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30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利
分类号: TV
页数: 9
摘要: 第二章水利第一节水利设施塘堰新中国建立前,境内虽有些水塘和多处天然水沟水堰,但蓄水能量不足。新中国建立初,坚持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的原则,每年组织群众整修水塘、开挖新塘,改造堰坝。1957 - 1958年,大兴水利,改小塘为大塘,改浅塘为深塘。60年代后,改大塘为水库。80年代后,修塘筑堰又得到重视,区内群众自发集资或助一工新建扩建部分山塘,修筑一些堰坝。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力施工

内容

第二章水利第一节水利设施塘堰新中国建立前,境内虽有些水塘和多处天然水沟水堰,但蓄水能量不足。新中国建立初,坚持蓄水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的原则,每年组织群众整修水塘、开挖新塘,改造堰坝。1957 - 1958年,大兴水利,改小塘为大塘,改浅塘为深塘。60年代后,改大塘为水库。80年代后,修塘筑堰又得到重视,区内群众自发集资或助一工新建扩建部分山塘,修筑一些堰坝。2000年,全区有小山塘3293口,蓄水量1067.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5630亩。堰坝331处,蓄水量991.9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851亩。
  [=此处为表格(000年全区水塘、堰坝情况)=]水库 1958年以前,无大的蓄水工程。
  1958年冬,相继建成海会跃进水库,莲花团结、梅山、徐家垅水库。次年,又建赛阳尖山垅水库。此后,由注重塘堰建设,逐步转向水库建设,以解决山丘地区农田灌溉。进入60年代后,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两山一洼,中间做坝”、“长藤结瓜,蓄水结合”的经验,水库建设大发展。至2000年,全区共建水库22座,其中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8座,蓄水总量680.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97万亩。其中小(一)型水库蓄水301.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800亩;小(二)型水库蓄水379.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9万亩。
  梅山水库位于莲花镇梅山村。坝高20.5米,坝长270米,坝型为均质土坝。集雨面积4.7平方公里,总库容12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7万立方米,溢洪道过水断面5×3米,最大泄洪流量21立方米/秒,放水涵管启闭方式为框架斜拉,直径分别为0.5、0.4米,1960年建成,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今水库大坝内无护坡,大坝外坡渗水,溢洪道消力池损坏、冲毁,启闭闸漏水。
  石牛山水库位于海会镇海会村。坝高18.5米,坝长1 18米,内坡1:2.5,外坡1:1,坝型为土石砼混合坝。集雨面积1 1平方公里,总库容10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2.3万立方米,溢洪道过水断面为28x3米,最大泄流量163立方米/秒,放水涵管启闭方式为框架竖井式,直径2×0.4米。1969年12月竣工,有效灌溉面积1800亩。
  南城水库位于赛阳镇南城村。坝高16米,坝长130米,内坡1:2.5,外坡1:2,坝型为粘土心墙坝。集雨面积1.9平方公里,总库容13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0万立方米。溢洪道过水断面10×3.5米,最大泄洪流量34立方米/秒,放水涵管启闭方式为坝后闸阀,直径0.4米,1974年6月竣工受益,有效灌溉面积为2000亩。
  枧洼水库位于威家镇傅家山自然村的枧洼曹家。坝高31.5米,坝长90米,坝型为土石心墙混合坝,副坝长110米,坝型为土石坝。集雨面积2.75平方公里(包括0.35引流面积),总库容1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2万立方米。溢洪道过水断面为10×4.6米,最大泄流量68立方米/秒,放水涵管启闭方式为框架式,直径0.4米。1976年7月竣工,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1983年5月19日清晨7时,大坝内坡因渗漏而塌洞,洞直径约为3x 2.9米,当时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后采用冲抓钻造孔,回填粘土处理粘土心墙,造孔100个,孔与孔为连环套孔,新筑的粘土心墙有效厚度0.75 - 0.8米。今水库启闭台已无法使用,副坝在水位25.6米以上时有渗漏现象。
  [=此处为表格(全区小(二)型水库概况)=] [=此处为表格=] 圩堤民国10年(1921),新港建益公堤,境内有圩堤,始自此时。由于圩堤低矮单薄,每当九江长江水位达到20.92米以上,圩堤易决.新中国建立后,尤以经过1954年百年罕见的大水后,党和政府对堤防建设十分重视。在“大跃进”、“农业学大寨”两个时期的水利大会战中,境内共建成大小堤防32座,其中万亩圩堤l座,干亩圩堤10座,百亩圩堤21座。堤线总长47.39公里,其中万亩圩堤长5.5公里,千亩圩堤长31.13公里,白‘商圩堤长10.76公里。1984年,谷山圩堤划属庐山水产场。1994年,七里湖堤划属九江开发区。1998年大洪水后,新港棉州千亩圩堤及20座百亩圩堤按国务院规定全部平垸还湖,花园畈百亩堤为保护(北)京九(龙)铁路保留下来。1999年,江西省水利厅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将益公万亩联圩列为重点整治圩堤,堤顶高程达到24米,堤顶宽度达到8米,内外坡达到1:3,内坡设二坡台,二坡台宽为6米,外坡全部护坡,护坡材料为六棱体预制砼块。为二级堤防工程,可保长江1973年型21.28米水位,合50年一遇。 2000年,区内尚存10座圩堤,堤线总长38.44公里,保护耕地31600亩,村庄32个,人口37385人,其中万亩联圩保护耕地11500亩,村庄10个,人口12500人;于亩圩堤保护耕地19800亩,村庄21个,人口20383人;百亩圩堤保护耕地300亩,村庄1个,人口4500人。平垸还湖的百亩圩堤中,新港镇耀华堤、团山堤、汪家圩、杨家圩,莲花镇排山湖堤、邱家湖堤、蔡家湖堤,虞家河乡开灭龙口堤仍作为低水种养,高水还湖,继续使用。
  [=此处为表格(全区保护耕地面积千亩以上圩堤概况)=] [=此处为表格(1980 - 2000年长江九江站最高洪水位)=] 电力排灌站电灌站 1963年,在高垅公社建谷山站,装机2台,总容量150千瓦。次年2月,在大桥公社建泉水垅站,3级,装机6台,总容量360千瓦。尔后,周岭谷山、沿湖站,新港土桥站,十里红旗站,海会长岭站,五里南湖站相继建立。据统计,1998年底全区有固定电灌站36座,装机43台,装机总容量2495千瓦。后因土地征收建设其他工程或年久失修、退田还湖等原因,新港棉洲站,周岭谷山另级站,五里琵琶湖、十里垅站,海会沿湖站,十里红旗二级站,爱华、十里站,虞家河黄金岭站先后报废,计11台机组,装机容量545千瓦。2000年,全区尚存固定电灌站27座,装机34台,装机容量1950千瓦,其中装机容量35千瓦以卜的26座,20千瓦的1座,、有效灌溉面积2.17万亩。
  [=此处为表格(2000年电灌站概况)=] 电排站 1973年1月,在大桥公社芳兰湖建电力排涝站,装机4台,总容最620千瓦。1975年,在新港公社建东升站,装机3台,总容量240千瓦;在周岭公社建尹家湖站,装机3台,总容量415千瓦。1976年后,高垅青山湖站,周岭小湖、姑塘湖站,新港耀华、棉洲、益公堤站相继建立。至1997年.全区有固定排涝站15座,装机31台,装机总容量4000千瓦。1998年,新港棉洲排涝站,因处于平垸还湖范围拆除。2000年,全区固定排涝站14座,装机30台,装机总容量3950千瓦,其中装机容量50千瓦以卜13座,40 千瓦1座。有效排涝面积30090亩 [=此处为表格(2000年电排站概况)=] 发电站新中国建立后,境内先后建有6座引水发电站(厂),即庐山茶厂电站、白沙河电站、东林电站、三叠泉电站、庐山水电厂(1984年8月划归市水电局管理)、枧洼电站(1997年解体报废),总装机20台,总容量7605千瓦。2000年,境内装机100千瓦以上水力电站(厂)5座,装机容量7255千瓦,年发电量1413万度。
  [=此处为表格(2000年发电站概况)=] 第二节水利投资国家投资民国时期,境内塘坝水堰,湖港汊凼,多在每年春雨季之前,由受益田亩者集资投工,培土修筑,政府无水利专款。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致力于水利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民办公助”,谁受益谁负担。农业集体化后,则由社队组织农民兴建,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大中型水利工程,则由国家列为基本建设项目,由财政专款投资,实行“公办民助”。1980 - 1988年,每年安排水利事业费10万元;小农田水利补偿费每年安排31.2万元;岁修费、水利建设费及特大防汛费均视情况由省、市安排。2000年止,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378.91万元。
  群众投资主要是投工投劳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每年每个劳动力用足用好20个劳动积累工。集体自筹资金建设水利工程。2000年止,全区乡(镇)、村、组以及群众集资总额800万元。
  [=此处为表格(1980 - 2000年水利建设投资情况)=]注:1998 - 2000年国家投资9490万元,用于长江大堤庐山区段的整治加固。
  第三节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据1984年水土保持规划调查,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2.56万亩(其中包括浔阳区5000亩,庐山垦殖场500亩)占山地面积283 .47平方公里的29.5%,占全区总面积527.7平方公里的16.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38万亩,中度流失面积4.98万亩,强度流失面积2.2万亩。
  水土流失形式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种。水力侵蚀以面蚀、沟蚀、山洪为主、重力侵蚀以崩岗、崩岸、滑坡为主。风力侵蚀多发生在新港、姑塘两镇的滨湖沙丘地区。
  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4种: 水伤严重据1984年调查测算,全区每年土壤侵蚀量达40万吨,流失有机质220吨,水土大量流失导致地面干燥,土壤沙化,水源枯竭,林木衰萎,农作物减产。
  淤塞水域每遇暴雨,水流迅速,沿江滨湖泥沙淤塞,积水无法自排,天旱水断渠干,水旱灾害加重。由于河道淤塞,地下水位上升,沿江滨湖,农田排水困难,常年积水。据1984年调查分析,全区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为4200吨,每年有12万吨泥沙进入渠塘堰沟,按每立方米2吨计算,可减少库容6万立方,严重影响灌溉和养鱼。
  毁坏良田 1985年由于山洪暴发,在赛阳镇范围内,曾产生过泥石流现象,冲毁民房数间,冲毁良田20余亩。
  破坏生态由于水土流失,部分地区密林变疏林,乔木变灌木,灌木变草丛,林区动物日趋减少。
  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有两个: 自然因素全区大雨、暴雨日数较多,强度大,给土壤溅蚀、冲蚀提供主要动力;四季温差大,为岩石风化提供外在条件;每年大风常起,持续时问较长,土壤侵蚀强烈,加上山势陡峭,植被稀疏之处,坡壤易崩塌。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砍伐超量,加上陡坡开荒,严重破坏自然植被。盲目全垦造林,开采矿藏,基建动土,也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据监测,全区70余家砖瓦厂,10余处采石场,II家瓷上矿厂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远远超过自然因素的侵害。
  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绿化荒山,恢复植被,并辅之以耕作调整,推行新的耕作制度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地面裸露时间、面积相对下降,力求使整个雨季地表都有农作物覆盖,较好地控制耕地的水土流失。如九江发电厂用高压水压通过输灰管道将煤灰送往虞家河乡魏家冲的一座60米高的大坝内。坝内既存放灰碴,又防止坝库内的水土流失。吕九、九景高速公路在境内地段均采取路边兴建排水沟,两侧护坡、植草。
  第四节水政管理水保监督建区初,区内水土保持(简称水保)监管工作由区水利电力局司职。199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区即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庐山区水土保持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在区水电局内。同时,区水电局增设水土保持站。1992年,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法规定,确定全区水土保持监督对象60个,主要是对乡、村砖瓦厂、采石场、修路、单位基建等,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砖瓦厂、采石场每年初要编制取土计划报乡(镇)、区水保监督部门审批;修路、大型基建项目申报时,必须同时报批水保方案,必须依法接受监督和依法交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乡(镇)、村砖瓦厂、采石场每年按规定一次性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根据规模大小、水土流失程度缴纳水土流失防治费。1995年,区政府制发《庐山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暂行规定》,同时完善r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年检、规费征收、违法查处等制度,杜绝越权、越级编报、审批现象。各乡(镇)也制定了具体监管措施和水保乡规民约。区还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建立1个由22人组成的专业水保监管队伍,统一着装,持证(执法证)上岗。乡(镇)成立水管、水保站,配备专职监督员,村级配水保监督管理员,形成区、乡,村三级水保监督网。是年,京九铁路十里通畔垄段基础建设征收水土保持费25余万元。1996年,区水保监督站获省水保监督执法先进单位。2000年,全区水土保持监督对象综合为33个。
  水资源管理 1990年,区水利电力局设水政股,负责全区范围内(含驻区工矿企事业单位)协调处理水事案件和纠纷,加强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和地下水、地表水的管理。1992年,区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了《庐山区水资源管理及征收水资源费的暂行规定》,始着手进行长江、鄱阳湖和赤湖水系水资源使用管理工作,并确定驻区九江化纤厂、庐山水泥厂、806厂、九江橡胶厂、庐JIj水电厂、九江玻璃纤维厂(巨石集团)、5727厂、庐山玻纤厂和区内白沙河水电站等20个单位为取水用户。是年始,取水用户办理取水许可申请书,填报取水计划申请审批表,经审查核实后,由区水资源管理部门颁发取水许可证,方可取用长江、鄱阳湖和赤湖水系的水资源。1997年12月,又根据《江两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对工业用水、生活取水、水电发电取水、其他取水及地表水、地下水的收费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收费计量按立方米计算。取水用户每年水费一次性向区财政局预算外账户缴纳,2000年,全区有取水用户13户(含白沙河水电站),九江化纤厂、巨石集团、806厂等安装了取水用水计量设施。是年,通过法律手段对少数拖欠1999年水资源费予以追缴,并惩以滞纳金和罚款。1992 - 2000年,全区共收取水资源费60余万元。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