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动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动力
分类号: F304.6
页数: 1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农业劳动力多为男子,女子很少在田间劳作。民国17年(1928),境内有劳动力(简称劳力)3.2 - 3.3万个,每个劳力平均(简称劳均)负担耕地4.5亩,文盲率占总劳力90%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男女平等,妇女参加田间劳动,劳力大增。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农业劳动力多为男子,女子很少在田间劳作。民国17年(1928),境内有劳动力(简称劳力)3.2 - 3.3万个,每个劳力平均(简称劳均)负担耕地4.5亩,文盲率占总劳力90%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男女平等,妇女参加田间劳动,劳力大增。1958年后,大炼钢铁运动和支援“三线”(战备工程的代称)建设,从事农业的劳力一度减少,劳均负担耕地增加, 60年代,劳力较稳定,文化水平亦明显提高,具小学文化水平的上升至40%,且已有少数初、高中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出现上山下乡热,劳力略有增加,70年代中后期,大部分知识青年陆续回城。 1981年,全区男女劳力42128个,劳均负担耕地2.67亩。劳力素质进一步提高,高中毕业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劳力总数8%,1990年,有男女劳力62196个,劳均负担耕地1.72亩。2000年,有男女劳力56330个,劳均负担耕地仅1.39亩。劳力文化结构明显改变,青壮年劳力一般都具初、高中文化,少数具大专文化程度。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土地被征用、转移,农村劳力的增多与耕地的减少形成反差,劳均负担耕地渐少,地处城郊的十里、五里等乡(镇)耕地被征(占)用居多,一些村已无耕地,从事农耕的仪占劳力总数的30%左右,大部分剩余劳力被吸收进厂,或自谋职业,部份无职业。2000年,按每个劳力负担耕地5亩计算,全区有剩余劳力38701个。剔除已从事林、牧、渔和第二、三产业的劳力外,仍有劳力闲置。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