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消费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消费水平
分类号: C913.3
页数: 2
摘要: 第一节消费水平农民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占农户85%以上的贫苦农民,收入微薄,生活极度困难。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有了田地,生活有所改善,但消费重点仍是温饱。7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
关键词: 消费水平 生活消费

内容

第一节消费水平农民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占农户85%以上的贫苦农民,收入微薄,生活极度困难。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有了田地,生活有所改善,但消费重点仍是温饱。7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据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1983年人均生活费支出219.69元,1985年325 .42元,1990年588.46元,1993年788元,1996年1424.3元,2000年1567元。
  [=此处为表格(1996年-2000年农村住户年人均支出构成)=] 职工新中国建立前,手工业作坊雇工和手工业者生活水平低下,月薪入不敷出,难求温饱。新中国建立初期,城镇职工生活消费仍然很低,收人大部分用于吃食,少量用于衣着及日常必需品,只是温饱基本得到保证。
  60 - 70年代,城镇职工主要生活消费品(包括粮、油、棉布及日用工业品)实行定量凭票供应,基本上维护吃饱穿暖水平。进入80年代,随着收入增加,牛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除日常食品外,在子女教育、房屋、家具、衣着、通汛工具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渐多。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