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劳动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动力
分类号:
F304.6
页数:
1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农业劳动力多为男子,女子很少在田间劳作。民国17年(1928),境内有劳动力(简称劳力)3.2 - 3.3万个,每个劳力平均(简称劳均)负担耕地4.5亩,文盲率占总劳力90%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男女平等,妇女参加田间劳动,劳力大增。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农业劳动力多为男子,女子很少在田间劳作。民国17年(1928),境内有劳动力(简称劳力)3.2 - 3.3万个,每个劳力平均(简称劳均)负担耕地4.5亩,文盲率占总劳力90%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男女平等,妇女参加田间劳动,劳力大增。1958年后,大炼钢铁运动和支援“三线”(战备工程的代称)建设,从事农业的劳力一度减少,劳均负担耕地增加, 60年代,劳力较稳定,文化水平亦明显提高,具小学文化水平的上升至40%,且已有少数初、高中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出现上山下乡热,劳力略有增加,70年代中后期,大部分知识青年陆续回城。 1981年,全区男女劳力42128个,劳均负担耕地2.67亩。劳力素质进一步提高,高中毕业和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劳力总数8%,1990年,有男女劳力62196个,劳均负担耕地1.72亩。2000年,有男女劳力56330个,劳均负担耕地仅1.39亩。劳力文化结构明显改变,青壮年劳力一般都具初、高中文化,少数具大专文化程度。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土地被征用、转移,农村劳力的增多与耕地的减少形成反差,劳均负担耕地渐少,地处城郊的十里、五里等乡(镇)耕地被征(占)用居多,一些村已无耕地,从事农耕的仪占劳力总数的30%左右,大部分剩余劳力被吸收进厂,或自谋职业,部份无职业。2000年,按每个劳力负担耕地5亩计算,全区有剩余劳力38701个。剔除已从事林、牧、渔和第二、三产业的劳力外,仍有劳力闲置。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