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社队集体所有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社队集体所有制
分类号:
F321.32
页数:
2
摘要: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冬,各地一面普及初级农业合作社,一面试点组建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民土地归集体所有,耕牛和大巾型农具作价归公,取消分红。社下设生产队,社对各牛产队实行“四定”(土地、劳力、耕牛、农具)、“三包”(包工、包产、包成本)的管理制度,社员劳动依特长分工,评工记分,按工分分配收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般有200户以上,境内规模最大的是新港耀华高级社,有804户。
关键词:
农业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内容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冬,各地一面普及初级农业合作社,一面试点组建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民土地归集体所有,耕牛和大巾型农具作价归公,取消分红。社下设生产队,社对各牛产队实行“四定”(土地、劳力、耕牛、农具)、“三包”(包工、包产、包成本)的管理制度,社员劳动依特长分工,评工记分,按工分分配收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般有200户以上,境内规模最大的是新港耀华高级社,有804户。至1956年底,99%以上的农民加入高级社,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人民公社 1958年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0月,新港、大桥、海会等人民公社成立,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100%加入人民公社。是年底,各地撤销原乡人民委员会,建立“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统一经营,政社合一的公社管理委员会,人民公社既是集体经济组织,又足基层政权组织,社主任即乡长。公社下设牛产大队管理委员会,大队下设生产队队委会。1959年3月,贯彻中共中央郑州会议精神,按照“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的方针,改单一公社所有制为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工分制。人民公社建立不久,一度刮起“一平二调”、“共产风”,把高级农业合作社的财产和社员的自留地,家庭副业等收归公社所有,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收益分配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196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六十条)贯彻后,纠正“一平二调”,把过于集中在公社和牛产大队两级的权力下放到生产队,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并在一段时间内实行“三白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政策,经济形势好转。
“文化大革命”中,曾把自留地、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批判,推行“政治评工分”、“标兵工分”,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生产上“出工大呼隆,做事磨洋工”。一部分社员成为“超支户”,农民收入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