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储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37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储运
分类号: F713
页数: 3
摘要: 第四节储运仓储建设民国时期,境内区、乡(镇)均建有积谷仓,民问有义仓。建国后,1950年,地属县政府在新港、姑塘等地设中心粮库。1953年,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后,粮油购销量逐年增加,仓容不足,各地陆续扩建一批粮油仓库。1969 - 1973年,在钢材、水泥、木材紧缺的情况下,各地推广黑龙江省明水县修建土园仓的经验,采用一把草、一把泥修建“土园仓”。
关键词: 商品流通 商品储运

内容

第四节储运仓储建设民国时期,境内区、乡(镇)均建有积谷仓,民问有义仓。建国后,1950年,地属县政府在新港、姑塘等地设中心粮库。1953年,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后,粮油购销量逐年增加,仓容不足,各地陆续扩建一批粮油仓库。1969 - 1973年,在钢材、水泥、木材紧缺的情况下,各地推广黑龙江省明水县修建土园仓的经验,采用一把草、一把泥修建“土园仓”。1978年后,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增产,收储量剧增,仓容不足,出现“农民卖粮难”,国家“储粮难”。粮食管理部门采取仓库挖潜,满负荷装载,仓外搭棚,扩大露天堆垛;老法新用,租借闲置民房民仓;面向社会创办农村收储服务站,推行民代国储等办法排难解难。1978年1 1月- 1979年3月,开展仓库普查,建立仓库档案。1979年底,境内有粮食仓库22座,库容2170万斤。建区后,为解决储粮难,有关部门拨出资金,对各粮管所的仓库进行修整、改造、扩建,粮仓结构得以改善,仓型库容增大。1990年,国家在十里乡通畔垅村征地20亩,新建粮仓5座,有效仓容11500吨。至2000年,全区有粮油仓库32座,有效仓容26250吨,可基本满足区内粮食储藏中转需要。
  [=此处为表格(1980 - 2000年全区粮库储粮情况)=] 仓储管理新中国建立前,粮仓简陋,库容设施落后,保管方法简单,粮食霉烂、虫蛀、鼠、雀损害严重。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采取倒仓、翻晒、过风、扒沟等方法,以减少虫害和霉烂。1955年,各粮管所开展创“四无”(无虫蛀、无霉烂、无鼠害、无事故)粮仓活动。1960年,贯彻“防重于治”的保粮方针,执行“无虫严防”、“有虫即治”的防治原则,各粮库配备专职防化员,坚持以药剂薰蒸、渗透粮层杀虫。严格做好防潮、降温T作。1963年,落实“以防为主,防治并举”保粮方针,提出“治早、治少、治了”的防治原则,做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制订“虫霉鼠雀防治办法”。70年代,各粮库全面推行仓内“上不漏、下不湿”,仓外“三不留”(垃圾、杂草、污水)标准保粮方法。多数粮食库房安置通风设备和电子测温仪,采用尼龙薄膜密封的方法科学储存粮食,开展“三低”(低量储藏、低温储粮、低药量薰蒸)综合防治,采用地槽机械通风、新药防治保粮技术,控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工作逐步转向生态多功能防治。1985年,区粮食局设粮油质量检验站,负责全区粮油质检工作。1986年,根据省粮食局《关于广泛深入开展三优建设文明单位的通知》,各粮油所(站),开展以储粮“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库区“四化”(绿化、美化、地面平整化、室内外洁净化),单位“四好”(职工教育好、遵纪守法好、服务质量好、经济效益好)为内容的文明粮库创建活动。1987年,贯彻《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和《江西省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对粮油保管、仓储定额、文明库建设、粮库对外开放、库点布局、新建仓库的审批、粮仓管理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调拨运输新中国建立前,国民政府为内战军需,连年征购、征借粮食,由县政府饬令乡镇,指派民夫,自带工具,组成班队,将收纳仓库粮食运至指定地点,然后水运出境。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全国一盘棋和统一调拨,合理运输,好粮好油外调,安全运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运输质量和经济效益,按计划完成调运任务”的调运原则,做好粮油调运工作。50年代前期,征购粮一般由农民肩挑送交本地或就近粮站集中入库。60年代后期,粮食局陆续购进汽车,大宗粮油调运由汽车运输,农民交售公粮仍肩挑送交,70年代中期起陆续改为双轮板车、拖拉机运输。1985年,区粮食局成立汽车队,有各式运输车辆7辆,主要承担粮油运输任务。
  境内粮食自给不足,粮食以调人为主,1980 - 1989年,全区调入粮食25000吨,调出小麦300吨,进出两抵为国家提供贸易粮24700吨。调出菜籽油和棉籽油年均在100吨左右。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