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6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农业区划
分类号: F304.5
页数: 2
摘要: 第四节农业区划区域依山、濒水,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水平差异明显。根据1986年、1996年区农业资源调查,全区划分为5个农业区。
关键词: 农业布局 农业区划

内容

第四节农业区划区域依山、濒水,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水平差异明显。根据1986年、1996年区农业资源调查,全区划分为5个农业区。
  东北部粮棉油畜牧水产种养区以江湖冲积平原和低残丘地貌为主,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主要区域为新港、虞家河、周岭以及高垅的银门村、谷…村、青山湖水产场、威家的九星村,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6万亩,分别占全区的25%、44%。农业人口5.05万人,劳动力2.4万人,分别占全区的28%、33%。人均耕地0.94亩。,粮食总产量12972吨、棉花总产量385吨、油料总产量1968吨、肉类总产最1554吨、水产品总产量2367吨、禽蛋总产量476吨,分别占全区的41%、90%、56%、31%、47%、55%。
  西北部渔牧养殖区北靠长江,地势较平坦,含十里、五里、七里湖以及莲花的新桥村、茅山头垦殖场、市牛奶场,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75万亩,分别占全区的18%、7%。总人口6.56万人,劳动力0.95万人,分别占全区的36%、13%。人均耕地0.12亩。肉类总产量336吨、禽蛋总产量114吨、牛奶总产量1546吨(其中国营牛奶场1532吨)、水产总产量1258吨,分别占全区的9%、13%、87%、19%。
  中部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区紧靠城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含十里、五里、七里湖,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分别占全区的14%、16%。农业人口2.81万人,劳动力1.75万人,分别占全区的15%、23%。人均耕地面积0.60亩,与全区平均水平同等。蔬菜总产量22192吨、肉类总产量864吨、禽蛋总产量138吨、乡镇企业总产值75000万元,分别占全区的43%、22%、16%、59%。
  南部粮林牧茶果经济作物区地处庐山前沿,由中低丘陵、岗地和垅田组成,地形较为复杂,土壤种类较多,肥力不一,是全区粮林茶果主要产区。含赛阳、海会及威家(除庐山垦殖场),高垅的五星、双垅、高垅村,莲花的大部(除新桥村),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万亩,分别占全区的24%、31%。农业人口3.76万人、劳动力2.15万人,分别占全区的20%、29%。人均耕地面积0.90亩。山脚和丘陵垅田土壤板结,耕层浅薄,冷水田面积多,旱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8.07万亩、粮食总产量12368吨,分别占全区的35%、39%;林地面积8万亩,占全区的36%;茶叶总产量77吨、水果总产量45吨、瓜类总产量1046吨,分别占全区的44%、23%、54%。
  庐山自然资源保护区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茶园面积广。含海会、高垅、威家九星公路以西,莲花、赛阳105国道以南的范围,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25万亩,分别占全区的19%、2%。农业人口1548人、劳动力1 192人,分别占全区的1%、2%,人均耕地面积1.6亩,高于全区水平2倍多。,该区域地貌和土壤类型复杂,土壤肥力偏低。林、茶、旅游是主要产业。林地面积8.99万亩,占全区的44%;茶园面积2867亩,茶叶总产量87吨,分别占全区的36%、50%。同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众多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