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32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养殖
分类号:
S95
页数:
2
摘要:
鱼种繁殖宋代,境内就有在长江春讯时捕捞鱼苗生产的记载:“今人家池塘所畜鱼,其种皆有九江,谓之鱼苗,或日鱼秧。南至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别无种也。”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省农林厅利用“三湖一塘”(七里湖、八里湖、白水湖、老灌塘)37000余亩水域,创办鱼种试验场。1955年,山塘放养鱼苗10万尾,放养水面2000亩。1957年,新港琵琶湖成立水产养殖场。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养殖场
内容
鱼种繁殖宋代,境内就有在长江春讯时捕捞鱼苗生产的记载:“今人家池塘所畜鱼,其种皆有九江,谓之鱼苗,或日鱼秧。南至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别无种也。”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省农林厅利用“三湖一塘”(七里湖、八里湖、白水湖、老灌塘)37000余亩水域,创办鱼种试验场。1955年,山塘放养鱼苗10万尾,放养水面2000亩。1957年,新港琵琶湖成立水产养殖场。1959年II月,成立白水湖水产繁殖试验场,新港、大桥分别成立渔场。1970年,成立水产科学研究所和水产公社,开挖鱼种池,试行人工培育鱼种、鱼苗。1980年,全区有鱼种池240亩,至1984年翻了近4倍。进入90年代,仅存官牌夹鱼苗场,年产4大家鱼(青、草、鲢、鳙)水花和夏花共5000万尾、.1993年,官牌夹鱼苗场首次人工试繁鳜鱼获得成功,产苗1万尾。1983 - 1990年,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完成彭泽鲫6代选育。1992年开始进行彭泽鲫苗种培育,年培育彭泽鲫夏花3000 - 5000万尾。冬片鱼种1-2万公斤。1994年5月,区蟹苗人工繁殖站从南昌引进淡水白鲳和罗非鱼各2000尾进行试养,同年冬,起捕淡水白鲳500公斤,罗非鱼1000公斤。1996年后,区内4大家鱼夏花主要来源于九江开发区官牌夹鱼苗繁殖场和湖口、赤湖等地。至2000年,全区鱼种培育面积达1800余亩。
内湖放养 1970年始,施行内湖放养。1981年,可供养殖湖泊13个,养殖面积21893亩,占可养水面的69.98%,其中万亩以上大型湖泊1个,即八里湖;万亩以下千亩以上中型湖泊4个,即甘棠湖、谷山湖、排山湖、青山湖;千亩以下百亩以上小型湖泊8个,即大板湖、白水湖.姑塘湖、琵琶湖、小湖、土桥湖、芳兰湖、洪湖。区内湖泊均是蓄洪、灌溉、养鱼3用湖泊,湖底平坦,水深约在2米以上,加之沿湖村庄厂矿较密,有机物和无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生长茂盛,适宜鱼类生长,年亩产成鱼20公斤左右。1984年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以投放鱼种与关野蓄养相结合,粗放粗养,年亩产成鱼25 - 40公斤。1990年后,白水湖、甘棠湖、琵琶湖先后划归浔阳区,湖泊面积逐年减少。1992年,实行网箱和围网养鱼,八里湖低坝围网400亩,水面投放鱼种2.7万尾(2614公斤),当年产成鱼35吨。1995年底八里湖随七里湖乡划人开发区。2000年,全区湖泊面积减至5600亩,占可养水面35 .67%。
塘库放养新中国建立前,山塘放养的鱼苗主要是长江鱼苗,人放天养,产量低且不稳。建国后,水利工程增多,塘库放养增加。70年代,以大队或生产队集体投放小规格鱼种,仍靠天然饵料肥育,产量不稳。80年代,普遍推行水面责任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每2-3年起捕成鱼1次,亩产100 - 150公斤不等。90年代,养鱼技术不断提高,由投放小鱼种逐步改为投放大规格鱼种,由人放天养变为渔牧结合。水塘花白鲢占投放量的60%,花色品种占40%,水库花色品种居上,少数水库实行渔牧、渔禽结合,产量不断增长。2000年,全区塘库养殖3588亩,占可养水面22.85%。屋前屋后塘、田畈塘、山凹塘水质肥沃,管理方便,利用率达95. 15%,年亩产成鱼40 - 50公斤。
鱼池精养 1976年,国家拨专款支持九江建设城郊水产品养殖基地,1977 - 1981年,七里湖乡先后建人工精养鱼池300亩,十里花园畈建230亩,高垅青山湖、谷山湖建660亩,周岭建80亩,茅山头建800亩。至1984年,全区有精养鱼池2300亩,占可养水面6.68%。1992年,省水产局安排虞家河乡水产专项贷款10万元,乡政府采取“滚雪球”的办法,自筹资金35万元,群众集资5万元,历时四年,新挖鱼池1800亩。1994年,茅山头企业集团在园艺分场等地建池353亩。1995年,兰特尔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在高垅乡征地370亩,建池100亩。1996 - 1997年,高垅乡政府发动社会力量开发青山湖,在高垅、青山、五里、银门等村建池1260亩。1997年,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落址虞家河乡芳兰湖,征地206卣,其中精养鱼池160亩,1996 - 1998年,海会、姑塘、五里、莲花、新港等乡(镇)各建池200余亩。2000年底,全区有精养鱼池6513亩(未含七里湖300亩),为1980年183亩的35.59倍,占可养水面41.49%。这类鱼池,集中连片,规格整齐,15亩左右为一块,水深2.5米以上,能排能灌,生产设备齐全,鱼种池和饲料场地按比例配备。养殖方式逐步推行渔牧结合、渔禽结合。养殖品种主要有鲤、鳊、鲢、草、鲫等,年亩产成鱼400 - 500公斤。
稻田养鱼 1992年,全区建立稻田养鱼示范点14个,面积1597.8亩,占全市稻田养鱼面积的3 .4%。是年,区政府扶持经费2万元,投放冬片鱼种1.73万尾,夏花鱼苗54万尾。由于眷涝秋旱,赛阳乡稻田养鱼亩产成鱼25公斤,其他乡(镇)亩产仅为5 - 10公斤不等。农民积极性受挫。1993年,稻田养鱼面积骤减至480亩,亩产成鱼l5 - 25公斤。1996年基本消失。
饵料与喂养饵料分青饲料、精饲料、混合饲料。青饲料,主要以种植为主,有黑麦草、苏丹草、苔草、油菜、苦麦荣和豆类等,作辅助养殖饵料。1976年,始有少量种植。1990年后,所有精养鱼池埂边均大量种植。2000年,种植青饲料面积有401亩,产料10万公斤。精饲料,包括农业和食品工、业副产品或下脚料,主要有皮糠、麦麸、豆饼、花生饼、菜子饼、芝麻饼、酒糟、豆渣、农作物秸杆粉碎后的粉末等,来源广,投资少。混合饲料,80年代始,混合饲料专门用于精养。随着精养水面成倍增加,投资商在区内建饲料加工厂3个,促进了渔业发展。
喂养大湖放养以投喂青饲料为主。鱼种及成鱼养殖根据不同鱼类、不同时期实行青、精、混合搭配,定点定时定量投喂。投放鱼种前,实行清池(亦称清野)、消毒。90年代后,不少专业户购置增氧机,适时增氧。1999年,九江水产科研所在芳兰湖试用投饵机自动喷投饵料。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