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粮油票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37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粮油票证
分类号: F713.3
页数: 2
摘要: 第五节粮油票证流通票证民国30年( 1941),为抗战之需,供应军粮民食,由财政部、粮食部发行“粮食库券”,为收购粮食支付代价之用。库券以田赋征收实物征得的粮食为担保。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城镇居民购粮使用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1954年换发成“城市居民购粮证”;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学校等使用“机关团体购粮证”;工商行业用粮使用“城市行业购粮证”购粮。
关键词: 粮油票 票证

内容

第五节粮油票证流通票证民国30年( 1941),为抗战之需,供应军粮民食,由财政部、粮食部发行“粮食库券”,为收购粮食支付代价之用。库券以田赋征收实物征得的粮食为担保。新中国建立后的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城镇居民购粮使用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1954年换发成“城市居民购粮证”;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学校等使用“机关团体购粮证”;工商行业用粮使用“城市行业购粮证”购粮。1955年,全国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同年10月1日,为便利人民外出就餐、购粮,在全省范围内发行、流通粮食部印制的“全国通用粮票”和江西省印制的“江西省地方粮票”,换取粮票必须扣抵定量内的粮食指标。同时,对干部、职工出差、开会、下乡、参加劳动、晚班以及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均给予一定的口粮补助,人口流动状况的粮油衔接关系逐步完善。1962年、1965年、1966年、1968年,江西省相继印制r版面各异、循环使用的“江西省地方粮票”。1972年,“江西省地方粮票”改为“江西省粮票”。1978年,流通新版不带油的“江西省粮票”,同时对1962年、1965年、1966年、1968年印制的粮票限期使用至1978年12月底。1984年第4季度,城镇居民粮食定量实行凭票破点供应办法在全省铺开,再次印制流通限于在省辖市和地辖市范围居民定量购粮并循环使用的“江西省粮票”。从1986年1月1日起在各地发行使用。省、地辖市发行此项粮票时,在粮票背面加盖“××市区内有效”印章,不得跨市跨县或在社会上流通。1991年,粮食价格全部放开,粮票成为收藏品。
  粮食支拨证 1962年始,为方便临时外出人员购粮、用膳,江西省粮食局印制了“粮食支拨证”。凡正常人口外出,有固定地址的,由各粮食部门办理“省内集体外出人口粮食支拨证”手续;外出人员凭粮食部门签发的“粮食支拨证”可直接在到达地粮站购粮。1970年,“粮食支拔证”改为“省内城镇、农村外出人口临时粮油供应转移证”,用两种颜色区别城市和农村人口。1975年,“转移证”改为“省内城镇、农村外出人口临时粮油供应支拔证”。1984年,国家改革粮食政策,农村征购后的余粮允许农民多渠道经营,市场也允许多种粮食价格并存,同时取消对携带、运输粮食数量的限额。至此,从当年4月1日起,“省内农村外出人口粮食支拨证”停止使用。1985年1月1日,县城以上(含县城和工矿区)居民定量口粮的供应,凭“粮食供应证”发放“江西省粮票”,凭粮票破点供应粮食,居家、外出均可凭粮票购粮,至此,“省内城镇粮食支拨证”亦停止使用。
  粮油关系转移证 1955年8月,国务院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9月,江西省《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实施细则》对粮油关系转移作出规定:国营农业企事业职工,因工作需要调往城镇,或符合条件退休、退职、安置在城镇的干部、职工,凭调出、调入地组织、劳动、人事等部门的调动证明,准予办理户口和市镇粮食关系转移手续。符合国家政策规定随同的职工家属,一并办理户口和市镇粮食关系转移手续。国营垦殖场、农场干部及其家属,按规定调离工作和随迁时,属保留商品粮关系的,按“市镇居民供应转移证明”迁出。不属保留商品粮关系的按“农业人口粮食供应转移证明”迁出。
  对暂时维持原统销价供应的国营农、林、牧、渔场、劳改农场、三线厂矿职工家属等定补销单位之间的粮食转移,按原规定办理“农业人口粮食关系转移证明”。农业人口迁往上述定补销单位的,办理“农业人口粮食转移证明”的当年,剩余口粮按统销价交售给国家。
  按国家政策规定批准的“农转非”人员,须由公安部门批准落实城镇户口(在核定指标内和国务院、省政府规定不占指标的范围对象),按有关规定办理“农转非”粮油供应手续,其接新粮前农村自留的粮汕,要按统销价交售给国家。维持原价供应的定补销单位和比例价供应的人口办理“农转非”粮油供应手续时,按转移证明的起供日期,扣除国家安排的粮食供应指标。其他的农村各类人Lj迁居农村,不须办理农业人口粮食关系转移手续。
  2000年,粮油关系转移证仍在沿用,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