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365
颗粒名称: 粮油供应
分类号: F713
页数: 3
摘要: 粮油供应城镇计划供应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粮食贸易由私商经营。每年,特别是灾年青黄不接时,粮商趁机哄抬粮价,贫苦群众常处于忍饥挨饿的困境。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11月起,城镇开始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居民凭购粮登记表到指定的供应点购粮(实行定人定点不定量的原则),并对工商业用粮和各种劳动、会议补助粮作出统一规定。1953年,收回原发购粮登记表,按户评定粮食定额,换发新证定额供应。
关键词: 供求关系 商品供应

内容

粮油供应城镇计划供应新中国建立前,境内粮食贸易由私商经营。每年,特别是灾年青黄不接时,粮商趁机哄抬粮价,贫苦群众常处于忍饥挨饿的困境。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11月起,城镇开始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居民凭购粮登记表到指定的供应点购粮(实行定人定点不定量的原则),并对工商业用粮和各种劳动、会议补助粮作出统一规定。1953年,收回原发购粮登记表,按户评定粮食定额,换发新证定额供应。1955年,实行“以人定量,归户计算,定点供应,凭证售粮”的办法供应粮食。人均月定量13公斤,食油0.5公斤。1959 - 1961年,为节约粮食,度过困难时期,分别降低各类用粮标准,市民每人每天节约1两米。1962年以后,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各类人口定量标准逐步提高。1980年,全区商品粮人口1 1932人,月供粮总数170吨。1990年,全区商品粮人口18391人,月供粮总数276吨。1991年,粮食价格放开,粮食供应价虽比市场价略低,但供应粮质量明显次于市场粮,故居民多从粮食市场购买口粮,粮食供应渐被市场取缔。
  工商行业、事业用粮,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先由行政、事业主管单位按季度抄报生产和市场消费用粮计划,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粮食部门按批准计划发证分期供应,季终结算。对食品、酿造工业用粮,凭生产计划参照历年耗粮定额按季控制,分月安排。1980 - 1989年,全区销售行业用粮2500吨,事业用粮200吨,工业用粮50吨。
  农村统销 1955年,在农村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开始对农村缺粮生产队或缺粮户口粮、种子、饲料以及经济作物区的口粮实行定销。一般种粮缺粮户口粮标准定为240公斤以下。灾区缺粮户低于当地正常年份缺粮户的用粮标准,定240公斤。按照国家种植经济作物的缺粮户,口粮与余粮户同。1965年10月,粮油征购实行一定i年政策,自足队口粮标准为195 - 210公斤,缺粮队190公斤以下。1971年,实行一定五年征购政策,缺粮队和种粮队不足190公斤的,由国家适当返销。以种菜为主的生产队,按所在公社余粮队水平确定口粮。1978年,首次实现对农村同一生产队粮食只购不返销,改变了部分农民年年吃返销粮的状况。1979年,进一步贯彻粮食征购一定五年不变的政策,对口粮标准低于起点的,一律不征购。蔬菜专业队的口粮标准,继续贯彻不低于邻近产粮队水平的原则,在不增加销售指标的前提下,按提供商品量多少,实行基本口粮加奖励的办法,并保持菜农口粮的相对稳定。1980- 1985年,全区对ll个公社(乡)的菜农、林农、渔农实行定销,年均定销人数31050人,供应粮1452吨;对缺粮生产队及缺粮户年均返销人数35000人,返销粮500吨;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产粮区缺粮户减少,多数农户不需回供粮。
  议销国家在统销之外,将议价收购的粮油,实行议价销售。对收购农副产品的奖 [=此处为表格( 城镇居民粮食月定量调整情况)=]售粮,亦按议价供应。1954年8月,新港、大桥、十里铺等地建立国家粮油交易市场。翌年2月,桃花、长岭、三里街、周岭、妙智铺、西林等地增设粮油交易市场,农民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的余粮进入市场交易。1959年,粮油市场被贬为黑市而关闭。1963年,重新开放粮油市场,规定粮食部门也可议购议销。“文化大革命”期间,粮油市场再度被关闭。1978年后,辖区内粮食部门再次恢复粮油议购议销业务,实行内购内销、内购外销、外购内销、外购外销相结合。经营品种除稻谷、大米、食用植物油外,还有小麦、黄豆、芝麻、花生、葵花籽和面粉、面条等,部分粮站还经营熟食品。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