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35
颗粒名称: 饮食
分类号: TS971
页数: 1
摘要: 饮食区内居民素以植物性食物米、面为主食,辅以麦类、红薯、芋头、高梁等杂粮。新中国建立前,一般农民多一日两餐,主食品有一半是杂粮,在高垅、海会、赛阳等山区的贫苦农户,一年要吃一三分之二的杂粮,且瓜菜为主食者居多,只有农忙才吃几餐米(麦)饭。
关键词: 食品风味 饮食

内容

饮食区内居民素以植物性食物米、面为主食,辅以麦类、红薯、芋头、高梁等杂粮。新中国建立前,一般农民多一日两餐,主食品有一半是杂粮,在高垅、海会、赛阳等山区的贫苦农户,一年要吃一三分之二的杂粮,且瓜菜为主食者居多,只有农忙才吃几餐米(麦)饭。
  新中国建立后,生活有所改善,多数能基本满足口粮需要,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城镇人口用粮标准,均按特重体力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机关工作人员或居民,分别供应大米指标25公斤、20公斤、14.5公斤左右。农业人口用粮标准,则视粮区、非粮区和丰歉年而异。1955年,新港、大桥、周岭等地农村人¨年均留原粮(含定、返销粮)249公斤,1957年,海会、高垅等地人均留原粮270公斤。1960 - 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饮食水平骤降,营养不良者甚多。1963年后,逐步恢复到50年代生活水平。70年代,食品消费基本上以解决温饱为主。
  80年代始,饮食消费由主食型向副食型转化,逐步注重营养,提高饮食质量。一些城乡居民为迁居新房、除夕团圆饭、老人庆寿、小孩生日、青年人上大学、参军、结婚等时兴在大酒店、宾馆承包,每席菜肴20 - 30余盘,价格在200 - 80O元之间。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