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固定资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41
颗粒名称: 生产性固定资产
分类号: F325.2
页数: 1
摘要: 新中国建立前,贫穷农民只有简单再生产手工工具,新中国建立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部分农民购置耕牛及犁、耙、耖、水车等农具。合作化时期,大中型农具折价人社,农民仅自备一些小农具。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又逐步添置一些机械化、半机械化工具。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经济收入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贫穷农民只有简单再生产手工工具,新中国建立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部分农民购置耕牛及犁、耙、耖、水车等农具。合作化时期,大中型农具折价人社,农民仅自备一些小农具。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又逐步添置一些机械化、半机械化工具。据百户农民家庭调查,1983年末,平均每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532.8元,1985年870.23元,1990年820. 07元,1996年1286元,2000年,在原有基础上,人均用于生产固定资产支出又增加2.5元以上。
  据《庐山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0年末,区民在股份合作企、业中有固定资产原值13536万元。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