉璃瓦及琉璃制品。生产设备有球磨机、榨油机、成型直空机,21米窑炉等。固定资产原值185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1998年,企业改制后,由福建一个体业主租赁。
  庐山长江玻璃公司位于五里乡西洋垅。1994年,由五里乡五里村、九江市再生资源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创建,厂房II栋3254平方米,职工120人。生产设备有熔化窑炉、平拉机、锅炉、地磅、柴油发电机、变压器等,该企业是一家环保型企业,年回收旧玻璃碴8000吨。2000年有固定资产原值493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主要生产革法平板玻璃,年生产能力100万平方米,年产值500万元,利税40万元。
  万事建材总公司位于九莲北路。1988年创办,有门面7处共380平方米,厂房、办公室1.2万平方米,可使用的山地近200亩。
  2000年,有固定资产原值527万元,职工95人,辖生产厂4家。主要生产预应力空心构件粘土机砖、冷丝等建材产品。有空心板挤压机、粘土砖挤压机、拉丝机、机轮窑等销售机构14家,服务网点5个,管理机构4个,初步形成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集团企业。
  新港一砖厂厂址新港镇长岭口村,该厂1978年3月由原新港公社投资40万元,征地50亩筹建,当年9月投产。1980年,由于行政区划变更,该厂为庐山区新港镇与浔阳区金鸡坡街道办事处股份制企业,各占50%股份。年产机砖800 - 1000万块。1992年,机砖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200万块。
  1994年实行租赁经营。至1999年,共创税利180万元。1991 - 2000年,连续10年获江西省二级乡镇企业、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称号。
  九江市庐山区荣达制衣厂厂址九江市三里街九湖路3号。1995年被评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文明企业。2000年,有厂房3696平方米,加工设备150多台(套),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职工135人。产品为针织服装,全部出口外销。年产值1500万元,利税150万元。
  九江市第七棉纺织厂厂址九江市九莲北路。该厂是在纺织行业逆境形势下,利用国营大企业淘汰下来的设备兴办的。1987年投产。厂房3400平方米,纺纱机57台,固定资产原值4860万元,职工180人。主要生产纯棉T/C32等产品,有产品销往广东、深圳、海南、湖北、安徽及省内各地。2000年5月,该厂租赁给个体经营。
  九江市华康服装厂厂址在前进东路与九莲路交汇处。始建于1964年。历经服装合作社、被服厂、服装厂的演变,属十里乡办企业,为江西省服装进出口公司生产出口服装定点厂家。有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共6栋,总面积3380平方米,有变速旱缝机,各种专业机器等主要机械设备214台套。主要生产新潮牛仔系列服装、夹克衫、喷胶棉服装等产品,生产的牛仔系列服装、防寒服远销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瑞典、新加坡、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好评。1993年,获江西省进出口商检局授予“质量优良企业”,农业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先进企业”。1995年,因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停产。
  九江市前进针织内衣厂厂址九江市东郊牯牛岭。厂房28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各品种针织机160台,固定资产:原值120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职工150人。2000年,产品为各类内衣,出口美、日、泰等国。
  虞家河永诚染织厂厂址在九星公路虞家河乡虹桥路。1995年创办。2000年,厂房980平方米,房屋5栋,职工100人。设备有锅炉1台,染布机1条生产线,织布机、纺纱机20多台套,固定资产原值20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九江五里针织内衣厂五里乡五里村村办企业,1981年创办。2000年,有职工60人,厂房500平方米。生产设备有高速三线机、平车、绷缝、订扣机和日本进口锁眼机等50多台套,2个成衣车间,—个裁剪室。主要产品有晴纶薄绒、棉毛衫、汗布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哑各国。
  庐山区周岭织带厂位于姑塘镇。初为草袋厂,原有职工20人,1978年面临倒闭。1980年,改产棉纱、织带初见成效,年产值由10万元上升至34万元。1985年与武汉织带厂建立横向联系,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是年,产值达150万元,产品65%远销香港,为区内创汇企业之一。1992年有职工150人,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广野无梭织带机10台。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140万元,厂房面积2300平方米,有捻线机、导筒机、整经机、卷纬机、自动打头机、打包机等设备16台套,编织机300台、梭织机14台。生产各种规格的棉纱(绳)、丝织带、松紧带、内衣带、箱包带、手套包边带、席梦思包边带等近百种产品,年产值300万元。
  江西美宏制衣有限公司 1992年由台胞陈安美与五里乡前进村合资创建,总投资150万元,台方占与股份55%,即81万元,乡村方占45%,即69万元。2000年,该公司下设经济实体美宏制农厂,有平缝电动机100台,锁眼机、三线机、五线机、订扣机共30台套,有职工160人,厂房1200平方米,年产值800多万元。
  九江市前进劳保用品厂厂址在市东郊几湖公路牯牛岭边。原为五里乡前进村村办企业,1981年创建。1984年,中国轻工进出口公司支持扩建改造。有3000平方米4层楼厂房1栋,职工450人。主要产品各种劳保手套,以出口外销为主。1986年获省外贸出口免检,产品畅销东南亚、西欧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设备有工业缝纫机170台,其中日本进口设备80台,固定资产原值180万元,为省内劳保用品外贸出口大户,1996年后因国际市场变化和管理经营多种因素停产。
  九江红叶木业有限公司由江西东电实业公司与私营业主胡自力1999年6月共同投资组建,位于莲花镇妙智村,,注册资金100万元,其中江西东电实业公司持有51%股份,2000年,公司生产、管理人员25人,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有木材干燥设备及四面刨、精密裁板机、干燥机等高档木工机械,固定资产原值124万元,流动资金60万元。经营范围有装饰设计、施工及木制品的生产、销售,产品为“红叶”牌实木地板、宾馆套房家俱、办公家俱及居室家俱等,并承接单项室内装饰工程。
  九江华雄化工有限公司厂址在威家镇,由原庐山化工厂组建。2000年,主要设备有锅炉和化学制剂反应生产线,及配套检验室和分析室。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职工56人,主要产品为年产60吨改性铜硅胶催化剂,100吨粗孔微球硅胶和100吨硅大球。
  江西国江塑胶有限公司由原九江市工农兵塑料厂与香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营的合资企业。1992年4月25日注册成立,11月正式投产,位于十里铺新桥,场地面积8000平方米,厂房面积275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3栋、仓库2栋、写字楼1栋,员工集体宿舍1栋以及食堂等。公司注册资本为35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19万元。2000年,主要设备有进口奥克兰360克注型成型机、流水生产装配成品线,及粉碎机、空压机、水塔水泵和中央空调机等,产品有录像带V-O和塑料挂钟,产品全部外销。
  九江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创建,厂址在虞家河乡虹桥路。有厂房2栋,面积61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烘干机和剖竹机,职工50人,产品为消防梯、消防框等消防器材。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9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
  新港供电站位于新港镇荷塘村,供电站前身为新港电力排灌站,成立于1964年,其时负责土桥、益公、济公堤的排涝及抗旱。1973年更名新港供电站,负责九江县江洲、新洲垦殖场和新港、虞家河、周岭及金鸡坡等地供电业务。1977年,更名新港机电站,从事机电修理及供电。当年由九江县水电局在新港镇建变电站1座,有400、200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1985年,该站机修车间分离,成立机修厂,从事供电业务,该站供电范围缩小,仅供新港、虞家河及金鸡坡办事处一部份,年供电400万度。1991年,九江供电局将新港变电所委托该站管理。1999年庐山区供电局成立,新港供电站被收编,更名新港供电所。2000年,有办公楼、供电房3栋,面积800平方米,职工40人。有2台6000千伏的变压器,年供电量400万度,固定资产原值25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
  九江市三宇电子有限公司位于虞家河乡虹桥路,1996年11月创办,为港商独资企业。2000年,有厂房3栋,面积820平方米,职工50人。固定资产5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主要设备有烘干机、喷漆机,产品有电子钟等电子产品,产品全部外销。
  建筑企业 1960年以前,境内无建筑企业,仅有一些从事泥工、木工手艺的农民,农忙务农,农闲揽活交生产队记工分。1960年,新港公社组建建筑队,从业百余人,为境内首家建筑业企业。1964年,十里公社成立建筑队。1970年后,周岭、大桥、东风、高垅、向阳、前进等公社相继成立建筑队。1983年,各建筑队先后升格为建筑公司。1984年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公司、区建筑公司成立。1985年,建筑企业19家,从业2653人,年产值1327万元。1995年,根据企业设备、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对全区18家建筑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获二级资质1家,三级4家,四级13家。至2000年,建筑企业增至19家,其中二级资质企业l家,三级6家,四级II家,五级l家。另有个体建筑队646个。从业人数累计5462人。产值33701万元,占乡镇企总产值12.88%。
  企业选介: 庐山区建筑工程总公司 1964年组建,1983年易名“工农兵建筑公司”。1990年,更名“庐山区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资质二级,可承建30层以下建筑物。下设房地产开发公司、基础分公司和建材厂、综合加工厂及8个建筑工程处,职工986人,其中高级经济师、施工工程师各1人,经济师1人,会计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会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助理工程师15人,经济员2人,会计员9人,技术员51人,有技术职称人员占职工人数的7.24%。固定资产原值182万元,施工机械设备320台(件),总功率2370千瓦。被省市评为优质工程的项目共计26项。1990年晋升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1991年被全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授予“全国先进集体建筑企业”和农业部授予“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1992年被江西省建设厅授予“江西省先进施工企业”,2000年通过建筑企业IS09002质量认证。
  五里建筑工程公司 1985年4月创建,由前进建筑队晋升公司时,企业资质为四级,年产值18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0万元。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单位”。1993年,评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并获省乡镇企业管理奖。1993年以来连续6年被庐山区工商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誉”单位。2000年,公司下设项日经理部8个,预制厂、装饰工程部和建材经理部各1个。有机械设备78台,职工468人,工程师2人,经济师2人,会计师2人,助理工程师11人,技术员29人,固定资产原值190万元。
  新港建筑工程公司 1960年成立,原为新港建筑队,业务仅以维修为主,职工百余人。1983年更名新港建筑工程公司。1995年晋升为建筑三级资质企业,职工500人,其中有技术职称40人,大专学历以上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施工设备有推土机2台,大型强制性搅拌机12台,塔吊1台,各种起重设备10台,挖掘机2台。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流动资金230万元。具有房屋建筑,电力线路及管道安装、土石方工程、水泥预制件制造、室内外装修、建筑材料经营等配套施工技术能力。公司下设项日经理部6个,土石方工程部、预制构件厂、建材厂各1个。公司先后承建了九江轻机厂办公大楼,乌石矶国家粮食中转库、中宏油脂公司办公楼,九江国家粮食新港粮库,九江电视发射机房等大中型工程百项,其中多被评为优良工程。公司获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九江市“先进施工企业”和“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2000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完成利税30万元。
  莲花建筑工程公司 1978年组建,1985年初升格为建筑工程公司,1988年评为四级建筑企业,继又升格为建筑三级资质企业。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企业资本金500万元,机械设备212台,总功率1600千瓦,职工580人。工程管理人员34人,其中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12人,技术员14人。经营人员12人,其中会计师2人,助理会计师5人,会计员1人,经济师1人,助理经济师2人,经济员1人。公司设4个项目经理部,所建工程一次性交验合格率为1 00%,多项工程获市优、区优工程奖。1999年,公司由九江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承包经营。
  庐山区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为庐山区房地产开发公司,1985年10月建立,企业资产总值3000万元,职工35人。主营房地产开发,兼营建筑、建材、市政工程、装饰、旅游服务项目等。具有江西省城市综合开发二级资质证书。1993年评为“江西省十强房地产开发企业”。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426万元,实现利税100余万元。
  九江市柴桑房地产开发公司位于长虹大道中段,为十里乡乡办企业。1984年组建,前身为十里住宅开发公司,隶属于工农兵建筑T程公司。1993年,相继开发了仪表厂河滩地、姚家洼及三里养鸡场等地产,完成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年产值900万元,商品房销售产值900万元,土石方200万元。是年底,更名为“九江市柴桑房地产开发公司”,兼并了十里乡园林场、茶场。公司下设水电安装队、土石方工程处、预制构件厂、建筑工程处、茶场、林场等。2000年,有办公楼4栋、职工68名、其中有技术职称的18人。固定资产原值518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主要设备有东风、黄河大型运输卡车6辆,挖土机、推土机、装载机各1台。
  运输企业70年代末,新港、周岭、高垅等公社组织搬运公司,从业300人,经营周边厂矿、码头货物装卸;同时,各公社相继成立运输公司,部分公社农机站兼营运输业务。改革开放后,集体、个体运输业大发展。1980年38家,从业597人,年产值166万元。1985年30家,从业1634人,年产值399万元。
  1990年集体运输队、搬运队和汽车、机动船运输户810个,从业1862人,年产值2919万元。2000年,集体、个人运输队(户)1 154个,从业2793人,年产值30541万元,占乡镇企总产值11. 67%。
  企业选介虞家河乡运输队 1979年组建,设虞家河乡万龙咀,有办公、生活用房面积1200平方米,职工94人,经营交通运输、搬运、装卸,下属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汽车紧绳器、轻工业零配件加工、维修,主要设备有:各种车床、刨床,万能铣床、铅式铣床、冲床、锯床、摇臂台钻、电火电厂机等。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流动资金36万元。年产值120万元,年创税利6万余元。
  商业企业 1979年,农村社队兴办商业企业,多数村设立经销店。改革开放后,个体经商户增加,照相、录像、无线电修理等行业发展较快,百货、饭店、旅馆渐多,集体、个体企业兴旺。1980年,商业企业2家,从业37人,年销售额14万元。1985年,72家,从业850人,年销售额599万元。1990年,1188家,从业2910人,年销售额5005万元。1997年,1365家,从业3037人,年销售额36791万元。2000年,2036家,从业6804人,年销售额71451万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27.3%。
  企业选介长虹劳动服务公司其前身为五里公社综合厂,1990年更名“庐山区长虹劳动服务公司”,有职工100人,下设10个门市部,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经营范围五金加工、车辆修理、饮食、旅社、纸扎、衡器、锯板、镀锌、商品零售等。2000年,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财务会计,单独核算,照章纳税,职工工资实行定工定时或计件工资,按劳计酬。年营业额500万元,创税利6万元。
  海会镇三叠泉旅游公司 1991年12月成立,建有办公楼、宾馆,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服务网络健全,是海会镇集旅游、住宿、商贸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型企业。2000年,各类从业人员400多人,固定资产原值130万元,年创税利30万元。
  新港镇农工商贸易公司为新港镇经济实体,1993年3月成立,有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4层经营大楼,设4个分支机构,员工12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百货、副食、建筑五金、农副土特产品采购及销售。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流动资金25万元,年产值87万元,创税利6万元。
  第三节企业职工乡镇企业职工主要来源于本地农民。1958 - 1975年间,公社、大队林场、茶场、畜牧场职工均由生产队选派,有的还实行轮流转换;手工业社、副业队职工则是依据个人手艺、特长而定。1978年后,社队企业发展,需要一批人进厂、进矿,则采取两种形式吸收职工,一是从国营厂矿退休工人中吸收技术骨干,以指导生产;二是通过牛产队推荐,大队同意,公社讨论决定,吸收思想品德好、有文化基础、身体好的男女青年进厂、进矿。
  1984年,乡镇企业实行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四轮驱动”后,企业招收职工的形式和职工成分都发牛了变化。乡办、村办企业招工由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自行决定,招多少、招什么样的人企业随时调节;联户办企业职工多由亲戚朋友或聘用少数技术人才组成;户办企业以家庭成员为主,也清长期性或临时性帮手。五里乡前进村先后办起r8家企业,全村480余名青年男女都安排到村办企业仍不能满足牛产需要,他们就从本乡其他村和新港、虞家河、浔阳lx金鸡坡等周边地区招收720余人从事服装加工和劳保用品生产,外招职工占全村企业职工总数的66%。
  乡镇企业产业职工比例也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而变化。以1980 - 1990年为例,农业企业职工逐年减少,丁业企业、建筑业、商业职工逐年增加。1980年,全区农业企业职r1692人,工业企业职工3106人,建筑业职工1557人,交通运输企业597人,商业企业37人。1984年,农业企业职工830人,工业企业职工5989人,建筑业2050人,交通运输企业965人,商业企业738人。1990年,农业企业618人,工业氽业10796人,建筑业企业7916人,交通运输企业1862人,商业企业2910人。1991年后,乡镇企业职上除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外,又增加了饮食业和服务业职工。1994年,全区有饮食业职工 1276人,服务业职工182人。至2000年底,全区乡镇企业职工总数为27371人,其中,农业企业302人,工业企业12320人,建筑业5462人,交通运输企业2793人,批发零售贸易业401 1人,旅游饮食服务业2245人,其他企业 238人二、三产业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第二章管理与经营第一节管理管理机构 1980年9月,区社队企业局成立并设立牛产办公室,负责辖区内所属企业经营管理工作。1984年9月,区社队企业局易名区乡镇企业局。1994年,区乡镇企业局设立企业管理股,负责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质量、企业升级、企业创优QC活动。各乡(镇)设乡镇企业办公室或经管站,指定1名副乡(镇)长专管乡镇企业工作,乡镇企业办公室(经管站)设主任、统计人员,具体从事乡镇企业管理工作。同时,在部分骨干企业,建立以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质量管理小组,设置质量管理科(或质量检验科),成立QC小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计划管理 1983年以前,一般是采取年计划、月安排和中、短期规划三个方面调控实施。各社队企业发展速度多在20%以下。
  计划管理的指标,开始为所属企业产品品种,总产值和原材料计划,后又增加社办工业及队办工业指标。1984年,“两户”(联户办、户办)企业列入乡镇企业管理范畴,计划管理分企业总值、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分乡办、村办、联办户和户办统计。至1990年,年增长率均超过40%,为乡镇企业超常规发展阶段。1991 - 1993年,乡镇企业实施市委,市政府“半壁江山”计划,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高速跳跃式发展阶段。乡镇企业的月计划是年计划的补充、调控和完善。乡镇企业的中、短期规划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构想,一般按常规制订,后又被不断的超常规发展速度所超越、所突破。1993年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乡镇企业计划管理逐渐淡化。
  生产管理 1978 - 1986年间,乡镇企业生产管理简单、粗放,企业只强调产量,忽视经济口标和技术管理。1987年始,采用经济目标管理,根据年初下达的年度目标年终进行考核、考评。考核考评内容和方法逐年改进、完善。1992年,开展分类升级竞赛活动。分类升级竞赛考核分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上交利税四个指标、六个等级进行、、同时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活动,促使乡镇企业从传统的小经营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转化,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壮大企业规模。
  质量管理 1980年,区社队企业管理局设生产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工作。1986年,乡镇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此前,乡镇企业由于产品品种少、款式老、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无法占领市场,经济效益差。1994年,成立企业管理股,负责产品质量、企业升级、创优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检验体系。在全区所有骨干企业,建立以厂长负责制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开展经常性质量管理活动,分析产品质量现状、研究技术、攻克难关,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经常开展oc小组活动,按照P、D、C、A四个循环,做好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实行班组、车间、厂部三级检验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1980 - 2000年,先后获部级优良企业1家,部级质量达标企业9家,部颁质量奖1个;获省乡镇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家,省明星企业l家,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4家;获市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家,先进oc小组6家。
  财务管理 1980年,社队企业实行季报、年末预报和年度决算汇编制度,检查监督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各项财务指标的实现情况。1990年,实行企业经效益审计制度。1995年,举办乡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培训班,启用财务新制度。1997年,区乡镇企业管理局设审计室。是年,区内10乡(镇)成立乡镇企业审计室,审计业务由区审计机关指导,每年选择一些重点企业进行审计;同时,各乡(镇)、村两级也对其所属企业进行年度审计。1999年,对五里前进内衣厂等10家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
  [=此处为表格(企业获奖情况)=]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乡镇企业达标、升级情况)=] [=此处为表格=] 第二节经营体制改革 1984年以前,社队企业的经营管理根据不同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条件等情况,分别实行专业承包、五定(定产、定质、定人、定时、定利润)一奖(超额奖励)、计件工资、利润提成,联利计酬等多种不同责任制形式。1984年ll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区委、区政府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确定乡镇企业改革的核心为“政企分开,一包三改”。赋予企业人、财、物的自主权,承认企业的法人地位。乡(镇)政府在政策法令、政治思想、发展规划、计划指导、财经监督、行政事务等方面实行领导和管理,在技术、信息、供销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赋予企业自主权。1994年、1995年,进一步完善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承包制。乡办、村办骨干企业多采用厂长负责,班子集体承包的方式;一般经营状况较好的小型企业则采用厂长牵头,职工集体承包的形式;对困难多,长期亏损、面临倒闭或已关门的企业,则采取厂房设备作价人股,交承包者租赁经营。1997年,进行完善和深化改制工作,明确股份合作制改制企业的操作办法、程序、股权设置方式、企业的权利和义务。1999年,区委、区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火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凡由分流本人书面申请在区内脱产从事兴办、领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保留职级待遇,财政负担的基本工资照发,不影响社保、医保、工资晋级,达到退休年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离退休手续。
  供销经营 1978年前,社队企业承担农村中小农具的生产维修任务,国家每年从计划外分配一部分钢材、生铁、焦炭、木材,数量少,后逐年减少,至1986年基本取消。为保证供销渠道通畅,各乡(镇)相继成立供销经理部,组织供销队伍,开辟供销渠道、为本乡所属企业组织原材料、燃料,推销企业生产产品。后由于市场变化等原因,各乡(镇)供销经理部难以为继,而转私人承包经营或倒闭。
  面对企业生存的压力,各乡镇企业依靠自己的努力开辟国际、国内两个供销市场。重点骨干企业成立供销科、一般氽业设有供销组、小企业也配有专职供销员,许多企业厂长亲自跑供销。大部分企业凭企业信誉建立供销渠道,凭产品质量开拓销售市场。有的企业自购原材料,产品由协作厂包销,如周岭农机厂由九江轻工机械厂提供图纸和产品质量标准由该厂包销。威家农机厂、周岭谷山农机厂采取为庐山齿圈厂提供原材料加工齿圈毛坯的形式维护企业生存以求发展。有的厂不失时机开拓国际市场,与外商合作,原材料由外商供应,产品由外商包销。如华康服装厂生产的牛仔服等服装产品,接受外商来料加工、产品全部销往国际市场。1993年,出口产品交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5家,出口交货额3681万元。
  [=此处为表格(1993年出口产品交货值百万元以上企业 )=] 第三节职工队伍建设职工培训 1984年,乡镇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加之联户办、户办企业纳入乡镇企业管理,职工队伍迅速扩大,至12835人。但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调查,低于小学文化程度职工占72.27%。是年7月,“九江市乡镇企业培训中心”成立,统一管理全市乡镇企业的各类业务培训工作。1986年始,乡镇氽业职T:培训工作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而针对性地选择有一定技能和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职工参加市乡镇企业培训中心短期培训;另一方面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材、提高企业整体素质。1992年,市乡镇企业培训巾心按照“定向招乍、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定向服务”的原则,有计划地招收农村和乡镇企业系统内职工子女,适当降分录取;定向生毕业后安排在乡镇氽业工作,服务期内不得调出乡镇企业系统。1995年,为全面提高企业职工业务素质,加快职工队伍建设步伐,区乡镇企业干职工培训学校成立,专门负责组织各类培训,与市区大专院校九江师专、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业干校、九江船舶工业学校联合举办培训班10次。在职职工培训多采用岗前培训,岗位练兵,老手带新手等形式。新人厂的职工一般要进行7 - 10天的岗前培训,后组织以老带新岗位练兵。莲花、五里、威家等乡(镇)先后在江苏、浙江、广东、湖南和本省南昌等地引进一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周岭乡派技术骨干到南昌大学进修;五里乡派工人到江苏学习特种技术。
  1992 - 2000年,乡镇企业输送建筑施工、农林、机械、化工、电子、食品、财会、经贸管理等专业定向学生65名,其中大专生19名、中专生46名。区、乡两级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培训10861人(次),乡镇企业职工有33.3%参加过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企业管理、TQC、统计、会计、审计、信息、供销、标准计量、机械及建筑施工等。
  职称评定 1986年,九江市开始对从事建筑、建材、机电、煤炭的职工开展技术职称评定工作。1987年,区内建筑、建材、机械、电气类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实施,通过考试、考核和市区评审领导小组批准,有18人获技士职称,3人获助理工程师职称,15人获技师职称。是年,十里乡建筑工程队的刘诗荣被批准为建筑施工工程师,为全区第一个乡镇企业中级职称获得者。1988年8月,全市乡镇企业经济、会计、统计、财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区成立经济系列技术职称评定领导小组。1989年3月,委托解放军企业管理学校举办会计专业培训班,30余人参加培训。1990年3月,乡镇企业经济系列第一批专业人员获得技术职称,助理经济师4人、助理会计师10人、助理统计师2人。此后职称审评转入正常轨道,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省、市、区评委会分期分批评定审批。1987 - 1995年,全区评定高级职称4人,即庐山区房地产总公司王槐月(高级经济师)、区建筑T程总公司刘诗荣(高级建筑施工工程师)、周岭机械厂李学弟(高级机械工程师)和白沙河电站的周雍贵(高级电气技师)。评定中级职称361人(次);初级职称632人(次)。1995年底,乡镇企业系统职称评定工作暂停。至2000年6月,省人事厅、职改办、省乡镇企业局重新启动乡镇企业系统职称评定工作,评定对象更广泛,评审要求更高、更严格。
  [=此处为表格(乡镇企业技术职称评定情况)=] 第四节新产品开发建区初期,社队企业产品多以机砖、手工产品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结构简单,工艺落后。1984年以后,特别是1986年乡镇企业局设立科教信息机构,负责全区乡镇企业的科技管理,新产品开发,技术信息交流,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以后,乡镇企业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在乡镇企业机械、电子、轻纺、化工、建筑建材等行业全面开展,并取得成果。1987年,庐山龙潭化工厂开发的铝简复合保温面料被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同年底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至2000年,乡镇企业累计开发出省级新产品20余项、市级新产品10余项,其中3项属国家专利产品,20余项分别通过省、市级技术鉴定,62项获省级优秀新产品。
  部分优秀新产品选介: 六头自动小罐滚筋机由九江食品机械厂试制。该机采用TZTZ=2-4电磁无级调速,滚筒采用行量轮系,滚筋内模自动控制,比国外同类产品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节约原材料,达国内领先水平。
  电子式温度指示调节仪庐山区洋数字仪器仪表厂和上海有关科技人员协作,引进荷兰飞利浦技术,反复试制而成。该调节仪在设计上改进了输入方案,具有冷端温度自动补偿,能跟踪室温变化,减少温差变化带来的误差。还采用比例输出,有调节功能,对于不同功率的加热系统,均可防止因惯性而引起的系统温度过冲范围,因而能有效地控制加热系统。该产品外形美观,体积小、结构紧密,抗震性能好,使用方便,可不停机维修等优点,符合国家发展仪表小型化的要求。1989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
  双层荷花型倒锥壳水塔七里湖建筑公司引进实施,施工工艺属建筑施工的一项新突破。其特点是节约工程造价,减少土地占用,采用一个基础和简身,建造两个水箱,将两种不同的水质分别送入两个水箱,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减少工业用水的消毒处理费,避免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高峰期冲突,保证两种水的正常计划使用,还能起到美化装饰城市的作用。
  新型铸造粘结剂该产品为庐山区油脂制品厂引进安徽省马鞍山市科委李佑发工程师的专利产品。适用于形状复杂,断面细以及与金属接触面大的各种型芯金属翻砂铸铁件,是目前铸造行业中较为理想的新型粘结剂。
  粗孔微球硅胶该产品为庐山区威家化工厂引进冯枢堂总工程师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具有多微孔结构,高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用在合成橡胶及药物等领域作为催化剂载体,干燥剂使用。产品通过江西省化工产品检测中心检验,达到国家标准。 [=此处为表格(乡镇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统计)=] [=此处为表格=]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