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人口规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20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口规模
分类号:
C92
页数:
3
摘要:
第一章人口规模第一节人口变动据《九江县志》、《星子县志》载,民国初年,境内人口仍处增长态势。民国5年(1916)后,战乱不断波及,灾荒、疫病迭至,非正常死亡人口骤增,大批民众流离失所,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至民国37年,境内人口不足3万。
关键词:
社会人口
人口规模
内容
第一章人口规模第一节人口变动据《九江县志》、《星子县志》载,民国初年,境内人口仍处增长态势。民国5年(1916)后,战乱不断波及,灾荒、疫病迭至,非正常死亡人口骤增,大批民众流离失所,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至民国37年,境内人口不足3万。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安居乐业,人口增长迅速。除婚姻嫁娶、工作调动、招工、参军、升学外,主要为自然增长。至1958年,境内人口已增至5万余人,比新中国建立前增加1倍。1959 - 1961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育水平下降,死亡人口增加,人口呈稳定态势。1964 - 1978年,人口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出生率一直在40‰上下。加之十里片区1958年后被辟为工业基地,十数家工厂迁建境内,人口成倍增长。至1980年建区时,全区常住人口180133人。8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提倡1胎,控制2胎,杜绝3胎,人口出生逐年下降。9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境外客商纷纷到境内投资办厂,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骤增,区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据公安机关常住户口登记资料统计,2000年,全区常住人口221500人,比建区时增加41367人,增长22.97%。据建区后三次(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1982年,全区总人口180934人。1990年,226081人,较1982年增加45147人,增长24.95%。2000年,253625人,较1982年增加72691人,增长40.18%。
第二节人口分布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古市古镇曾兴极一时,人口亦相对集中。八里湖以西曾为寻阳郡,人口稠密,姑塘集市曾设海关,聚居数千。集镇之外则为散居。密者每平方公里达400人,稀者仅10数人。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相应增加。据建区后三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全区人口密度1982年为每平方公里343人,1990年为428人,2000年为481人。总体为西北部较东南部密,平原地区较丘陵地区密,乡(镇)驻地较偏远乡村密,城郊较远郊密,城区较城郊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区政府驻地的十里乡和毗连九江城区的五里乡人口密度最大,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669人和944人。相对较密的为近 [=此处为表格(2000年各乡镇(街道)人口分布)=]城的新港、莲花、虞家河,以及历史名镇姑塘和牯岭,相对较稀的为远郊的赛阳和海会。 [=此处为表格(XX)=] [=此处为表格(1980 - 2000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注:此表人、户数为公安机关户口登记年末数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